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2023年0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2019

書城自編碼: 350517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 者: 当代上海研究所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375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售價:NT$ 549.0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售價:NT$ 493.0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NT$ 279.0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NT$ 437.0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NT$ 403.0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数字经济:“数字中国”顶层规划与实践路径 》

售價:NT$ 386.0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算者生存:商业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

售價:NT$ 447.0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共享现实: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

售價:NT$ 717.0

內容簡介: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是当代上海研究所的常规项目,自2005年开始,每年以一个主题出版,由上海市相关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按照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规范和风格编写。
2019年长三角发展报告以文创产业为主题,考察了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关注了影视、网络文化、出版、艺术品、动漫等长三角地区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了产业载体,即园区和企业等的发展趋势,衡量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市场,考察各地的产业政策,总结其发展特征和趋势,审视其困境与短板,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把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促进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协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關於作者:
当代上海研究所,前身为《当代中国》上海卷编辑部,组建于1986年10月,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当代中国的上海》(上、下两卷)。1992年5月,更名为当代上海研究所,职责为研究当代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编写出版当代上海历史文献资料和研究著作,举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目錄
第一章城镇研究理论回顾1

第一节国外城镇研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

一、 人口学角度的城镇化理论2

二、 区域理论下的城镇化研究(结构理论)3

三、 社会学视角的城镇化研究4

四、 城乡一体化理论6

第二节中国小城镇理论的源流与发展7

一、 施坚雅模型与国内小城镇研究7

二、 小城镇定位与性质8

三、 消费理论与小城镇研究13

四、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转型15

五、 小城镇规划理论研究16

六、 小城镇劳动力转移理论18

第三节长三角小城镇研究概述和展望21

一、 历史时期江南市镇的研究21

二、 当代长三角小城镇研究概况23

三、 长三角小城镇研究总结与展望27


第二章历史溯源:江南市镇的兴起与近代化29

第一节长三角地理环境和江南市镇的基本概念30

一、 长三角地理环境31

二、 江南市镇的概念与定义34

第二节早期江南城镇的发展状况37

一、 早期的江南城市37

二、 市镇的萌芽38

三、 崛起于宋元40

第三节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与兴盛44

一、 江南市镇兴起的缘由44

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不均衡46

三、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征47

第四节1840年后江南市镇的近代化50

一、 上海开埠与江南市镇空间体系的变迁51

二、 江南市镇的不同命运53


第三章地灵人杰:长三角小城镇规模与人口59

第一节1949年以来小城镇发展概况62

一、 改革开放前全国小城镇发展概述62

二、 长三角地区小城镇数量变化64

第二节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小城镇数量规模与人口发展66

一、 长三角小城镇人口发展概况70

二、 浙江小城镇规模与人口发展72

三、 江苏小城镇规模与人口发展75

四、 上海小城镇规模与人口发展78

五、 安徽小城镇规模与人口发展81

第三节长三角小城镇人口结构与变迁84


第四章刚健深厚:长三角小城镇的产业结构90

第一节长三角小城镇产业溯源与模式91

一、 小城镇产业溯源92

二、 长三角小城镇崛起的两大模式94

三、 长三角小城镇的产业发展98

第二节长三角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发展特征101

一、 第一产业104

二、 第二产业107

三、 第三产业111

四、 特色小镇的三产联动115

第三节长三角小城镇企业的微观选址119

一、 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弊端120

二、 产业园区的出现与现状122

三、 跨省界产业园区的开发125


第五章温馨灵秀:长三角小城镇的社会民生128

第一节长三角小城镇空间与景观呈现129

一、 长三角小城镇景观类型130

二、 长三角小城镇空间特征133

三、 长三角小城镇的景观困境136

第二节长三角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138

一、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39

二、 小城镇公共交通设施141

三、 供水与污水处理143

四、 小城镇公共教育服务144

五、 小城镇医疗设施建设147

第三节长三角小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148

第四节长三角小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153

一、 小城镇文化设施154

二、 小城镇文化活动157


第六章旅游蝶变:江南水乡古镇的绅士化162

第一节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源起164

一、 江南水乡古镇历史脉络165

二、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168

三、 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171

第二节消费空间生产: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变迁175

一、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肌理176

二、 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动力178

三、 古镇开发案例:乌镇模式184

第三节厚植文化旅游品牌:江南水乡古镇旅游竞合188

一、 江南水乡古镇意象感知189

二、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协同发展193

三、 创新案例:旅游特色小镇198


第七章变革复兴:长三角小城镇可持续发展205

