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NT$
250.0
《
罗马之变(法语直译,再现罗马共和国走向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
》
售價:NT$
500.0
《
自然之争:1600年以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环境史(新史学译丛)
》
售價:NT$
485.0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苏美尔文明(方尖碑)
》
售價:NT$
602.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是运用新材料、新方法探索传统易学问题的重要成果。
|
內容簡介: |
出土数字卦材料是古代筮占活动的原始孑遗,相关文献研究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及易学、术数等领域。本书在系统考察传世易学文献的基础上,对出土数字卦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甄别、辑录和摹释,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就区域关系明显的楚地数字卦材料结合清华简《筮法》展开了深入探讨。对数字卦的用数体系、楚地数字卦的演算方法以及数字卦所反映的筮占活动和早期易学思想等诸多核心问题作出论证,为推动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
關於作者: |
贾连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先秦史、汉字学、艺术史。已出版专著《战国竹书形制及相关问题研究》,参与编纂《包山楚墓文字全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陆)文字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精选字帖》等。
|
目錄:
|
序 / 夏含夷
绪论
章 先秦至汉初传世文献中的筮占
第二章 实占数字卦材料辑录
第三章 实占数字卦研究综论
第四章 清华简《筮法》校释
第五章 楚地数字卦综合研究
阶段性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夏含夷
贾连翔教授请我为他的大作《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写序,我当然感到非常荣幸。然而,我深知自己实非合适的人选。适合作序的人无疑是贾教授求学时的老师李学勤先生。不幸的是,李先生已于2019年逝世,无法见到《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正式出版。贾教授在后记中回顾他博士论文的写作经历时说:“这篇学位论文从选题到草就,从材料搜集到研究思路,从学术方法到写作技巧,都离不开先生的总体把关、辨惑析疑和悉心指导。”从《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的内容看,贾教授这样说一点也不错,该书的每一页都可以看到李先生的学术影响,贾教授很忠实地遵循和实践了老师的教诲。
《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对“数字卦”作了全面的研究。这一课题非常有意义,是李学勤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近六十多年来地不爱宝,年年都有新的出土资料可供研究,其中重要的是2013年出版的清华简《筮法》,这是李先生亲自整理的。贾连翔当时作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也参加了这项整理工作。
《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大体上处理了三个相关的课题,即“先秦至汉初传世文献中的筮占”“实占数字卦材料辑录”和“清华简《筮法》校释”,每一课题都有研究总论。“先秦至汉初传世文献中的筮占”综合整理了从《尚书》到秦汉有关占卜的文献,特别是对《左传》和《国语》里的蓍筮记载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已有研究不同,贾连翔不但按照材料的早晚排列,还按照国别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和《国语》的蓍筮记载没有楚国的例子,这和出土材料所见的情况迥然不同。“实占数字卦材料辑录”对88件(或组)甲骨、铜 器、陶器和竹简作了综合整理,对出土材料中的138个卦例按照时间早晚归类。战国时代竹简上的卦例几乎都是从楚地出土的。虽然别人已经做过同样的整理工作,但是贾教授的整理为齐全,不但应有的例子都有,而且相关信息也整理得很清楚,分成编号、时代、出土流传、形制尺寸、著录、释文、备注各项,并且还附上了非常清晰的图表,极为方便。
第三项课题是“清华简《筮法》校释”。因为贾教授参加了《筮法》的整理工作,所以他提供了整理团队讨论的某些信息,很有意义。除了对《筮法》作综合校释以外,还给出了非常便于使用的释文,扫描了楚简图版,制成清晰的摹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清华简《筮法》中的《享》,卦例、简文及释文如下:
(凡)亯(享),月朝屯(纯)牝,乃乡(飨)。
月夕屯(纯)戊(牡),乃亦乡(飨)。
读者很容易比对每一个字的原始图版和通行文字。这是贾教授自己发明的体例,利用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各辑的文字编,对学习古文字有极大的助益,希望以后能作为简帛学的通行方法。
