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編輯推薦: |
推荐1 :献给每一个在幸福路上跌跌撞撞的成人
什么样的人生是你想要的?如何才能获得健康、幸福的生活?有了金钱、名望、成就感后,就能获得幸福吗?为什么幸福总是近在咫尺又不可触及?《幸福的真相》是献给每一个在幸福路上跌跌撞撞的成人的礼物。其实,幸福不是拥有更好的一切,而是把一切都变成更好。不管是地位、名望、成就感,还是车子、房子、票子,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终极真相,只是当下幸福感的来源。幸福不在眼中,而在心里。当我们能够学会把看向外界的眼睛转向审视自己的内在世界,能够从“向外求得”转向“向内创造”时,自然就触及幸福的真相。
推荐2:知名心理实战专家、秋文心理和全民幸福社创始人李文超、徐秋秋,浓缩15年心理研究精华,30万字心血巨著震撼上市
融合NLP、精神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催眠、完形疗法,人本主义、家庭系统排列等多流派心理学理论,透过恐惧、冲突、迷失、焦虑、失望、绝望等情绪表象,逐层剖析心理策略、心灵空间、人生脚本、认知、信念、潜意识、理解层次等心理动力内核,支持每个人探索属于自己的幸福真相。
推荐3:真正的长大,是从“心智小孩”成长为“心智成人”
只有心智成长了,才能真正长大,
|
內容簡介: |
◎什么样的人生是你想要的?
◎如何才能获得健康、幸福的生活?
◎有了金钱、名望、成就感后,就能获得幸福吗?
◎为什么幸福总是近在咫尺又不可触及?
◎幸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当下,都是我们自我创造的,是我们内在心智的外在呈现。所以,你有怎样的内在心智,就会活出怎样的生活状态。
应用心理学者李文超、徐秋秋,从事心理实战工作15年,将NLP、精神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催眠、完形疗法、人本主义、家庭系统排列加以整合,研发出理论与实操并行的幸福心理学体系,带千万人走上心智成熟、自我超越的道路。这套幸福心理学体系围绕心智模式探讨了心智策略、心灵空间、人生脚本、认知、信念、潜意识、理解层次等多维度知识,并用以分析个体跟自我、父母、他人的关系模式的形成逻辑,透视了人们出现恐惧、冲突、迷失、焦虑、失望、绝望等痛苦情绪的根本心理原因,给出探索幸福心智策略的方法。
这是一本系统的幸福心理学书籍,阅读本书,也是一次自我心智的探索之旅,结合书中内容,学习去看见自我、转化信念、重建认知,相信你会收获一次痛快淋漓的成长。
献给每一个在幸福路上跌跌撞撞的成人。
|
目錄:
|
第 一章 心智策略
第 一节 心智策略的性质:无好坏、无对错
第二节 受害者心态:无效的环境可变策略
第三节 创造者心态 :有效的决策可变策略
第四节 改变技巧:摒弃环境可变策略,增加决策可变策略
第二章 人生脚本
第 一节 人生没有新鲜事
第二节 脚本的本质:强迫性重复
第三节 潜意识人生脚本的意识化及转化
第三章 界 限
第 一节 界限的类型:亲密关系的三种心理距离
第二节 界限的本质:界限是一种心智策略
第三节 界限与关系 :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界限
第四节 新界限 :有弹性的界限是舒服的
第四章 自 我
第 一节 人生三件事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第二节 自我觉察 :区分并运用人生三件事
第三节 自我关爱 :照顾好自己的命运
第四节 自我探索 :你活出了谁的命运
第五章 消极戏剧三角
第 一节 受害者三角 :受害者、拯救者、加害者
第二节 角色潜台词 :角色有什么好处
第三节 角色强化:我们都在找寻和自己“搭戏”的演员
第四节 角色成瘾:为何我们会顽固地待在受害者三角里
第六章 积极戏剧三角
第 一节 责任者三角:责任者、创造者、行动者
第二节 角色转化 :从下三角到上三角
第三节 “切换”游戏 :心理辅导的本质
第四节 拆除受害者模型 :学会爱自己
第七章 限制性信念
第 一节 什么是限制性信念
第二节 三种限制性信念:无助感、无望感、无资格感
第三节 限制性信念的转化
第四节 限制性信念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如何松动限制性信念
第八章 潜意识
第 一节 意识的分类: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第二节 潜意识的六大特点
第三节 潜意识的积极力量 :从与意识的合作开始
第四节 和潜意识连接的练习
第五节 告别应激反应,活在当下
第九章 经验元素
第 一节 三大经验元素 :视觉、听觉、感觉
第二节 经验元素的本质 :内部感官系统储存的信息
第三节 经验元素的作用 :趋乐避苦
第四节 如何平衡三大经验元素
第十章 冰山图
第 一节 冰山层 :行为
第二节 冰山第二层 :应对方式
第三节 冰山第三层 :感受和感受的感受
第四节 冰山第四层 :观点
第五节 冰山第五层 :期待
第六节 冰山第六层 :渴望
第七节 冰山第七层 :自我
第八节 关于“冰山”的练习
第十一章 前提假设
第 一节 前提假设的两部分
第二节 前提假设部分 :看人
第三节 前提假设第二部分 :看事
