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NT$
806.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投机苦旅:一位投机客的凤凰涅槃
》
售價:NT$
403.0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NT$
316.0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NT$
254.0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NT$
509.0
|
編輯推薦: |
法学界思想的狐狸陈虎(陈少文)教授分享注意力短缺时代的阅读和思维心法
领读17本中外学术名著,见证不止17个洞穴奇案
对经典法律命题、社会热点问题及刑事司法核心问题进行多元思考
以开阔的视野和生动的文笔,开启知识圈层新的认知视角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刑诉法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虎(陈少文)教授的全新专栏文集。
全书以法律多元为方法和旨归,围绕法律制度的形成和运作,结合17本中外学术名著,对怎样看待美国禁酒令、死刑能否废除、乞讨是不是一项权利、真实版的洞穴奇案如何上演等数十个经典法律命题、社会热点问题及刑事司法核心问题相对而论,对其背后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综合开放的思考和抽丝剥茧的分析。
本书所收录的篇章,既有作者独立思考的原创成果,也有作者对学界研究成果的通俗演绎,主旨在于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法律问题的分析,传递一种观点,即法律从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也许可以对所有曾经坚信不疑的传统认知重新进行审视,从而获得远高于信息差异的认知优势,体味法律多元思维的魅力。
本书触角敏锐,视野开阔,信息丰富,文笔生动,充分展示了一只思想的狐狸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知识圈层开启新的认知视角、获得注意力短缺时代的思维心法具有启发意义。
|
關於作者: |
陈虎(陈少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纽约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短期研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研究员,多家高校兼职教授。著有《刑事程序的深层结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研究》《不激不随》《写给法科生的信》,主编《刑事辩护的中国问题》,并译有《法律工具主义:对法治的危害》(合译)、《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吉迪恩诉温赖特案实录》 《吉迪恩的号角:一个穷困潦倒的囚徒是如何改变美国法律的?》) 、《审判故事》 (合译)等多部作品,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作者自述:我不安于一种特定的人生,多年来,是好奇而非能力助推我不断拓展生命的边界。我相信孔老夫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忠告,坚信所谓的精彩就是让自己无法归类。对于生活,我的理想是从容点,不较劲,微笑,忍耐,跟谁都不急,看啥都顺眼,不比。
|
目錄:
|
目录
做一只思想的狐狸(总序) 001
开放理论下的法律多元(推荐序) 001
作为一个过程和一种事业的法律(推荐序) 001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代序) 001
01 苏格拉底的死亡
02 偶然性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反思录
03 野蛮的神判法?
04 言论自由的讽刺
05 政府真的越小越好吗?
06 禁酒令的意外后果
07 证明标准的背后
08 事与愿违的良法
09 汉德公式的功过是非
10 死刑能够废除吗?
11 无罪推定原则的迷思
12 判决书中的猫腻
13 你有权焚烧国旗吗?
14 政府能禁止公民乞讨吗?
15 颠覆三观的三振出局法
16 税收就是保护费?
17 真实版的洞穴奇案
附录 历史上的法案
01 1919年美国禁酒令
02 1815年英国《谷物法》
后记
|
內容試閱:
|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代序)
陈虎(少文)
1
5年前,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台北旅游。
6天的行程,我一共去了四趟诚品书店,其中一次,偶然得知当晚诚品讲堂有杨照先生的讲座中国革命中的日本人,于是匆匆吃完晚饭,早早赶到现场。
但是没想到,讲座居然是收费的。该主题系列一共6场讲座,每场收费450元新台币。我们当晚听到的,是其中第三场。
书店举办讲座还要收费?这样一个专业、严肃,而且和现实生活并无多少关系的题目,免费尚且未必会有多少人感兴趣,又要收一笔并不算低的费用,还不是周末,真的会有人来听吗?
我对这些问题都十分好奇。但是现场情况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现场200多个座位基本全部坐满,而且在预定讲座时间快要开始的时候,所有预付了费用的听众都已经落座,安静地等待杨照先生的出场。在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没有一人中途退场和接听电话。在讲座结束的互动环节,听众所提的问题也都相当专业而深入,俨然具有一个学术研讨会的认知水平,而不像是一场面向大众的普及型讲座。
我承认,那一刻,我被深深触动了。讲座彻底颠覆了我对知识付费的看法。从此,我对知识付费的心理障碍一扫而空。
这种通过付费筛选的受众群体,这种不需要夸张言辞、不需要调动兴趣的课堂,对于当时还在培训机构里浸润的我而言,正是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磁场。
2
未曾想,5年后,知识付费的模式在大陆蔚然成风,再也不是什么新鲜观念。
卓老板聊科技、罗振宇论网络、吴晓波侃商业、宋鸿兵讲金融,各种知识付费节目铺天盖地,可唯独法律领域,虽然有那么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又妙趣横生的内容,却从来没有人加以深入的挖掘和言说。
这个工作早晚会有人做。法律观念的普及者和法律文化的传播者,以及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的人士,只有分工不同,而无高下之别。
用高晓松的话说,他们一个是performer(表演者),一个是musician(艺术家),各自都有自己存在的逻辑和价值。
我曾戏言,在这个注意力短缺的时代,一切能引起人们短暂兴趣的事物,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之一:
第一,要有逗逼的笑料;
第二,要有苦逼的励志;
第三,要有装逼的情怀;
第四,要有牛逼的干货。
不论你承不承认,正是这些看似娱乐化的知识服务而不是严肃的学术探讨,在完成这个时代对年轻一代的知识启蒙。只要知识服务追求的是通俗,而不是取悦。
3
经常有律师朋友问我,该如何高效地阅读和学习?
我说,如果你做了律师,仍然每天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可能你自以为充实的生活,在我看来,反而是虚度。
律师和学者不同,后者多交一个朋友就要少读一本书,而前者多交一个朋友就等于多读一本书。进入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必须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你需要学习的不是随时可以查到的信息,而是无论哪里都查不到的认知。
这个时代,能把人区分开来的绝对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认知差,而非信息差,才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
很多知识的载体,如果只是信息的汇总,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舍弃,而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用三言两语提升你认知水平的内容之上。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接到觅法LawPlus平台开设专栏的邀约后,我几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在多年以来的阅读和游历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刷新认知的法律观念,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我的这些感悟。
专栏名字最终确定为《法律相对论》,意思是,法律从没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我们也许可以对所有曾经坚信不疑的传统认知重新进行一番审视,从而获得远高于信息差异的认知优势,体味法律背后的思维魅力。
因此,本书选题的标准唯在开启读者和听众新的认知视角,而这本小册子所收录的篇章,部分是我独立思考的原创成果,部分是对学界研究成果的通俗演绎。内在的逻辑,都在提倡一种多元的认知。
在开启您的阅读之旅前,有一句提示,请诸君牢记:
不要把视角当世界,不要把启发当结论。
那是本书不可承受之重。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是为序。
2020年3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