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这才是天文学

書城自編碼: 364044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宇宙知识
作 者: [美]菲利普·普莱,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4798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3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4
《 这才是医学 》
+

NT$ 330
《 幽灵粒子 透视未知的宇宙 》
+

NT$ 588
《 迷人的误解:从引力、宇宙到生命、进化,万物运转背后的神奇盲区 》
+

NT$ 514
《 幸运的宇宙:揭示138亿年来宇宙诞生和进化的奥秘 》
+

NT$ 960
《 宇宙中的生命(翻译版 第3版) 》
+

NT$ 1011
《 地球2.0(BBC科普杂志《聚焦》授权出版,解读2019年诺贝尔物理奖主题) 》
編輯推薦:
1. 权威作者,独特角度。《10分钟速成课:天文学》(Crash Course Astronomy)主持人,热播纪录片、科普电视节目首席科学作家、主讲人,长期撰写“坏天文学”博客,解读普通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天文学误解与误用。
2. 主题丰富,语言幽默。本书揭穿了24种常见的天文谬论,以及许多其他与天文学有关的都市传奇,从四季变化到坐井观天,从春分立蛋到“六星连珠”,从“阿波罗登月”到恒星命名,帮助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去思考司空见惯的天文学常识。
3. 多位著名天文学家、宇航员推荐。《傻瓜天文学家》作者斯蒂芬·马朗、《怀疑论》作者迈克尔·舍默博士、詹姆斯·兰迪教育基金会主席、航天飞机宇航员麦克·穆兰等人联袂推荐。
4. 本书goodreads超5500人打分,平均4.0分;美国亚马逊评分达4.4分。
內容簡介:
你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里有哪些是错误的吗?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因为我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远近发生了变化吗?白天,你真的能够在井底观测到天上的恒星吗?只有在春分的时候,才能立起鸡蛋吗?“六星连珠”会带来灾难吗?“阿波罗登月”真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吗?你真的可以为以你的名字命名一颗恒星吗?
任何人在清朗温暖的夜晚走出家门,举目仰望繁星之时,都能体会到天文学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但是,真正了解天文学则是另外一回事。现代人时刻被伪科学信息狂轰滥炸,互联网更使得一些阴谋论以光速传遍世界,这让获取可靠的科学信息变得愈发困难。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天文科普工作,致力于从那些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事物切入,把它们用作例子,加以各种角度的分析解读,引发读者的思考。他博学多闻、轻松幽默,用清晰易懂又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诚意,揭穿了24种常见的天文谬论,以及许多其他与天文学有关的都市传奇。
人类对于宇宙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从本书入手,审视“坏天文学”,拥抱科学的真相,爱上真正的天文学。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菲利普·普莱(Philip Plait),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学博主。曾供职于加利福尼亚州索诺马州立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系,作为哈勃太空望远镜项目团队一员,负责天文物体的成像和光谱研究,并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任务的公众宣传。撰写并主持《10分钟速成课:天文学》(Crash Course Astronomy),担任奈飞(Netflix)电视节目《比尔·奈拯救世界》(Bill Nye Saves the World)首席科学作家,并在探索频道节目播出的纪录片中担任主讲人。《法兰克福汇报》天文学专栏撰稿人,作品收录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年鉴》、《未来》(Future)及《天文学》(Astronomy)杂志,长期撰写“坏天文学”博客,涵盖真实科学、天文学、太空探索,甚至科学政治等关于整个宇宙的主题。
译者简介
