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的觉知:安藤雅信的制物之道

書城自編碼: 353106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工藝美術
作 者: 安藤雅信 著,张南揽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1968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NT$ 290.0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NT$ 484.0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NT$ 660.0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NT$ 47400.0
姑苏繁华图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NT$ 3190.0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84.0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NT$ 352.0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NT$ 76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08
《 陶艺美学录:寻访当代陶艺名家 》
+

NT$ 800
《 古瓷之光 知名瓷人涂睿明全新力作,精选77件陶艺史上的至美珍宝,带你领略中国古瓷的美学巅峰 》
+

NT$ 528
《 造物的温度 》
+

NT$ 336
《 刃上人生 》
+

NT$ 394
《 回望手艺 》
+

NT$ 435
《 留住手艺2 》
編輯推薦:
1、 日本陶作大师安藤雅信60年制物之道。不追逐工艺的华美,而是回归制物的初心,在隐逸的日常中,觉知生活中的器物之美。
2、 安藤雅信生活美学的引领者,备受推崇的陶作大师,他是生活工艺的代表人物,是以审美之眼走在工艺之路上的艺术先锋。
3、 一个探寻何为美的人生故事。安藤雅信的陶艺生涯,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追寻美之本质的人生旅程,小时候跟着父亲批发陶瓷、年轻时在嬉皮士文化影响下的叛逆经历、去印度学佛的禅修之旅、代表作荷兰盘的背后故事、与妻子创办百草艺廊的经过他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与艺术美学深深羁绊,一路成长。
4、 多位美学大师触动心灵的对谈。当代艺术家村上隆、音乐家大友良英、时尚设计师皆川明、古董鉴赏家坂田和实,他们与安藤雅信坦诚对谈,引发出对工艺、美术、生活的深刻思考。
5、 生活美学家竞相推荐!李若帆、苏燕、王恺、陈宇慧@田螺姑娘、唐七Seven、河马@河马食堂他们都是安藤先生的拥护者。
6、 茶人、设计师、美食家、收藏家竞相推崇,国内外的生活美学家,纷纷以拥有安藤先生的作品而自喜。
內容簡介: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探索根植于生活的艺术,主张在细微处感知美,还原每一个人的本真状态。他相信:如果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到愉悦的话,那么人生就是幸福的。
他所认可的美之器物,不是只供展陈的无瑕的工艺品,而是能与人产生交流和共鸣的之物,它们被用于日常生活中,也被生活改造,历经洗礼,蕴育出岁月磨灭之美。
《美的觉知》饱含安藤雅信对世间美的形式的体验、叩问与思考。茶道、雕塑、建筑、书法、古董、时尚、音乐身为陶作家的安藤,超越传统陶艺与现代美术的局限,积极从其他艺术领域吸取灵感,获得敏锐的觉知力。他试图梳理东方艺术的源流,将清贫的禅修精神与大道至拙的东方美学融入到自身创作中,以此姿态与西方主导的主流审美相抗衡,收获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设计之美、东方之美。
關於作者:
安藤雅信,日本陶作家,茶人,百草艺廊经营者,生活工艺代表人物。1957年出生于日本岐阜县,祖辈都是陶瓷器批发商,耳濡目染之下培养了对陶瓷的热爱与不俗审美,因此虽然大学专业是雕塑,但毕业后很快转投陶艺界。致力于探索植根于生活的艺术,于日常生活中寻觅器物之美、工艺之美、东方之美。对茶道、摇滚乐、爵士乐也有很深的研究。
张南揽,日本茶道里千家正教授,师承里千家第十五代鹏云斋千玄室。通晓日本传统文化、美学及工艺。担任里千家北京道场、中国佛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驻华大使馆茶道部的教学工作。译有《美与生活》《如花在野》等,制作有52集音频节目《日本茶道的形与心》。
目錄
第一章:似是而非的制物
似是而非之始洞见主干实用工艺与现代美术
现代美术与茶道在隧道中画蛇添足
探索美术的工艺我家的习惯
遇见白釉陶器荷兰盘物与空间荷兰盘的诞生
生活工艺之始摹古与个性对白色的畅想
工艺与工业有茶的时间什么是生活方式?
