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NT$
347.0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NT$
607.0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NT$
857.0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NT$
316.0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NT$
194.0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NT$
347.0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NT$
254.0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丛书特点: 1. 风靡世界的漫画风格
蔡志忠自15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100多部作品在全世界被翻译为二十几种语言、四十五种版本,至今已卖了四五千万本。1999年蔡志忠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2.独特的国学启蒙
中国早期思想家的著作影响深远,漫画大师蔡志忠一直致力于用轻松诙谐、独特圆融的画风将古典智慧带入现代人的生活,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漫画,独创了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在他的妙笔下,艰涩难懂的古文不再令人望而生畏。简洁清晰的画面、浅显易懂的白话、风趣幽默的故事,跨越了语言文字、地域文化的隔阂。与此同时,他本人旷达超脱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经典独到的见解也融会其中,展现出充满智慧的心灵世界。
3.高品质的导读注释版本
在丛书前每本附有名家专文导读,同时所采用的国学原文及后文注释,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大型出版社积淀多年的定本,品质精良,对中学生有极好的学习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一边看漫画,一边学原典,轻松打开学习
|
內容簡介: |
漫画大师蔡志忠所创作的中国古籍经典漫画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漫画,颇具影响力,开起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子说·智者的低语》系蔡志忠以老子《道德经》为基础创作的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对《道德经》全文进行了意趣盎然的精彩诠释,老子的道德哲学、处世哲学在这解读中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触。在日渐繁杂、迷失的时代,《老子说》让我们再度领略朴的意义!
本导读注释版还特别以冯友兰先生的经典文章作为导读,并附有《道德经》全文的权威注释,堪称了解国学、学习《道德经》的读本。
中国早期思想家的著作影响深远,漫画大师蔡志忠一直致力于用轻松诙谐、独特圆融的画风将古典智慧带入现代人的生活,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是许多人的国学启蒙漫画,独创了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在他的妙笔下,艰涩难懂的古文不再令人望而生畏。简洁清晰的画面、浅显易懂的白话、风趣幽默的故事,跨越了语言文字、地域文化的隔阂。与此同时,他本人旷达超脱的人生哲学,以及对经典独到的见解也融会其中,展现出充满智慧的心灵世界。
每书卷首配有专文导读,后文处附每则漫画故事的原文出处及注释,读者可以一边看漫画,一边学原典。这套畅销三十余年的国学漫画经典,将为您轻松打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
關於作者: |
蔡志忠
生于1948年,台湾彰化人,著名漫画家。十五岁起便成为职业漫画家,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一百多部作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言出版。
1999年获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以表彰他“通过漫画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2011年获“金漫奖”终身成就奖。
|
內容試閱:
|
导读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节选)
冯友兰
自然的不变规律
《庄子·天下》篇里说,老子“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是说,老子的学说以“太一”和“无有为常”作为主旨。太一即道,道生一,因此,道称为“太一”。“常”的含义是永久、永在。万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但决定万物变动的法则却是不变的。因此,《老子》书中的“常”字,既是“恒常”,又是“常则”。如《老子》第四十八章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又如第七十九章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在主宰事物变化的法则中,根本的一条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物极必反。”这四个字源自老子的思想,但不是老子的原话。
老子的原话见《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和第二十五章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老子归纳的自然法则。因此,《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如第二十二章所说:“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三章又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如第四十二章所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有这些看似反论的话,只要人懂得了自然的根本法则,便知道它们不是反论。只是常人不懂得自然法则,便觉得它们真是难解。因此,老子在第四十一章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们会问:如果物极必反,那么“极”在哪里呢?任何事物的发展超过了人们认为的极限,那又将如何呢?是否还有一个的限度呢?在《道德经》里,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因此也没有对它的明确答案。但是,如果当时有人对老子提出这个问题,我估计,老子的回答将是:万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预先划出的限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