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406.0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偏爱月亮
》
售價:NT$
207.0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NT$
255.0
|
編輯推薦: |
★ 中科院科学史家写给大众的科普读物
本书作者戴念祖先生是中科院资深的科学史家,也是中国物理学史学科的创建者。在文物和物理的跨学科研究中,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了解。作者抛开复杂物理公式与繁杂的理论,用通俗有趣的形式,为我们讲解文物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
★ 揭示文物背后的物理原理,真正看懂文物背后的奥秘
一件工艺精湛的文物,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水平,往往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去看文物,就能真正理解文物生产、运用中的科技原理,深入理解文物的价值与内涵,让你参观博物馆不再毫无头绪。
★ 一览领跑世界的古代科技,带你探索古人的发明创造与生活智慧
怎么滚动都不会洒出灰的被中香炉,摩擦两耳就能喷水的鱼洗,屹立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8000年前就能吹奏出完整七声音阶的贾湖骨笛领略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探索古人的发明创造与生活智慧。
|
內容簡介: |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学、声学、热学、电和磁)为纲,拣集与其相关的文物,探讨古人对物理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的振动机制,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结构性力学设计
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发现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物理中活起来。
|
關於作者: |
戴念祖,1942年生,福建长汀人。我国资深科学史家和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物理》《物理通报》《力学与实践》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顾问编委。三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中国力学史》《中国声学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学卷》等。
|
目錄:
|
第一章力学知识
第二章光学知识
第三章 声学知识
第四章热学知识
第五章 电和磁的知识
参考文献
后 记
出版后记
媒体评论两本书的作者是科学史界的耆宿。他们从现代化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出发,通过精选的文物回顾古代中国技术发展的历程,既阐释了文物的科学价值,而且还向公众普及了现代科学知识。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 闫志
免费在线读一、汉代画像石与简单机械
在我国科学史上,汉代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高峰期。表征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不仅有成熟的钢铁冶炼技术、耕犁的发明和应用等,还有大量的在砖或石板上雕刻的图画(即画像石和画像砖),其绘画内容包括了许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场面。尤其是,当时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都逼真地描画于这些石块或砖上。例如,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画像石中,有描画锻铁作坊与利用橐鼓风的情景;山东嘉祥洪山出土了绘有制作车轮画面的画像石;山东滕州和陕西绥德出土了牛耕与耕犁画像石;四川成都郊区出土了盐井画像石;等等。它们是汉代科学技术的真切记录,更是汉代留传至今的科学艺术珍品。
