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NT$
1326.0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NT$
806.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NT$
806.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NT$
500.0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NT$
347.0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NT$
398.0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NT$
653.0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玫瑰与蠕虫》是一根“硬骨头”。小说文本糅合了大量星球宜居化改造、太空武器作用机制等坚实的硬科幻内容;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人物、时间线,甚至文本格式都迅速切换,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你能在作者的种种技术细节“轰炸”下幸存,或许能沉浸入这个派系分支众多、势力关系错综复杂的充满冷酷残杀的世界,享受作者精心设置的这场硬核“思维游戏”——激烈对峙的棋局,异星文明的蛛丝马迹,以及终浮出水面的远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真相:在更加宏大的宇宙格局中,何为生命与文明的运行规律……
|
內容簡介: |
2295年,一场来自天鹰座未知文明的袭击使地球化作一片荒芜废土。为反制天鹰座敌人的新一轮进攻,百余年后,残存于太空舰队的人类建造出超级武器“萤火虫群”,将逐渐逼近的外星舰队一举击溃。
和平时代并未到来。凭借“萤火虫群”,驻于金星的太空舰队试图称霸各星,太阳系迎来了混沌乱局。火上浇油的是,来自异星的危机似乎并未全然消除。降临地球的仿生感染体“玫瑰”、被“蠕虫”病毒控制的神经网络……一切线索都表明,人类命运的丝线被遥远宇宙中神秘的高等文明所操纵着。
在高等文明的指引之下,一幅恢弘的文明进化图景在人类面前展开……
|
關於作者: |
罗伯特·伊巴图林,1974年生,俄罗斯科幻作家、理论物理学学士,历史学博士,现从事人工智能系统开发。
伊巴图林早年曾在报纸发表历史小说。封笔多年后,他凭借2015年出版的部硬科幻长篇小说《玫瑰与蠕虫》一炮而红,并于次年揽获多项俄罗斯科幻大奖。其创作受布鲁斯·斯特林、弗诺·文奇、彼得·沃茨等科幻作家影响,文风冷峻严谨,作品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
目錄:
|
致中国读者 Ⅰ
部 阴差阳错 3
第零章 棋盘 5
章 开棋 41
第二章 中局,开端 132
第二部 友谊之火 289
第三章 中局,续篇 291
第四章 终局 462
第五章 将死 536
词汇表 635
|
內容試閱:
|
致中国读者
[俄]罗伯特·伊巴图林
这一切都始于2101年钙城的发现……不,这一切始于2009年天文学爱好者论坛上的一次讨论:星际战争是否可能发生?这里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真正的星际战争,而不是发生在太空歌剧作品中拥有超光速瞬时飞行技术、力场和无限功率能源的舒适世界中的战争。如果考虑到所有已知的物理限制,并且不使用瞬间位移之类可以打破这些限制的“魔法”,那么来自一个恒星系统的文明能否攻击另一个恒星系统呢?
这一由来已久的争论因工程师亚历山大·谢苗诺夫的构想而趋于白热化,他简单粗暴的想法震惊了四座:要摧毁一个外星文明,不需要任何星际舰队或登陆队,只需将大量加速到相对论速度的金属块发射到该星球上即可。穿过大气层时,每一块金属都会释放出热核爆炸一样的能量。可以借助由激光束引导的光帆为“炮弹”加速。当然,激光需要非常强大的能源,但由于该能源不会四处移动,而是留在母星系中,所以它应该尽可能地强大。实现这样的攻击不需要任何科学上的突破,其所需技术都建立在已知的物理学基础上。而且对于这种攻击无法作出防御——“炮弹”的飞行速度太快,无法及时地发现并摧毁它们。
许多人就这一构思和谢苗诺夫展开了争论。化学工程师亚历山大·涅克拉索夫提出了非常有力的论据。但在漫长的讨论中,原先的构思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节上的充实。“炮弹”能否在穿越星际尘埃的飞行中保留下来?毕竟在这样的速度下,任何微小的尘埃都是致命的。它们能否瞄准一个星球?毕竟在星际距离上,这需要难以想象的瞄准精度。如果被攻击方发现了攻击,他们会做什么?毕竟用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瞄准它们所在方向的加速激光束。这
些问题的答案、新的论据和反驳慢慢建立起了一幅连贯而详细的假想星际战争图景。它与传统太空歌剧的陈规旧套毫无共同之处。它因包含充分可靠的物理论据以及精心策划、无法抵抗、冷酷可怕的大规模屠杀而扣人心弦。
