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
售價:NT$
356.0
《
香事渊略
》
售價:NT$
505.0
《
这就是山海经
》
售價:NT$
500.0
《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1214.0
《
文明等级论与近代中国
》
售價:NT$
356.0
《
门阀士族:琅邪王氏文化传家
》
售價:NT$
403.0
《
有机农业
》
售價:NT$
137.0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熊月之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和上海史研究,在史学界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对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有精到论述。熊月之是《上海通史》的主编,在主持《上海通史》纂修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有关上海城市的一些宏大问题,诸如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城市品格、上海与江南、上海与中国、上海与西方、上海与海派文化,特别是上海红色文化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问题,他都有精到论述。2017年12月28日,熊月之在《上观新闻》发表的《为什么是上海,什么样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点击量100万 ,其首次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需要六大因素的支撑,引起了广泛关注。
|
內容簡介: |
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全面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历史必然性。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讯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资利用的租界安全缝隙六大因素相互支撑,构成上海的独特性。本书视角新颖、史料扎实、图文并茂、文笔生动,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通俗读物。
|
關於作者: |
熊月之,1949年12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著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人解析》《西风东渐与近代中国》《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上海城市品格读本》等,主编《上海通史》《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
|
目錄:
|
引? 言 上海,光明的摇篮 001
章?
中国特大城市与工人阶级大本营 005
一、上海,中国特大城市 007
二、全国多功能经济中心 013
三、上海工人阶级特点 031
第二章
庞大的交通与邮政电信网络 043
一、水路交通优越 046
二、陆路交通便捷 056
三、市内交通发达 059
四、邮电网络完备 066
第三章
政治缝隙与自觉利用 073
一、租界设立与沿革 079
二、“国中之国”形成 083
三、畸形的安全“孤岛” 099
四、自觉利用管理缝隙 108
第四章
移民社会与群英荟萃 149
一、高度异质的陌生人社会 151
二、同乡网络的有效利用 156
三、华洋混处与复杂的国际联系 165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基地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173
一、新型文化人集聚 175
二、陈独秀与上海 185
三、《新青年》吹响号角 200
四、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225
第六章
为什么是法租界? 269
一、法租界独特之处 271
二、环龙路 44 号 275
三、精英聚集区 282
第七章
从这里诞生 293
一、共产国际高度重视上海 296
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 306
三、中共一大召开 317
四、与陈独秀晤谈的历史意义 336
结? 语 363
附 录? 1919—1922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目 369
后? 记 374
|
內容試閱:
|
上海,光明的摇篮
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5 月 29 日,新华社发表毛泽
东同志亲自修改批准的社论《祝上海解放》,称赞上海是“近代中
国的光明的摇篮”。
社论指出,“上海的解放,引起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
类的欢呼。这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的的经济中心,上海
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
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第二,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
基地,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这两
种情况,使得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社论写道:“上海又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是中国工人阶
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期间它是中国革命运动
的指导中心。虽然在反革命势力以野蛮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革命的
主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
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
近代上海是中国的城市,引领进步的城市,创造奇迹的城
市。近代中国很多思想革新、科技进步、社会演进的标志,
诸如家现代兵工厂、家现代轮船公司、家现代机器织布厂、
家现代银行,都诞生在上海。亦如上述社论所强调的,上海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如果有人问:上海在近代以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沿海城市,
为什么能在不那么长的时间里,如此突飞猛进?上海为什么能成为
“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
中共党史上,有许多问题,只要连问三个为什么,后也都会
归结到“为什么是上海”这个综合性问题上。
比如,党史上有个常被人提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 1921 年
诞生的,但是,的入党时间为什么是 1920 年? 1956 年,
中共八大举行,在代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里,作为党中
央主席的,亲笔填写的是“1920”,清清楚楚。常识告诉我
们,总是先有党组织,然后才有个人加入,成为党员,怎么可能有
党员先于党组织出现呢?难道是写错了?
当然不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接受马克思主
义的过程,了解陈独秀对的影响,了解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这
个机构。原来在中共一大举行的前一年,即 1920 年,上海已经有
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策划、建立中国共产党事宜,产生了
一批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陈独秀、李汉俊等人都是。他们如果
填写入党时间,也应当是 1920 年。
又如,接着上述问题之后,如果再深问一句:陈独秀等人为什
么是在上海发起建党的?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都不是上海本地
人,那时为什么会集聚在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为什么是在上海产生的?
再如,从 1921 年至 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28 年中,
上海并不是革命根据地,那么,中共中央机关为什么累计有十年
半,即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设在上海?《新青年》《共产党》《向导》
等革命报刊在这里创办,《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在这里翻译出版,《国际歌》在这里翻译传唱,这是为
什么?
还如,历任中共五届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曾说: “出了研究室
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尚优美的生活。”
考其一生,八遭通缉,五被逮捕,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确实做到
了“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但是,细考其
五次入狱、出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其出狱以后所活动
的地点,除了后一次,其余都在上海。出了监狱以后,他在上
海,确实能够继续从事对于革命的研究工作,而在其他地方则要困
难得多。上海对于他所从事的活动,腾挪的空间似乎更大。这是为
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一批。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诞
生在上海,有两个为显著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而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心;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
本营。这两点,是任何一本党史教科书上都会述及的。如果再深问
下去:上海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心?上海为什
么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必须说清楚近代上海的城市特质,包括政
治格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特点,说清楚上海与内地的联
系、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上海在全球的位置,说清楚上海与先进思
想文化的传播、上海与进步政治运动的关联。一句话,必须综合回
答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种种问题,说清楚上海为什么会成
为“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
这,正是本书的着力点。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的细致描述,更是着重
于中共创立及其活动与上海这个城市关系的综合探讨。
我认为,作为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帮助与支持下创立的,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以先进知识分子为
先觉醒群体、以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为宗旨,具有广泛国际联系
的、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其创立与活动,至少需要以下六个相关系
统的支撑:
1. 以先进思想文化为重要内涵的信息传播系统;
2. 以工人阶级与先进知识分子为重要成分的社会基础;
3. 联系国际与国内重要城市的水陆交通系统;
4. 发达、便捷的邮政通信系统;
5. 维持现代政党社团活动、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
6. 维持政党正常活动的起码安全系数。
这六大支柱,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近代上海正是
比较能够满足这六大支柱的中国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