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編輯推薦: |
★31位杰出教授,42堂精彩讲座。一本书完成你的通识教育。
★9个人文社科领域,讲尽3000年思想演变进程。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镇校之宝,一本浓缩的各学科历史。
★你可以不把人文社科当做自己的专业,但一定要懂!
★美国中产家庭藏书,哈佛大学献给人类的礼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教育、旅行等9个门类。
通过阅读,你会知晓人类历史的兴衰与变革;了解政治经济的底层逻辑,看这门学科如何影响和操控社会生活;通过哲学的辅助思考生命与生活的意义;看到教育理念如何发展至今,又是怎样改变下一代;了解诗歌发展的历史,学会读懂诗歌这项高贵且严谨的艺术;通过传记与精英对话,感受为何技法高超的传记作家会比诗人、小说家或历史学家还罕见;通过对随笔与批评的展开了解,明晰为何这二者是锻炼人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形式;了解戏剧的不同类别和经典形式,共情人类悲欢;看旅行如何推进全球化,看真正的探索家体内潜藏着怎样令人无法抗拒的冒险精神。
当你叹息时代的浅薄,不如捧起这本厚重的人文社科,让它变成供自己成长的养分。
|
關於作者: |
威廉·艾伦·尼尔森
作家、学者、教育家,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执教哈佛大学,担任史密斯学院院长。
威廉·尼尔森协助哈佛校长查尔斯·爱略特编辑了《哈佛经典》丛书(共50卷),此书问世后引起轰动,成为美国家庭藏书,被胡适先生誉为“奇书”。
因这套丛书卷帙浩繁,普通人难以尽阅,威廉·尼尔森便根据这套丛书,遍邀哈佛大学诸教授,就各学科进行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讲解,目的是使普通人能通过这一本书,通览人类智慧精华。
|
目錄:
|
讲 历 史
节 概述
第二节 古代西方史
第三节 文艺复兴
第四节 法国大革命
第五节 美国领土的扩张
第二讲 政治经济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对政府的构想
第三节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第四节 美国宪法的发展
第五节 法律与自由
第三讲 哲 学
节 概述
第二节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罗马斯多葛学派
第三节 现代哲学的兴起
第四节 康德导论
第四讲 教 育
节 概述
第二节 弗朗西斯·培根
第三节 洛克和弥尔顿
第四节 卡莱尔和纽曼
第五节 赫胥黎的《科学与文化》
第五讲 诗 歌
节 概述
第二节 荷马与荷马史诗
第三节 但丁
第四节 弥尔顿的诗歌
第六讲 小说与传记
节 概述
第二节 通俗小说
第三节 马洛礼
第四节 塞万提斯
第五节 曼佐尼
第六节 传记概述
第七讲 评论与随笔
节 概述
第二节 诗歌理论随笔
第三节 德国的美学评论
第四节 如何写评论
第八讲 戏 剧
节 概述
第二节 希腊悲剧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期的戏剧
第四节 浮士德的传说
第九讲 旅 行
节 概述
第二节 希罗多德的埃及见闻
第三节 伊丽莎白时期的冒险家
第四节 发现的时代
第五节 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上的旅程
|
內容試閱:
|
哈佛大学作为世界著名高校,向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将“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以及普通读者。因此,哈佛校长查尔斯·爱略特主持编纂了《哈佛经典》丛书,又名《五尺书架》。丛书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选择了各时代、各领域代表性、权威性的经典著作,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人类文明的基石介绍给读者,践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这套丛书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赞颂,胡适先生即誉之为“奇书”。然而,对于学生和普通读者来说,通读皇皇数十卷的《哈佛经典》,依旧太过吃力。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教育家威廉·尼尔森曾协助查尔斯编纂《哈佛经典》,为了让更多的人更便利地了解这些人类文明经典,他依托《哈佛经典》丛书,邀请哈佛大学各领域教授进行了数十场讲座,讲座内容经整理后结集,便是这本《哈佛公开课》。
《哈佛公开课》涵盖了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教育、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旅行等领域,每个领域分为数节。本书之不寻常,正如一位读者所言:“每一章都是由好几位教授集体完成,结构却完整、严谨,把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基本都讲到了;同时每位教授所讲内容的深入性、独特性又保留了下来。”因此,本书受到美国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很好地体现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我们出版这本书的中文版,也是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借此窥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之一斑,并从这本书中汲取人类3000年文明的营养。需要说明的是,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理解有着某种程度的偏颇,这一不足在本书中也有体现,在此敬请读者朋友阅读时加以甄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