第十二章 理解层次
第 一节 理解层次的逻辑 :高级的理解层次管理低级的理解层次
第二节 理解层次的视角 :学会用高级理解层次管理低级理解层次
第三节 自我成长的本质 :活出核心身份,挣脱角色束缚
第四节 理解层次的功能 :改善自己所在的系统
第五节 多视角化评估 :从不同的理解层次来理解一个人
第六节 先跟后带:积极发掘负面行为的正面资源
第十三章 心灵空间
第 一节 向外投射 :外在环境是心灵空间的投影
第二节 亲子关系“铁三角”:父亲、母亲和我
第三节 另一核心关系圈 :子女、兄弟姐妹和伴侣
第四节 更宏观的心灵空间 :环境和时代
第五节 生命坐标 :在心灵空间中找到“我”的位置
第十四章 与父母的关系
第 一节 父母的给予 :男性力量与女性力量
第二节 能量卡点 :那些施展不出的能量“卡”在哪里
第三节 健康心理“铁三角”: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完整的爱
第四节 接受父母法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却可以改变对父母的认知
第十五章 与自己的关系
第 一节 自我价值感 :形成于与客体的互动
第二节 低自我价值感的表现 :讨好、炫耀、嫉妒、折腾
第三节 自我价值感的来源 :成功事件和得到肯定
第四节 接受自己法:整合内在自我关系
第五节 四句箴言 :简单的疗愈性语言
第十六章 沟通概论
第 一节 沟通的视角 :狭义的沟通和广义的沟通
第二节 沟通的方向:向外沟通和向内沟通
第三节 沟通的目标 :提升亲和力和创造力
第四节 训练沟通能力 :建立内在的正面画面
第五节 正面资源导向 :沟通中有效的支持力
第六节 决定沟通效果的三大要素 :文字、语调和肢体语言
第七节 非言语沟通:身心语言更能揭示真相,更有支持力
第八节 多维沟通:从单一的沟通策略中跳脱出来
第九节 核对式发问 :沟通中的自我观察与反思
第十七章 沟通的基本训练
第 一节 有效沟通 :聆听与精简语言的能力
第二节 接受批评法 :正面应对批评
第三节 一分为二法 :只和有支持力的部分沟通
第十八章 情绪概论
第 一节 情绪是一种本能、一种能量、一种能力
第二节 情绪的分类 :生存情绪和生命情绪
第三节 情绪的另一种分类 :表层情绪和深层情绪
第四节 情绪的背后是爱被“看见”的需求
第十九章 情绪智能
第 一节 情绪智能的觉知力
第二节 情绪智能的理解力
第三节 情绪智能的运用力
第四节 情绪智能的舒缓力
第二十章 情绪的基本训练
第 一节 梳理情绪背后的根源
第二节 收回投射法 :别把未完成的期望投射给别人
第三节 感知位置平衡法 :真正做到换位思考
第四节 情感失衡与纠缠处理
后记 心理实操视角下的心理咨询
后记一 心理咨询如何改变人
后记二 幸福的真相 :用心理学助力生活与成长
|
內容試閱:
|
拥有探索心灵世界的勇气
在我做心理辅导的这十多年里,很多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问我多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更幸福?”我的回答是:“答案就在你心里。”每当我这么回复时,他们或困惑或一知半解,再问:“可是我不知道啊,所以我才来上课啊。”其实这就是答案。
怎样才能更幸福呢?当一个人真正了解了自己,弄清楚真实的自己需要什么,他自然就找到了幸福的方法。
幸福对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每个生命体都生长于完全不同的土壤中,对幸福的追求也不同。所谓的金钱、物质、爱人、孩子、 睡眠、食物、朋友……我们可以说,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终极真相,但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当下幸福感的来源。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眼中的幸福或许是一顿美食;一个被爱情伤过无数次的人或许觉得有一个爱自己的人就是幸福的;一个求职未果的年轻人或许觉得拥有朝九晚五的工作就足够幸福;一个朝九晚五的职场人或许把一夜暴富作为自己幸福的源泉;一个财富满贯的事业成功人士或许认为能睡一个好觉就是幸福……幸福,仿佛都在别人的人生里,与自己“绝缘”。但其实,幸福不在眼中,而在心里。对于任何人,我们都不能给一个精准的幸福是什么的答案,因为幸福是因人而异的。但当一个人能够学会把看向外界的眼睛转向审视自己的内在世界,能够从“向外求得”转向“向内创造”时,他自然就触及了幸福的真相。
所以幸福的真相,就在于改变内在心智,从“心智小孩”成长为“心智成人”,告别单一、僵化、退行的行为模式,以灵活、有力的方式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心智成人”有三个特点:
一、心智成熟。能够找到自己的身份与定位,接纳自我,对自我存有清醒认知。
二、灵活有力。能够以灵活、有效的行为应对不确定的现实与挑战。
三、主动创造。能够积极创造一切去满足自己,不依赖他人,不亏欠自己。
