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中国为何在过去两千多年里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强国?……不仅仅是因为中华儿女勤劳、勇敢,更关键的是他们中不乏充满大智慧的人,而那种智慧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拥有这种超强力量的人就是谋士。 何以造就中国今日的辉煌?靠科技,靠经济,但核心还是靠谋略。今天,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市场经济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性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中国的历代谋士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智慧宝库,人们至今仍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我们同时希望,对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风气的形成,本书能起到某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合集。中国古代士人中有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他们同样是饱学之士,却不屑于寻章摘句,吟诗弄文;他们热衷与成就一番安邦治国大业,却必须择良木而栖,寻良主而仕。他们就是谋士。本书所立传的历代大谋士42人,大都活跃于社会动荡、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大舞台上,做过翻天覆地的大事业。在封建时代,成者王侯败者贼。成,往往成于谋划,败,也往往败于谋划。由此也可以看出谋略文化的一大特点:经世致用。谋略不同于知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谋略比知识更重要。本书展现给读者的,除了历史谋士们的事功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多谋善断而不是善谋无断,灵活多变而不是僵化教条,图大义而不是贪小利。
|
關於作者: |
晁中辰,男,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和明清史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明朝对外交流》(南京出版社2015年版),《明成祖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崇祯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李自成大传》(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个人主编有《中国谏议制度史》、《中国改革通史·明代卷》、《中国冤案实录》等数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
目錄:
|
前?言
半生潦倒垂钓渭滨?得遇明主大展宏图
——姜太公传
治国安邦平天下 周公胜过孔圣人
——周公传
安齐国富国强兵 霸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传
身矮谋高安齐国 除暴使楚传佳话
——晏婴传
治军有术兴吴破楚 《孙子兵法》谋略宝藏
——孙武传
助勾践功成名就?携西施逍遥江湖
——范蠡传
多谋善战威震七国 布衣将相治国有术
——吴起传
膑双膝而修兵法 助田齐终成霸业
——孙膑传
苦读书志在有为 倡合纵六国抗秦
——苏秦传
倡连横纵横捭阖 破合纵六国称臣
——张仪传
固干削枝号令一统 远交近攻连灭强邻
——范雎传
乘时立功 急流勇退
——乐毅传
辅佐始皇天下一统 阿顺苟合身被五刑
——李斯传
助项羽称霸天下 遭遗弃功败垂成
——范增传
“约法三章”定国策 慧眼识才终灭楚
——萧何传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张良传
六出奇计 匡扶汉室
——陈平传
老当益壮意为国 马革裹尸慰生平
——马援传
“吾之子房”识高远 助曹争雄奇谋多
——荀彧传
大智若愚 功高不矜
——荀攸传
论天下事鞭辟入里 定战前谋料事如神
——郭嘉传
多谋善断 攻守自如
——司马懿传
三顾茅庐天下计?鞠躬尽瘁老臣心
——诸葛亮传
重战略大局 不玩弄小智
——鲁肃传
博学多识“杜武库” 奇计迭出灭孙吴
——杜预传
绥抚新旧 清静为政
——王导传
多智谋恋情山水 弈棋间破敌百万
——谢安传
扪虱高谈天下事 威德并举建奇功
——王猛传
敢“献纳忠谠” 致“贞观之治”
——魏徵传
身居高位一身清廉 为民除害臻于太平
——姚崇传
忧国忧民亦仕亦隐 大智大略逢凶化吉
——李泌传
足智多谋安天下?“半部论语致太平”
——赵普传
性刚直犯颜直谏 退辽兵转危为安
——寇准传
助蒙古马上夺天下 行汉法治国多智谋
——耶律楚材传
居禅寺心怀天下 辅世祖大元一统
——刘秉忠传
素负经世之才 助明定国安邦
——刘基传
助成祖起兵一隅 定天下常居禅寺
——姚广孝传
辅明初五帝 致天下太平
——杨士奇传
辅清初四帝 以德义安邦
——范文程传
文武兼备叱咤风云 降清灭明褒贬不一
——洪承畴传
大智大勇守新疆 志在“今亮”胜“古亮”
——左宗棠传
读书求经世致用 救国靠勇谋并施
——薛福成传
|
內容試閱:
|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一书中曾说,中华民族“是东方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优秀,不仅仅在于她勤劳、勇敢,而且在于她的智慧。这种智慧在历代谋士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