哪怕这本书只有这三项课题的资料,也已经作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但是本书并不限于收集资料,每一课题还有深入的研究综论。大众读者对“数字卦”本身不一定很有兴趣,然而《周易》是中国文化古老、完美的思想结晶却几乎是共识。《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对《周易》的起源和早期历史的讨论,给一般读者带来启发。贾教授讨论这个问题时引用了邢文提出的六个设想,对易学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一、尽管数字卦与《周易》有关,但《周易》并非中国古代惟一的筮占体系,数字卦未必就是《周易》的经卦或别卦;二、数字卦可以是古代实占所得的筮数,也可以是代表筮数的卦画;三、数字卦反映了中国古代筮占的多元发展及其不成熟的发展状况,不仅增 加了我们关于中国古代筮占的知识,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其不同的体系;四、某些数字卦材料为《周易》六十四卦的重卦说提供了证据;五、数字卦材料或可为探讨包括早期《周易》卦名在内的古代卦名的来源提供线索,这些卦名材料同时也是考察不同的数字卦体系的线索;六、数字卦中的覆卦的材料,对于理解数字卦与《周易》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数字卦中的覆卦材料源出《周易》或《周易》的早期形式,学术界对于《周易》的时 代、成书以及数字卦的性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传统认识将面临严峻挑战。
贾连翔承认这些问题“在研究思路上给人以启示”,并对之进行谨慎的探讨。他同意和第三个设想,认为古代可能有多种筮占方法,将商和西周的物质证据归为两个大类,一个用“一”,一个用“七”。战国时代的卦例又是另外一个系统。这些物质证据非常能够说明筮占的不同做法,与《周易》的筮法也不一定属于一个系统。关于第二个设想,即数字卦可以是实占所得的筮数也可以是代表筮数的卦画,新的证据证明它只能是筮数。虽然有人受到《周易》传统的影响认为数字卦是一种“二进制数学”,但是战国时代有一、四、 五、六、七、八、九七个数字,和《周易》式的二进制数学并不符合,说明应该有另外一个起源。更重要的是,自清华简《筮法》发表后,文献本身已经说明这些数字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楚地数字卦只能视作数字。关于邢文的第四个设想,即“某些数字卦材料为《周易》六十四卦的重卦说提供了证据”,清华简《筮法》的证据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上面《享》卦所示,《筮法》的筮占结果都是十二个数字。虽然看起来也可能是两个重卦(也就是六画卦),可是从《筮法》本身的论述来看,这十二个数字只能视作四个单卦,绝不是两个重卦。当然,《筮法》也可以视作理论化的模型,而其他楚地卜筮记录反映的是实占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这要等到以后有更多资料出土才可以作进一步的判断。
邢文提出的后一个设想即数字卦和《周易》的关系才是关键问题。关于这一点,贾连翔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古书中的筮占尚无法早出《周易》的范围,这既是对早期筮占研究的一个桎梏,又是我们不得不去依靠的据点和探索的起点。
正如贾教授所说,《周易》当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筮占的据点,但是也是一种桎梏。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人跳不出《周易》的范围,不能想象除了传统史料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和做法。连李学勤先生也没有完全脱开这种桎梏。也许正是因为他对中国传统文献无所不知,人家称他为“活着的百科全书”,所以他往往能够从出土资料联想到传统文献。这些联想多半都很对,也得到学术界的承认。然而,有时候出土资料和传统证据没有联系,甚至两相矛盾。
在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关系这一方面,贾连翔也受到了李学勤先生的影响。譬如,他说《系辞传》是很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代弟子。他还认为《系辞》“大衍”章的筮占方法是研究古代筮法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大衍”章其实问题颇多。,马王堆帛书本《系辞》没有“大衍”章。整理者张政烺先生推测在帛书本抄写的时候(即汉文帝初年),“大衍”章还没有被包括在内,“大衍”章反映的恐怕是西汉末年甚至东汉时代的宇宙观和筮占法。我个人觉得张先生的这种怀疑很值得思考,《系辞》也不是一时一人所创作的。第二,我们仍然难以理解“大衍”章的筮占法。贾教授承认,尽管朱熹所作《筮仪》的解释后人多深信不疑,“但深究起来,其中的问题颇多”。贾教授自己提出了与《筮仪》有别的一种演算方法,对“挂一”提出了新的解释。与朱熹解“挂一”为拿出一根蓍草不同,贾教授认为也可能是拿出一捆蓍草,把五十根蓍草分成三组。对三捆蓍草“揲四”和“取余”“三变”之后,就可得到四、五、六、七、八、九六个数字的结果,与《筮法》所载结果完全一致。因此,贾教授说:
相传由孔子所序《系辞》的“大衍之数”章所述的占筮方法经研究,经过本章第三节的讨论,又可以得出与《筮法》相应的筮数结果,说明《系辞》此章与楚地的占筮方法一定也存在着一些传承关系。
这个结论如果能够得到更多实物的证明,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突破。不过,我们同时也得承认,这样的结果虽然和《筮法》的结果相似,但还是无法解释《左传》和《国语》用《周易》筮占的卦例。贾教授在这个问题上很谨慎,他也承认《左传》筮占记录不一定像传统说法那样去理解。这种谨慎的学术态度在《出土数字卦文献辑释》中始终如一。全书的后一句话说这本书的“探索尚属初步”,其实这本书已经是非常大的贡献,绝不止是“初步”,当然也还有再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我们期待贾连翔能够继续这方面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