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读懂十二时辰,就读懂了我们的一生:
(1)挖掘藏在时辰中的生活美学。将十二个时辰层层分解,每个时辰都配有相应的文化随笔,解读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
(2)诠释每一天的生活智慧。行文流畅,文风细腻婉约,能于细微之处打动人心。内容摘引诗文古籍并加以注解,以十二时辰为线索,串联起大量的古诗文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质量摄影作品几乎涵盖所有的名川大山,在欣赏摄影作品的同时也能与作者拍摄时的心情共情,赋予摄影作品灵魂,让读者读一本书,就相当于随着作者一起行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
內容簡介: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这是我们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十二时辰,十二种美,岁月流转间,尽是诗情画意。
本书以十二时辰为主线,用精致且温暖的镜头画面加以文字注释,诠释中国人文地理的博大与美妙,在自然风物的时空转换中品读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深情。本书集摄影作品、文化随笔于一体,摄影作品兼具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文化随笔清新隽永,婉转缱绻,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作品。
|
關於作者: |
陈帆,专栏作家,知名人文地理摄影师。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摄影》等主流媒体,著有《人间时节》《以影为伴》《时光且行》等书籍。
|
目錄:
|
1.夜半:一船明月铺秋江
19.鸡鸣:安得奋飞逐西风
37.平旦:尘事分付一轻芒
57.日出:山一程,水一程
79.食时:禅房花木深
103.隅中:幽映深柳读书堂
123.日中: 一期一会
141.日?i:人间有味是清欢
161.晡时:试向桑田问耦耕
181.日入:人言落日是天涯
201.黄昏:一窗昏晓送流年
221.人定: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前言顺时而为,顺势而行。古时候的中国人,凭着自身的农业生产经验及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每一时段有一个时辰名,这些时辰名或描绘天地间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这是我们 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亦是我们
对时间作出的务实又易懂的独到解读。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个时辰起始循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中国古人从时间中感悟到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节律。
在十二时辰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在作物一岁一枯荣的生生不息中,人们早就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十二时辰,时序分明,它感应自然,又赋予自然时间以人文色彩。日出时分,面对喷薄而出的朝霞,李白豪情万丈,发出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感慨;日入之时,陶渊明在田园山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情景中寻得精神家园;夜半时分,夜泊姑苏城外的张继在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时,留下千古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顺时而为,顺势而行。古时候的中国人,凭着自身的农业生产经验及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每一时段有一个时辰名,这些时辰名或描绘天地间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这是我们 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亦是我们
对时间作出的务实又易懂的独到解读。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个时辰起始循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中国古人从时间中感悟到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节律。
在十二时辰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在作物一岁一枯荣的生生不息中,人们早就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十二时辰,时序分明,它感应自然,又赋予自然时间以人文色彩。日出时分,面对喷薄而出的朝霞,李白豪情万丈,发出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感慨;日入之时,陶渊明在田园山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情景中寻得精神家园;夜半时分,夜泊姑苏城外的张继在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时,留下千古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人总能更敏锐地感知到光阴的变化,在悄然流淌的时间中感悟万物、反省内心,在时间与我的共鸣中产生诗意的情感。
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科技轻松地完成了对古人认知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我们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在不知不觉中与天地自然渐行渐远。面对已被改变得面目全非的环境,我们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走过的路,重新面对我到哪里去的终极思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身文化的根源。
天地轮回,万物有道。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继承前人的智慧,重新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关注纯粹的自然,感知光阴的变化,尊重时间的牵引,与山川风月、树木花鸟重新相遇和对话,找回生活的本真。十二时辰不只是周而复始的时间轮回,更像是这片土地上几千年岁月里孕育着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是我们应该顺应的天时与物道,那些沉淀在时光中的最质朴的规律与思想会一直陪伴着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儿女,指引着他们一路向前。
|
內容試閱:
|
顺时而为,顺势而行。古时候的中国人,凭着自身的农业生产经验及对自然天地的感悟,将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
每一时段有一个时辰名,这些时辰名或描绘天地间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这是我们 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感知,亦是我们
对时间作出的务实又易懂的独到解读。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个时辰起始循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中国古人从时间中感悟到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节律。
在十二时辰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在作物一岁一枯荣的生生不息中,人们早就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十二时辰,时序分明,它感应自然,又赋予自然时间以人文色彩。日出时分,面对喷薄而出的朝霞,李白豪情万丈,发出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感慨;日入之时,陶渊明在田园山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的情景中寻得精神家园;夜半时分,夜泊姑苏城外的张继在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时,留下千古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人总能更敏锐地感知到光阴的变化,在悄然流淌的时间中感悟万物、反省内心,在时间与我的共鸣中产生诗意的情感。
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科技轻松地完成了对古人认知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我们享受着社会发展的成果,却在不知不觉中与天地自然渐行渐远。面对已被改变得面目全非的环境,我们不禁开始重新审视走过的路,重新面对我到哪里去的终极思考,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身文化的根源。
天地轮回,万物有道。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需要继承前人的智慧,重新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关注纯粹的自然,感知光阴的变化,尊重时间的牵引,与山川风月、树木花鸟重新相遇和对话,找回生活的本真。十二时辰不只是周而复始的时间轮回,更像是这片土地上几千年岁月里孕育着的生生不息的希望。
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是我们应该顺应的天时与物道,那些沉淀在时光中的最质朴的规律与思想会一直陪伴着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儿女,指引着他们一路向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