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編輯推薦: |
定位更精准:《寻找古诗之美》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文字储备与理解能力,选诗更有针对性。 编写团队更专业:《寻找古诗之美》(全三册)编写团队历时2年完成。主编傅国涌为近现代教育研究者,长期专注于儿童母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线教师张彬彬、邱少央编写,编选团队更专业、更权威、更懂孩子。 选编角度更贴切:《寻找古诗之美》是一套难得的、完完全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编写的古诗词,以孩子看待世界与自然的视角,从虫鱼、花草、童趣开始,到自然现象、自然风景、四季变化,步步深入,循序渐进。 选诗范围:《寻找古诗之美》选诗上起《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下迄清末的龚自珍、苏曼殊,其中又以唐诗宋诗为主体。 注释与解读:《寻找古诗之美》考虑到低龄孩子的汉字掌握范围,*册每首诗都配有注音。全册每首诗中的生僻字词、关键名词都附有注解,在诗人诗解典故知识链接版块,对诗人及其诗作的赏读细腻通透,更贴近孩子的语言,亲切平易,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产生共鸣,并不时与小读者互动,引发孩子的共情与思考,于品析中启发孩子学习如何构思一篇好的作品。 图文搭配:《寻找古诗之美》中,专业画家任学林为每古首诗都配有1~2幅彩墨画,这些与
|
內容簡介: |
《寻找古诗之美》共三册,*册60首,适合68岁孩子,第二册70首,适合810岁孩子,第三册82首,适合1012岁孩子。诗画融为一体,既有注音注解,也有诗人介绍、诗词解读,还有典故等延伸知识。
考虑到68岁孩子的汉字掌握范围,*册每首诗都配有注音,每首诗中的生僻字词、关键名词都附有注解,在诗人诗解典故知识链接版块,对诗人及其诗作的赏读细腻通透,引发孩子的共情与思考,于品析中启发孩子学习如何构思一篇好的作品。
书中的插画既与古诗意境相对照,又充满了画家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些与儿童有关的诗意画活泼可爱、生趣盎然,是一个画家体悟诗人心灵的产物,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呼应。画中微妙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仿佛赋予了这些古诗新的生命。
图、文、声交融,充分让孩子沉浸在古诗词的美与韵味中。我们希望将古老抒情传统中的美带给更多的中国少年,愿这种美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著名历史学者、近现代教育研究者、儿童母语教育践行者。曾做过中学教师,1999年开始写作,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炎黄春秋》《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文摘》《书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等多种选本及山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笔底波澜》《文人的底气》《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寻找中国之美》,编有《过去的小学》《过去的中学》《寻找语文之美》等。
【绘者简介】
任学林,画家,1989年毕业于原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美术系,以往多画油画,在《寻找古诗之美》中,尝试用彩墨绘制充满诗意与童趣的插画。
【主编简介】
傅国涌,1967年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著名历史学者、近现代教育研究者、儿童母语教育践行者。曾做过中学教师,1999年开始写作,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炎黄春秋》《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数百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文摘》《书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等多种选本及山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笔底波澜》《文人的底气》《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寻找中国之美》,编有《过去的小学》《过去的中学》《寻找语文之美》等。
【绘者简介】
任学林,画家,1989年毕业于原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美术系,以往多画油画,在《寻找古诗之美》中,尝试用彩墨绘制充满诗意与童趣的插画。
【编者】
张彬彬,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老师,语文名师,阅读推广人,专注于古诗文研究和教学,编著有《爱上古文》三卷、《校园朗诵诗选》。
邱少央,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老师,语文名师,专注于阅读课程开发和古诗文教学研究,编著有《爱上古文》三卷、《春天送诗》三卷。
|
目錄:
|
【第一册】
自在娇莺恰恰啼
咏鹅 唐骆宾王 002
江南 汉乐府 005
敕勒歌 北朝民歌 008
蜂 唐罗隐 011
鸟鸣涧 唐王维 014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017
绝句 唐杜甫 020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023
南园(其八) 唐李贺 026
马诗(其五) 唐李贺 030
晚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033
小荷才露尖尖角
木瓜 先秦诗经 038
相思 唐王维 041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唐白居易 044
咏柳 唐贺知章 048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053
晚春 唐韩愈 057
梅溪 唐张籍 060
花影 宋苏轼 064
小池 宋杨万里 068
梅花 宋王安石 071
蓬头稚子学垂纶
池上 唐白居易 076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079
牧竖 唐崔道融 083
所见 清袁枚 087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090
观游鱼 唐白居易 093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096
村居 清高鼎 099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宋杨万里 102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105
咏雪 佚名 110
赋新月 唐缪氏子 115
风 唐李峤 117
夜宿山寺 唐李白 120
静夜思 唐李白 124
夜雪 唐白居易 127
暮江吟 唐白居易 131
春雪 唐韩愈 133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137
夏日六言 宋陆游 139
山雨 元契逊 143
飞流直下三千尺
山村咏怀 宋邵雍 148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151
鹿柴 唐王维 155
绝句 唐杜甫 159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161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165
遗爱寺 唐白居易 168
山居杂诗(其一) 金元好问 171
露似真珠月似弓
长歌行 汉乐府 176
春晓 唐孟浩然 18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183
清明 唐杜牧 187
约客 宋赵师秀 190
山亭夏日 唐高骈 19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197
秋夕 唐杜牧 199
山行 唐杜牧 202
元日 宋王安石 206
最是一年春好处
长歌行 汉乐府 176
春晓 唐孟浩然 18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183
清明 唐杜牧 187
约客 宋赵师秀 190
山亭夏日 唐高骈 19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197
秋夕 唐杜牧 199
山行 唐杜牧 202
元日 宋王安石 206
