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NT$
214.0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NT$
296.0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NT$
356.0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NT$
254.0
《
收尸人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我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不聪明没有天赋吗?
别人都说我不是学数学那块料,我我是不是不用努力了?
某门学科“根本不适合我”,是不是不用浪费精力了?
我不如别人聪明,要不要放弃追求梦想?
我是不是已经到了学习的极限,不可能再进步了?
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乔·博勒数十年深度研究学习规律,结合神经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念,分享打开高效学习底层逻辑的6把钥匙。
★影响美国校园教育的学习理念。
★《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成甲、李柘远、桂先学姐诚意推荐。
★放弃传统思维观念和偏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主高效学习者
1.学习促进神经重塑。我们的大脑时刻都在重组、生长和变化。只要给予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方法,大脑是具有学习潜能的。
2.犯错促进大脑生长。“学习加速区”:将自己推向理解力边缘,犯错、纠错,加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3.观念改变促进身体改变。改变自我观念,身体(肌肉和内脏器官)也会发生改变。摆脱冲突,我们可以变得更平和。
4.多维度学习解锁潜能。多维度学习法:通过数据、模型、地图、 文字、图表等多种呈现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多维度学习法可以促进大脑
|
內容簡介: |
如果我们改变专长、发展新方向、生成新身份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且持续终生的,那会怎么样?如果我们每天醒来大脑都有变化,那会怎么样?
斯坦福大学教授乔·博勒投入数十年时间,长期研究思维观念和偏见对教育的影响。在《学习天性》一书中,她打破了“大脑静态”神话,送给我们6把钥匙,帮助我们解锁无限的学习潜能。
|
關於作者: |
(英) 乔·博勒(Jo Boaler)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youcubed(数学教育网站)中心主任,该中心提供的教学资源已惠及全球2.3亿学生。她创立了数学慕课,发表过多篇研究论文。她的文字登上了《纽约时报》、《时代》杂志、《每日电讯报》、《大西洋月刊》、《华尔街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她被BBC提名为“改变教育面貌”的八大教育家之一。她现在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
她已出版过9部关于数学的图书,代表作有《这才是数学》《数学思维模式》等。
|
目錄:
|
01神经可塑性引发的变革
大脑固化论/008
改变观念,重塑大脑/012
高成就学生/021
天赋问题/027
02犯错、吃苦和失败的价值
犯错的科学/037
换个角度看吃苦/041
犯错的价值/044
改变失败观/057
03改变观念,改变现实
观念与健康/067
观念与冲突/069
观念与学习/071
改变观念/073
04大脑的连通
关于手指的意外发现/091
天才们又如何呢?/093
促进大脑连通的方法/095
多维度教学法的学习与运用/103
05速度没了,灵活性就有了!
压力与焦虑的影响/122
速度与神经学/125
灵活思维/131
概念性学习/134
06合作突围
合作为何重要?/153
合作的力量:两个案例/159
合作突围的方法/170
(1)开放的心态/171
(2)开放内容/175
(3)接纳无知/177
鼓励合作突围的策略 /181
结语/ 187
致谢/ 207
改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的网站资源/211
附录一 数学题计算法与图解法举例/213
附录二 评价量规样本/215
注释/217
|
內容試閱:
|
序言
六把学习钥匙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走在去参加报告会的路上,阳光照耀着圣迭戈博物馆的石柱。我停下脚步,欣赏洒在石柱上的阳光。我沿着博物馆的台阶拾级而上,准备去和满屋子的医学专业人士分享我的研究结果。我感到一阵紧张。平常,我的演讲对象都是教师和家长,但这次的听众不同,不知他们会对我的发现有何反应。我的那些观点会让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吗?
