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科学史的无数事实表明,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取得科研成果的一个关键。本书对于科学逻辑的介绍和论述深入浅出,结构清晰,材料翔实,主编被誉为科学方法论的早期推动者与科学逻辑研究的早期倡导者。书中举出了许多逻辑学的经典案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作为大学的相关课程的教学用书,也适合对逻辑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等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在倡导全民提高逻辑学素养的当下,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和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帮助我们清醒和有效地进行思考。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经验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论的学术著作,也是我国科学逻辑大学教材,曾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探讨了科学逻辑的划界、研究纲领、基本特征、合理性原则等问题,以及科学发展中关于假说的形成、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确证、证伪与淘汰等一系列过程。附录部分完整梳理了西方科学逻辑方法论发展概要,对重要科学家、哲学家的生平与理论作了详细介绍,揭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规律和科学创造的艺术之美,是一部走入科学殿堂必不可少的入门书。
|
關於作者: |
张巨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受聘于武汉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认识论和逻辑。曾任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全国科学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主持多项国家教委及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并获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目錄:
|
目 录
contents
再版前言 1
引? 论 1
节? 科学逻辑的划界 1
第二节? 科学逻辑的研究纲领 6
第三节? 科学逻辑的基本特征 25
章? 问题与直觉 31
节? 理论发现从问题开始 31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探索的逻辑 38
第三节? 科学发现中的直觉 40
第二章? 比较与分析 47
节? 比较的概述 47
第二节? 比较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51
第三节? 分析的概述 56
第四节? 分析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57
第三章? 综合与概括 62
节? 综合的概述 62
第二节? 综合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65
第三节? 概括的概述 70
第四节? 概括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72
第四章? 类比与想象 77
节? 类比的概述 77
第二节? 类比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82
第三节? 想象的概述 85
第四节? 想象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87
第五章? 抽象与理想化 91
节? 抽象的概述 91
第二节? 抽象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96
第三节? 理想化的概述 99
第四节? 理想化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101
第六章? 假说的形成与检验 108
节? 假说的概述 108
第二节? 假说的形成 113
第三节? 假说的检验 125
第七章? 观察与实验 135
节? 观察的概述 135
第二节? 观察渗透理论 140
第三节? 科学实验 146
第八章? 归纳与确证 155
节? 作为科学推理的归纳法 155
第二节? 确证的复杂性 161
第三节? 对确证的历史发展观点 171
第九章? 演绎与证伪 177
节? 作为科学推理的演绎法 177
第二节? 证伪的复杂性 182
第三节? 对证伪的历史发展观点 188
第十章? 理论的修改、淘汰与复活 193
节? 理论修改的实质、类型和原则 193
第二节? 理论淘汰的实质、类型和原则 198
第三节? 理论复活的实质、类型和原则 202
第十一章? 科学理论系统化 208
节?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概述 208
第二节? 公理化的方法 212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219
第十二章? 科学知识的增长 223
节? 对几种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的分析 223
第二节? 科学知识增长的内在机制 235
第三节? 科学知识增长的内在逻辑 242
附录:西方科学逻辑方法论发展概要 251
节? 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科学方法论的
发端与初探 251
第二节? 16—17 世纪关于科学方法的思想 262
第三节? 18—19 世纪关于科学方法的思想 273
第四节? 20 世纪关于西方科学方法的思想:
正统的逻辑主义观点 282
第五节? 20 世纪西方关于科学方法的思想:
非正统的观点 307
|
內容試閱:
|
再版前言
夏德元
本书为1983年国家教委委托武汉大学哲学系张巨青教授主编的《科学逻辑》的重排校订本。这既是我国《科学逻辑》大学教材,同时,又是我国研究《科学逻辑》的学术专著。文字精炼,通俗易懂,颇有风趣。
本书独到地提出科学逻辑的研究纲领,它是由以下三项构成的:一是科学理论的发现逻辑;二是科学理论的检验逻辑;三是科学理论的发展逻辑。并且,在此研究纲领三项基本构成的基础上,将科学发现逻辑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至探究“问题与直觉”“比较与分析”“综合与概括”“类比与想象”“抽象与理想化”诸课题;将科学检验逻辑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至探究“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确证”“演绎与证伪”诸课题,还将科学发展逻辑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至探究“理论的修改、淘汰与复活”“科学理论系统化”以及“科学知识的增长”诸课题,从此而构成了一门具有严整理论系统的创新性学科——“科学逻辑”。
1992年,本书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优秀教材奖”。
张巨青教授是福建仙游人,1956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受聘于武汉大学正在重建的哲学系。他初见系领导就被要求独自讲授逻辑课。那时,“逻辑”是一门文科必修的公共课,但逻辑学教师却奇缺。他则应急采取“大班课堂”教学的方式,使法律、中文、历史、经济等系的学生都有机会听逻辑课。这是坐满二百人以上的大课堂,授课难度确实不小,可是,他的大胆尝试居然成功了!