功能性思考融通无碍功能性思考感觉的功能
前半生与后半生传承、延续诚实工作
第二章:我的收藏
柳茶碗粗鄙之画
手板与苹果箱窑厂的道具
研磨碟找到空当
第三章:从周边到中心的对话
坂田和实&安藤雅信:没有标准的美
工艺与美术的关联写在与坂田和实先生的对谈之后
村上隆&安藤雅信现代:美术和陶艺
能否解开锁国?写在与村上隆先生的对谈之后
大友良英&安藤雅信:从《海女》到噪音的彼岸
噪音讲义写在与大友良英先生的对谈之后
皆川明&安藤雅信:共鸣的制造
重拾喜悦写在与皆川明先生的对谈之后
內容試閱
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美术、音乐、时尚,什么都爱涉猎一点。年轻时,总是被父亲数落:你就是属鸡的性子,东啄一下,西啄一下,没有个常性。知子莫若父。的确,我没有超凡的才华,也没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感兴趣的东西也多是浅尝辄止,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甲子转了一圈,如今已经迎来了花甲之年。虽然我也时时反省自己,但大概是因为这样的个性,反省中还不忘给自己开脱:浅尝辄止数十年,不也能聚沙成塔吗?而且眼下的时代,不特别去思考它的归属或范畴,做点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见得是坏事。自我开脱之后,我还就真的走出了自己独有的迂回曲折的工艺之路,这条路饱含了我对一切美术形式愚钝而诚实的体验与思考。
我找到这样的自我开脱之路是在大约十年前,契机是日本音乐评论家中山康树的一篇关于美国爵士乐演奏家迈尔斯?戴维斯的小论文 我高中时代就酷爱迈尔斯?戴维斯。中山康树在这篇评论中,按历史的时间轴,同时又以 1968 年为界(彼时黑人运动盛行),列出了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发展脉络。迈尔斯?戴维斯的创作风格突然跨越了音乐类别,从乐评的系谱中一目了然。
那是一个处处都在变革的时代,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冲破社会的躯壳即将迸发而出。年轻人,还有一些其他年龄层的城市居民正在逐渐掌控生活的主动权,开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横向联系,而不再拘泥于某个既定的团体。这种更自由的归属关系,对于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半叶正值青春的我来说,就像拉开了舞台的巨幕一般。
虽然我也承认自己不求甚解、朝三暮四,但我的工作重心还是做陶。从事制陶工作的人,世间俗称陶艺家。说不出来对这个称呼哪里不满意,我习惯称自己为陶作家,以表示我既不属于陶艺界,也不属于美术界的立场。基于这样的立场和出发点,我看到了一些业内人不曾关注的东西。做陶的同时,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场所,可以用来实践或证明乍看毫无关联的音乐、流行服饰与美术的关联性,于是有了后来的百草艺廊,从 1998 年开始一直经营到现在。作为艺廊的主人,我不划定界限,策划过各种展览。回首走过的二十多年,我所策划的这些展览,不管是艺术性还是创作者的创意,都带有一点来自专业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元素,久而久之,在它们之间还能找出一些共同点。我发现那正是我想要的。
第一点是:要改变一直以来关于工艺的价值观判断。现代美术与工艺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为了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在工艺中融入其他领域的元素,让工艺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这一点至关重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要选一些创作十分前卫的艺术家的作品,而是可以选择一些模糊了美术和工艺界限的作品。不过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还是少数,所以至今日本的工艺价值观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为人们仍然根深蒂固地期待着像明治时期的万国博览会、二战后风靡一时的陶艺创作热潮那样的旧日荣光再现。像我这样试图要改变工艺界价值观的弄潮儿显得有些不知深浅,于是默默地亲力亲为地垒砌百草艺廊外的石头院墙,这是百草存在的意义,也是我制物的态度。在不经意间,同好聚集一堂,生活工艺也应运而生。我也在经营百草的过程中习惯了用陶艺之外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陶艺这件事,不是为了追逐旧时工艺的华美,而是回归制物的初心,思考工艺的未来和其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把工艺放在对立面冷眼相看,就会发现工艺不能仅仅是作为艺术家的自我表现,还要洞见社会潜在矛盾面,在解决矛盾中使自己的创作理念得以贯穿。特别是大正时期和昭和初期的作家们,他们思虑很多,已经表达了与现代相同的先见之明和思想的未来性,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后人能好好地延续前辈们的思考。我想要延续这种思考,不仅是在工艺理念的纵轴上,也有必要拓宽与现代美术、设计以及古道具的关联这样的横向联系。只有在这样广阔的包容基础上,前辈们曾经闪现的灵光才得以燎原。而且作为陶作家,也不能只把目光落在自己的创作上,在日本最大的陶瓷产地美浓地区有着烧陶行业的所有业态,同一行业类别下不同业态横向联系,要让自己的工作置身于全行业,进而看到不同的侧面。总之,工艺需要与更广泛的外界联结,扩大它的横轴面,这是我作为陶作家一直以来的工作态度和立场,相信今后我也将继续秉持这样的制物态度。