孙佳雯,英法双语译者、自由撰稿人,擅长翻译科普类、社科类作品。拥有理学学士、社会学硕士学位。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旅居法国多年。愿以翻译为桥梁,沟通古今上下东西文化,跨越知识与日常之鸿沟,让科学变得亲切,让眼界更加宽广,让心灵获得自由。
目錄
前 言/ 001
部分 坏天文学始于家中
01 谁才是傻蛋:立蛋与二分日 / 017
02 去也冲冲:科里奥利效应与你的盥洗室 / 029
03 天文习语大乱炖:日常用语中的坏天文学 / 037
第二部分 从地球到月球
04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 051
05 季节滋味:为何夏去秋来 / 062
06 月有阴晴圆缺:你看,月亮在变脸 / 072
07 举足轻重:月亮与潮汐 / 080
08 江清月近人:大月亮错觉 / 095
第三部分 愈夜愈美丽
09 一闪一闪亮晶晶:为什么恒星会闪烁 / 111
10 闪闪的白星:多姿多彩的恒星 / 120
11 坐井观天:在白天看见恒星到底有多难 / 127
12 超级大明星:北极星——终究还是泯然于众 / 136
13 天狗吃太阳:日食与太阳观测 / 142
14 没有到来的灾难:公元2000 年的六星大连珠 / 152
15 流星、流星体、陨星傻傻分不清:流星与小行星造成的冲击/ 162
16 当宇宙向你投出一记弧线球:关于万物起源的误解 / 174
第四部分 人工智能
17 不信阿波罗:揭秘登月骗局 / 191
18 嘲笑中的世界:维利科夫斯基对阵现代科学 / 214
19 “太初”是何时:创造论与天文学 / 230
20 错识飞行物:不明飞行物,以及心与眼的错觉 / 247
21 火星在第七宫,但金星已经离家出走啦:为什么占星学不管用? / 259
第五部分 把我传送上去
22 哈勃困“镜”:关于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种种误解 / 275
23 明星贩子:傻瓜恒星命名法 / 293
24 坏天文学勇闯好莱坞:大片中的坏天文学前十排行榜 / 303
推荐阅读 / 319
致 谢 / 325
內容試閱
前 言
我喜欢那些不靠谱的科幻影视,《愤怒的红色星球》《地球危机》《不明飞行物》等——所有那些老式的黑白或彩色科幻电视剧和电影。我是看这些剧集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守在电视机前不愿睡去,有时候甚至比爸妈平日给我规定的“上床时间”晚好几个小时。我清楚地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请求妈妈允许我看《迷失太空》[1]。我太崇拜那部剧了,机器人、史密斯博士、“木星二号”宇宙飞船,等等。我也想像剧中人那样穿上多色丝绒V领毛衫,我对朱迪·鲁滨逊一见钟情——爱得毫无保留。
当然了,我也喜欢那些靠谱的科幻影视。想当年,《火星人袭击地球》和《地球停转之日》就是我的爱,现在也是。但是,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这些片子“靠谱”还是“不靠谱”,甚至不在于它们的剧情是不是合理——我记得有一部意大利电影讲的是去金星旅行的故事,整个情节虚幻得就跟磕了致幻药的萨尔瓦多·达利写得似的。关键是,在这些科幻作品中,总会出现外星人和火箭飞船。
在孩提时代,我假装自己乘坐火箭前往其他星球探险,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从小我就知道,将来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科学家,也很确信自己想成为的是一名天文学家。那些情节离奇、一点儿都不科学的电影并没有打消我的积极性,相反,它们启发了我。我丝毫不在意那些冒傻气的地方——比如向其他恒星发射常规化学火箭,实际上我们在太空中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幼时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冲出地球,走向太空”,所以如果观看那些傻里傻气的电影能够为我的幻想添砖加瓦,何乐而不为呢。我愿意付出所有——拥有的一切——作为代价,只为亲自踏上宇宙飞船看一看,近距离观察双子星,在星云中漫游徜徉,或者干脆乘坐飞船离开我们的银河系,在无尽夜空中观赏它的全景——它闪烁着微弱神秘的光芒,而太空如一张黑色天鹅绒画布,那黑色是如此浓重,放眼凝视,你几乎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睁着双眼。
现在我已成年,让我放弃所有、不顾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太空旅行或许没有从前那么简单了。不过我也可能会愿意,因为这说明将来我的女儿也能够“说走就走”地踏入太空……但人类徜徉太空的那一天还没有来临,我们依然囿于地球。基本上,想要领略宇宙深处的景致只有两种方式,借助天文望远镜或者欣赏科幻电影。而这两者之中,或许天文望远镜的视野要比电影来得更清晰、更明确。尽管电影曾带给孩提时代的我种种向往之情,此刻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更希望科幻电影能够更好地向大众呈现天文学(或者天文学家)的全貌。
