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NT$
4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NT$
375.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NT$
34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編輯推薦: |
《胡塞尔现象学》为”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之一,为读者进入胡塞尔的巨大思维视域提供一条可能的通道。一个哲学读者,即使他在胡塞尔现象学方面无所准备,也应当可以借助于本书而获得对胡塞尔思想的初步理解,以及对由一些中心概念所标识的现象学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
|
內容簡介: |
《胡塞尔现象学》是目前国际现象学领域活跃、前沿的现象学家丹·扎哈维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作为导论不失其深刻,同时又很适合研究者和高阶爱好者,是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胡塞尔思想概述和导论。扎哈维以清晰的框架,阐述了胡赛尔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验现象学与后期时间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从胡塞尔哲学的整体出发,抓住胡塞尔在各个阶段的哲学中心,并阐述其中的连续性,分析胡塞尔与德国古典哲学和后期现象学家的思想关系。阅读此书,可以看出胡塞尔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历史承接、也可以看到与弗雷格等早期分析哲学家的关联之处,及其对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启发。
|
關於作者: |
丹·扎哈维(Dan Zahavi,1967 - ) ,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主要著作有《胡塞尔现象学》、《胡塞尔和先验的主体间性》、《自身意识和异质性: 一个现象学的探究》、《主体性和自身性: 对第一人称视角的探究》等,其中多部著作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中文现象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译者简介:
李忠伟,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方向包括现象学、分析哲学(特别是心灵哲学)、德国哲学(主要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德语哲学)和早期现代西方哲学。
|
目錄:
|
导论
第一章 早期胡塞尔:逻辑、认识论和意向性
第一节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意向性概念
第三节 活动、意义、对象
第四节 意指性的和直观的被给予性
第五节 明证性
第六节 范畴性对象和本质直观
第七节 现象学和形而上学
第二章 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转向:悬搁、还原和先验唯心论
第一节 无前提性
第二节 笛卡尔式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
第三节 一些误解
第四节 胡塞尔的先验唯心论
第五节 构成的概念
第三章 晚期胡塞尔:时间,身体,主体问性和生活世界
第一节 时间
一、原初印象一滞留一前摄
二、绝对意识
三、视域和在场
第二节 身体
一、身体和角度性
二、作为主体的身体和作为对象的身体
第三节 主体间性
一、唯我主义
二、先验主体间性
三、对他者的经验
四、构成性的主体间性
五、主体性--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危机
二、常态性和传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本修订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胡塞尔现象学/中国现象学文库》:
知觉预设某种身体特定的自我敏感性(sel- sensitivity)。我们对知觉性对象的经验,总是被共同起作用但非主题化的、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的经验所伴随,这被称为动觉经验( kinaesthetic experience)。当我弹钢琴时,键是结合着对手指运动的感觉而被给予的。
每个知觉包含一个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我们有一系列的动觉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有一系列受驱动的、功能性地和这些经验相关的知觉性现象。尽管动觉经验并不被解释为属于被感知的对象,尽管它们本身并不构成对象,它们表明了身体性的自我给予性,且由此揭示了与知觉性现象相关的统一体和结构(Hua14)。动觉经验也给那些现象提供了融贯性,这使它们能够获得其对象指涉( object-reference),并使它们成为某物的现象(ap pearances of something)(Hua4/66,16/159,6/109)。结果,我们或许能够说,知觉性的意向预设了一个移动的、并因此是具有肉身性的主体(Hua16/176)。简单地说,胡塞尔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并非是我们能够感知运动,而是我们的知觉本身就预设着运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