我多虑了。这些医学专业人士的反应,与平常听我演讲的教师和家长的反应完全相同。大多数听众都很吃惊,有些人还感到震惊。所有听众都能找到我所说的观点与其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重要联系,有几位听众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演讲结束后,萨拉——一位专业治疗师——冲到我面前,告诉我,多年前,她放弃了数学,就因为她发现数学变得很难,她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那块料儿。因为错误而有害的观念,她选择了退缩。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也认为有些东西,我们是学不会的。
然而,如果情况刚好相反,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任何东西呢?如果改变专长、发展新方向、生成新身份的可能性是无限且持续终生的,那会怎么样?如果我们每天醒来大脑都有变化,那会怎么样?本书将与你分享证据:我们的大脑以及我们的人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接纳这一观点,改变看待学习和人生的方式,我们就会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每天,我几乎都会碰到有人相信那些有害的自我观念和学习观念,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阶层各不相同。通常,他们会告诉我,他们以前很喜欢数学、艺术、英语或别的学科,但学习变得困难后,他们就认定自己没有那样的脑子,于是选择放弃。放弃数学,就会放弃与数学相关的学科,如科学、医学和技术。同样,认为自己当不了作家的人就会放弃所有人文学科,认定自己没有艺术细胞的人就会放弃绘画、雕塑以及其他的艺术领域。
每年,有数百万儿童次踏入学校的大门,他们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一切都感到兴奋,但得知自己不如别人“聪明”时,他们很快就会大失所望。成年人如果认定自己的能力不行或者不如别人“聪明”,就会放弃追求自己曾经的梦想。很多公司的员工一走进会议室,就开始担心自己被人发现或暴露自己的“无知”。这些有害的、自我设限的观念都来自我们的内心,但触发这些观念的,往往是其他人和教育机构传达的错误信息。我碰到太多的儿童和成年人,他们的人生被错误的观念所限制。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破解那些每天让人们畏缩不前的有害“神话”,帮助他们换个方式看待自己的学习和人生。
很多人被老师或父母直言相告:他们不是“学数学的那块料儿”“学英语的那块料儿”“学艺术的那块料儿”。 出于帮助的目的,成年人会告诉学生,某门学科“根本不适合你”。这种情况,有人从小就碰到了,而有人则较晚,大学选课或首次求职面试时才碰到。有人是被直接告知有关他们潜能的负面信息,而有人则是受制于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有些人能学会,有些人不能学会。
本书分享的科学新知识和六把学习钥匙告诉我们: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可变的,我们整个人都是可变的。这六把学习钥匙,不但会改变人们对现实的认知,还会改变人们的现实。其原因在于,随着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我们被抑制的那部分潜能会被解锁,从而开启没有观念设限的人生。我们因此能够面对大大小小的人生挑战,并把这些挑战转化为成就。这些科学新知识将为所有人带来重大的变化。其创造出的可能性,将为教师、管理者和学习者带来深远的影响。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育学教授,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和脑科学家合作,将神经科学知识同我的教学知识相结合。我经常与人分享本书中的这些新知识,鼓励人们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结果,他们都改变了自我的认知。这些年来,我重点关注的是数学。教师、学生和家长所持的数学观念是有害的。他们认为,数学能力以及其他多种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有这种观念,所以美国乃至世界各地才普遍存在“数学焦虑症”(math anxiety)。很多孩子从小就认为,要么会做数学题,要么就不会。一旦学习吃力,他们就认定自己学不好数学。此后,只要稍有困难,他们自认为的“缺陷”就会被进一步强化。数百万人都受此影响。研究发现,一个见习项目中,48%的年轻人都有数学焦虑症。1其他研究也表明:选修大学基础数学课程的学生,约50%都患有数学焦虑症。2社会上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抱着有害观念的人有多少,这很难确切知晓,不过,我估计至少要占总人口的一半。
如今,研究人员已经知道:数学焦虑症患者一旦碰到数字,大脑的恐惧中枢就会被激活——人们看见蛇或蜘蛛的时候,被激活的就是这个恐惧中枢。3恐惧中枢被激活,问题解决中枢的活动就会减少。数学焦虑感会对大脑造成损伤——难怪那么多人的数学成绩都不理想。无论什么学科,焦虑都会对大脑的功能发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给学习者传达不同的能力观念,清除学校和家庭中那些引发焦虑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能力并非天生不变,有人取得高成就,也不是完全由他们的基因所决定的。4 “大脑天生不变”“学习天资”等说法缺乏确切的科学依据,但它们无处不在,对我们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抛弃“大脑固化论”和“人生基因决定论”,知道我们的大脑具有不可思议的适应性,我们就可以摆脱桎梏。每次学习东西,我们的大脑都会改变和重塑,这一认知源自十年来可能是重要的一项研究——神经可塑性(也称为“神经重构”)研究。5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在第1章分享有说服力的证据。
