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

書城自編碼: 367388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 者: 陈春花,朱丽,刘超,徐石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90658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4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控性混乱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篡魏:司马懿和他的夺权同盟 》

售價:NT$ 296.0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00
《 数智驱动新增长 》
+

NT$ 498
《 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 》
+

NT$ 534
《 组织的逻辑 》
+

NT$ 638
《 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 》
+

NT$ 709
《 本质 》
+

NT$ 474
《 N种可能:28个改写命运者的关键时刻 》
編輯推薦:
中国管理学派崛起的代表作
揭示价值创造的新组织模式
勾勒个体和组织的进化路径
內容簡介:
中国管理学派崛起的代表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10年深入一线实践,探索数字化时代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新组织模式,以及个体和组织的进化路径。

他们研究发现,生命的自然进化、人类的非凡进步,并非来自个体行为及竞争激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协同共生。只有多样性、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新的价值,系统才能从无序到有序。

本书探讨了协同共生的效应,提出了协同共生的框架和管理模型,探索了数字技术如何通过协同共生重构企业价值,并展示了小米、美的、腾讯(企业微信)、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致远互联和海尔6家企业的管理实践,它们是“协同共生论”的实践基础。

要解决今天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彻底的改变,更需要创造出新的组织形式——更有意义的协同、更有价值的合作、更具责任的创造以及更具灵魂的机构。
關於作者: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朱 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聚焦于中国领先企业协同管理模式、网络范式下的管理学创新、OBHRM。曾主持或参与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在LQ、IJHRM、JOOP、《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 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聚焦于组织协同、社会网络及组织行为等。曾主持或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南开管理评论》、IJHRM、JOOP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徐 石
北京致远互联(688369.SH)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北大光华EMBA。19年持续专注于协同管理领域,是中国协同管理软件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曾荣获2020年度中国ICT产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管理创新实践者”等奖项。
目錄
总序 呼唤、孕育和催生中国管理学派
序 做一个重塑者
引言 企业组织新方式
部分 溯源与定义
章 协同共生的本质 2
哈肯的协同论 3
安索夫的协同定义公式 6
卡普兰和诺顿的组织协同 10
康德的关系范畴 13
贝塔朗菲的整体论 15
马古利斯的共生理论 17
小结 协同共生的本质:从无序到有序 22
第二章 协同共生论的定义 23
企业生存环境再认识 24
协同共生论的概念界定 29
企业新价值与管理重塑 39
管理思想发展新阶段 48
本书探讨的核心内容 50
小结 协同共生:整体价值 53
第二部分 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协同共生效应 56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7
竞争关系带来被动增效 64
共生关系是一种主动增效 70
自组织带来系统自我进化增效 81
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 85
小结 协同共生效应:增效作用 94
第四章 协同共生架构 95
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97
协同共生的组合维度 99
边界内的组织成长 107
跨边界式共生成长 122
小结 协同共生架构:效率与价值进化 132
第五章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 133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的提出 134
场景(Scene) 140
意愿(Desirability) 149
能力(Ability) 157
过程(Process) 167
小结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能力塑造 175
第六章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 176
影响价值重构的关键因素 178
决策模式 180
边界重构 186
价值链接 193
平台穿透 201
小结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多主体增值 215
第三部分? ??制度与技术
第七章 协同共生中的制度创新 218
组织体制与机制创新 220
