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NT$
490.0
《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
售價:NT$
395.0
《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
售價:NT$
340.0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NT$
590.0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內容簡介: |
指示现象及其相关符号在人类认知体系、日常言语交际等诸多方面地位极为特殊、重要。指称和指示是人类符号意指功能实现的两种基本途径。指示现象研究现状与指示符号在人类符号世界(尤其是语言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语言依赖于听觉,而指示依赖于视觉
,语言指示符号则因兼具语言与指示之特性而使得其意指问题更为复杂,并成为整个指示问题之核心。本书以指示现象及语符指示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语言学本体视角及汉语实际,运用当代符号学理论及方法,将与指示现象相关的人、空、时三个核心要素作为系统整体,考察、探究语言指示范畴及指示符号问题,揭示其存在状态及功能特性,并尝试整合及完善语符指示理论,进而基于此探析汉语指示问题。
|
關於作者: |
吕军伟,1983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厦门大学语言学专业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高等学校千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第二批)人选,香港城市大学、西南大学访问学者,广西师范大学“独秀青年学者”。2013至2019年任教于广西大学,曾任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广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各一项,省级、厅级项目多项,在《民族语文》、《语言研究》及《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编学术著作一-部及《普通话口语训练》(共六册)教材一套。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符号理论、语言接触及变异、语言认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目錄:
|
前言
章 绪论
1.0 引言
1.1 哲学、逻辑学的索引词研究传统
1.2 指示类符号研究的语言学传统
1.3 国内指示类符号研究
1.4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意义及价值
1.6 理论视角、方法及创新
1.7 语料来源
第二章 指示问题的提出及指示符号分类
2.0 引言
2.1 指示问题的滥觞——皮尔斯符号学
2.2 皮尔斯之指示符号理据性
2.3 皮氏指示符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4 指示现象及指示符号的分类
2.5 从实体指示符号到语言指示符号
2.6 指示现象的核心要素
第三章 非本体三元符号模型与指示符号问题
3.0 引言
3.1 符号观与符号模型
3.2 哲学视角的三元符号模型及其局限
3.3 三元符号模型与指示符号问题
第四章 语言本体二元符号模型的发展与指示符号问题
4.0 引言
4.1 指示符号与索绪尔符号理论
4.2 二元符号模型的发展——叶姆斯列夫语符模型
4.3 叶氏语符模型与指示符号结构问题
4.4 余论
第五章 符号类型学与指示符号的类型归属问题
5.0 未定型的符号类型学
5.1 一般符号学对指示符号的类型划分
5.2 指示符号:Sign还是Symbol?
5.3 语言符号表义之两极:指示一指称
5.4 语言系统中的指示符号:Deixis
5.5 余论
第六章 语言指示范畴及指示符号系统层级网络
6.0 引言
6.1 指示范畴的确立及指示符号系统的范围
6.2 指示范畴与指示符号系统的内部划分
6.3 基于语言学本体视角的指示符号及指示范畴内部情况分析
6.4 在场对象指示符号之特殊性
6.5 余论
第七章 人称指示系统性与近代汉语人称系统演化
7.0 引言
7.1 汉语指示符号系统中的人称指示符号
7.2 汉语人称指示符号的存在状态
7.3 汉语人称指示符号中的社会等级关系问题
7.4 汉语人称指示的“排除一包括”式
7.5 余论
第八章指示在场性 与汉语非人称指示系统
8.0引言
8.1指示系统连续性与 “第三人称”问题
8.2基于在场性的“ 指示”与“指代”关系之重新认识.
8.3指示词在非人称指示符号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8.4汉语非人称指示符号系统中的“空一时”隐喻
8.5余论
第九章人称指示 系统稳定性与中牟方言人称指示系统问题
9.0引言
9.1中原官话中牟话的背景信息
9.2中 原官话的人称指示系统概貌
9.3中牟 话中的合音构词法及人称指示系统合音词
9.4中牟话复数标记 “tou2\ (都)
9.5中牟话人称指 示结构的发展与课/敬称形式的产生
9.6 余论
第十章结论及展望
10.1 符号模型与指示符号
10.2指示符号类 型归属及指示范畴次级符号系统
10.3汉语人称指示符号系统
10.4汉语非人称指示符号系统
10.5 本书之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