我告诉人们(多为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抛弃思维固化观念,将所有学习者都视为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每到这时,他们无一例外,都会向我讲起自己的学习经历。每个人都会因为固化的观念而选择退缩,对于这样的往事,每个人都记忆犹新。我们都迷信这样的有害观念:有人聪明(天资聪颖或智力超群),有人不聪明。正是这样的观念,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潜能或智力有限的观念是不正确的。不幸的是,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依然广泛地存在于世界的多种文化中。好在拒绝接受这些观念,我们就有可能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就。本书将颠覆那些根深蒂固、自我设限的危险观念,展现那些自我突围之后就会开启的机会。这种突围方法,始于神经学知识,并扩展至思维观念和人生。
距发现之初,神经可塑性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大脑的生长性和可变性已经得到了众多开创性研究的充分证明。6然而,在很大程度上,神经学知识尚未走进教室、董事会会议室或家庭,也没有转化为本书所分享的、人们急需的学习观念。幸运的是,有几位了解大脑可变性的先行者承担起了传播这一科学新知识的责任。瑞典裔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就是其中之一。起初,艾利克森意识到大脑不可思议的生长和变化能力,并不是因为当时兴起的神经学,而是源于一项他和一个名叫史蒂夫的年轻长跑运动员所做的实验。7
艾利克森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记忆随机数字串的能力极限。1929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人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早期的研究者训练一个人记住了13位随机数字,另一个人记住了15位数字。艾利克森很好奇,想弄清楚人们是如何提高记忆力的。于是,他招募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在校生史蒂夫。根据他的描述,史蒂夫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大学生。接受训练的天,史蒂夫的数字记忆表现非常一般,大多数时候只能记住7位数字,有时候能记住8位数字。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史蒂夫的表现有了变化,但都不超过9位数字。
后来,奇迹发生了。史蒂夫和研究人员都以为他已经达到极限了,然而,经过努力,他冲破了“天花板”,记住了10位数字,比原本可能记住的多了2位数。艾利克森说,由此开始,他度过了研究生涯中令人惊喜的两年时间。史蒂夫继续稳步提高,终成功地记住并能回忆一个82位的随机数字。不用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解锁,才取得了这个少见而可观的成就。
几年后,艾利克森及其研究团队又对另一个参与者蕾妮做了同样的实验。起初,蕾妮的表现和史蒂夫非常相似:记忆力有所提高,高于未经训练者的记忆水平;通过训练,她能记住接近20位的数字。然而,接下来她没有任何提高。又经过50小时的训练后,她依然没有提高,终放弃了训练。于是,艾利克森和他的团队展开了新的探索——为什么史蒂夫能够记住的数字比蕾妮多那么多位?
由此,艾利克森开始深入研究他所说的“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他发现,史蒂夫酷爱跑步,因而富有竞争精神和进取心。不管什么时候,看似达到了极限,他都会找到新的记忆策略,从而获得成功。例如,在记忆24位数字时,他遇到了“瓶颈”,但他想出了新的策略——他将数字分为4位数,分组进行记忆。每隔一段时间,史蒂夫都能找到新的记忆策略。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关键的一点:在遇到障碍时,要换个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听上去符合逻辑,但我们很多人在遇到障碍时都没有调整思维方式。相反,我们往往会认定自己无法克服障碍。艾利克森对人类行为的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几乎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表现达到了不可逾越的极限。相反,我发现,人们往往会直接放弃,不再想办法提高。”8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史蒂夫有如此惊人的记忆表现,是因为他在某个方面智力超群或天资聪颖。那我们就来看看更多的例子吧。艾利克森对名叫达里奥的另一位跑步爱好者进行了同样的实验。达里奥记住的数字位数甚至超过了史蒂夫——多达100位数。有人对这些普通人取得的惊人成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他们都没有基因优势。相反,他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练习。基因遗传能力之类的观点,不但具有误导性,还具有危险性。然而,我们很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都是建立在“能力固化”观念之上的,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阻碍了学生获得惊人的成就。
本书分享的这六把“学习钥匙”,不但会给人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出类拔萃的成绩,还会赋予他们力量,改变他们对待人生的方式。有了这些钥匙,人们此前未能利用的那部分潜能就能得到开发。写作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了解脑科学知识和突围方法,将改变教育者对学校课程的教学方式。为了写作本书,我访谈了很多人——62位访谈对象来自6个国家,他们的年龄、职业和生活环境各异。通过这些访谈,我发现这种突围方法的意义远不止于用于教学。