基于生态位的制度设计 223
科技体制的创新沉淀 227
小结 协同共生制度创新:多主体的生态空间 231
第八章 协同共生的数字化平台 232
网络技术与管理软件的协同进化 233
协同运营中台引发价值重构 236
“数据魔方”—协同共生的“连接器” 240
协同共生理念下企业内外边界成长 243
致远互联协同生态全景 246
小结 协同共生数字化平台:技术赋能 249
结语 重塑价值 250
致谢 256
参考文献 258
內容試閱
呼唤、孕育和催生中国管理学派
中国的管理研究正处在一个取得实质性进步和突破的门槛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活跃的新兴市场,商业竞争态势复杂,变化快速且激烈,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管理实践,为管理学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样本。同时,中国特有的深厚文化传统,虽一度遭受挫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灵根再植”,帮助孕育了丰厚的思想创新土壤。
在此期间,中国管理学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发表的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成长起一批素养深厚的学者。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学术研究存在着囿于西方理论和研究方法、与本土环境和实践脱节的弊端,因此受到实践者的冷落。这样的现象值得深思。
从世界范围看,管理研究一直在与时俱进地变化和发展。蒸汽机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泰勒制和管理组织理论、管理层次理论、管理激励理论等;电气化时代带来了福特制、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信息化时代新的技术环境和商业环境、新的分工协作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率的突变,都在呼唤管理理论的创新,遗憾的是,信息化时代管理研究的创新总体上是偏少、偏弱、偏慢的。现在,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初现端倪,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历史给了中国一个特别好的机会,中国的管理学者已经立足于一片肥沃的土壤,体现时代特征、基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研究,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在此背景下,2017年9月,我们在苏州金鸡湖畔发起成立“中国管理50人论坛”,以探索管理学理论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创新为使命,以推动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为宗旨,总结中国优秀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应对新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振兴、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学派的形成,做出中国管理学者应有的贡献。
我们的这个举动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在翻译引进西方管理思想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华章经典·管理”系列图书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爱德华·戴明、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奇、亨利·明茨伯格、埃德加·沙因等西方管理大师的经典作品。此外,还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系列作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华章公司也在积极关注本土管理实践创新和管理思想的孕育发展。于是,“中国管理50人论坛”与华章公司志同道合,携手合作,共同发起“管理学在中国”丛书的出版工作,旨在为中国管理学派的崛起贡献力量。
我们设想,“管理学在中国”丛书所纳入的作品应该代表中国本土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这些作品的作者应该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管理学派的领军者。丛书入围标准严格,宁缺毋滥,具体包括:①属于中国本土原创性的研究;②同时具备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研究问题的现实相关性;③属于专题性著作,而不是文章合集。
为了保证丛书的质量,我们将采取“主编推荐,作者接龙”的方式,即由主编推荐三本专著,请作者对他们的专著进行重新审视,认真修改,落实版权,再予以正式出版。然后,由这三名作者每人推荐一本专著,经主编与三名作者一致同意后出版。以此类推,进行接龙,以管理学家的个人声誉为基础,进行选题与编著,体现“学者群体的共同意志”,然后由接龙产生的前10位管理学者组成“管理学在中国”丛书编委会,负责丛书总体规划和指导工作。
在具体选题的审核上,我们采用国际出版界对学术类著作通常使用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办法。每位已经出版专著的作者,每年多可以推荐一本专著,然后请三位专家匿名提供独立评审意见,编委会根据评审意见,采用“一票否决制”做出是否列入丛书出版的决定。
接下来,“中国管理50人论坛”还将与包括华章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携手合作,打造“管理学在中国”管理思想和实践交流平台,举办大会、论坛、工作坊、企业调研、中外学术交流等活动,为致力于管理思想和实践创新的学者和实践者创造相互学习、交流切磋的机会,让感悟和创新的灵感在这些跨界互动中自然涌现。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崛起正当其时。我们期许,未来十年,“管理学在中国”丛书将以一本又一本真正有分量的著作,见证中国管理学派的成长。