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一些是近代物理学中被称为简单机械的图画。所谓简单机械,就是指它们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或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例如,杠杆、滑轮、轮轴、尖劈、斜面和螺旋,都属于简单机械。在19世纪,齿轮也被列为简单机械的一种。最简单的杠杆是一根用于撬动石块或抬重物的木棍;古代的汲水机械桔槔,古代的衡器天平或杆秤,都是杠杆原理的巧妙运用。滑轮,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滑车,不带摇把的辘轳是滑轮的一种;带有摇把以便使之转动的辘轳,是轮轴的一种具体应用。尖劈,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从最简单的木楔,到各种质地的刀、斧、针,乃至在汉代被普遍用于耕地的犁铧、犁壁或犁镜,都是尖劈原理的应用。斜面,实际上也是尖劈,不过在物理学和机械学中多指用以升举重物的斜面。将斜面卷起来就成为螺旋,在简单机械中,唯它是西方的发明。除了螺旋之外,汉代画像石描绘了其他所有的简单机械。
1.桔槔
据统计,汉代画像石中有约40幅表现庖厨内容的图画。屠宰、清洗和蒸煮加工食物都要大量用水,因此,与庖厨有关的许多绘画中都有桔槔汲水的画面(见图1-1)。
图1-1中的五幅桔槔图均出自山东。其中,①与④为嘉祥宋山画像石,②为临沂白庄画像石,③为梁山百墓山画像石,⑤为济南南张画像石。
从画面上看,在木柱或木架上捆扎一条横木,横木的一端悬吊提水桶,另一端捆扎一石块,这就制成了桔槔。横木的支点到水桶一端,相当于力臂(动力臂);支点到另一端相当于重臂(阻力臂)。从画面上可见其科学性的是,力臂稍长于重臂。这样,当不汲水时,重臂端力矩大于力臂端力矩,空桶被悬吊在空中;只有施力于力臂,空桶才能升降。当其降落到井中汲水时,由于力臂长于重臂,人所施力可以小于重臂端石块的重力;当提升满水的水桶时,由于重臂力矩的作用,又可以省力地将水桶提到地面。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上横木显然是被捆扎在支柱上,而不是在横木上穿孔让支柱穿过它。由此可见,古代人在造桔槔时充分注意到了材料的强度。因为横木一旦被凿孔,破坏了其内部的均匀结构,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折断或劈裂。一、汉代画像石与简单机械
在我国科学史上,汉代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高峰期。表征这个时代科学发展的,不仅有成熟的钢铁冶炼技术、耕犁的发明和应用等,还有大量的在砖或石板上雕刻的图画(即画像石和画像砖),其绘画内容包括了许多手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场面。尤其是,当时许多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都逼真地描画于这些石块或砖上。例如,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画像石中,有描画锻铁作坊与利用橐鼓风的情景;山东嘉祥洪山出土了绘有制作车轮画面的画像石;山东滕州和陕西绥德出土了牛耕与耕犁画像石;四川成都郊区出土了盐井画像石;等等。它们是汉代科学技术的真切记录,更是汉代留传至今的科学艺术珍品。
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一些是近代物理学中被称为简单机械的图画。所谓简单机械,就是指它们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或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例如,杠杆、滑轮、轮轴、尖劈、斜面和螺旋,都属于简单机械。在19世纪,齿轮也被列为简单机械的一种。最简单的杠杆是一根用于撬动石块或抬重物的木棍;古代的汲水机械桔槔,古代的衡器天平或杆秤,都是杠杆原理的巧妙运用。滑轮,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滑车,不带摇把的辘轳是滑轮的一种;带有摇把以便使之转动的辘轳,是轮轴的一种具体应用。尖劈,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从最简单的木楔,到各种质地的刀、斧、针,乃至在汉代被普遍用于耕地的犁铧、犁壁或犁镜,都是尖劈原理的应用。斜面,实际上也是尖劈,不过在物理学和机械学中多指用以升举重物的斜面。将斜面卷起来就成为螺旋,在简单机械中,唯它是西方的发明。除了螺旋之外,汉代画像石描绘了其他所有的简单机械。
1.桔槔
据统计,汉代画像石中有约40幅表现庖厨内容的图画。屠宰、清洗和蒸煮加工食物都要大量用水,因此,与庖厨有关的许多绘画中都有桔槔汲水的画面(见图1-1)。
图1-1中的五幅桔槔图均出自山东。其中,①与④为嘉祥宋山画像石,②为临沂白庄画像石,③为梁山百墓山画像石,⑤为济南南张画像石。
