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本核算的陷阱
》
售價:NT$
214.0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万有引力书系)
》
售價:NT$
484.0

《
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的思想史
》
售價:NT$
528.0

《
活力物质:“物”的政治生态学
》
售價:NT$
435.0

《
哪吒传漫画(1-4册)
》
售價:NT$
396.0

《
我是时代的孩童:陀思妥耶夫斯基随笔选
》
售價:NT$
484.0

《
捡来的瓷器史(2024年“最美的书”,从偶然捡到的古瓷碎片中发现中国瓷史的重要瞬间)
》
售價:NT$
869.0

《
非人哉官方设定集(2024版)
》
售價:NT$
924.0
|
內容簡介: |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4卷,主题为“中古时代的知识、信仰与地域”,分为“知识的分类与利用” “信仰与生命史”“山林世界”“认知南方”以及“北境族群与政治关系”五部分,所收文章均是青年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无论是考证内容还是研究思路方法,价值都颇高。
|
關於作者: |
魏斌,1976年10月生,山东临朐人。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古区域社会史、简牍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知识的分类与利用
目录所见中古类书的发展 付晨晨/3
叛乱的“知识仓库”——再谈隋唐之际的谣谶与政治 仇鹿鸣/28
信仰与生命史
傅大士弥勒分身形象的思想渊源 陈志远/45
武后不死——升仙太子碑成立前后以及武周末年的宗教、政治转向 吕博/58
山林世界
山中的教团:中古道教“寺院主义”的起源 孙齐/111
山居的昭玄大统——历史图景与考证逻辑 魏斌/135
认知南方
族群分类的史相与史实——以《宋书》对“蛮”的分类为中心 胡鸿/159
“濑”“滩”之争:汉魏六朝“滩濑”景观地名的演变史 林昌丈/199
今世岭南古何州——唐宋岭南认识的一个侧面 孙正军/221
北境族群与政治关系
唐前期的府州体制与北方游牧部落 李丹婕/277
庆历增币与宋夏和议 林鹄/313
|
內容試閱:
|
前言
从东汉王朝衰亡到唐王朝衰亡的七个世纪,在历史研究中经常被作为一个时间段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古时代”。不过从学理上来说,“中古时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其实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这个长达七百年的时间段落中,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性因素。为人熟知的是胡族和佛教,即雷海宗概括的“胡华对立,梵汉合流”。北境胡族的大规模内徙及政权的相继建立,使得内亚的语言和文化习惯逐渐与北方社会混融;佛教的传入及其知识、信仰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或者说扩展了秦汉时期的信仰和知识世界。前者主要发生在北方,但受此影响而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带来经济和文化区域的变动,南方逐渐兴起,中国历史的重心地域由东西轴心转向南北轴心。因此,从民族、文化(宗教)、地域三个“重要的因素”(宇都宫清吉语)来看,“中古”中国确实呈现出与此前显著不同的特征。
在这七百年间生存生活过的人们,究竟如何经历和感受这些宏大历史过程中的延续与变化?对于今天的研究者而言,能够真正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大致来说,土地、儒学、官位,仍然像汉代一样是重要的资本,造就和延续着社会上的精英阶层。胡族统治在某些方面带来了内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汉晋帝国的社会遗产。与此同时,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社会和权力意义的知识技能,重要性显然在逐渐提升。围绕着文学写作的知识获取、生产、炫耀和社交互动,造就了文化精英阶层新的行为模式和上升路径。佛教及其复杂精致的知识、信仰体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精英阶层的观念、知识和信仰世界。从儒生到文士,中古时代的文化精英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群体肖像。
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大部分是日复一日在土地上劳作的农人,贫困而单调的生活,仍然是历史的底色。物资的专业生产和交换,一般被认为有过一段时间的萎缩,但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很多地区可能变化并不显著,只是在短暂的波动之后延续着原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