第一节经验借鉴:国外发达地区小镇建设206

一、 英国小城镇建设经验207

二、 德国小城镇建设经验209

三、 美国小城镇建设经验211

四、 日本小城镇建设经验212

第二节实践探索:长三角小城镇更新路径214

一、 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要求215

二、 江苏实践: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221

三、 浙江实践: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226

四、 安徽实践:小城镇风貌设计231

五、 推进小城镇产镇协同发展232

第三节规划导引:长三角小城镇跨界融合235

一、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38

二、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240

三、 邻沪跨省小城镇圈规划242


附录长江三角洲发展指标2017247


后记261


图表目录


图表目录



图11我国近四十年城镇化率发展情况19782018年21

图31我国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62018年)60

表3119531959年国内镇数量人口情况63

表32长三角建制镇平均人口规模变化情况66

图32浙江省2008年到2017年建制镇变化情况74

表33长三角地区小城镇人口性别结构85

表34长三角小城镇非农人口比86

表35长三角小城镇人口年龄结构87

表36长三角小城镇人口受教育程度87

表37长三角小城镇15岁及以上人口文盲数与占比88

表38长三角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89

表39长三角小城镇住房情况89

表41长三角历年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比94

表42长三角建制镇二三产业产值(2012年)102

表43长三角地区建制镇工业企业情况(2012年)104

表44全国乡村各类企业收入(19841986)108

表45长三角建制镇镇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及占比112

表46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116

图51浙江省嘉兴市月河古镇132

图52安徽绩溪仁里,新筑道路仍保留着古色古香133

图53小城镇的街道通常并不宽广,居民以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136

图54浙江省乡镇常住居民消费支出(2017年)152

表51部分长三角小城镇马拉松活动一览159

图612013年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内旅游人数
情况163

图62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演进166

表61江南六大水乡古镇空间格局特征177

图63苏浙沪和全国的城镇化率(20092018年)180

表62乌镇省级旅游试验区主要规划项目187

表63长三角(苏浙沪皖)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198

表64上海的9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定位201

表65旅游小城镇空间形态特点203

表66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204

图71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引224

图72行业驱动城镇化发展机制及路径234

图73上海都市圈区位图(20172035年)241
內容試閱
前言


《辞海》定义小城镇为:介于城乡之间,在农村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具备城市的一些基本社会功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小型社区。包括县城、县城以下较发达的集镇或乡级行政机关、文化中心所在地以及在大城市周围郊县建立的卫星城。是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服务中心,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小城镇是个经济的范畴,也是历史与社会的范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受生产关系的影响,既依赖于城市,也依赖于乡村,它是城市之尾,又是乡村之首,是城市在乡村中的延伸,又是乡村中的雏形城市。市镇,是行政区划的一种,通常意义上大于区县、小于市,但在非学术领域,指较大的集镇。《吴江县志》和《康熙青浦县志》中所述,市镇皆为县城以下的乡村商业聚集地,指较大的集镇。


城市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市最初是作为交易的固定场所出现的;城则是指四周围于高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守性质的军事要点等。对于小城镇内涵与外延的认识,目前学界和政界存在不同见解:狭义上的小城镇一般只包括建制镇和县城;而广义上的小城镇不仅包括建制镇,还包括集镇和开发区、街道所下辖的非建制镇。从小城镇发展的角度比较而言,后者更能涵盖小城镇的亦城亦乡特征陶红茹、蔡志军:《小城镇生态治理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湖北社会科学》第10期,2018年。。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巨大红利。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8年的59.58%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人口的过度集聚,引发了过快的城市建设,特别是超大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不断外拓,大拆大建、空间趋同,大范围雾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的交通拥堵等等,在资源环境紧约束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转向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小城镇的快速发展:1998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问题,明确将小城镇战略视为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而使小城镇发展模式得以制度化并在全国推广实施。2004年,《关于开展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公共资源。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颁布,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路径,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增强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与辐射能力。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小城镇地区配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随着城镇化体系的完善,我国逐步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城镇群的格局以及大城市周边卫星城(聚集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主动承接大城市辐射)、小城镇集群联动(经济实力雄厚,经济的外向程度高、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有重要的产业支撑,如苏南地区就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等典型的发展模式。小城镇产业发展升级换代,逐步成为大体系中星罗棋布的块状经济体,城镇化模式由单一型转向多元复合化、城乡一体化。同时,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区位、经济等因素差别较大,小城镇发展也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