【第二册】
豆花深处草虫鸣
伐木(节选) 先秦诗经 002
漫成一首 唐杜甫 007
乌衣巷 唐刘禹锡 009
画眉鸟 宋欧阳修 01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017
秋日闻蝉 宋陆游 02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024
晓行 宋张良臣 029
柳絮飞时花满城
桃夭 先秦诗经 034
辛夷坞 唐王维 037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040
题榴花 唐韩愈 043
赏牡丹 唐刘禹锡 046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 宋苏轼 050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054
墨梅 元王冕 058
竹石 清郑燮 061
苔 清袁枚 065
稚子敲针作钓钩
采莲曲(其二) 唐王昌龄 070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074
江村 唐杜甫 077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081
采莲子 唐皇甫松 085
牧童 唐吕岩 088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091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094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098
天光云影共徘徊
山中留客 唐张旭 104
春夜喜雨 唐杜甫 10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112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116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11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23
观书有感 宋朱熹 126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129
欸乃一声山水绿
山中 唐王勃 134
望天门山 唐李白 137
山中答问 唐李白 14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143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146
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149
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152
渔翁 唐柳宗元 155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159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162
题西林壁 宋苏轼 165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168
万紫千红总是春
山中 唐王维 174
月夜 唐刘方平 178
寒食 唐韩翃 181
秋词 唐刘禹锡 185
江南春 唐杜牧 189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192
三衢道中 宋曾几 195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198
春日 宋朱熹 201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204
乡村四月 宋翁卷 208
笑问客从何处来
渡汉江 唐宋之问 214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219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之涣 22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226
出塞 唐王昌龄 230
杂诗 唐王维 23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237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240
逢入京使 唐岑参 243
枫桥夜泊 唐张继 246
游子吟 唐孟郊 249
秋思 唐张籍 252
【第三册】
吹面不寒杨柳风
九辩(节选) 战国宋玉 002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朝陶弘景 006
迢迢牵牛星 佚名 010
黄鹤楼 唐崔颢 015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020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024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028
江雪 唐柳宗元 032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036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释志南 041
小舟撑出柳阴来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047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朝谢朓 050
入若耶溪 南朝王籍 054
竹里馆 唐王维 058
终南别业 唐王维 062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067
望岳 唐杜甫 070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074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078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083
何人不起故园情
采薇(节选) 先秦诗经 109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113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116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121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25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129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133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137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141
泊秦淮 唐杜牧 144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陈陶 148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152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156
示儿 宋陆游 161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165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169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172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086
游钟山 宋王安石 090
春游湖 宋徐俯 095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唐珙 098
本事诗十首(其二) 清苏曼殊 103
莫愁前路无知己
蒹葭 先秦诗经 178
九歌湘夫人(节选) 战国屈原 183
赠范晔 北魏陆凯 18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191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194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198
山中送别 唐王维 202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205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209
