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脱贫攻坚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主题出版,也是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本书叙事角度新颖。纪实文学是脱贫攻坚题材的主要形式,主人公大多是亲历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但读者中并非每个人都是扶贫干部,也不是每个人都对扶贫工作都有充分理解。本书的主人公设定,是对扶贫不是很了解的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扶贫工作一开始也有种种误解,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扶贫历程,*后在现实的感召下,获得了成长。这个角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关于脱贫攻坚的原创长篇小说。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在大城市长大,毕业后来到S市工作的金融白领钱光越。他所在的企业正在开展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工作不久满怀一腔热情同时对农村抱有好奇心的钱光越,在朋友的推荐下,积极报名参加了扶贫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了解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困难,萌生了很多创业的想法,虽然在现实中又遭遇了种种挫折,但他勇于尝试,找到了企业帮扶的路径,带领贫困村走上了脱贫摘帽、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自身也获得了成长,完成了精神蜕变。全书塑造了当代大学生、扶贫工作队员、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等典型人物形象,弘扬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
|
關於作者: |
后生,青年作家,祖籍湖北武穴,现居上海。曾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加拿大汉博学院。在各类期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多篇。
|
內容試閱:
|
序
首先,对于无论是因为什么而翻开了这本书的读者朋友,我都是一定要表示感谢的。因为这毕竟是我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小说,其中的不足即使在我自己看来,也是相当明显。但无论如何我都要将它发表出来,只因其中包含的内容是光辉的,值得一瞥。
为什么要写扶贫呢?这大概是从构思开始,周围的人就一定会提的一个问题。
确实,通常而言,这种题材的作品是绝对不会有趣的,也许它更适合以纪实报告文学的方式出现,而非强调虚构和想象的小说。但还请听我细细解释一番。
最初只是源于一次巧合。我应家父的要求,为其所在的公司微信公众号写了一篇散文《扶贫路上》,在写作过程中收集的故事素材让我觉得还有继续深入的空间。
家父其实就是小说中万国平先生的人物原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企业扶贫也是国家扶贫大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对于企业扶贫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会产生这只是企业的面子工程这样偏颇的看法。然而,国家之所以动员企业投入扶贫事业,正是因为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的扶贫工作主要围绕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来开展。很多一线扶贫干部已经出色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但是对于如何保证农民不返贫,乃至于如何致富,他们是没有头绪的,光靠输血式的扶贫绝不可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地方能够参与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循环中去,才是赢得最终胜利的保障,而这一点,企业有着先天优势。
钱光越的叙事视角既是我自己的视角,也是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如果是在十年前,一个年轻人自信地说出,他爱他的祖国。那么我想,他应该是出于最原始、最真挚的爱国情怀。而现在,在我放下手中的钢笔时,我说我爱我的祖国则多了一层敬仰。因为即使在人们的思想已不再如从前那般单纯、朴素的今天,我们国家也从未放弃兑现曾向他们许下的诺言。扶贫需要新鲜血液,需要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任由他们坐在办公桌前,脑子里想着我也很穷,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呢?。
目前,扶贫题材的作品以纪实报告文学为主。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是扶贫干部,也不是每个人都对扶贫工作十分了解,甚至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贫。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人物原型都来自现实,相比报告文学,虚构的小说在刻画人物上具备更大的优势。讲一个来自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平常故事,我以为这远比照搬遥远的英雄事迹更能够温暖人心。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回答了。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鼓励当代年轻人去了解扶贫、参与扶贫工作的故事,更是一个为纪念那些在扶贫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人,庆祝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迈向新台阶的故事。
说来也巧,赶上了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阶层,能够自由呼吸才是最基本的自由。
再次感谢为我这些拙见付出了宝贵时间的读者朋友,祝愿你的人生道路上也能跨越自己的极点,完成第二次呼吸。
202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