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三卷)
》
售價:NT$
806.0
《
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话肿瘤
》
售價:NT$
500.0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中国家长关心的话题,看日本专家如何解决“应试难题”
如何把孩子送入学府?如何让孩子有考入名校的目标和动力?同样的学习,为什么会有差别?日本教育专家富永雄辅,将很多学生送入日本学府,总结出适合普通家庭孩子提高学习力的方法。
畅销书《男孩的学习力》《女孩的学习力》作者全新力作
同样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差别,优秀孩子背后父母的共性
在任何情况下都表扬孩子;让孩子彻底发挥擅长的优势;想让孩子读书,就让他自己挑书;让孩子不为别人而为自己学习;给予孩子突破自身上限的经验;学习的时候,手不要停下来;容易提高成绩的科目是数学;不勉强孩子100%理解知识……
摆脱刷题僵化的学习法,快速提升孩子学习力的34个习惯
成绩差不是孩子的错,让孩子摆脱刷题、苦读的错误习惯。培养孩子自信×帮助孩子自立×培养孩子潜能×培养孩子毅力×提高孩子注意力×正确批评孩子×日常学习习惯,从7大方面切实可行地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拥有终身学习力。
正面陪读,让孩子为自己而学习
马斯克说:世界上可怕的事情是孩子没有内驱力。
|
內容簡介: |
补习班、刷题等方法只能暂时提高成绩;吼叫、打骂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成绩更差。
孩子身心俱疲,只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考入名校的关键是提升孩子的学习力。
《没上补习班的孩子 是怎么考上名校的》作者发现,真正依靠天才般头脑考入日本学府的,只占3%左右。大多数都是普通孩子,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出潜能考入名校。
作者将很多学生送入日本名校,通过观察名校生的学习习惯,总结了父母帮助孩子成才的秘诀,皆在让父母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考入理想的学校。
|
關於作者: |
[日]富永雄辅
毕业于京都大学经济系,是资深教育专家,培养出大批考上名校的学生,其教学方法被各大刊物争相报道。他通过观察孩子的学习习惯,总结出一套适合家长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方法,易于实践和应用,广受日本父母欢迎。
译者简介
晏楠 毕业于苏州大学日语专业,曾供职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现为日语翻译。两只猫咪的家长,热爱一天中所有寂静的时刻。
|
目錄:
|
第1 章 培养孩子自信的4 个习惯
习惯1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
成长快的孩子,父母都擅长表扬
怎么看待考60 分?
成绩进步10 分就有自信的孩子VS 没自信的孩子
根据孩子满意的程度进行表扬
习惯2 将擅长的优势发挥到底
勉强克服不擅长的事情并不快乐
有信心后成绩很快就会提升
掌握孩子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
容易提升成绩的是哪个科目?
习惯3 在家庭中“决胜负”
东大的学生都是好胜心强的人
回避竞争的孩子们
在家庭中创造胜负的氛围
习惯4 让孩子经历失败的痛苦
不服输的孩子会思考“取胜战略”
充分积累失败的经验
要留意“失败了也不在乎”的孩子
第2 章 帮助孩子自立的6 个习惯
习惯5 重视泡澡的时间
让孩子“想去东大”而非“被父母要求去东大”
真正的自立可以在家庭中培养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浴室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习惯6 说“我开动了”之前,让他先做点事情
为什么说准备饭菜很重要?
不会准备的孩子不会学习
做饭时问“为什么”
习惯7 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
培育东大学生的父母不会替孩子选书
想让孩子读书,就让他自己挑书
不管什么书都买给孩子
习惯8 让孩子决定假期的安排
回答“什么都行”的孩子
自己决定做的事情更有干劲儿
训练孩子一年做50 次决定
习惯9 不必让孩子远离电视和漫画
没有梦想的孩子们
电视和漫画是梦想的宝库
确立规则后再让孩子享受
习惯10 不为孩子取得的成果或喜或忧
父母不应该成为主角
孩子的人生和父母的人生彼此独立
“为了取悦他人”这样的动机不会持久
在网络上发表孩子成功考上某校的父母
第3 章 培养孩子潜能的6 个习惯
习惯11 巧妙转换孩子的情绪
成长快的孩子不会受到情绪影响
母亲的一句话瞬间改变了孩子
“魔法”并非对任何人都有效
需要“魔法语言”的时期
习惯12 不过分表扬孩子
要注意不要过分表扬
80 分提高到85 分,应该如何表扬
“还没到终点”的观念
习惯13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让他一个人旅行
考上东大的孩子能挑战危机
故意把孩子放到“严酷”的环境中
旅行能让孩子成长
习惯14 不勉强孩子100% 理解知识
先确保孩子掌握整体知识的60%
父母一句“不会也没关系”,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必定存在“学不会的知识点”
习惯15 不勉强孩子改正缺点
对孩子的缺点一笑而过
与缺点和平共处
容易丢东西和忘东西的孩子
你注意到孩子的缺点了吗?
