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NT$
245.0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NT$
352.0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NT$
454.0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NT$
602.0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NT$
254.0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NT$
418.0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精心选编、专文导读,与其讨论“什么是满分作文”,不如建设对好散文的理解和感知,认识好散文的亲切和丰富、锐利和锋芒。
2、 多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现代文阅读的考场常客,从容应对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王安忆《比邻而居》: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李修文《长安陌上无穷树》:2017年辽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冯骥才《快手刘》:2017年四川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3、 聚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个重量级文学奖项得主散文佳作,让青少年初步了解当代散文创作面貌,如阿来、格非、金宇澄、毕飞宇,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家:沈从文、丰子恺、冰心、巴金、林徽因、汪曾祺、萧红、丁玲、何其芳……
|
內容簡介: |
《人生有所思》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散文集,收录了从鲁迅、朱自清、冰心、茅盾、巴金、萧红到汪曾祺、孙犁、铁凝、王安忆、史铁生、李敬泽、格非、毕飞宇、迟子建、刘亮程、周晓枫、李修文、李娟等著名作家的优秀散文作品,为阅读方便,特辑录成“有物”“有情”“有思”三部分。本书所收录的散文有趣、生动、优美、典雅,从不同维度书写生活中的平凡与非凡:那个人、那件事、那一瞬间……深情迷人,念念难忘。其中多篇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补充阅读教材,历经时间的检验。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散文作品,青少年朋友们可以认识到好散文的亲切和丰富、锐利和锋芒。
|
目錄:
|
目 录
导读:散文之美,日常之光/张莉
有物
00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鲁迅
008 我上许多课仍然放不下那一本
大书 / 沈从文
019 济南的冬天 / 老舍
021 故都的秋 / 郁达夫
025 沙坪小屋的鹅 / 丰子恺
030 一千张糖纸 / 铁凝
034 声音 / 阿来
042 壶碎,一个宜兴故事 / 李敬泽
045 当木匠,还是上大学? / 格非
052 蚕豆 / 毕飞宇
057 流水似的走马 / 鲍尔吉·原野
063 雨后 / 周晓枫
有情
075 背影 / 朱自清
078 寄小读者(通讯十) / 冰心
084 怀念萧珊 / 巴金
097 窗子以外 / 林徽因
105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 汪曾祺
115 亡人逸事 / 孙犁
120 快手刘 / 冯骥才
125 比邻而居 / 王安忆
133 旧式的情感 / 叶兆言
136 空院残月 / 韩少功
142 好时光悄悄溜走 / 迟子建
149 长安陌上无穷树 / 李修文
156 恐惧记 / 李娟
001 导读:散文之美,日常之光 / 张莉
有思
163 《呐喊》自序 / 鲁迅
168 谈月亮 / 茅盾
174 镀金的学说 / 萧红
181 三八节有感 / 丁玲
186 墓 / 何其芳
192 柳信 / 宗璞
196 我与地坛 / 史铁生
216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 贾平凹
220 融入野地 / 张炜
235 水缸回忆 / 苏童
240 一切已归平静 / 金宇澄
252 寒风吹彻 / 刘亮程
258 即使雪落满舱 / 塞壬
286 后记 / 张莉
|
內容試閱:
|
后记
编纂这本《人生有所思》,用了快两年的时间。从搜集整理到不断筛选,其间有许多次的纠结与反复,终确定了这个目录。记得后一次通读全本是在六月底,断断续续有二十天,每天读几篇。要怎么表达我的阅读感受呢,有好几次动情动意,心潮起伏。
我想到,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写散文了:我的理想、我的父母、我的老师、我难忘的一个人、我难忘的一件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的题目,觉得毫无新意,非常难。当然,写出来作文质量也不好,空话套话令人厌倦。难道真的是题目可恶吗?