科幻电影或许很有启发性,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它们的主要使命,然而科幻电影也给天文学带来了“坏影响”。它们模糊了幻想与科学的区别,混淆了虚构与真实。科幻电影可以塑造一些看上去特别真实可信的虚构情节,以至于幻想与科学的边界变得含混。举个例子来说,大多数人对于星际旅行究竟如何实现了解得并不多。星际旅行非常复杂难懂,需要依靠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物理知识。
然而,电影让星际旅行看上去变得相当简单。只要跳上你的飞船,然后说走就走!在电影里,你只需要注意躲避突如其来的陨石雨或者外星人的飞船,就能在太空潇洒地来去自如。但很不幸的是,在真实的宇宙中,事情并非如此。如果星际旅行真的像电影里演得那么简单,我们早就在火星或者其他行星上建立殖民地了。我做过一些关于电影和天文学的演讲,听众们常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还不能在月球上生活?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建好宇宙飞船,或者至少殖民整个太阳系?有的时候,提问的人很真诚;而有的时候,提问的人带着几分不耐,好像他们觉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程师们都在消极怠工,不如《星际迷航》中的史考提工作麻利似的。科幻电影产业令大众印象深刻,随着一些场景反复展现,这些印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烙印在我们的大脑里。电影总是在演星际旅行,可那些“星际旅行”是错误的,所以我并不奇怪大多数电影观众对于星际旅行的真正机制缺乏了解。
如果只有电影提供不准确的科学知识,那其实也没什么太大问题。毕竟,电影的使命就是兜售幻想。可是问题在于,电影并不是伪科学的源头。原本,新闻媒体的本职工作是清楚地报道事实,越精准越好。可不幸的是,他们并不总能做到这一点。大体上来说,别的媒体还算靠谱,大多数电视台、报纸和杂志都有足够的钱养活一小群具有科学素养的记者,他们能够如实地报道科学新闻。而歪曲事实报道的罪魁祸首往往更多是地方性新闻媒体。地方上的记者很可能对于专业用语和科学研究方法一无所知,因此有时候会写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破绽百出的文章。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能也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因为很多地方的新闻机构只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雇用足够多的知识面能够涵盖新闻中诸多话题的记者。
我这样说当然并不是要回避批评媒体。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1994 年我有一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NBC)电视台看《今日秀》。航天飞机位于太空轨道上,身后拖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罩,正在进行一项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在于利用这个圆盘清除它行进轨道中的宇宙微粒,就好像扫雪机推雪一样,留下一条干净的尾迹。科学家们将利用圆形罩经过后留下的超级真空环境进行一些实验。
在《今日秀》播报这则新闻的是马特·劳尔,他念完这条新闻后,凯蒂·库瑞克和布莱恩特·甘贝尔纷纷表示,对于劳尔来说,念这样一条不知所云的新闻可真的是不容易。然后三位播报员哈哈大笑,劳尔表示他的确不知道自己刚才念的文字是什么意思。请读者们想想看:他们三位属于全美著名记者的行列,却居然为了自己在科学上的无知而感到好笑!要是这三位报道的不是科学新闻,而是波黑战争,然后他们笑着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塞尔维亚在什么地方,给观众的观感肯定就大不一样了。
不用说,我当时就被气得七窍生烟。而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才开始我的“坏天文学”科普之路。当意识到上百万的美国人正在从对于简单的科学事件都不能理解的人们那里获取科学信息的时候,我看不下去了。这份报道本身是精准的,甚至可能是某个充分了解航天飞机的人所写,然而公众所看到的,却是三位颇具名望的记者心照不宣地向大众表示:对于科学一无所知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并不是没关系。事实上,对于科学一无所知是很危险的。我们的生命和生活都依赖于科学。当今世界,没有人能够否认电子计算机的能力,而电子计算机的运转和改进要依靠物理学知识。是科学让我们的房子得以供暖,让我们的轿车得以驱动,让我们的移动电话获得信号。如今,医药科学正在飞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药品、新的治疗方式、新的预防措施问世。我们必须对医药科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为自身健康做出明智的决定。在美国,每年都有几千亿美元被用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之上,而绝大多数有投票权的公民对于这些学科和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纳税人啊,那是你的钱呀。你应该知道你的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又为何被花在了这些地方。
