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硝烟下的博弈:工业革命与中西方战争
》
售價:NT$
398.0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NT$
301.0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NT$
505.0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NT$
602.0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NT$
500.0
《
危局
》
售價:NT$
383.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五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之作,罗曼罗兰、茨威格、鲁迅、郭沫若等力荐! 2.被《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来自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的读者精选为“十部经典长篇名著之一”! 3.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袁崇章老师全译本,无删减,符合学校教学的“整本书阅读”理念。 4.文内生僻字注音、疑难字注释,罗列文中主要人物关系表,阅读无障碍,让孩子轻松理解文章内容;配有精美手绘插图,图文结合,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告别枯燥读书。 5.阅读《童年》,可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险恶中发现善良、在无情中发现温暖。
|
內容簡介: |
《童年》是五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开篇之作,真实地再现了高尔基艰苦的童年生活。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幼年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婆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在这里,他认识了自私贪婪、脾气暴躁的外祖父,为了挣得更多的利益经常大打出手的舅舅们,但同时也认识了善良仁爱、陪伴阿廖沙度过无数个孤独夜晚的外婆,还有他可爱的小伙伴们……虽身处黑暗,但他内心充满对光明的向往,给无数人以鼓舞。
|
關於作者: |
作者 高尔基(1868-1936),作家、诗人、评论家,苏联文学创始人之一,曾五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除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外,还有《母亲》以及散文诗《海燕》,其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者 袁崇章,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曾任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副会长、《外语教学》执行主编。曾参编《汉俄成语词典》等工具书。
|
目錄:
|
一 001
二 014
三 028
四 049
五 062
六 077
七 086
八 098
九 114
十 129
十一 151
十二 169
十三 192
|
內容試閱:
|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892年,高尔基用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伊则吉尔老婆子》《圣诞节的故事》《春天的旋律》《海燕》《鹰之歌》等。
高尔基认为文艺应当负有改造现实这一社会使命,所以他写了很多现实主义作品,站在社会底层人民的立场为他们发声,描述底层人民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悲苦生活,痛斥刚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揭露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撰写于1906年的长篇小说《母亲》描述了俄国底层妇女尼洛夫娜在苦难生活中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后走上革命道路。列宁肯定其为一部“十分及时”的作品。
但同时,高尔基又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所以其现实主义作品创作中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积极、乐观、自信的特点,洋溢着热情的人生态度。《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等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追求与渴望,有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与献身精神。
《童年》是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中的一部,写于1913年,其他两部是《在人间》(1916)、《我的大学》(1923)。这三部作品描写了高尔基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经历。阿廖沙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他年幼时便去世了,此后阿廖沙跟随母亲来到外公家居住。在这里,阿廖沙一方面得到了外婆的疼爱与关照,认识了乐观的“小茨冈”、正直的戈列高里、神秘的“好事情”等人,另一方面也见识到了外公的凶狠、残暴、吝啬,更是目睹了两个舅舅为分家产斗得死去活来。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给幼小的阿廖沙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去世后,年仅十一岁的阿廖沙踏上了社会,开始饱尝人世间的辛酸,受尽苦楚。他当过装卸工、鞋店伙计、洗碗工人、面包房工人等,直接接触了底层劳苦人民的非人生活,同时也发现了劳动人民身上吃苦耐劳、憨厚善良的优良品质。在这种黑暗的环境下,阿廖沙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朝着更加光明的地方迈出脚步,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种种的生活经历给了高尔基创作的源泉,使他成为一代文坛大师。
《童年》这部小说能够让读者在黑暗中发现光明、在险恶中发现善良、在无情中发现温暖、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辉,同时给人以巨大鼓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