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編輯推薦:
题材独特:本书的故事背景是花园口决堤,这是个十分重要却又相对被较少提及的历史事件。事实上,众所周知的1942年(电影《一九四二》)河南饥荒就是该事件的一个结果。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故事究竟是影视杜撰还是真实存在?花园口决堤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早有准备?1942年的大饥荒究竟是否可以幸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带你一探究竟。
史料罕见:文中所用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类一手电报、书信、日记,这些材料为本书展开论述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作者为撰写本书,跑了九家档案馆(包括美国、台湾地区),书中的很多材料亦较罕见。
故事性强:不同于其他的历史类学术作品那般晦涩,本书还是较为注重故事性的。除了宏观叙述外,作者也通过单一家庭和个体,从微观上将这些苦难的故事同读者娓娓道来。
反思与现实意义:在这本以环境史为视角的著作中,国民政府最终选择决堤诚然是两难之间无奈之举,在阻击日军和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之间,国民政府选择了前者。而如今,我们亦仍然面临另一种两难,那就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
內容簡介:
本书从环境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论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对黄河进行的战略性改道以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试图解释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如何使得中国的环境成为今天的样子。本书共分为七章,作者穆盛博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花园口决堤的前因后果以及在这一整个事件中环境、军事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种种联系。
關於作者:
[美]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男,1977年生,美国加利福尼亚人。研究方向是近代中国环境史。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历任加州圣玛丽学院助理教授、乔治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2009年出版环境史专著《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本书填补中国环境史民国时期的空白。近年来,穆盛博的研究内容是抗战时期华北环境史 。
译者简介
亓民帅,男,1988年生,山东莱芜人。2017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泰山学院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区域社会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林炫羽,1989年1月生,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曾赴日本神奈川大学和关西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中日关系史。
目錄 :
导 论 1
军事化景观中的能量学 7
能量和力的释义 13
地理与环境 17
战争与华北的农业景观 22
第一章 军事化的河流:1938年黄河水灾及其后果 27
以水为兵 32
毁堤后的控制工作 40
日军的对策 46
日占区的水利工程和地方矛盾 52
水利管理军事化及其对地方的影响 55
结 论 66
第二章 逃生故事:难民迁移与生态适应 69
水灾难民流离失所 72
难民的谋生策略 80
地方差异 88
陕西的难民安置和土地开垦 89
结 论 97
第三章 军队的新陈代谢与19421943年的河南饥荒 99
黄河水灾对农业的影响 105
气候冲击 106
军队的能量需求 109
造成饥荒的多方面因素 115
救济的阻碍 119
痛苦的收获 124
国民党的军事崩溃 126
从强征到保护:共产党根据地的政策变化 127
结 论
第四章 对抗洪流:水力不稳定性与生态耗竭 133
国民党控制区的堤防修建与维护 136
日占区的堤防维护 141
河防军事化及其生态成本 144
地方为河防所付出的代价 151
结 论 158
第五章 迁徙生态学:难民迁移的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 161
第二次浪潮:饥荒难民 165
饥荒、植物和动物 169
灾难与性别 171
在陕西的河南饥荒难民 179
饥荒难民安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188
结 论 194
第六章 土地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土地:
战后恢复的开始 199
推迟返乡 203
战后景观 205
2能量平衡与疾病环境 210
黄泛区的土壤条件 214
农业生产的障碍 221
燃料和木材短缺 224
走向复苏 226
结 论 231
第七章 重建与变革 233
返回的难民 238
土地开垦 243
蝗灾防治 249
改造土地 250
土地占有制 253
生态变化与军事形势 256
人民的泛区 264
结 论 271
结 语 273
向回看 275
向外看 277
缩 写 284
注 释 285
档 案 332
参考文献 339
致 谢 369
译 后 记 373
出版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