不幸的是,获取可靠的科学信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科学上的误会和错误往往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被不断扩散。同样不幸的是,这并不是我们要面对的全部问题。
任何人在清朗温暖的夜晚走出家门,躺在毯子上举目仰望繁星之时,都能体会到天文学带来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但是,真正了解天文学,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幸的是,天文学——或者宽泛点说,科学——近正腹背受敌。这真的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可是近的大众宣传使这种情况越发明显。从NASA 的研究经费缩减到那些州立学校董事会宣扬反科学,科学的处境变得比以前更加恶劣。现代消费者时刻被伪科学信息狂轰滥炸。这个国家的大多数报纸都开设了星座专栏,有些报纸甚至为那些自称是灵媒的人开设了专栏,但是绝少有报纸愿意用固定的、哪怕只有每周一页的版面来专门报道的科研进展。阴谋论泛滥,将简单的科学常识歪曲为无比荒谬的主张,这些主张根本站不住脚,但是却有一批又一批的虔诚信徒悉数奉之为圭臬。互联网使得这些阴谋论和其他各种理论一起以光速传遍世界,让人们更难去区分到底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毫无疑问会对科学抱有种种困惑。
然而,希望还是有的。科学或许正在恢复元气。探索频道在诞生之初规模很小,很多评论家都预言它一定会倒闭。可是,短短几年之后,探索频道成为声望的基本有线电视频道,可以向商家收取相当昂贵的广告费。《比尔教科学》节目中的比尔·奈在电视上用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方式教小朋友们了解科学,甚至成年人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互联网的功绩值得夸奖——著名的、浏览数量的网页之一不是哪个摇滚歌星或者电视名人的个人主页,更不是那些少儿不宜的网站。我说的是NASA的网站。没错,就是那个NASA。NASA的主页是整个星球上受欢迎的网页之一。1997年,火星“探路者”号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时候,互联网还是一项新生事物,但NASA的主页总点击量就高达几百万,一举超过了此前全世界所有其他网页的纪录。自从那时算起,NASA主页的点击量已经接近10亿。1999年底,航天飞机前往哈勃空间望远镜维护,NASA主页一天之内就收获了100万的点击量。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碎在木星表面,NASA的网站差点儿因想浏览各地天文台拍摄的撞击照片的巨量网民而不堪重负。上述诸事件发生时,其他的科学网站也经历了类似的超量浏览。
公众不仅仅喜欢科学,还想要知道更多。多家报纸上进行过的一项关于公众阅读的调查显示,相对于体育新闻、经济摘要或者连载漫画而言,更多人会选择看科学报道——如果报纸刊载它们的话。当我为公众做关于哈勃望远镜观测结果的讲演时,人们用连珠炮似的方式向我提问,而我常常会因为回答人们对于所处宇宙的好奇心而产生的种种问题而停留很久。
虽然人们怀有求知的欲望,但很多人却依然对天文学抱有相当奇怪的认识。但话说回来,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有着那种求知欲才会如此。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掌握什么东西,你会抓住任何一切可能来填补空白。人类对于宇宙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几乎肯定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怀有好奇心的人们会很愿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这是非常优秀的生存技巧。
可是,如果人们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他们就会去接受不可靠的信息。人们希望这个世界是神秘魔幻的。相信那些不明飞行物里有外星人注视着我们,要比发现那些海量的目击外星人的案例其实都不过是对天空中常见事物的误判要有意思得多。
真相或许会让人感到费解,因此有时候相信幻想要容易得多。还有些时候,故事看上去足够真实,以至于你可能根本不会去怀疑它。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因为我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远近发生了变化吗?白天,你真的能够在井底观测到天上的恒星吗?
