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NT$
254.0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NT$
352.0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NT$
2030.0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NT$
305.0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最全景呈现80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回望一个辉煌的文学时代
*精彩解读80年代文学思潮,记录思想的潮涨潮落
*探索文学批评与小说潮流的关系,破译80年代文学图景的密码
*知名学者杨扬、殷国明倾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20世纪80年代批评拥有独特的优势地位及创新性特征。新的文学观念的影响、新兴批评家的活动及文学期刊的作用等,是其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文学批评成为解读此段时间文学的重要维度。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和小说潮流的变动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阐发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探讨决定该时间段文学批评的关键性要素,并对其与小说创作间的关系做出系统化的研究,探索文学史何以如此呈现80年代文学图景的密码,以期在此基础上拓展文学史研究的视野。
|
關於作者: |
个人简介:俞敏华,1978年生,文学博士,教授,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曾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著有《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想象、建构及限制——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史论》。
|
目錄:
|
导论:批评的力量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方式
二、反思:批评的黄金时代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上篇:文学批评的“在场”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家:流金岁月中的歌者
第一节 老一代批评家:新气象的支撑者
第二节 中年批评家:新气象的中流砥柱
第三节 青年批评家:新潮的生机
一、流金岁月中批评的增长
二、圈子式的亲密关系:批评家的生态
三、批评的助力与剪裁
第二章 译介文本的选择和影响
第一节 移译西学典籍
第二节 “现代派”的话语魅力
第三节 接纳的选择和意义的增长
第三章 文学批评方法的涌动与观念的振荡
第一节 “方法论年”的到来
第二节 新评带来的视野变化
第三节 理论的焦虑与文学观念的振荡
第四章 文学期刊的承载力
第一节 舞台上的聚光灯:期刊的繁荣景象
第二节 《人民文学》:风向标意义
第三节 《上海文学》《收获》:新潮小说丰饶的沃土
第四节 《钟山》:适市场而动的成功策划
下篇:批评的“介入”与小说潮流的“出场”
第五章 “伤痕—反思”文学潮流与新旧文学的断裂性想象
第一节 “新时期”的到来与文学的诉求
第二节 争鸣与规约
第三节 文本的话语延伸
第六章 “改革文学”与现代化憧憬
第一节 《乔厂长上任记》的发表
第二节 现实主义写作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共振
第三节 现代化想象中的价值偏向
第七章 “寻根文学”与文化热忱时代的文学诉求
第一节 “寻根文学”发生的线索
第二节 “宣言”与浪潮的涌起
第三节 “文化”表述的困境和争论
第八章 “先锋小说”的出场与“形式实验”的炫舞
第一节 从期刊看作家在文坛的地位
第二节 来自“形式”的话语力量
第三节 期待、剪裁与游离的“先锋”
第九章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的期待与慎行之轨
第一节 命名的急迫:从研讨会到“大联展”
第二节 批评视野中的“现实期待”及争论
第三节 市场暗流中的“现实”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