从画面上看,在木柱或木架上捆扎一条横木,横木的一端悬吊提水桶,另一端捆扎一石块,这就制成了桔槔。横木的支点到水桶一端,相当于力臂(动力臂);支点到另一端相当于重臂(阻力臂)。从画面上可见其科学性的是,力臂稍长于重臂。这样,当不汲水时,重臂端力矩大于力臂端力矩,空桶被悬吊在空中;只有施力于力臂,空桶才能升降。当其降落到井中汲水时,由于力臂长于重臂,人所施力可以小于重臂端石块的重力;当提升满水的水桶时,由于重臂力矩的作用,又可以省力地将水桶提到地面。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上横木显然是被捆扎在支柱上,而不是在横木上穿孔让支柱穿过它。由此可见,古代人在造桔槔时充分注意到了材料的强度。因为横木一旦被凿孔,破坏了其内部的均匀结构,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折断或劈裂。
从桔槔画像石的画面看,悬吊水桶的或是绳索,或是木杆。图1-1中的①、②、④和⑤为绳索的可能性大。如①,画面上表现出绳索被手拉的弯曲状态。⑤颇有趣味,它表现了提水人在不留神时,绳子脱手那一刹那的情景:绳子与水桶在空中飘荡,以至于绳索连续打弯,画面模糊不清了。而③,悬吊水桶的显然是木杆或竹竿;为了使水桶降落井中,木杆是斜插入井中的。作为杠杆用的横木,有些笔直,如①、②;有些弯成弧形了,如③、④、⑤。弯成弧形既可能是长期使用致使横木变形的结果,如③;也可能原本就是特意加工成的弧形木或柔性好的竹板,如④、⑤。虽然这些画像是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写照,但今天仍然可以在偏僻的农村里一一找到它们的对应物。
画像石是汉代的,但桔槔的起源远早于汉代。明代罗颀编《物原》载:伊尹始作桔槔。传说,伊尹是商汤的贤臣。据此,桔槔起源于公元前17世纪。汉代之前,桔槔或作颉皋、楔槔、揳槔、桥衡,或简称槔、桥。《墨子备穴》载,守城的墨家弟子按照其师墨翟的教诲,当遇敌方挖地道攻城时,便凿穴迎之,以颉皋冲之。这可能是在桔槔长臂端装上刀具,将它改成挖凿机械或战斗机械了。可见,至晚在战国时期,桔槔已相当普遍。
《庄子外篇天地》叙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贡教农夫用桔槔的故事。子贡指出,像桔槔一类机械,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可是,那农夫宁可抱瓮灌溉田地,也不愿用桔槔一类机械,其理由是,用机械者会产生机心,有了机心就会纯白不备神生不定。因此,这农夫羞而不为也。其实,农夫的理由是该故事编纂者的道德观念而已。
2.滑轮
滑轮或称滑车,亦见于有庖厨图的画像石之中。图1-2中的①、③分别为山东诸城前凉台画像石和滕州庄里画像石,②为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④为成都郊区出土的汉代盐井画像石。在古墓出土的葬品中,还有许多具有滑轮的陶井明器,如河南洛阳汉代陶井、洛阳五女冢新莽墓陶井(见图1-2之⑤)、湖北随州西城区东汉墓陶井等。无论是画像石还是出土的明器,其滑轮的形制基本相似。
在井架上安装一个滑轮,绕过滑轮的绳索一端悬吊水桶,人手或拉或放绳索的另一端,水桶即产生升降。图1-2中①正是这种滑轮汲水操作的描画。一旦提水人失手而让绳索松脱,绳索的两端很可能翻转到滑轮的同一侧,水桶也会因此掉落井中。图1-2中的③描绘了这种失手瞬间的情景。①、②、③所绘,都是以两端大、中间细的短圆木所制成的滑轮,有人误以为它们是辘轳。④图描画了滑轮汲卤的情景:绕过滑轮绳索的两端都悬吊着木桶;在井架的上下两层各站立两人,左边两人弯腰上提绳索,右边两人亦同时使劲下拉绳索。这样,通过滑轮而达到总是在做有用功的目的。
对使用滑轮的极有趣的描绘见于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泗水取鼎图(见图1-3)。该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传说大禹造了九个巨鼎,以便人们识别善恶。九鼎此后留传各代,成为权力的象征。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秦昭王从周王室取走了九鼎,不幸途中有一鼎飞入泗水河。后来,秦始皇东海觅神仙,在归途中路过彭城,便命千人入泗水打捞宝鼎。画像石描绘的正是这一打捞景象:河边两岸各有三人前后接续地拉动绳索,脚蹬斜坡,弯腰使劲;绳索的一端通过滑轮连在铁鼎上;上下左右,有许多人围观;当宝鼎刚被拉出水面时,不料一条龙(在画面鼎上)冲出,咬断绳索。画面生动地刻画了绳索断裂的刹那,两边拉绳人往后仰倒的情景。
从物理学角度看,应用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应用加以适当配合的一组滑轮,可以省力。从已发掘的汉代画像石和相关的明器来看,古代人只用了定滑轮以改变自己用力的方向。
中国至迟在战国时期已运用滑轮升重。记述了许多物理学知识的墨家代表作《墨经》,将滑轮及绕过它牵引重物的绳索统称为绳制,并讨论了以绳制升重的全过程及用力的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