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NT$
347.0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NT$
449.0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NT$
1061.0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NT$
352.0

《
帝国时代
》
售價:NT$
959.0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NT$
500.0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NT$
857.0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NT$
2295.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首次出版于1981年,是著名散文家琦君写给少年朋友的家庭教育与儿童故事集。
◆不但故事好听,更还原一个世纪前的江南美景、风物民俗等清明和乐的文化风貌。
◆从外祖父、母亲、长工、神父乃至穷人、乞丐等各种人物口中听来的故事,情感真挚,寓意通透。
◆作者作品多次被选入台湾与大陆中学课本,纯正的白话散文,适合8岁到80岁的读者阅读。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没有长辈可以依赖时,就得自己镇静下来,
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善用自己的机智和毅力。
在台湾,琦君被称为“说童年的魔法师”。她讲故事,有神话的,有历史的,也有身边大人们的小时候。读这本书,不但故事好听,而且能知晓故事来源,更能看见一百年前江南风物美景、淳朴民俗,人与人之间如何宽厚、简朴、快乐地相处。本书收录琦君散文25篇,是追忆童年往事的故事集。《尝新》中的暖心农村习俗、《捉惊》中的土法祛风寒、《捺窟》中的方言土话调侃、《不倒翁》《乞丐棋》中的乡间儿童游戏以及《看咸鱼》《一撮珍珠》中的家乡土菜与家传宝物……作者在回忆中呈现过去时代的生活情形、童年时代顽皮玩乐的花样以及老师长辈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台湾地区著名散文家、小说家。本名潘希珍,生于浙江永嘉。早年师承词学名家夏成焘,诗词造诣获得认可。出版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数十余种,以浓郁的思乡之情和独特的民俗风物吸引了心系故土的广大读者,以纯文学创作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作品多次被选入当地中学语文教材,被译为英、韩、日等多种文字。晚年创作小说集《橘子红了》,纪念逝世的亲人长辈,被改编为电视剧,风靡两岸。
|
內容試閱:
|
海音序:谈谈琦君
《魔笔》 这本书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童年故事, 是作者琦君写给少年朋友读的。 琦君是一位很著名的女作家, 她写过许多好文章, 尤其是散文, 受读者的喜爱和崇拜。 她出版了十几本散文集, 读者从青年到老年都有, 但是专为给少年朋友写的, 不是很多。 的就是这本《 魔笔》 了。
琦君和我, 不但是写作上的朋友, 我们两家常相来往,也是家庭的朋友。 我们彼此看着两家的孩子长大。 我结婚早,所以孩子大, 比她先做了祖母。 她喜欢年轻人, 尊敬老年人,疼爱小孩子。 小猫、 小狗、 小花、 小草……她都喜欢。 她到朋友家, 看见人家有小猫, 就高兴得“喵——喵——” 地叫那小猫, 小猫就会一下子跳到她身上。 她一面用手摸抚着那小猫, 一面和人谈话。 我的孩子常常笑说: “潘阿姨( 琦君姓潘) 叫猫的声音好肉麻啊! ” 她也不在乎。 她常和年轻人在一起。 她在大学教书, 学生多, 虽然有的叫她“老师”, 有的叫她“阿姨”, 有的叫她“婆婆”, 可是跟她谈话没有什么隔阂。按现在的新名词来说, 就是没有代沟。 她有时打电话来, 不见得找我, 却是找我女儿谈天, 北方话常说“没大没小”, 就是这意思吧! 文言一点儿说, 就是“忘年之交” 了。
琦君的年龄和我相仿, 如果我们谈起往事, 是很谈得来的。 比如我们青少年时所读的当时的名著小说啦, 所体会到的当时的社会形态
海音序:谈谈琦君
《魔笔》 这本书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童年故事, 是作者琦君写给少年朋友读的。 琦君是一位很著名的女作家, 她写过许多好文章, 尤其是散文, 受读者的喜爱和崇拜。 她出版了十几本散文集, 读者从青年到老年都有, 但是专为给少年朋友写的, 不是很多。 的就是这本《 魔笔》 了。
琦君和我, 不但是写作上的朋友, 我们两家常相来往,也是家庭的朋友。 我们彼此看着两家的孩子长大。 我结婚早,所以孩子大, 比她先做了祖母。 她喜欢年轻人, 尊敬老年人,疼爱小孩子。 小猫、 小狗、 小花、 小草……她都喜欢。 她到朋友家, 看见人家有小猫, 就高兴得“喵——喵——” 地叫那小猫, 小猫就会一下子跳到她身上。 她一面用手摸抚着那小猫, 一面和人谈话。 我的孩子常常笑说: “潘阿姨( 琦君姓潘) 叫猫的声音好肉麻啊! ” 她也不在乎。 她常和年轻人在一起。 她在大学教书, 学生多, 虽然有的叫她“老师”, 有的叫她“阿姨”, 有的叫她“婆婆”, 可是跟她谈话没有什么隔阂。按现在的新名词来说, 就是没有代沟。 她有时打电话来, 不见得找我, 却是找我女儿谈天, 北方话常说“没大没小”, 就是这意思吧! 文言一点儿说, 就是“忘年之交” 了。
琦君的年龄和我相仿, 如果我们谈起往事, 是很谈得来的。 比如我们青少年时所读的当时的名著小说啦, 所体会到的当时的社会形态啦, 家庭生活啦, 婚姻恋爱啦, 都有相同的见解。 所以当我们坐在那儿谈天的时候, 年轻的子女们就会围上来听。 我的两个大女儿都非常记得她们看见潘阿姨来了是怎样高兴地给潘阿姨拿拖鞋, 为她端热茶, 然后搬了小竹凳来坐在我俩跟前, 听了一个, 又听一个的, 没完没了地请潘阿姨“再说一个嘛”!
琦君是南方人, 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温州和杭州。 我虽是原籍海岛, 却在北平长大。 我们的童年在迥然不同的两个地方度过, 童心却一样。 琦君说得不错, 年纪越大, 不记近事,却记远事。 所以这两年她写的童年之事更多了。 以前写的是给成年人看的, 现在却要对着少年朋友写了。在这本书里, 她告诉你她的家乡的人物、 生活和风光。她说故事给你听, 有神话的、 历史的。 你读这本书, 不但故事好听, 而且能知道许多故事的来源, 也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们来要求琦君, 再不断地给少年朋友写下去啊!
林海音
1981 年 8 月 8 日
啦, 家庭生活啦, 婚姻恋爱啦, 都有相同的见解。 所以当我们坐在那儿谈天的时候, 年轻的子女们就会围上来听。 我的两个大女儿都非常记得她们看见潘阿姨来了是怎样高兴地给潘阿姨拿拖鞋, 为她端热茶, 然后搬了小竹凳来坐在我俩跟前, 听了一个, 又听一个的, 没完没了地请潘阿姨“再说一个嘛”!
琦君是南方人, 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温州和杭州。 我虽是原籍海岛, 却在北平长大。 我们的童年在迥然不同的两个地方度过, 童心却一样。 琦君说得不错, 年纪越大, 不记近事,却记远事。 所以这两年她写的童年之事更多了。 以前写的是给成年人看的, 现在却要对着少年朋友写了。在这本书里, 她告诉你她的家乡的人物、 生活和风光。她说故事给你听, 有神话的、 历史的。 你读这本书, 不但故事好听, 而且能知道许多故事的来源, 也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们来要求琦君, 再不断地给少年朋友写下去啊!
林海音
1981 年 8 月 8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