这,就是幸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幸福心理学,是教会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科学。人的一切活动都没有离开过心理学。心灵的世界原比想象的更精彩、更宏大。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随着外在自我(生理自我)的成长,内在自我(心理自我)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成长。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八个至关重要的心理任务期,比如婴儿前期需要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完不成这一任务,那个体从生命之初就缺乏信任感;比如童年期需要被允许去探索世界,培养能力,如果完不成这一任务,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等等。如果个体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没有完成相应的心理成长任务,那么心智发展就会出现停滞,远远落后于生理自我的成长。这样的成年人,心智是孩童般的,在面对成人世界的关系、工作、生活时,就只能用孩童思维来解决,这些孩童思维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无效的,于是会经历一次次的挫败,进而蜷缩于颓废、麻木、逃避、痛苦、彷徨、孤独、失落、无助的状态里,与幸福渐行渐远。
怎么走出心灵的这一困境呢?怎么让“心智小孩”长大、让心智获得发展和成熟呢?这就是幸福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原因,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透彻地阐述了幸福心理学的二十个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心智策略、人生脚本、界限、自我、戏剧三角、限制性信念、潜意识、经验元素、冰山图、前提假设、理解层次、心灵空间、与父母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沟通及训练、情绪及训练等。通过阅读与学习,你可以学会解决与幸福相关的自我问题,挖掘内心所拥有的积极资源与力量,掌握灵活的行动策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查尔斯·赫尔曼·利亚曾经说:“一般,人们都会承认,对一切图书的真正考验是在于它们给读者的生活和行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希望本书能够通过这种考验,给你的生活带来持久的影响,本书所具有的优点及价值值得强调。
,理论严谨,内容系统。作者作为国内率先提出、阐述、架构幸福心理学体系者,十多年来在钻研精神分析、萨提亚家庭治疗、催眠、完形法、人本主义及神经语言程序学、家庭系统排列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心理咨询和身心疗愈的幸福心理学系统架构,基于本体系内容研发的系统实操训练课程使得上万人受益。在十余年里,我们不断结合实践反馈更新理论,不断迭代内容逻辑与体系,从而有了这本关于幸福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第二,语言通俗,简明易懂。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我们经过反复打磨,易稿数次,力争有找寻幸福诉求的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就可以消化、吸收内容。所以翻阅本书,你会发现文字非常生活化,用人人都懂的语言来输送、传递艰深的心理知识。当然,我们希望你拿到本书后能慢慢读、数次读。
第三,学以致用,适合自助。心理学的要义是“助人自助”,幸福心理学的真谛在于“造福”。因而,本书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灵练习,可以帮助你平静内心,慢慢抵达内心深处,看见真实的自己。为了让你更好地把这些知识用起来,我们还准备了“心灵练习手册”,在你每每不如意时就提笔做做,在忙碌无序的生活中与自己对对话。
第四,兼具疗愈性与成长性。或许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学存有误解,依然觉得心理学是针对患者或病人的科学,但事实上,心理学无处不在,人人必需。它并不是在你“病入膏肓”时才需要的救命药,而是生活中每天都需要汲取的心灵营养品,不仅是教育、商业、企业、学校、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借助它来实现个人成长、改善关系、重塑行为、管理情绪……在心理学的庇护下,我们可以找到自己舒服又积极的成长之路,在人生这趟短暂的旅程上收获丰盈的自在与美好。所以它的使命是走进每个灵魂深处,去陪伴自我,去庇护心灵。