小城镇战略的实施取得一定的成就,小城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环境与配套设施得以提升,小城镇增长迅速。1990年,全国有建制镇1.01万个,建成区面积82.5万公顷,户籍人口0.61亿;1995年,全国建制镇增长到1.5万个,建成区面积138.6万公顷,户籍人口0.93亿;到2000年,全国建制镇数量达到1.79万个,建成区面积182万公顷,户籍人口1.23亿。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18085个,建成区面积392.59万公顷,户籍人口1.55亿,常住人口1.68亿,平均人口密度为4271人平方公里《2017年中国城乡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www.mohurd.gov.cn。。

我国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与户籍人口增长情况(19982017年)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城乡统计年鉴。

从万米高空拍摄的中国夜景图看,广阔大地被细细密密的灯光所点亮,连成一片、明亮璀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显得十分耀眼。以长江的入海口为中心,区域里一座座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小城镇,它们经济活跃、往来密切,如同一颗颗被长江串起的珍珠。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如何看待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备受瞩目的长三角小城镇群发生着哪些变化?会给生活在小城镇的人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小城镇的发展又将怎样?从工作生活双城记,到企业发展再布局,再到污染整治勤联手,长三角小城镇的跨界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热情推进着姚雪青:《跨界交流,串起小城镇群》,《人民日报》2019年1月7日。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繁盛、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引领我国现代化与工业化的主要引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我国城镇分布密度最高、城镇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被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J. Gottmann)预言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截至2017年底,长三角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3个副省级市(包括计划单列市)、37个地级市、48个县级市和2237个建制镇,城镇类型一应俱全,小城镇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5倍左右,其中苏浙皖三省地区大致平均6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建制镇。长三角地区的建制镇数量,以及建制镇的建成区面积、建成区常住人口分别占全国的比例为12.37%、 21.49%、 23.7%。

长三角地区城镇体系有其特殊之处。历史时期,长三角就以江南市镇闻名于世,以其高度商品化的生产方式、繁荣的商业网络和灵动鲜活的文化特色给中国封建时代的晚期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曾被学者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萌发地。江南市镇为何如此发达?一是产业发达,可以提供其余地区所需要的产品,二是河网密布,便利于贸易的进行。这种地域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结合让当时的江南市镇成为时代翘楚,江南市镇的丝织品和棉布销售市场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海外,江南市镇的造船业、建材业、印刷业等同样发达,因此早在19世纪时,江南市镇的工业占全部经济的比重已经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高出一筹。

江南市镇的出现与其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都有脱不开的关系,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所形成的苏南模式浙江模式仍有着昔日江南市镇的影子,他们都有着地方支柱性的产业、发达的贸易,都为地方经济(古代的州府和当代的省市)贡献了巨大的不可忽视的能量。如今长三角不再有市镇这一形式的存在,但浙江的小商品依然畅销全球,江苏的小城镇内正生产着欧美下的订单中的产品这一切仍然在提醒着我们,长三角的小城镇正是昔日江南市镇的继承者,亦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的小城镇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是承接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为乡村提供公务服务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就近就地城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特别是小城镇还是带动区域内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之一。例如,2017年,江苏省乡镇产出全省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贡献了全省45%的地区生产总值。

小城镇既有振兴乡村经济的功能,也有疏解大中城市压力的作用,它处于城乡之间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节点,更是承接公共服务资源下移的重要平台,推动着资源、劳动力、资金等各类要素在这一空间内的集聚。长三角小城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正在加快推进乡镇建设,注重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融合;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江南小镇,如满天星斗般在长三角大地上交相辉映,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

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最高水平。因此,从历史上繁盛的江南市镇研究入手,进入开展长三角小城镇发展的探讨,对我国其他地区小城镇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和示范性。虽然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在长三角小城镇建设中仍有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例如,密集的城镇群有利于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长三角地区小城镇的分布并不均衡,其中江苏北部、浙江西南、安徽北部等地区分布相对稀疏,城镇规模也偏差较大,大型镇已经初具中小城市的规模,小型镇又多有人口仅数千者,这就造成了长三角城镇体系与区域格局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不完全匹配,集聚程度不足,潜力未能充分得以发挥。

再如,长三角小城镇是江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小桥流水、庙宇街衢无不传递着江南文化的灵秀温馨、清丽婉约。在长三角地区不断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道路上,江南特有的地方特色与地域文化也受到了强力的冲击,导致许多小城镇产业结构类似、主体功能雷同,甚至建筑风格、景观风貌等大同小异,不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更不利于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本报告力图对长三角小城镇的数量规模、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社会民生、文化空间、旅游变迁、环境治理等进行多维度的全方位、多角度扫描,尝试探寻适宜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实践路径和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甄别和深刻了解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现状,进而诊断出困扰小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痛点难点等,更加希望在充分尊重和顺应小城镇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精准地制定小城镇发展战略有所贡献,进而持续推动小城镇的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