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NT$
340.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刘纲纪教授在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和传统思想文化方面成就卓著。
他撰写的《中国美学史》被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傅伟勋誉为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
|
內容簡介: |
中国美学是在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国历史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书分为上下卷,整体梳理了中国美学发展历史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上的重要思想、代表人物等。上卷为先秦两汉编,依据人的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根源这一基本观点,论述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确立中国美学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认为在禅宗诞生之前,中国美学以儒、道、楚骚美学思想为三大主题;下卷为魏晋南北朝编,全面地分析论述了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文论、书论、画论、乐论、人物品评中所包含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
|
關於作者: |
刘纲纪,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实践美学及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
刘纲纪曾长期担任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主持武汉大学美学学科工作50余载,为武汉大学美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并一直处于国内学术的最前沿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他出版了多部广有影响的学术论著,曾获中南五省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10年入选湖北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
|
目錄:
|
绪论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
先秦美学思想
第一章 先秦美学概观
第一节 先秦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先秦美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孔子以前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美的思想
第二节 关于乐与诗的思想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学
第二节 孔子以仁学为基础的艺术观成于乐和游于艺
第三节 孔子论艺术的作用业观群怨
第四节 孔子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及其美学批评的尺度中庸
第五节 孔子美学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 墨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墨子非乐的实质
第二节 墨子美学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孟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孟子对个体人格美的认识和高扬
第二节 孟子论美感的普遍性和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第三节 孟子对艺术作品特征的认识
第四节 孟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老子美学的特征
第二节 老子对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基本态度
第三节 老子论美
第四节 老子哲学中与审美相关的言论
第五节 老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屈原的审美观
第十二章 韩非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韩非美学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韩非对美与艺术的看法
第三节 韩非美学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三章 《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吕氏春秋》论乐的起源和作用
第三节 《吕氏春秋》论美和美感
两汉美学思想
第一章 两汉美学概观
第一节 两汉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两汉美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色和成就
第二章 《淮南鸿烈》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美与自然之道
第二节 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客观性
第三节 论文与质
第四节 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
第五节 论形、气、神
第六节 《淮南鸿烈》美学的评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问题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
《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修订本后记
|
內容試閱:
|
《中国美学史》刘纲纪 著
懂得了孔子美学结构的整个的核心和实质,也就可以看出孔子在美学上的贡献在于不把个体和社会看作是绝对不能相容的东西。它一方面充分肯定了个体感性存在的现实性、合理性以及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发展,个体感性的愉快和满足、个体人格的发展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求是可以而且应该统一起来的。由于孔子能够从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样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上去观察美和艺术的现象,这就使他那些尽管是片断零碎的关于美和艺术的具有划时代的深刻的美学内容,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因为美只有在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中才存在,它是这种统一的感性现实的成果和表现,轻视和否定个体的感性存在,或把它同社会互不相容地对立起来都不可能达到对于美和艺术的本质的正确了解。而孔子的思想的优越和强有力的地方,正在于他站在这些观点的反面,因此他既不把审美和艺术看作多余的、无用的东西,或虚幻的、有害的东西,也不看作使个体离开社会而得到解脱的手段。他明朗地肯定审美和艺术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中不可否定的珍贵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赋予了他的美学以一种鲜明的人本主义精神。这一点,不但从使审美和艺术摆脱远古宗教崇拜的束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孔子在美学上有重大的贡献,同时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根本之点,在于孔子虽然主张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但它理想中的社会却是注定了要被历史发展所否定的早期奴隶制社会,而且孔子还把回到这样的社会看作是解决个体与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毫无疑问,孔子梦想着要倒退回去的社会,较之于充分发达了的奴隶制社会,还保有氏族公社所残留下来的原始民主和人道精神,其阶级统治是较为温和的。但这终究是一个生产的发展非常有限、社会的交往非常狭窄,并且为氏族血缘的宗法等级关系和种种严格的礼仪所制约和封锁着的社会。孔子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基础上来追求个体的和谐发展,这种发展当然带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它实质上不外是个体在一个狭隘封闭的社会结构中如何求得个人与周围社会的协调。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一切同物质生产有关的东西都委之于氏族贵族之外的小人。所以,孔子虽然深刻地意识到了美在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但这种统一却是狭隘的、内向的、封闭的,它忽视了人与自然间的能动改造关系的意义,它把个体超出血缘宗法等级关系的发展看作大逆不道,禁止一切同礼相违背的激烈情感的流露和表现,从而也就把审美和艺术限制在宗法伦理道德所划定的狭隘范围之内,服从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政治目的。所有这些,使得孔子的美学一方面要求个体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得到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极大地束缚着个体和社会的向前发展,使审美和艺术失去了广大的、多方面的生活内容,其中特别是排除了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而艺术对自然,则不过具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样一种极为消极肤浅、被动的有限的认识作用而已。
既要求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又极大地束缚着这种发展,这是孔子美学内在地具有一个为它自身所不能解除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历史自身所具有的矛盾的反映,所以我们说这是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在把资本主义社会和古代社会加以比较时说:幼稚的古代世界一方面是一种比现代世界更为高尚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