习惯16 父亲应退一步守护孩子
即使是夫妻之间也难以意见统一
一个好的家庭由母亲主导
把孩子当作下属对待的父亲
第4 章 培养孩子毅力的4 个习惯
习惯17 不要在意考试排名或偏差值
考上东大的孩子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
竞争对手是自己
排名和偏差值只是大致的目标
关注可以反映努力程度的数值
习惯18 不要求孩子写日记
不给孩子留下“坚持 = 辛苦”的印象
做不同的习题让学习产生变化
优先让孩子坚持下去
习惯19 让孩子接触“真实”
孩子能通过接触“真实”而成长
中学时期是梦想热情退却的时期
东大学生并非特殊的存在
习惯20 任何事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背负父母的梦想与目标的孩子
没有自身的意志则无法坚持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5 章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5 个习惯
习惯21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5 分钟”
拖拖拉拉1 小时不如集中注意力5 分钟
小学高年级遇到的壁垒
习惯22 重视速度和基础
手越能活动起来,越能集中注意力
让孩子一直做简单的题目
习惯23悠闲地度过周末
越是成长快的孩子越需要“休息”
长时间努力的孩子没法集中注意力?
孩子感受到的学习压力
只依靠“开心”是无法坚持的
习惯24 创造一个尽情玩游戏的日子
沉迷的经历也对学习有所帮助
关注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母亲
习惯25 让孩子在家人的视线范围内学习
不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
将客厅作为学习的场所
学习的时候别让孩子看表
第6 章 正确批评孩子的4 个习惯
习惯26 让孩子好好解释
利用父母的威严但不动怒
批评是一种沟通
听完孩子的解释
无法接受心烦意乱的感觉
习惯27 成绩不好也不必批评
孩子有做不到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对一次考试的结果或喜或忧
是能力不足,还是不够努力?
习惯28 有时反而需要带着情绪批评
孩子是感性的动物
孩子回应的是父母的眼泪
习惯29 做人方面的错误要彻底批评
希望老师一起批评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要与第三人一起批评
第7章 提高孩子成绩的5 个习惯
习惯30 珍惜10 分钟的碎片时间
保证学习时间“共计2 小时”
让10 分钟变成有意义的时间
做不完就不删除的待办清单
因为时间短,所以能专注
习惯31 在家中多做布置
沙发旁放智能手机的理由
在冰箱门上贴成语
在必定会拿的东西上“布置”
习惯32 不因成绩的起伏而或喜或忧
成绩下降的意外理由
能预测孩子成绩变化的父母
孩子的实力是5 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
习惯33 模拟考试不用复习
自我评价过高的危险
在考试前一年确定便当
总会有解答不出的题目
习惯34 从容地面对孩子
东京大学成为志愿学校
考试不是战争
中考失败,却考上东大的孩子
与孩子保持同样的步调前进
结 语
|
內容試閱:
|
任何孩子都有“成长的可能性”
大家好,我是东京吉祥寺“VAMOS”学校的老师。
在中学入学考试中,我们班志愿合格率达到70%以上;大学入学考试中,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以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合格率达到80% 以上。
其实,我们的理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举办入学考试。这一点也引发了诸多关注。
为什么不举行入学考试呢?
这是因为, 我们相信任何孩子都具有“ 成长的可能性”。
这个初心,我们至今从未改变。
如果不举行入学考试,那么来这里学习的孩子们不仅学习水平不同,甚至连性格、想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差异。毕竟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同,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
在与这些个性丰富的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确实有些孩子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潜力”要在家庭中培养
通常在孩子们入学前,我们都会与家长进行面谈。我们从“考试培训师”的立场出发,迄今已访谈过2000 多名家长。
凭借这些经验,我们只要与家长交流约30 分钟,就能大致了解家长的想法、对待孩子的态度,以及与孩子的亲密程度,等等。
即使不详细询问,也能清晰描绘出这个家庭的状况。事实上,这个家庭的孩子将来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出来。
那些相信“这孩子有希望”的家长,不管他们的孩子入学时成绩多么差,也能逐渐取得进步,终有可能考上以东京大学为首的名校。
那么,“有潜力”的孩子是什么样呢?
就是为自己将来的“潜力”做好充分准备的孩子。“成长潜力”也可以理解为成长空间,或是未来的可能性。
做好准备的孩子,只需要一个契机,他们的成绩就可以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而家庭正是培育孩子们潜力的场所。
成为东京大学的学生不难?
我们的很多老师来自东京大学(简称“东大”),既有东大毕业生,也有东大在校生。
当然,我们并非因为他们是东大的就直接录用。
一方面,我们要考察他们对于考试科目的理解能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更看重他们是否具备人格魅力,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并且从这些终被录用的人身上,我们能明显感觉出家庭对他们成长潜力的培养。
这些老师的共通点并不是家长们的学历有多高,或是家长们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多少金钱,而是家长培育孩子基本人格的方式。家长只要有了这种态度和方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东大绝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不不不,出身决定一切,麻雀飞上枝头也变不了凤凰,不管再怎么改变习惯,我家的孩子也不可能考上东京大学!”