第五,本土化的幸福心理学。我们常说艺术与知识无国度,这点没错。自古学问浩瀚如海,不分东西方,但中国人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潜意识、文化底蕴,有着独一无二的心灵成长土壤。我们在融合西方心理学及东方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幸福心理学,希望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东方人的心灵。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幸福的答案之书。如果你问我幸福是什么,现在我有更好的答案:看看这本书吧。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也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掌握幸福的艺术,让自己成为一束光,因为总有人会借着它走出黑暗。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心灵世界浩瀚而深邃,只有走入心灵深处遇见自己的人,才能成为仰望星空、驱走黑暗的掌灯人。当我们能够借助心理学从更宏大的视角来回望过去与当下,我们会发现,你我都开始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心理学大师们,是他们给予我们在心灵世界掌灯前行的勇气,让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眺望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想要提升幸福感的人们,愿你们永葆对生命的智慧与热情,在人生道路上快乐前行。
我们谈恋爱,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潜意识中一定是渴望自己更幸福、得到伴侣的爱,这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都渴望达到的状态。这种渴望激发出的心智策略是:我们的幸福需要伴侣通过行动来实现。一旦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智策略,当关系出现冲突或矛盾时,我们就容易渴望伴侣做出行动来解决冲突。对方不行动,我们也不行动,长此以往,关系难免出现问题。同时,我们的内心还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我现在不幸福,都是因为你,是你没有保护好我。”这种声音演绎出的外在行为就是对伴侣的指责和抱怨:“你天天不回家,不陪孩子写作业,对父母也不上心,你心里到底有没有这个家?”结果导致对方急于逃避,不想直面问题。虽然我们内心深处渴望伴侣靠近自己、爱自己,但是这种心智策略却把对方推开。从需要的满足和关系的价值来看,这种策略就是无效的、有局限的、被动的。
生活中的一些人特别喜欢抱怨,事业不顺就抱怨社会环境残酷,孩子成绩不好就抱怨教育体制不完善,婚姻不美满就抱怨伴侣不理解自己,与他人关系疏远就抱怨亲友功利心重……总之,他们的焦点全部投向外部,完全忽略了自己的问题,这种环境可变策略会导致受害者心态。在咨询中,很多来访者都有这种受害者心态,他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如意,全部都是环境造成的。他们把所有的人生能动性都归因于外在环境、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把自我成长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外在因素,这种策略指导的行为一定是把对方推开。这些来访者之所以心理层面会出问题,正是源自这种受害者心态。他们把改变的力量寄希望于外界,就相当于放弃了自我的能动性。把人生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固然显得轻松,却也会导致自我力量的丧失,从而陷入提线木偶式的人生。
我们表现出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与无效策略有关,如果某一策略对我们没有价值,那它肯定不会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拥有某种策略,并在应急状态下选择这种策略,一定是因为它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曾经是有效的。但是我们的潜意识误以为这种策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下都有效,于是会在现实情境下自动使用它,可是它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早已失效。所以,我们的问题跟策略本身无关,而是跟策略单一有关。我们使用过某种策略,并且切实感受到好处后,就会形成心理上的固化,在未来也会本能地使用这种策略,而忽略了它可能对现有情景未必有效这一事实。