王方华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

◆序 ◆
做一个重塑者
在决定提出“协同共生论”这个新的概念和管理方法时,我们已为此深入探讨了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力量、企业的挑战、管理者的压力、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性。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却又充满不安的真实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性、传统组织模式的限制与无力,始终敦促着我们要找到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的可能性、新形态组织模式的创造力与活力,持续激发着我们去寻找解决方案。当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之时,我内心中涌现出的却是在2020年底为2021年写的新年寄语,这份寄语体现了我们10年研究的心路历程,所以,我决定把它作为本书的序。
2020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入人类历史。当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描绘将要过去的2020年。如果用色彩来诠释,是黑、灰、蓝、红四色交织在一起—绝望与惶恐,曙光与希望;未知病毒前的无力与人性光辉下的温暖;在人类高歌猛进的征途中,忽然按下暂停键的寂静……从个体的忐忑、群体的躁动,到全人类的冲撞,这一年,我们终于明白,于浩大的宇宙而言,人类极其渺小,还非常无知。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卷)中写道:“西方生存的分水岭是1800年—这道分水岭的一边,生活充实而自信,它是在一个内在的、伟大的、不曾中断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从哥特人野蛮的孩提时代一直延续到歌德和拿破仑(时代)……在它的另一边,是我们大城市那种迈入暮年、造作而无根的生活,为它塑造形式的是理智。”
1800年的220年之后,我们可以说人类生存的分水岭是2020年—这道分水岭的一边,生活平实而自我约束,它是在一个值得敬畏的、共生的、反求诸己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从浮士德“用心灵去寻找希腊人的土地”的时代延续到现在。在它的另一边,是人类为自身发展所做的进一步刺激、对财富无止境的渴望、对未知的挑战,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自我而世俗的生活,为它塑造形式的也许是科技。
在我的年度精选书单里,有两本书带来的启示显得更加不同。安东尼·克龙曼在《教育的终结:大学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一书中,追问我们何以放弃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人为什么而活?”这个人生中重大的问题,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人们被裹挟在变化的洪流中,在世俗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只关注现实的需求,只关注人为的、外在的甚至被称为科学的评价尺度,但是,“科学创造了它无力填补的一个空洞,是引起当代人烦恼和渴望的原因”。人们丧失了自我。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从始至终都在探讨人与他人、与世界、与宇宙的关系。“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很快就能察觉到,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愿望都跟他人的存在息息相关。”他的这段话在2020年的春天里一再得到印证。有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陌生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疲惫而坚毅的身影、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到人世间卑下的自私和高贵的无私之对照。爱因斯坦写道:“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爱因斯坦以这份敬畏及强烈的责任意识,以融入骨子里的善、美和真,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致力造福人类世界。
从工业革命开启至今的200多年间,人类借助技术,努力构建更繁荣的社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因此获得的飞速发展怎么描述都不为过。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日新月异且充满自信,憧憬胜利的欲望填满了每一个角落。也正是这自信与欲望,让生活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节奏,导致我们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视角中。当下的时空局限,让我们甚至不知道内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21世纪的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将带来的是从未有过的不平等,还是真正实现共同福祉?
今天的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同时也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威胁,以及对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恐惧。世界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样子,我们似乎次由自信转入迷茫。理查德·德威特在《世界观》中写道:“这是有史以来(至少是在有记录的历史上)次,我们没有隐喻可以用,而且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分割点,也就是,从今以后,我们可能再也无法用一个方便的隐喻来总结自己所居住的世界了。”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时间点吗?不完全是。无论是个体还是人类整体,经由2020年的疫情考验,都能够获得对自我与外物的深度认知,拓展生命的维度,使创造性行为回归自然,重振文明生态的多样性和天然性。这恰恰是人的身心被重新唤醒的时刻。重塑,是2021年根本性的选择。
重塑信念:相信生活而不是憧憬胜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只热衷于成功与增长。技术公司高歌猛进,万亿美元市值公司涌现;新独角兽公司,从几十亿美元,到千亿美元,迅速崛起;科技产品和服务惠及数十亿人的生活,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窥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医学与健康领域不断的发现与创新、强大的医疗网络,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既帮助人们将寿命延长了超过20年,也带来了有关生命伦理底线的挑战。
这些显见的成功,让人激情澎湃却又焦躁不安。技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些甚至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人工智能的出现,更让人有些胆怯,不知道未来人会处在何种境况。在繁华之下,我们所要探寻的人生意义又在何处?