各位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呢?
当然,确实有孩子依靠天才般的头脑考上东京大学。但这些孩子只占3% 左右。
也就是说,在录取的3000 名学生里,只有大约100 个这样的人,而剩下的2900 人,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发挥出潜力考入东大。
这些孩子都不是拥有特殊才能的天才。
这么想的话,我们只需要以成为这2900 人中的一人为目标即可,也就是说,即便是普通的孩子,也有充分的机会考上东大。
考上东大确实是有难度的。
但它并非是无法逾越的大山,相反,我认为它比世人想象的更触手可及。
习惯能改变家长和孩子的意识
要想提高学习成绩,需要付出努力的是孩子自己,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家长需要为孩子创造努力的环境。
在本书中,我们采访了考上东大的孩子们的父母,也采访了来自东大的老师,通过对采访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培养他们的家长们的共通点,也就是家长们的习惯。
一听到“习惯”这个词,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不是需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思考方式呢?
在本书中,确实有一部分会介绍上述内容。然而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家长们现有的想法可能大相径庭。
不过,只要有一项内容能够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我希望家长们可以先从模仿那个好习惯开始。
即便开始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只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孩子也会马上跟着改变。看到孩子改变后,家长们的态度和想法自然会随之变化。而孩子们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改变,进而加速成长。
这也是我作为老师的深刻体会。
后,如果本书能在家长充分激发孩子们潜能的过程中有所帮助,那么作为本书的作者,没有比这更令人喜悦的事情了。
富永雄辅
学会在任何情况下表扬孩子
成长快的孩子,父母都擅长表扬
培养东大学生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都擅长表扬。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当然是因为孩子优秀,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表扬”,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这些家长都不会只表扬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我觉得家长对表扬本身的看法存在差异。
我也问了东大学生,他们说,即便自己搞恶作剧或者做了一些通常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也几乎没有被父母训斥的记忆。比如涂鸦。
一位东大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他和弟弟在房间里玩耍,一时兴起开始在房间的墙壁上涂鸦,结果被妈妈发现了。他们俩都已经做好被骂的思想准备,结果妈妈却说:“啊,画得挺不错的嘛。你这孩子,是不是有绘画天分啊?”
他当时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正是因为那句话让他对自己的绘画有了自信。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上来就训斥:“为什么在这种地方乱涂乱画!”这样的做法虽然简单,但是话到嘴边忍住不说,先试着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想要说的话就会发生改变。
看见孩子早上因为睡懒觉急急忙忙地跑去上学时,比起责备他:“谁让你这么晚睡的”,不如跟他说:“只要你想,10 分钟内就能做好准备吧”,或许就会让他产生“自己能够做到”的想法。
虽然看起来这么说有点讽刺的意味,但孩子不会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能完全接受,并建立起自信心。我认为,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关注他各方面的行为,并持续性地给予表扬是非常重要的。
据说,现在不仅仅是孩子,没有“自我肯定感”的成年人也越来越多了。
自我肯定感是指感到自己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存在,是一种积极接受自己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心态,就无法培养出生而为人原本的自信。
那些平时在不经意间受到表扬的孩子,通常能自然而然地获得自我肯定感。
有“潜力”的孩子,不管是否表现出“自我肯定感”,都具备一种“只要我做了就一定能行”的强大自信。
怎么看待考60 分?
在相同的分数面前,成长快的孩子的父母与成长慢的孩子的父母,他们的看法截然不同。
假设孩子的考试成绩是60 分。
成长快的孩子的父母,只会单纯地关注到孩子“取得了60 分”,所以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孩子,从来不会为成绩不好挨骂而烦恼。
可能他们的家长也接受孩子“考了60 分”这一事实。因此,这些孩子会想“我还能做的事”“成绩可以更好”,主动设定下次考70 分的目标,并自然而然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相反,越是成长慢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越是在意没能获得的40 分。
他们完全看不到孩子取得的60 分成绩,只会一味地寻找孩子不行的理由,为什么不行、哪里不行、为什么丢了40 分,等等。
于是孩子会拼命努力去挽回这扣掉的40 分。
成绩进步10 分就有自信的孩子VS 没自信的孩子
在下一次考试可能两个孩子都考到了70 分。
虽然成绩都是70 分,但从结果来看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却是前者,也就是“被家长接受考了60 分”的孩子。你明白差别在哪里吗?
关键在于自信。
从60 分提高到70 分的孩子,因为提高的10 分而获得自信。而且与考60 分时相比,自己获得多10 分的表扬,就产生了下次再提高10 分的意愿。
而努力挽回扣掉的40 分的孩子,尽管分数也提升了10 分,却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是“不想被父母训斥”。同时,由于他们的父母只关注孩子不足的地方,所以尽管孩子好不容易考到了70 分,他们又开始在意剩下的30 分。
但是,如果一直被父母批评的话,孩子也不会开心。
他们或许就体会不到“成绩提高了10 分= 有进步”这种感觉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