这里所说的谋士,不是指会耍点小聪明的人,而是指为上司出谋划策、能谋善断,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谋略家。本书所选取的都是历代谋士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书中所述事迹都有史实根据,没有无中生有的编造。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本书一改学术论文式的写作形式,力求通俗易懂,行文生动形象,不大段引用艰涩的古文,而在使用时译为白话。书中尽可能少加注释或不加注释,对所据主要文献在文后一并列出。
每篇都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既简要交代出人物生活的大背景,又尽量突出谋士个人的活动。尤其是对于能影响事件进程的主要谋略多着笔墨,力求写出其谋略的主要影响和特征。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谋略比知识显得更重要。谋略和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谋略则是对尚未发生的事件的预测和判断;讲知识是为了求知,讲谋略是为了致用。谋略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但又不完全受知识的制约,而更主要的是谋士个人的敏锐和随机应变。从书中可以看出,有的谋士并不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但却往往能料事如神,出奇制胜。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谋略,视谋略为国家兴亡、事业成败的关键。《孙子兵法》实际上就是讲谋略的军事教科书。书中提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这里所说的“上兵伐谋”,就是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自然是“善之善者也”。中国还流行着一句俗语:“狭路相逢勇者胜,势均力敌谋者成。”这都强调了谋略的重要。
谋略与通常的道德观念是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温情脉脉,而谋略则显得严酷和冷峻。这是因为,谋略面对的是敌对营垒,而不是亲朋好友,所以总是“策划于密室”,唯恐让外人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阴谋”。泄谋历来为兵家之大忌。但是,这里所说的谋略,要比一般阴险小人的阴谋诡计高明和博大,而且面对的主要是敌对营垒,故能为大家所接受和欣赏,视之为制胜的必要手段。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发达的谋略文化。它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蕴含十分深厚。看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就不难发现,活跃于舞台上的主要就是一些谋士。他们四处游说,兜售自己富国强兵、克敌制胜的谋略,希求一用。当他们不能被任用时,就显得凄凄惶惶,就苦恼,就“孤愤”。中国的谋略文化与西方的宗教文化不同,强调的是人事,是“治国安邦平天下”,强国富民。正因如此,一些谋略家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谋士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功利性,或称之为实用性。他们设谋都是以利害为出发点,目标是夺取胜利。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他们对天、地、人及各种事物的考察都带有功利化的色彩。二是竞争性。谋士最活跃的时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期。为了进取,为了克敌制胜,谋士的谋略就闪烁起耀眼的光彩。三是灵活性,或称之为随机性。对于谋士来说,任何理论和经验都只具有相对的、有限的意义。他们更主要的是依靠对形势的了解和直觉,在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献计献策,以出奇制胜。四是保密性。谋士们都是密谋策划,泄密就意味着失败。
由于谋士个人接受的教育和信仰不同,其谋略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儒家以攻心为上,实际上就是将道德功利化。法家则较为严苛和冷酷,像吴起为了赢得鲁国信任而“杀妻求将”,这在儒家士人中就难以找到。道家更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魏晋时期崇尚黄老,王导和谢安都持之以静,缓和了南北士族和新旧士族之间的矛盾,使东晋政权获得百余年的安宁。信奉佛道学说的谋士不贪图禄位,像李泌、刘秉忠和明代的姚广孝,他们平时以皇帝的宾友自居,事急则前来献谋,事成则游于名山或退居寺观,官位如同虚授。纵横家的谋略则主要表现在游说和辩难上,例如张仪、苏秦即是其典型代表。
历代谋士所表现出来的谋略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不要说一般读书人对他们的事迹知之甚详,即使目不识丁的乡间老农,也能神采飞扬地说上几段出奇制胜的智谋。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俗语,更是妇孺皆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