细细想来,这本选集里的每一篇,其实都是关于普通的主题,难忘的那个人、难忘的那件事,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我的妻子……但每一篇都写得都如此深情而迷人,这些闪光的篇目不断提醒我:原来普泛、庸常的题目却也可以写得如此好,原来我们日常的生活里有如此闪光和难忘的瞬间。重要的是发现,重要的是感知,重要的是思考。某种意义上,这个选本里的作品,记下的是一百年来那些动人的人生瞬间。
感谢作家们的授权,因为他们的慷慨,才有了这本精美选集的问世。
感谢臧永清社长和应红总编的支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赵萍、化城,也感谢我的研究生孙莳麦同学,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
张莉
2021年8月22日
导读
散文之美,日常之光
张 莉
《人生有所思》是专门面向青少年的散文集,收录了从鲁迅、朱自清、冰心、茅盾、巴金、萧红到汪曾祺、孙犁、铁凝、史铁生、李敬泽、毕飞宇、刘亮程、周晓枫、李修文、李娟等人的优秀散文作品,其中多篇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或补充阅读教材里。之所以有这个编纂计划,原因在于我对某年高考满分作文的关注——与其参与讨论“是不是应该得满分”,不如去建设好散文的理解与感知,因为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文学审美眼光。
这一选本的特点在于众声喧哗,丰富多样,所收录的散文风趣、鲜活、生动,语言典雅洗练,有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语感。希望青少年朋友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认识到,好散文绝非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好散文有它的温度和丰富,好散文有它的锐利和锋芒。非常期待的是,更多的读者从这本书里认识到,好散文原来是这样的,散文也可以这样写。
一
中学时代提到散文,我们通常会说到记叙文、抒情文以及议论文,这是为基础和简单的分类。而无论是记叙、抒情还是议论,说到底也都与“我”有关,散文所写的是“我”之所见、“我”之所感和“我”之所想。——判断一篇散文是否优秀,在于写作者能否真正地将“我”之所见、“我”之所感、“我”之所想变成“我们”之所见、“我们”之所感和“我们”之所想。——换言之,好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起我们长久的共鸣。
为阅读方便,我将这些散文分为三部分:“有物”“有情”“有思”。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三个题目都强调“有”。“有”与“无”相对——无论我们写的是一个人、一件事还是一个道理,它都要从“有”出发,这个“有”,有时可以是物,有时可以是人,有时可以是一个场景,总之“有”是“实在”而非“虚空”。
谁能忘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呢?这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也是现代散文的名篇,直到今天,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背里面的经典段落:“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每个句子里都有动物或植物,那都是我们寻常所见之物,而正是对它们细致的观察和描摹,才构成了百草园的生趣。《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将那种温暖用拟人方式表达:“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对应的是济南的地理位置,既写出济南冬天的特
点,也写了这里的冬天何以不结冰的缘由。
无论童年还是季节,其实是非常宽泛的、“虚”的概念,作家们都选择了一个“抓手”、一种“凭借”。因为在“实在”的基础上升发感悟,所以读来并不枯燥。铁凝的《一千张糖纸》关于欺骗,关于如何对待孩子,她从故事讲起。表姑嫌孩子们话多,便随口许了一个诺言:孩子们如果能收集一千张糖纸,就可以换给他们一只电动狗。但当孩子们真的收集到了一千张糖纸时,表姑却并没有兑现她的承诺,她承认自己哄骗了他们。欺骗与信任,世故与天真的纠缠,都体现在有关糖纸的故事里。我们想到那一千张糖纸,便会想到承诺的可贵。
声音是多么难以表达,阿来选择了非常具象的方式。一大早,“声音响起来了”:老马的声音、镇长的声音、旧皮鞋的声音、羊叫的声音、许多门开启的声音。更多的声音传过来,越来越杂乱,男女的调笑声、收音机的音乐声、家畜们的鸣叫声、鱼贩的声音、菜贩的声音,等等。随着这些声音的进来,我们知道作家因为生病在一个镇子里滞留了三天,三天来,作家通过这些声音熟悉了草原上的小镇,而此后每次路过相似的镇子,那些声音就会响起来,声音成为他的深刻记忆。