几千年前,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已经在论证等腰三角形的两等边对等角。这些早慧的哲人,在希腊明媚的阳光下生活,心满意足。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引发感受、思考以及不停的探索。他们为生活而思考,为思考而创造科学,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科学,没有一门不是建立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之上的。先哲的智慧让我们懂得,真正的信念并不是憧憬胜利,而是相信生活。所有重大的挑战,往往能凸显生活的价值。真实生活的质朴、纯粹,因其“普遍性”而贯穿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之中,生生不息。
重塑价值:敬畏责任而非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再读威尔·杜兰特和阿里尔·杜兰特的“人类历史只是宇宙的一瞬间,而历史的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这个观点时,我们感受到的已经不再是共鸣,而是忐忑。我们需要真正接受的是:人类是现存物种中的一种,并且所有物种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人类的所有记录和成就都会谦卑地复归于千万生灵的历史和视野”。但是,随着技术让生活更加便捷,让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让人类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让社会更加繁荣,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让人应接不暇时,我们已然对自然不再心存敬畏。
今天的技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如果不能真正基于责任而有智慧地运用,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我们不能高估人类自己,反而需要更加谨慎和小心。此时,责任,是一个人身份的基点,是一个组织的基点,是人类共同的基点。培根曾骄傲地宣布“知识就是力量”,但我却更认同亚里士多德的“责任追随知识”。
教育、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普及,让大众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得知识,进而获得更多的力量,甚至是权力,由此也必然产生更普遍的责任。相对于我们一再努力追求的更大的目标、更多的财富而言,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却是值得信任的创造。具有责任意识的人,总是因承认自己的渺小无知而深具同理心。他们从不推卸自己的责任,他们关注美好的事物,并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如爱因斯坦所言:“外在的强制在某种意义上只能减轻但不能消除个人的责任……任何为唤醒和支持个体的道德责任感所做的努力,都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是责任使人类代代相传,而不是其他。
重塑生存:合作共生成为基本生存方式
竞争似乎已经成为我们习惯并默认的一种生存方式。竞争造就了强者和弱者。随着技术、资源、财富的重组与重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更有甚于以往。竞争虽然带来了活力和发展,但是竞争带来的不平等和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让我们透彻地感知到“竞争”与“合作”的内涵。
在科学层面,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与医生进行着令人惊叹的合作。他们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同研究这种病毒,研制疫苗,并协同作战为全球寻找解决方案。合作带来了全球的曙光,让人们对科学战胜疫情充满期待。在政治层面,我们看到的刚好相反。在疫情开始,某些国家争夺资源,故意散布错误信息,阴谋论满天飞,它们不选择全球性的行动计划,甚至想个拥有疫苗来获得经济与政治优势,以至于到今天,全球依然处在疫情危机之中。
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警示我们,人类更需要合作共生,而不是相反。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如果一直保持当初产生问题时的意识水平不变,那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意识、新的世界观,来重塑技术的价值,来理解生存方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人类所有非凡的进步,并非来自竞争,而是出自合作。人类得以在万千物种中存在,并不是因为人类自身强大,而是源于人类与万千物种的关联与共生。科技已经让人类拥有了巨大的能量。我们依然相信,人类能够找到与自然、与未来共生合作的方式,从而拥有与这巨大能量所匹配的智慧。
重塑自我:自我约束并持续学习
疫情带来的未知与冲击虽然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在2020年的时空里,依然蕴含着人类内在的精神力量—认知自我,不断探索,跟随智慧,从心向善。我们改变了固有的生活习惯,采用了全新的工作方式;我们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形成了新的社交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约束自己,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过去的生活,来叩问自己的内心,并寻求人性的回归。
疫情面前,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科技的能量,要求我们更审慎地运用技术与知识,甚至需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深知,一切问题的根源并非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明智地使用它们,其核心基石,就是我们是否拥有正直的信仰、自我约束的力量。我们的主要敌人,并不是病毒,而是我们自己。
几千年前,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劝诫人们要更了解自己,并认识自己的无知。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就不能持续拓展空间,生命必然狭隘;如果不能了解自己的无知,就不能持续超越自我,生命必然僵滞。这是自我教育与持续学习的过程,只有有了此过程,我们才能扩展自己的理解能力、约束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享受生命的能力。一位作家说过,这个世界,看似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但是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在2020年的新年寄语中,我以“2020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涅槃重生”作为结束句。来到2021年,我依然重复这句话,只是,我相信,经历过2020年的你我,会更加明白这句话的意义。经历过疫情洗礼并勇于重塑自我的人,能够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这意义可以超越人类自我的狭隘,可以超越技术的中性而归于人性的光辉,可以于质朴、平实的生活之中窥见美好,并由此让世界更美好。
2021年,让我们做一个重塑者。重塑自我,重塑美好世界。
做一个重塑者,我们就从这本书开始行动!

陈春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