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松本清张的中篇小说集,共收录两个中篇:《高台之家》《不着囚衣的女囚》。《高台之家》讲述的是高台之上的大宅,住着一对年迈的老夫妇和他们早逝的儿子的遗孀。年轻又漂亮的遗孀每晚都会召集年轻男人到家里,就艺术高谈阔论。而公公却对此持默认的态度。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突然自杀……谜一般的家,神秘的女人,究竟包裹了怎样的真相?《不穿囚衣的女囚》讲述了东京一栋单身女子公寓中接二连三发生的谋杀案,这栋公寓住着平均年龄三十二岁,对结婚失去兴趣(或者恐婚),职业各异的一群单身女性。她们把彼此称作女囚,称彼此的房间为“xx号囚房”。她们被囚禁在洞穴一般的个人世界里,既没有希望也没有展望,也就跟女囚没什么两样。
|
關於作者: |
松本清张(1909-1992),社会派推理小说之父,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三大推理宗师。他利用自己横跨各个阶层的人生阅历,写透了日本社会和人性百态。
出身底层,小学毕业便外出打工,历经跑腿打杂、摆路边摊、印刷厂学徒等身份,42岁才终于发表处女作《西乡钞》,随即入选当年直木奖,一鸣惊人。后又凭《某<小仓日记>传》摘下芥川奖桂冠,飞速登上文坛巅峰。作品《点与线》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东野圭吾、宫部美雪、岛田庄司等当代推理名家都曾亲口表达对他的崇敬。
至今,他的作品仍不断被出版和翻拍影视剧,永不过时。
|
內容試閱:
|
山根辰雄是东京某大学的法制史教师,同时也在另外两所大学讲学。
山根之所以对东洋史十分关心,当然是因为日本的古代法制与中国的古代制度有着密切关系。也因为这样,法制史学者大都精通东洋史。
其他学者几乎都从汉语典籍展开研究,山根的研究视角则略有不同。他关注的是外国的东洋研究。正如学术世界的其他领域,如果只进行常规研究,只会被埋没在先行研究之下,无法引来关注。换言之,瞄准盲点会产生更大效果。但山根的情况可以说是:由于略微偏离常规,因此有趣得多。外国的东洋研究文献中,当属与中国领土接壤的苏联的研究书籍最有特色。英法两国也有许多东洋史书,但就特殊性而言,尽管总体“相对落后”,还是俄罗斯帝国时代的文献尤为突出。众所周知,《汉书》和《魏志》中出现的“西域”匈奴、乌孙、康居、大宛、奄蔡等国都位于现在的中国西北和苏联境内,这一地缘传统经常出现在十九世纪俄国的东洋研究中。
山根早在五六年前便频繁光顾旧书店,四处搜罗俄国的东洋研究书籍,但是这类书籍数量非常少。因为英、法语书籍尚且有人能翻看,俄语书籍就很少进入日本了。山根自身因为父亲曾在外务省担任俄语翻译,在接受父亲教导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学,因此能够读写俄语。就连俄国的东洋研究,也是他看过父亲从外务省带回来的无用书籍资料后产生了兴趣。
山根时常到横滨或神户这类地方去搜罗旧书,但在东京发现了印有“FUKURA”藏书印的书,后来也不时能遇到。那个藏书印就像把西方藏书票做成了日本式的木版印,椭圆形的外框中刻有罗马字,装饰物只有上下两处空位的星纹。由于椭圆形的线条和中间的文字都歪歪扭扭,还存在断裂之处,故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外行人的手刻章。不过,这种稚拙倒也散发着奇妙的雅趣。朱印的颜色并不算旧。“FUKURA”这个姓氏有点罕见,是否应写作福浦或福良呢?
盖有藏书印的俄国东洋研究书籍主要有俄罗斯帝国考古学协会东洋支部刊物、俄罗斯帝国学士院报、东洋学论丛、莫斯科地理学协会刊物,同时他还找到了《喀山市定居异教徒志》《第一次中亚旅行记:从伊宁翻越天山前往罗布泊》《第四次中亚旅行记:从恰克图行至黄河水源,穿越西藏北境》这种探险纪实。而且出版时间都在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二年。
遗憾的是,这些书不够集中。这并不是指这些书散落在各个不同的旧书店里,而是原来的藏书人显然没有成套收集到这些书。山根在收集印有“FUKURA”藏书印的书过程中,渐渐对这个人产生了好奇。他把自己的好奇心与森鸥外创作《涩江抽斋》的动机进行了比较。森鸥外在收集武鉴的过程中,不时碰到弘前医官涩江藏书记这个朱印,便对不曾相识的抽斋产生了好奇。山根虽然不是小说家,但同样对这位前人同好产生了亲近感。
于是,山根决定去神田那家拥有最多“FUKURA”旧藏书(虽然也只是十本左右)的外国图书旧书店“海辞堂”,找老板询问书的来历。P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