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編輯推薦: |
“红学泰斗”周汝昌,70年书法研究心得总结,写给大家的书法艺术讲义。
周汝昌曾言:“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少年时学书,抗日战火中写书,唐山地震中著书,对书法的学习和钻研贯穿周汝昌的学术生涯。《永字八法》作为周汝昌毕生书法创作和研究的总结,实实在在解答了书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选狼毫笔还是羊毫笔,初学者由篆隶入手还是从楷书入手,学碑还是临帖,一定要中锋行笔吗,“藏锋”究竟怎么藏,“锥画沙”“屋漏痕”又是指什么,为何单取“永”字而立“八法”……周汝昌不仅耐心回复具体问题,还推而广之,广涉书法创作中的笔法、识势、结构和风格等关键问题,乃至汉字的起源、书法美学等理论话题,用精妙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人读完都有所启发。
“永字八法”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
“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上编《书法艺术答问》,即以对话的形式,细致解读“八法”诞生的来龙去脉,具体分析横竖撇点捺的书写规则,执笔、用笔、运笔的技巧,对实际
|
內容簡介: |
学习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用笔、结构、风格,而用笔是关键。甚至可以说,学书法就是学用笔——笔法。“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总结出的楷书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堪称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也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更是理解“书”之有“法”的必修课。本书即以“永字八法”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书法学习的方法、书学理论与书法美学。
《永字八法》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书法艺术答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阐述了“永字八法”的基本内涵和在书写中的应用,可谓是“答疑解惑”篇。如果说上编是“入门”,那种中编《书道圣经》则是“进阶”——追溯书法的源流,剖析书法美学中的几个关键词,如沉著、劲险、明利、遒媚等等,从更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书法艺术的历史与美学。下编《书法的奥妙》更是深入“书法堂奥”,就书学笔法、“遒媚”之内涵、中国书法“聿(字左下有两撇,音津)学”之起源、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等进行专门探讨。在全书附录部分,我们能看到周汝昌对欧阳询《皇甫君碑》年代的考证,对孙过庭《书谱》的诠释,以及和袁殿勇讨论书法的书信往来。此外,书的主体之外,附有周汝昌生前四处搜购的部分字帖(周汝昌称其为“破帖”),以及周汝昌背临的《兰亭序》长卷(启功、徐邦达、王学仲题跋)。三编内容层层深入,附录与“破帖”作为补充,使《永字八法》成为一本内容全面的书法学习著作。
|
關於作者: |
周汝昌(1918—2012),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18年生于天津,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毕业。历任燕京大学外国语文系兼任教员,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出版学术论著四十余部,包括红学、中国文学艺术理论、诗词鉴赏、书法等。他从小喜爱书法,大学时醉心书法练习,好收藏研究碑帖,在书法领域所下功夫甚深,与启功、徐邦达、张伯驹等交往甚密,尤其钻研王羲之书法,著有《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兰亭秋夜录》等。
|
目錄:
|
自序
上编 书法艺术答问
特殊的工具
一大进化
八法——三个方面
两种力
横竖劲
精妙的譬喻
藏锋怎么讲
芒角
剩语
中编 书道圣经
中国书道
立名
汉字书法的源头在哪儿
书写之道
汉字三源说
笔与毛笔
笔墨是宝
说“法”
笔精墨妙
毛笔的分类与品评
书家与笔工
羊毫何时成为风尚
会使用毛笔吗
“锋”是精气神
“藏锋”
书道圣经
劲险媚好
沉著的深义
“沉著”与“涩行”
永字八法
永字之思
“八法”一览
“八”法的要义
“八”法小结
“法”的胜义
圆与方
侧与中、正
瘦与肥
势与变
范本
《兰亭序》
右军与遒媚
兰亭奇致
下编 书法的奥妙
书学笔法考佚
说“遒媚”——古典书法美学问题之一
聿学初议——中国书道
聿学讨源——中国书法奥秘的通俗解说
中华汉字书法源流与“聿”字出现的意义
石涛“一画”论与中国书画艺术精神
石涛《画谱·—画章第—》解义
附录
《皇甫碑》为欧阳老书
《书谱》释凡
与袁殿勇书
编后记
随书附赠
别册:《破帖集》
拉页:[一]《兰亭序》(元·陆继善摹本);[二]周汝昌第二次背临《兰亭序》 ;[三]周汝昌背临《兰亭序》后题跋;
[四]徐邦达、启功跋周汝昌临《兰亭序》 ;[五]王学仲跋周汝昌临《兰亭序》
|
內容試閱:
|
自序
书法是我中华文化之精气神的一种独特的表相——“相”与“象”并不相同,二者若比较而言,则“象”还有迹可寻,“相”却是“羚羊挂角”的无可捉摸之“灵境”一层意义了。用语言文字来讲这种道理,本是十二分困难的,何况讲得再好也还是“纸上谈兵”的“本领”,接受领会者能在这儿获得实益与否?好比你看了一本讲如何“拉胡琴”“弹琵琶”的“入门”书,就能“演奏”得好?这会是可信之理吗?
