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蛋壳头骨
》
售價:NT$
295.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行动中的理性
》
售價:NT$
44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編輯推薦:
经典的全球货币市场简史一部政策与博弈的历史全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巴里埃森格林,详细揭示金本位制度失败与欧元区诞生背后的市场逻辑
內容簡介:
本书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观点鲜明,与时局变化同步更新,梳理了过去150年间国际货币和金融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事件,以及近期影响国际经济局势的各大事件,从古典的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后布雷顿森林的非体系制,一直分析到*近时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紧急援助、欧元危机,还分析了作为全球货币大国的中国崛起对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动摇,并讨论了货币战争。本书言简意赅,受到众多普通读者、学生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欢迎。《资本全球化》是探寻国际经济奥秘、展望世界经济未来的各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關於作者:
巴里埃森格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讲座教授,主讲经济学与政治学。与人合著了《多元国际货币体系论》(How Global Currencies Work: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还撰写了The European Economy since 1945,均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錄 :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资本的管制与流动 1
第2章 资本自由流动的金本位制 6
国际结算货币:各种贵金属轮番登场 7
复本位制困局:套利的诱惑 8
复本位制的存在:也许只是惯性 12
工业革命推动了金本位制的出现 15
各国金本位制面面观 19
金本位制的运行机理 24
依托于国家制度的金本位制 29
通力合作的各国央行 31
金本位制与最后贷款人 34
外围国家的不稳定 36
体系的稳定性 40
第3章 战争间歇中不稳定的金本位制 42
国际货币体系大事记 43
浮动汇率制经验:法郎争议 48
重建金本位制 54
新版金本位制 57
新版金本位制的烦恼 60
国际收支模式探索 65
应对大萧条 68
银行危机管理 71
金本位制的瓦解 73
英镑危机 76
美元波动 81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83
结论 86
第4章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88
战时筹谋与结局 91
英镑危机与欧洲货币重估 97
欧洲支付联盟 101
国际收支问题与选择性管制 104
可兑换制度:问题与进展 108
特别提款权 112
放松管制和增加刚性 115
英镑保卫战 119
美元危机 12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教训 128
第5章 后布雷顿森林 130
20世纪70年代的浮动汇率 133
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制 139
蛇形浮动体系 146
欧洲货币体系 153
一体化新动力 159
欧洲危机 164
洞悉欧洲危机 168
发展中国家经验 174
结论 179
第6章 国际货币体系新格局:美丽的新货币世界 180
亚洲危机 187
新兴市场的不稳定性 193
全球失衡 206
欧元的努力 214
国际货币的竞争 221
第7章 十年历一劫 223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 227
希腊危机 231
希腊何去何从 237
欧洲危机 239
货币战争 244
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 246
数字未来 251
第8章 结论 255
术语表 261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前言
这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长话短说:首先,考察的时间较短,即1850年以来的150多年。虽然涉猎的若干发展事件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这150多年的时间跨度足以让我推演出相关的结论。其次,我寻思着要写的是侧重专题研究的一本书,而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的鸿篇巨制。
我设想本书的读者是这么几类:第一类是经济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教科书中若干理论的历史和制度依据,涉猎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一些概念与模型。第二类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这里运用他们所熟悉的历史概念与方法。还有一类人,就是那些对金融改革感兴趣,认为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处在变化之中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的读者。我希望拙著能对他们有所裨益。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后附有术语表,所列明的术语在本书首次出现时以黑体标出。
本书最初是作为天主教鲁汶大学加斯东伊斯更斯讲座的讲稿使用的,在此感谢鲁汶经济学所的朋友的盛情邀请,特别是Erik Buyst、Paul De Grauwe 和Herman van der Wee等。国际货币基金研究所、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国际金融部和印度国际关系研究会非常热心地审阅了本书。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并不代表我所合作过的任何机构的观点。
经济学的进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以实现的,是在前人众多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现在,如果参考文献中没有几项十年前的研究成果,那就太不正常了。我用脚注的形式注明了以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我这么做并非厚古薄今,而是弥补我在书中的疏漏。感谢Michael Bordo、Charles Calimiris、Richard Cooper、Max Corden、Paul De Grauwe、Trevor Dick、Marc Flandreau、Jeffry Frieden、Giulio Gallarotti、Rechard Grossman、Randall Henning、Douglas Irwin、Harold James、Lars Jonung、Peter Kenen、Ian Mclean、Jacques Melitz、Allan Meltzer、Martha Olney、Leslie Pressnell、Angela Redish、Peter Solar、Nathan Sussman、Pierre Sicsic、Guiseppe Tattara、Peter Temin、David Vines和Mira Wikins等同人提出的中肯意见以及提供的热心帮助。不过,书中的错误是囿于作者学识的局限,责任不在他们。
本书的第2版首先扩充了1996~2007年这一时期的内容,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是亚洲金融危机,在这场后果严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汇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还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推进,这在货币史上前所未有。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也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愿意并实际为美国提供大量的资金,就很难理解美国畸高的经常账户赤字。诸如美国持续赤字、欧元区建立、新兴市场的介入等事件共同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路径,人们开始反思美国和美元在国际金融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书第3版增加了2007~2018年的事件,这些事件更为重大,并直指国际货币体系的软肋。这个阶段由2007年的次贷危机拉开帷幕,2008~2009年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资本流动在这些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第7章重点介绍了这些资本流动所起的作用。
本书接着介绍了2009年年底发生的欧元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因为汇率问题,而恰恰是因为取消了汇率。欧盟鼓励金融资本从核心区向欧元区周边国家流动,但如果资本流入机制崩溃,欧元区周边国家的政策选择就非常有限。问题在于:欧洲货币联盟是否存在致命缺陷,如果是,会导致什么后果;成员国是否能够克服区域货币制度安排的缺陷,是否只有解散欧元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欧洲央行与美联储采取降息至零利率和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这些措施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不利影响,造成资本流入、币值高估和通货膨胀等问题。新兴市场国家指责发达国家发动了货币战争。这些抱怨引起各国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总体情况,特别是对资本控制作用的重新评估,并重新审视现行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优点。与先前讨论的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这些新兴市场的地位更加突出。事实表明,未来中国的意见不容忽视。
我对本书各章节进行了细致的修订,尽可能不改变本书逻辑的内在一致性。感谢Chery Applewood、Peter Dougherty对本书第2版,Alison Rice-Swiss、Joseph Mendoza、Joe Jackson和Cyd Westmoreland对本书第3版所倾注的心血,感谢Michelle Bricker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
巴里埃森格林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