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全球畅销作家╳生活方式引领者╳演说家阿兰德波顿作品,新增德波顿特别为中国读者撰写的序言。
※长踞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80幅绘画、摄影作品,30余篇佳作摘选精美呈现
※左手小说,才情纵横;右手散文,慰藉人心,华兹华斯、波德莱尔的优美文字带你品味大千世界
|
內容簡介: |
在《布拉格之恋》结尾处的梦境上扎上一针,渗出的淡蓝色便可以为德波顿的一路行程着色;
任何行路的真实色彩都被这心路的蓝色、薄雾中的蓝色幻化了,成了一种无法拒绝的诱引;
空间丧失了地理上的方位,时间懒散地化为一缕幽香;
串起行程和文字的只有华兹华斯、波德莱尔、凡高们和德波顿这位才子在心灵深处共鸣的悸动了;
与德波顿同行,前路是去往远方的行程或是夕阳中向家园的回归
|
關於作者: |
才子型作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
目錄:
|
译者序 001
出发
Ⅰ
对旅行的期待 003
Ⅱ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 029
动机
Ⅲ
异国情调 069
Ⅳ
好奇心 109
风景
Ⅴ
乡村与城市 137
Ⅵ
壮阔 167
艺术
Ⅶ
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193
Ⅷ
对美的拥有 227
回归
Ⅸ
习惯 253
致谢 267
图片致谢 268
|
內容試閱:
|
文学的意义
新版作品集代总序
阿兰 德波顿
在人类为彼此创造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中,有一个门类占据了最大比重,即以某种形式探讨伤痛。郁郁寡欢的爱情,捉襟见肘的生活,与性相关的屈辱,还有歧视、焦虑、较量、遗憾、羞耻、孤立以及饥渴,不一而足;这些伤痛的情绪自古以来就是艺术的主要成分。
然而在公开的谈论中,我们却常常勉为其难地淡化自身的伤情。聊天时往往故作轻快,插科打诨;我们头顶压力强颜欢笑,就怕吓倒自己,给敌人可乘之机,或让弱者更为担惊受怕。
结果就是,我们在悲伤之时,还因为无法表达而愈加悲伤忧郁本是正常的情绪,却得不到公开的名分。于是,我们在隐忍中自我伤害,或者干脆听任命运的摆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