如果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喜欢通过展示自己的脆弱来吸引别人的关注,那么他在成年后也会习惯性用这样的方式来博取他人同情。如果一个女孩子从小常看到母亲通过指责父亲来换回父亲对自己的在意,那她在步入婚姻后也会倾向于选择“指责”这种沟通方式。我们会发现,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保留有这样的环境可变策略。当然,我们并非刻意去坚守这些已经失效的策略——它们的运行往往是在潜意识层面上的。在清除这些无效策略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它们来自哪里。
1.原生家庭决定原始心智策略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我们在婴幼儿期几乎是完全被动的状态,会不加分别地吸纳所遭遇的一切。所以说,孩子初看到的世界是空白的,任何一个孩子都要通过父母的眼睛来看世界。我们在童年时期所遭遇的事情,会决定我们形成怎样的原始心智策略,这些策略进一步决定了我们成年后所出现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 我们当下所使用的无效环境可变策略源自童年经历。我们熟悉的、自动化的策略并非现在所创造的、习得的,在我们还是个小孩子时,就已经习得这样的心智模式了。我们在关系中的指责、抱怨、哭闹等行为并非故意而为,它们都有着初出现的原始背景。虽然我们并不认为原生家庭是一切问题的祸端,可是在原生家庭中所养成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对我们未来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我们的初始心智模式。所谓的“六岁以后没有新鲜事儿”“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的家未来都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因此“升级”我们的思维和心智,不仅可以让自己受益,还可以让孩子不输在心智发展的起跑线上。
比如,我们现在对爱人的指责,源自父母之间的相互指责。一个原生家庭中,母亲指责父亲的行为模式,会造成女孩子长大后对爱人的指责。很多女士的这种对外指责是因为她们从自己的母亲身上学习到了这样的心智模式。这就是心智策略形成的初始背景。
2.“重要他人”巩固心智策略
“重要他人”对我们原始心智策略的形成起到巩固的作用。“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重要他人”可以是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也可以是朋友、 邻居、老师。“重要他人”会为孩子的成长历程打上深深的烙印,因为孩子尤其关注来自“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努力从“重要他人”的眼中确认自己的存在。除了“重要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很重要,我们对“重要他人”的认同和模仿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智模式。在跟“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孩子会努力保留对方认可的行为,减少对方不允许或排斥的行为。比如孩子发现在主动做家务时,别人才会夸赞自己,他就会更有动力做更多的家务,并形成这样的原始心智策略:“我帮助别人做事情,别人就会喜欢我。”那么成年后,他也会通过这样的策略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3.外部言语强化心智策略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核心心智策略的产生一定源于自己爱的人,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其他“重要他人”。孩子会学习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行为模式,并结合他们的反馈形成自己的心智策略。因此,外部言语对心智策略的强化作用不能忽略,很多孩子的心智策略之所以如此清晰、顽固,正是源于父母或“重要他人”反复提醒和告知的结果。
被反复提醒“你真是个好孩子”的人,会形成“他人比自己更重要”的心智策略,他们总是会过分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成年后在各种关系中也尽量呈现自己乖巧、温顺的一面,以此来强化自己对别人的好形象。也有一些父母会反复告诫孩子“男人都不靠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等,这些都会强化孩子形成相应的心智策略。孩子一边看着“重要他人”所做的,一边听着“重要他人”所说的,他们深信“重要他人”的言行所传达的信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心智策略。当自己的言行被肯定时,他们就会坚信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但是孩子的心智是无法理解自己是以牺牲真实情绪和感受为代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