1961年,张老师晋升为讲师。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开始招收硕士生和接纳访问学者。1985年,他又晋升为教授,尔后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世纪改革开放后,他身负的教学重担便从本科教学逐步转为指导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科研的任务也愈加繁重,主要是受国家教委的委托参加编写《普通逻辑》大学教材,并着手主编《辩证逻辑》大学教材。1983年他又再次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主编我国《科学逻辑》大学教材,也就是各位读者手中这本书的初版本。
在校内、系内的教学活动上,他使得博士生课程、硕士生课程以及访问学者论坛这三者协调有序地开展。他为国家培养多种多样的人才付出过不少心血。他指导的研究生毕业后,既有从事文职研究员的,又有从事武职将军的,还有留学哈佛大学以取得博士学位的高材生。六十多年来,张老师一直坚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著书与育才两手抓,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张巨青教授历任武汉大学逻辑学教研室主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重点学科研究室)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届全国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科学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会员,并被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聘为客座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巨青教授的主要科研方向是科学哲学、认识论和逻辑学,他在以上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论假说:谈谈假说的一般特征和它的形成》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圈阅该文并做了批示。
张教授的治学轨迹,一般是以论文中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种子”思想观念作为原初动因,逐步推进,日渐深化,终扩展成为结构严整的系统性理论著作。他从关于假说形成、验证和发展的一系列论文为初始点,渐渐深入研究,拓展为“科学研究的艺术”和科学方法论的系统性理论见解。
《科学逻辑》首版于1984年3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铅字排印出版,首印17440册,如今早已绝版,难以寻觅。为了满足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新产业的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经与张教授商量,决定推出本书的重排校订版。这次重新排印,除更正了原版的少量错漏并按照出版规范对原书中的图表进行重绘之外,还一一核对引文,找到了所有引文的外文原版图书出处。为尊重历史原生态,其余文字均保持原貌。
参与这本教材编写和资料收集工作的教师、研究员,均来自张老师悉心指导培育历时多年筑建而成的“学术共同体”,他们分别是来自河北大学的沙青、于祺明,来自南京大学的郁慕镛,来自四川大学的高兴华、陈康扬,来自南开大学的陶文楼,来自杭州大学的张则幸、黄华新,来自华中师范学院的刘文君,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汪馥郁,来自吉林大学的刘猷桓,来自南京工程兵学院的徐纪敏,来自辽宁大学的姜成林,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章士嵘,来自武汉大学的桂起权,来自山东聊城师范学院的张洪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年的参与编写者调换了工作单位,一些单位还在新一轮的院校调整中更换了名称或者被其他院校合并,这次校订再版时无法一一联系到他们,张巨青教授特委托编者在此向当年参与编写的各位老师表达谢意,并欢迎各位参与者看到此书后,向出版社索取样书。
作为本书主编,张巨青教授声明对整书的全部内容与见解负责。
2020年12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