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女士是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改变人们的自我能力观念。德韦克的研究表明,我们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看法,将对我们的潜能发挥带来深远的影响。9有些人则具有她所说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认为(也应该认为)自己能学会任何东西。而有些人则具有有害的“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认为自己的智力或多或少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学会新的东西,但无法改变自己的基础智力。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德韦克指出:这些思维观念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甚至我们的人生道路。
德韦克及其同事所做的一项重要研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课上做的。10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普遍存在的僵化观念:女生被告知她们不适合学数学。他们还发现,这个信息只对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女生起作用。当听见“女人不适合学数学”时,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女生马上就会放弃数学。而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女生,得益于“人人都可学会任何东西”观念的保护,会拒绝这些僵化的观念,继续学习数学。
通过本书,你将了解到积极的自我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这些观念的方法。你还会了解到,向自己和他人传达积极的观念是何等重要,不管你是教师、家长,还是管理者。
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有力地证明:教师给学生传达积极的观念,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11该研究的对象是高中上英语课的学生,他们写好作文后,教师对所有作文都给出了诊断性评语(积极的回馈),并在一半学生的评语后面添加了一句话。没想到,一年之后,那些得到额外评语的学生(尤其是有色人种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绩点(GPA)更高。那么,学生在作文评语后面读到的,具有巨大作用的那句话是什么呢?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我给你这些评语,是因为我相信你。”
我经常向教师们提起这项研究,目的是想告诉他们话语和信息的重要性,并不是建议他们也在学生作文的评语后面加上这句话!在研讨课上,有一位教师举手问道:“你是说,我不要留下印记?”引起了哄堂大笑。
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已经证明了自我观念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父母持有这些观念的作用。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天从媒体接收到的信息却是:智力和天赋是固定不变的。
很多做法都会让儿童——甚至是那些3岁的幼儿——养成有害的固定型思维,其中就包括一个使用广泛、看似无害的词语——聪明。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经常表扬孩子,说他们多么聪明。我们非常清楚,表扬孩子聪明,他们马上就会想:“哇,太棒了!我很聪明!”但随后遇到学习困难、失败或搞砸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如此),他们就会想:“唉,我并不是那么聪明。”他们会不断地对这个固定观念做出负面评价。我们可以表扬孩子,但要就事表扬,而不是表扬他们自身。碰到需要表扬孩子“聪明”的场合,可以考虑下面这些替代说法:
固定型表扬VS成长型表扬
你会做分数除法?哇,你真聪明!
你会做分数除法?你学会了分数除法,真棒!
你做出了这么难的题?太聪明了!
我喜欢你对这道题的解法,很有创造性。
你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真是天才!
你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那你学习一定很勤奋。
在斯坦福大学,我给本科生开设了一门叫作“数学学习法”的课程,选课学生中有全美学习成绩秀的学生。即便是这些人,他们也很脆弱,容易受到有害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被告知他们很聪明,然而,这个积极的信息——“你很聪明”——却会伤害他们。他们容易受其伤害,原因在于:如果他们相信自己很聪明,但随后碰到某个难题,感到学习吃力时,就会对他们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他们会觉得自己根本没那么聪明,因而放弃或逃避学习。
无论你对“大脑固化”观念有着怎样的体验,本书提供的信息都将改变你对提高自己和他人潜能的方法的认知。这种突围视角,不但会改变我们的思维观念,还会改变我们的身份、本质和人生。带着突围视角生活一天,特别是不愉快、失败或犯下严重错误的一天,你就会明白这一点。自我突围,你不但会感知并感激那些限制,还会超越那些限制,甚至会从中学到重要的新东西。
美国内战结束后,乔治·阿代尔(George Adair)定居亚特兰大。他从报纸出版人和棉花投机商起家,一步步发展成为非常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他的成功,也许是源于其重要的,此后被广为传颂的真知灼见:“你所渴望的一切,都位于恐惧的彼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思考突围负面观念,到达恐惧彼岸的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