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一本小书“一站式”窥探卢昌海的思想、阅历和智慧。◆他的人生哲思比大师们更亲和、更接地气,让人豁然开朗。◆他的生活感悟透露着真挚和灵动,启迪思维。◆他的百字科普比科普书更精彩,文字凝练,有趣有料。◆他的文字的阅读快感一如既往。。。。。。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时下流行的“微博体”作品,是《我的“微言小义”》一书的续编。本书汇集了作者2017-2020 年间所发表的微博文字之中的精华部分,包括人生感悟、生活点滴、读书心得、百字科普、微科学史、科学人物等部分。本书的内容文理兼具,无论喜爱文科还是理科的读者都可阅读。本书“微博体”的体例不仅使得信息浓度较高,而且使读者在各种零碎时间都可以阅读,适合现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作者继续精炼而极富文采的语言,对人生历练、世事沧桑的感慨,处处凸显人生的智慧、从容和豁达。对生活点滴的记录和思考于普通中见奇景。融汇文学史和科学史上的事件及人物展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或考证、或记述、获八卦历史上大师们的“奇闻异事”,信手拈来,趣味十足。
|
關於作者: |
卢昌海,出生于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200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旅居纽约。
撰有《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寻找太阳系的疆界》、《上下百亿年:太阳的故事》、《黎曼猜想漫谈》(获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原创类金签奖)、《从奇点到虫洞:广义相对论专题选讲》、《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入选“2014中国好书”)、《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经典行星的故事》、《泡利的错误:科学殿堂的花和草》、《时空的乐章:引力波百年漫谈》等十几本著作
|
目錄:
|
自序 / Ⅲ
见闻随感 / 001
书虫说书 / 051
文人墨客 / 075
影视点评 / 087
文史哲思 / 107
理科漫笔 / 123
百字科普 / 145
科学微史 / 159
闲言碎语 / 179
|
內容試閱:
|
自序
我的“微言小义”(二集)
2013年1月,我在新浪开了微博。
2017年6月,我的本微博体的书——《我的“微言小义”》——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是本并且也是本书之前一本微博体的书,《我的“微言小义”》在我已出版的十余本书中是一种另类——不仅体裁另类,而且相对于多数读者对我本人的认知也是一种另类。
在多数读者眼里,我大约是被归为科普作家的,我的多数作品也被归为科普作品。
但《我的“微言小义”》却往往被归入散文随笔类。
对这一归类,我自己是很喜欢的。
因为,作为作者的我跟作为读者的我一直有这样一种关联,那就是:我爱写的文字跟我爱读——或曾经爱读——的文字以类型而论是相同的。而在我爱读的文字中,散文随笔是类型之一。只不过,阅读是个人之事,作为读者的我可以随心所欲地读我爱读的类型,而写作一旦具体到出版上,则牵涉颇广,作为作者的我并不是爱写什么就能出版什么的。因此,虽然我爱读的类型早已大体固定,但只有到了《我的“微言小义”》问世的时候,才终于在出版的层面上将爱写的类型延拓到了科普之外。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书只是我小时候爱读——即所谓曾经爱读——的类型,现已读得不多(因为我一向认为,科普写作是不能以科普为知识储备的),散文随笔却是我现在仍爱读甚至越来越爱读的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微言小义”》跟作为读者的我的联系,甚至比科普跟我的联系更密切。更何况,对我这种“书虫”来说,作为读者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我这个人,也定义了我的个性。因此,《我的“微言小义”》及如今这本“二集”在我已出版的书中,是个性化的。
《我的“微言小义”》甄选的是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微博。这本“二集”则顺接前书,时间跨度是从2017年1月到2020年7月(偶有例外),体例亦承袭前书——即如前书
我的“微言小义”(二集)
后记所言:
由于绝大多数微博不具有时效性,为节省篇幅计,除个别外,收录时一律略去了发布时间。此外,为阅读便利起见,所录微博被粗略分为10个类别,每个为一章。不过由于内容的细散纷杂,类别间并无清晰的界限,类别之内亦非秩序井然——后者原则上可用子类进一步细分,但终决定不那么做,因为有些微博是以不同方式谈论相近话题,一经归并不免单调,不如间杂起来更有趣味。当然,对某些逻辑相关的微博作了类似于长微博的归并,甚至拟了标题,算是混沌中的有序吧。
读过《我的“微言小义”》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这本“二集”跟前书的一个小小差异,那就是段落(每个段落通常对应于一条微博)的平均篇幅有所增加,这是因微博取消了140字的限制。
不过跟我的其他书和其他文章相比,本书的文字依然是短小的,不至于失去微博体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特殊优势。
2020年7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