李敬泽《壶碎,一个宜兴故事》关于宜兴壶的曲折流转。被买走的壶见证了人的风光、人的寥落,虽然藏壶者心有不平,但一切之于造壶者都是浮云。在顾景舟大师那里,壶只是壶本身,他平静的脸庞让人心中涌起万千感慨。毕飞宇的《蚕豆》里,带着热气的蚕豆温暖着一个少年的心,所有的情感都落实在了那家常之物上,而那炒蚕豆的奶奶又是多么让人怀念。周晓枫的《雨后》书写的是普泛意义上的雨后风景,雨点燃了作家的触觉、思考、情感和她对世界的理解,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个大雨过后的“风景”。
那些习焉不察的日常之物在作家笔下变得神彩奕奕。那些人生片断仿佛记忆墙壁上的钉子……借由作家的悬挂,便永远悬挂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物怎么可能只是物呢,代表着的是我们的所见、所想、所念,红豆不只是红豆,明月不只是明月,炊烟也不只是炊烟……它们是它们自身但又不只是它们自身,借由作家们的书写,它们还变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
二
我们生活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我们的生活迅捷、便利,但有时候也可能会侵蚀我们的感受力。今天的我们多么迷恋线上交流。——我们宁可在手机里和人谈情说爱,也想不起给身边人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
某种意义上,我们对身边事物的细微感受力正在被手机绑架。是的,在一个机器、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占重要地位的时代里,人显得如此笨拙。可是,人之所以是人,是在于他/她有思考、有情感,是在于他/她脆弱、痛楚、羞怯而非无坚不摧——今天,无论是不是写作者,保持对外在世界的敏感性与疼痛感都很有必要,人之所以为人,就要感受属于人的那些笨拙、羞怯、不安以及痛苦。
“有情”部分中,我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这是写于一九二五年的作品,儿子以前总是嫌父亲不够聪明,但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的愚蠢。作品朴素、平实、洗尽铅华。朱自清使“背影”成为了汉语里迷人也牵肠挂肚的意象。《好时光悄悄溜走》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迟子建写的也是父亲。与朱自清不同,迟子建怀念父亲的文字里,写了庭院、花草、菜地、山上郁郁葱葱的植物和鲜活可爱的动物,当然,也有正值壮年的父亲和母亲。孩子长大了,但父亲逝去
了,“我望着雨中的母亲,忽然觉得时光是如此可怕,时光把父亲带到了一个永远无法再回来的地方,时光将母亲孤零零地抛到了岸边。那一刻我就想:生活永远不会圆满的。但是,曾拥有过圆满,有过,不就足够了吗?”迟子建将记忆中永远健壮和富有温情的父母刻在了文字里。
汪曾祺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写的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他写下沈从文生活的点滴:他爱用的词是“耐烦”,他不大用稿纸写作,他喜欢搜集器物,尤其是那些被人丢弃的器物,比如“漆盒”。他穿衣服不讲究,喜欢吃“慈姑”和“猪头肉”……汪曾祺谈天般记下沈从文的日常生活,形象而鲜活,他也写到沈从文的丧事,“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笔触节制而细微,结尾尤其令人难忘:“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
王安忆的《比邻而居》写的是邻居。她对邻居生活的理解来自于味道——葱油味花椒大料、草药气息、鸡汤羊肉汤韭菜辣香、咖啡味道以及艾草的熏烟……作家从味道感知邻人的日常,那不只是他们的生活味道,也是我们的。李修文的《长安陌上无穷树》里则写了两个萍水相逢之人的别离,生离与死别都在医院病房的方寸空间里,那位背不出诗句的白血病孩子,那位离大限之期不远的老师,在不断诵读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千年以来的人与人之间贴心贴肉的情谊。
这是有情之人写下的有情之文。写下身边人生活和身边人的日常性,写下人本身的朴素和自然,也写下人本身的有趣和烟火气。因为来自本心,因为来自体悟,更因为真情实意,这些作品一经
发表便长久引发人共情。
如果这个人让你念念不忘,为什么不写下来呢?如果你对此人此事此物完全无感,完全不动情,为什么要写呢?只有对他人有深情的人,才会真切记下所交往的点滴。对于写作者而言,写下某个人、某件事时,也在交付给读者他的情感。真正的好散文是一种神奇的联接,它终使我们和亲人,使我们和萍水相逢的人,形成坚固的情感共同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