赠汪伦 唐李白 2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217
送友人 唐李白 220
别董大 唐高适 225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229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233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237
忆匡一师 唐李商隐 241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244
江楼感旧 唐赵嘏 247
江山代有才人出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晋陶渊明 253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25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260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264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268
观猎 唐王维 272
少年行四首(其二) 唐王维 277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280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284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李煜 288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29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297
题临安邸 宋林升 300
满江红 宋岳飞 30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30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312
石灰吟 明于谦 317
论诗五首(其二) 清赵翼 321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324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328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其一) 清黄景仁 332
|
內容試閱:
|
《寻找古诗之美》前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抒情传统,自然之美、万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当然也包括童趣之美都已熔铸在古老的抒情传统中。
抒情就是对美的赞叹、吟唱和确定。德国诗人歌德说美是神秘的自然法则的显现。神秘的自然法则向诗人显现,被诗人捕捉,并凝固在他的笔下,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看见这一神秘的自然法则,并用声音读出来。这是时空所不能隔断的,什么样的力量也无法拦阻美好的诗句从象形文字中跳出来,向我们显现。
一位终生沉浸在古典文学世界的学者说:在一首古诗的意境里,你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或者聆听边城苍凉的笛声,那一刻生命享有丰美的意趣,并且知道任何一种生存都只是与时空的偶然相遇。(骆玉明《美丽古典》)
某一天,我到西湖看落日,走过西泠桥,走在我前面的是两个低年级的小学生,男孩女孩正在背诗,仔细听,他们是在背杜甫的那首五言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原来他们看见了夕阳下正在湖中戏水的鸳鸯,难怪脱口而出的就是这首诗。
那一刻,夕阳凝固,西湖无语,千余年前杜工部的诗已化作他们幼小生命的一部分。仿佛这诗不是古人所作,而是从他们心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他们的眼睛触及湖中的鸳鸯,想到春天将至,触景,睹物,眼前的一切与他们熟悉的这首诗便融为了一体。
我相信,一个诗人一旦将美好的诗句写出来,就等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拥有了这诗句。从此,它就不仅为诗人独享的美,而是人人皆可共享的美。
那些有幸在时间中存留下来的美好诗篇,带着古人听到过的声音,看到过的色彩,闻见过的气味,呼吸过的空气,当然更是浸透了古人体悟到的那种美,神秘却又敞亮,它们因美而幸存下来,并一直在那里等待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与它们相逢。就如《荷马史诗》、弥尔顿的诗篇、莎士比亚的剧本,一直在等待古希腊和英文世界的少年一样。这样的等待,虽然常常被宏大的人类文明史忽略,然而正是这天长地久、润物无声的等待成就了文明的代代相续。
对东西方文学有深刻理解的华人学者陈世骧先生曾说:中国文学的荣耀并不在史诗;它的光荣在别处,在抒情的传统里。这是光荣,也是限制。数千年来,正是这个代代相续的抒情传统参与塑造了中国的心灵,与《荷马史诗》、希腊悲喜剧传统中熏陶出来的民族是那样不同。
我们却又不能不承认,正是一个个不同民族的心灵,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心灵。离开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离开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心灵,就如同离开了《荷马史诗》、但丁、歌德、莎士比亚一样,是难以想象的。
我想起了沈从文,他不是诗人,却是20 世纪最具抒情气质的中国作家,他是从深厚而广大的抒情传统里生长起来的,他的作品是用白话文写的,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处处满溢着源自遥远的抒情传统的色彩、声音、气味,笔起笔落之间,无不与这块古老的土地血脉相连。我希望今日中国的少年不仅背诵古诗、古文名篇,也能熟悉《荷马史诗》、歌德、莎士比亚的作品,汲取东西方丰美的精神养分,这是我正在国语书塾的儿童母语教育中践行的。背诵古诗,毫无疑问是最初的起点,一个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我们的根脉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在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中,少年们可以找到一个民族曾经的欢喜和忧伤,听见月光和星光下的那些低语,甚至摸着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之间的心跳。
早在2017 年初秋,我即有意编一套适合612 岁孩子诵读的《寻找古诗之美》,正好领读文化的康君来我家闲聊,说起此事,相谈甚欢。我随后找到了张彬彬(杭二中语文老师)、邱少央(杭高语文老师),她们此前曾编过一套非常好的《爱上古文》。彬彬又带着一个念小学的女儿,正是合适的编写者。不久,她们就拿出了一个初选目录和框架,我们商定的选诗范围上起《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下迄清末的龚自珍、苏曼殊,唐诗宋诗当然是主体,采用孩子的视角,从虫鱼、花草、童趣开始,到自然现象、自然风景、四季变化,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当年11 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南方阅读论坛期间,我们即初步确定了选篇。此后的两年,她们在课余时间陆续完成了《寻找古诗之美》的编写工作。
期间,我的挚友、相识三十几年的任学林利用业余时间画了二百多幅插图。他是美术专业出身,1986 年他在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念书时,我们常在九山湖畔相聚。他以往多画油画,这次尝试用水墨,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尤其那些与儿童有关的诗意画,活泼可爱、生趣盎然,与古诗放在一起,不只是插画,其中又有他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一个画家体悟诗人心灵的产物,是心灵与心灵的相互呼应。
这套《寻找古诗之美》共三册,第一册60 首,适合68岁孩子,第二册70 首,适合810 岁孩子,第三册82 首,适合1012 岁孩子。诗画融为一体,有注解,有诗人、诗解还有典故等链接。我们的用意是将古老抒情传统中的美带给更多的中国少年,愿这种美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傅国涌
2019 年3 月12 日初稿,12 月29 日改定于国语书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