第二点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如何克服对西洋文化的自卑感。二战后二十年出生的我们这一辈人,普遍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这样的自卑感了。我认为这只是不自觉,而不是真的没有。现在还是有人对于酷日本(Cool Japan)这样的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是否被西欧国家认同而感到一喜一忧,至今日本人满足于封闭的加拉帕戈斯化商业,正好是自我孤立、自得其乐的佐证。对被称为日本固有文化的传统工艺的认识,在早先福冈县的宗像大社举行的国宝展示中也能感受到隐藏的自卑感。在众多国宝级文物中,代表传统工艺的陶艺作品只有 14件?!令人十分诧异。其中,来自古代中国的有 8 件、朝鲜半岛的有 1 件,余下的是日本国产的 5 件,这 14 件被当作国宝级的美术作品。虽然也有宗像大社更古老的绳文时代的文物以及火焰式土器,但这些都被归类为考古作品。我很惊讶,日本人从来不曾有将美术收藏与考古收藏分开讨论的习惯,但在这里做了区别对待,这不就是面对西洋文化的自卑吗?认为那 14件具有足够强大并可鉴赏的工艺性,能够得到外国人的认同,以此与西洋美术对抗,却忽略了它们只反映了日本人审美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貌。在国宝的评定标准中就攘夷,这与接受外来文明的开国思想不是自相矛盾吗?真是令人十分诧异。到了明治时期,作为对这一矛盾的对抗,工艺上的加拉帕戈斯化也开始了,一味地提高所谓日本国粹的技艺,让外国人看起来摸不着头脑,以此来满足反正外国人也看不懂 的虚荣心,不得不承认许多日本人都有这种根源于没有文化自信的虚荣心。我自己也在如此环境中成长,是明治政府充满矛盾的半吊子开国文化的教子,老一辈日本手艺人有的怪癖虚荣心和工艺加拉帕戈斯化带来的优越感在我身上也有,一到海外交流就不由自主地表达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以求得优越感。这无疑是先天自卑的另一面,所以由我来批判日本人对西洋文化的自卑感还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从此我开始避免去进行西洋和日本的比较,而是寻求用融合、折中的方法论去解读彼此的不同,这也是我从事生活工艺的发展方向。我希望以此去融合各个不同的领域。我个人的理想或者说期待类似于:既不是日餐也不是西餐,而是一种日西合璧的餐饮方式的出现。今后百年之内像豆沙面包这样的文化形态应该不会消失吧。明治七年(1874),人们不用当时在日本很难入手的酵母菌,而是用比较容易入手的酒种进行发酵,同时融合了和果子的传统概念做出了豆沙面包。这不是为了掩盖两种文化的矛盾,而是以寻常生活的智慧兼容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使豆沙面包很容易在日本扎根,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我在自己策划的展览中,也希望像豆沙面包一样,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关键词,以一种新的折中方式来呈现我的展品。
摸索到今天,有时我站在日本的立场上,有时我又以西洋美术的视角来思考美术到底是什么。有一天有人对我说:安藤先生你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啊。或许这是一种很自我的解读,我正面地理解了他所说的模棱两可,并以此为自己创作的态度和立场。模棱两可不是优柔寡断,而是我愿意敞开心扉,以更宽阔的胸襟去接受更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写作本书,我也是以坚持作为生活者的基本立场为前提,往来于制作者、销售者、使用者等多个角色之间,在不同的视角和领域内发现值得被记录的东西,以此为创作的源泉。这些往来的道路是如此的迂回曲折,当它铺开时才足够宽阔。对话的对象也希望能够从各个领域登场,在广义上与美术联系在一起,得到很多触动心灵的话语。我的似是而非的制物方法还十分不成熟,远不像豆沙面包那样有着较高的完成度。但正是因为不成熟才能连接更多的面,比如工艺与美术。希望此时此刻我的心路历程,会成为那些立志要从事生活工艺创作事业的人探索道路上的小小参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