我没有积极参与这场争论,但这个黑暗的构思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开始从作家的角度思考这个想法。我开始构思故事情节、人物、人物的动机和关系以及他们在宏大宇宙事件背景下的个人故事。让我们假设受到攻击的是地球。很明显,现代文明将无法抵御这种攻击。这就意味着,为了使得情节变得有趣,避免让所有人都迅速且不光彩地死去,应该把故事舞台设置在未来。但这个未来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它的外星敌人究竟是谁?攻击的目的是什么?攻击后会发生什么?论坛上没有谈到这些,他们只讨论了物理学相关的问题,我不得不自己虚构出这一切。但同时,我决定让自己的幻想故事遵循在那场讨论中设定的主要游戏规则:一切都基于已知的科学技术,
避免任何“魔法”手段。
如此,我自愿将自己的幻想故事放进了一个硬性框架中——并且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效果。我不能再不加思考地依赖幻想文学中常见的陈词滥调。我必须想出一些崭新的东西,而且要保证其在科学上的合理性。许多颇为宝贵的想法来自亚历山大·涅克拉索夫,他也被以该论坛的讨论为基础进行故事创作的想法所吸引。渐渐地,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一个奇异的、有时又残酷可怕的25世纪太阳系及其周边星系的世界建立起来了。这个世界为人类与非人类及其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所充实。它变得越来越真实,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并向我这个作者发号施令。
但我不允许自己打破游戏的主要规则。小说中描述的所有技术都被证明在物理上是可行的。所有可以计算的部分——飞船和“炮弹”的质量和速度,发动机和武器的功率——背后都有计算作为支撑。甚至行星之间的距离,也是经过计算得出它们在指定日期的实际位置后确定的。但书中并非没有错误。我把它们留给熟悉物理学和天体力学的读者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错误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明显。也许这种事事都要经过计算的方法有些过度完美主义,但对我而言,这是一项有趣的智力实验。至于这项实验是否成功,就由读者来判断。
2021年8月2日
这颗以古代凯尔特女神命名的小行星,曾是一颗熄灭的彗星的内核。它外表看起来像一块完整的岩石,但内部却是硅酸盐粉尘、沙子和碎石组成的混合物,被冻结在含有笼状碳氢化合物的氨水冰中。其整个表面陨石坑密布,且覆有一层干燥的浮土。在火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运行的千万个直径千米的小行星中,莱安诺平平无奇。为什么太空舰队恰恰选择它作为殖民地基地呢?这纯属巧合。2280年,莱安诺将靠近另一颗未命名小行星,两者距离只有400千米——这是一个让它们结为双小行星的绝佳机会。
当时,将小行星转化为可居住殖民地的技术已经被研究出来。筹备行动历时约二十年。首先,机器人在精心挑选的点位上用钻头将竖井打进冰层。然后,往冰层发送了成群带有放射性热源的微型机器人——又称发酵机器人、“酵母”。它们加热冰层,从笼状化合物中释放出冻结的气体,气泡膨胀使冰层裂开,一道道裂缝形成网络向小行星深处蔓延。发酵机器人沿着这些裂缝不断向莱安诺深处爬行,留下新的气泡链。“酵母”释放出的催化剂将二氧化硅和碳氢化合物凝结成黏稠的、缓慢凝固的硅酮膏——这样就使得气泡壁固定、固化。渐渐地,莱安诺的内部就变成了一个多孔的气泡迷宫,其结构类似于面包屑。
而当发酵机器人向中央进发的时候,在已经凝固的气泡中,人造细菌努力将气体混合物转化成适合呼吸的空气。排放物——氢气和炭黑也没有被浪费掉。氢用来做燃料,碳用来做超强纳米管纤维。然后裁缝机器人将它们提取到表面并缝合成一条巨大的绳索传动装置——这是使莱安诺快速旋转并使其内部产生重力所必需的。
这个在莱安诺表面绕了几百圈的绳索传动装置,正在等待着宝贵的2280年的到来。当第二颗小行星(简单将其命名为P2)快要靠近莱安诺时,一个重量级火箭助推机器人将绳索的自由端拽到它身上,与它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并潜入到冰层深处。P2继续在轨道上运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直到绳索拉伸到极限。一股巨浪般的张力传遍了这条绳索和两颗小行星。在张力达到高峰的那一刻,这两座不坚固的山峰看起来似乎无法承受——它们会自己崩塌,或者撕裂绳索。但一切都经过了精确计算。随着一阵人耳听不到的碎裂声和摩擦声,莱安诺整个球体都沉了下去,变成了洋葱状。浮土从它的表面飞出,形成一个巨大的扇面,露出事先被弹力网固定在一起的基岩块。绑定成功了。莱安诺和 P2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质心旋转,就像一个巨大的流星锤,旋转一周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这样,莱安诺就获得了地球五分之一的离心引力——这完全适合生存。接下来只需要清理气泡孔和在内部铺设通信设备——殖民厅的首领可以凭良心向太空舰队统帅报告:“工作已经按时完成。这颗小行星已经可以定居了。”
此后又过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莱安诺殖民地,一个拥有上万居民的洞穴迷宫——人类蚁巢,已经成为太阳系的人类工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