然而,讲讲毕竟比不讲要有些用处—至少是“应该”如此。中华书法,只就隶楷一体而言,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也百习不肖,很难企及那种高度。但时至今世(近代当代),所显示的“书法”面貌精神已大不相侔了。其间差距实在远甚,远甚。是进步(所谓“时代创新”)?是退化?论者看法针锋相对。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窃以为“进展”是在高峰基础上“更上层楼”,而绝不可以变为连基础也还不大明白,甚至有意抛弃基础,追求一些“光怪陆离”的笔墨游戏,以为这就是“时代”的“新”,云云。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其美无比,天上人间独一无二。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高超艺术,已传承了几千年之久,这门艺术不容荒废衰落。书学书法,温故知新——“故”且不明,“新”从何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或“异域移来”。真的“新”是伟大母体的亲生儿女,而不是离奇古怪的毫无文化内涵的“假热闹儿”。
窃以为,几千年大师们创造积累的书法原理法则,必不可弃,必当讲求——然后再谈创新,庶几有真“新”可言。我深深祝祷中华人都热爱汉字,珍惜书法艺术,不要破坏她的美,也不要“戏弄”糟蹋她。
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开始于日寇侵华后,母校燕京大学被他们封闭解散,为了不受敌伪教育的“招编”,我隐于暗室躲避伪组织“新民会”的搜寻。当时精神痛苦已甚,无以为“生”,就以书法为一种寄托之道——这在不明当日具体情况的评论者听来,定会讥嘲责备……若如此,我亦承当不辩,知愧而已。《书法艺术答问》之草草写成,则又是唐山大地震波及京城,在“避震棚”里的“遣闷”方式—可见我这书学,实际也是“忧患之作”“发愤著书”的意念。
今将《书法艺术答问》作为上编,新写的作为中编。还选入了前些年写的长、短论文,有的通俗,有的学术性略强些,均包含一些以前未及的新意——如讲唐太宗的“躏跞”说,就十分重要。
这些聚在一起,代表了我自少年时研习书法的经验见解——成为一种“路数”或“系统”。其主旨是讲书法要先懂中华文化,晓悟汉字、毛笔两大特异文化创造所组构成的中国书法的规律和审美要求。而这是书法书学的基本课与“功底”,只能在这一重要“基”“底”上逐渐寻创今后的进展——即求“新”。
中国民间流传的通俗的一副对联是“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此文囊括了中华文化的六特亮点,其中一个就是“晋字”。这是历代公认的“关键词”,代表着中国书法的高峰造诣。所以“晋字”是书法学的真正命脉。追寻和认识这个命脉,才是这本拙著所想望的目标。切望读者了解这一要点。对此有所启辅佐助,是为一点微忱祈祷——若能如此,其他细节就都可以迎刃而解,无须絮絮繁言了。
平生钦服中华文化上的“三圣”:书圣右军、诗圣老杜、情圣(稗圣)雪芹。另一“文圣”则是彦和(刘勰)。对此四家,都用过一番心力,想留一点痕迹,以慰一己之情怀,以助学子之研索。我遇上的各种灾难和苦味,“结晶”成为这样的文化论述,功过得失,必然兼而有之。自家的感慨,原不足为人道,聊于此间逗漏端倪,或亦无大妨乎?是以略述所知,供爱好中华书法者参考。
诗曰 :
此日清和砚有芬,明窗想像绛轩芸。
中华书道今何在,诗圣长吟王右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