这些年来,我发现人们对于天文学总是抱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我上面提到的那些不过是人们头脑中漂浮着的各种错误观念的例子。我刚才是说那些误解“漂浮着”的吗?我的意思其实是它们“根深蒂固”。就好比那些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电影场景,关于天文学的错误认知——关于任何话题的错误认知——都在我们的脑海中牢牢地扎下根来,难以拔除。正如阿拉斯泰尔·弗雷泽在他的“坏科学网站”上引用的沃尔西枢机主教的话:“对于存入脑海中的东西,你要非常、非常地小心,因为你永远不可能将它从脑海中清除出去”。
以我之渺小,自然不可能与枢机主教阁下发生龃龉,但是我觉得他说得不对。我们能够将那些错误的观点从脑海中连根拔起,然后植入一些更健康的新观点。事实上,我觉得有时候这样做会更容易一些。我教授天文学,发现即使是对天文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在教室里猛地面对大量的事实、数字、日期,甚至和天文学有关的图片时,也会很容易就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总是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而寻找一个切入点有时很困难。
然而,如果你从学生们已经知道的事——或者他们觉得自己知道的事——开始讲起,那个“切入点”就有了。你们觉得地球上四季分明是因为地球的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我们与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对吗?好吧。那么你们能够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四季更迭吗?那么,关于四季,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南北半球的四季正好相反,没错吧?南半球的冬天对应北半球的夏天,反之亦然。所以刚才你们说的那个理论还适用吗?真的是与太阳的距离远近导致了四季的更替吗?
在前言里,我不会直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书的正文中,我会花整整一个章节来解释。但是我希望读者们看懂了我的意思。如果我们从那些已经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事物入手,你就可以把它们用作例子,加以各种角度的分析解读,引发受众的思考。从一个广为人知的“错误观念”作为起点是很棒的方式,因为这会迅速地吸引人们开动脑筋,批判既有错误观念可以既有意思,又让人成就感满满。你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里有哪些是错误的吗?
有些主意更妙。人们记得电影情节,对吧?那我们为什么不从电影开始呢?在《星球大战》中,汉·索洛驾驶着“千年隼”号在小行星群中闪躲以逃避银河帝国歼击机的追击。在《世界末日》中,地球面临着来自一个直径约1600千米的小行星的撞击。在《天地大冲撞》中,一颗巨大的彗星在地球上空爆炸,引起的不过是一场烟火秀。
如果看过这些电影,你一定会记得这些场景。因此,从这些电影场景出发来探讨真正的天文学,而不是电影里展现的科幻场景是很好的选择。你会了解到真正的小行星到底是什么样子;锁定一颗大个头的小行星多么容易,而改变其运行轨道多么困难;以及为什么小行星极度危险,哪怕在炸碎后仍然如此。
我的父母或许曾经觉得幼年时代的我看了这么多不靠谱的科幻电影是在浪费时间。然而正是以这些不靠谱的科幻电影为基石,我构筑了自己一生的事业。
如果从正确的地方入手,你可以把“坏科学”变成“好科学”。
本书就是我入手的地方,我们会一起审视好多“坏天文学”。你会觉得有些听上去耳熟,另外一些则可能很陌生。但它们都是我遇到过的人们对天文学的错误认知,讨论它们将会很有意思,琢磨它们则更有意思。
我们一定会连根拔起头脑中那些坏科学的杂草,然后播种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有益绿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