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马拉松名将手记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战
》
售價:NT$
359.0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NT$
255.0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NT$
614.0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NT$
406.0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NT$
359.0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NT$
359.0
|
編輯推薦: |
2021年的选本依然注重创新求变,以“直白的诗意”为审美要旨,所选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想象开阔,构思独特,意象纷呈,诗艺精湛,内容积极向上,可触动和抚慰人心。作者除了名家,更多的是新鲜面孔,有清新气息且各具风格。
|
內容簡介: |
此书是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
编者徐敬亚、韩庆成是著名诗人诗评家,他们的选本似乎更注意意象的纷呈和诗艺的纯粹。此书选录2021年度中国好的诗歌作品,全都公开发表于报刊或其他的出版物上,也有部分优秀作品来自于网络平台和自媒体。
纵观选本,关注现实,也烛照内心,主题积极,催人向上。比如,宁明的《航母驶向深蓝》、马知遥的《家乡的棉花》、李光泽的《我是自己的药剂师》、李洁夫的《我的爱不紧不慢正好一生》、李霞的《笑着笑着就哭了,武汉话与普通话》等,不仅感人动人,而且颇具深度高度,由此造就境界。作者当中,有早已成名的诗人如欧阳江河、叶延滨、徐晓、徐敬亚、臧棣,等等,大部分是近年崛起的新秀。题材不限、主题积极、意象纷呈、意境优美,是一个很有收藏价值的诗歌选本。
|
關於作者: |
徐敬亚
诗人、批评家。《今天》理论撰稿人,参加首届“青春诗会”。代表作《崛起的诗群》,与谢冕、孙绍振并称“三个崛起”论者。1986年发起“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把第三代诗人集体推向诗坛。著有《圭臬之死》《重新做一个批评家》《不原谅历史》等。现任中国诗歌流派网学术委员会主任,《特区文学?读诗》主编。
韩庆成
诗人、批评家。干预诗歌理论提出者,代表诗人之一。2011年以来致力于新媒体诗歌的发展与传播,在网络诗坛发现、首荐了一批实力新人。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主编《诗日历》《华语诗歌年鉴》,主持《诗歌周刊》年度人物、中国好诗榜、华语网络诗歌奖评选。现任中国诗歌流派网总编辑,《诗歌周刊》主编。
|
目錄:
|
1 徐敬亚 诗的自我消费年代——中国现代诗当下四种形态
北京卷
001 花语 更多时候
002 欧阳江河 老青岛
003 师力斌 帮助
004 汪剑钊 时间连灰烬都不会留下
005 王峰 心境一种
005 徐晓 踪迹
006 叶延滨 一口气撑着就活
008 臧棣 罗汉果简史
009 赵琼 种父亲
010 冯晏 思想是神秘的
011 海茵 我和你的心仍如峭壁
012 宋心海 星辰从水中升起
013 阎逸 创造大脑
015 杨河山 一匹在河里饮水的马
016 左远红 空袖管
017 葛筱强 到芬兰车站,给威尔逊
018 李潮蕴 霜冻的舌头
018 任白 7月21日夜
020 孙国福 尺寸
020 王法 一只真空袋里的雁
021 王丽颖 黄昏
023 宫白云 小雪
024 黄文科 疯女人
025 李见心 冬至遇雪
026 刘川 心境一种
026 宁明 航母驶向深蓝
028 王爱民 天空是透明的瓦罐
029 王文军 访友不遇
030 郑春 好的影子
031 朵渔 行李
032 方先锋 美发师
032 胡庆军 初春,一场雪降临
034 马知遥 家乡的棉花
035 王士强 兴了
036 王彦明 雪
037 孛儿只斤哈拉夫..敖包在诉说
038 敕勒川 无名寺
038 关门雨 锡伯河
040 闫红梅 镜子
041 张无为 向海沟下面
042 笨水 大象
043 吉尔 朴素以外的事物
044 刘涛 声音以及音乐
045 马方 和一只獾猪对视
046 裴郁平 秋千的孤独
046 亚楠 回到田野
048 张赫凡 今天的天空.没我蓝
050 曹兵 回到越国
051 计虹 味道
052 王强 老屋
052 雪舟 夜归
054 赵维娟 梦见行走
055 曹谁 京城的黄金银杏
056 曹有云 太初有言
057 郭建强 滴水
058 郭旭升 月光承载了我的一生
059 孔占伟 土豆就是种在地里的词语
060 包苞 鸟声
061 包文平 河流与石头
062 郝炜 误解之夜
063 惠永臣 山坡上
064 孟甲龙 风尘危如累卵
064 高亚斌 月下
066 党水北 小小故乡
067 冯青春 野百合之歌
068 李光泽 我是自己的药剂师
069 梦野 再一次经过
070 南南千雪 谈论大海的人
071 三色堇 抽高稀霸短支的男人
071 王居明 烧饼的寿宴
072 王琪 目极之处
073 安拉加 西藏,一头没有鼻环的牦牛
074 曹大权 走进西藏
075 陈人杰 喊疼的树
076 陈跃军 木碗
077 纳穆卓玛 洁白的春天
078 沙冒智化 早上好!机器
080 白鹤林 感遇诗,或蜀道石头记
081 胡马 从今往后
082 彭志强 弹筝伎
083 涂拥 反复
084 祥子 夏夜,与祁连对话
086 赵晓梦 在酒庄
087 赵振元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088 钟渔 我爱她,有伟大的孕育
089 庄剑 此刻.想起N年前的一个冬夜
091 邓晓燕 梅花结
092 弗贝贝 波光与假象
093 华万里 那夜
094 吴海歌 蓝
095 熊林清 冬至怀亲
096 徐庶 两只麻雀
097 杨辉隆 想念母亲
098 罗逢春 竹里馆
099 末未 码头别
100 蓦景 芒草的身姿是风的语言
101 南鸥 神秘的闪电雕刻我的墓碑
102 三泉 我把自己比喻为一枚去年的核桃
102 陶杰 就过去了
103 王家鸿 崖上古寨
105 严雅译 太阳雨
106 张维军 一棵树
107 海男 是谁的肩膀上坠着风铃
109 胡兴尚 窗前
110 雷平阳 山中落雪
111 鲁若迪基 塔公草原
112 王单单 旧报纸
113 尹马 生长
114 迟顿 我所认为的
115 落葵 积雪在楼顶
116 唐晋 一个深不可测的理由
——挽诗人雷霆
117 王文海 行云
118 榆木 凌晨
119 张二棍 麦田
120 毕俊厚 灰烬
121 代红杰 河水丰美
122 董贺 草尖浮现的虫鸣
123 高英英 一个清晨
123 李洁夫 我的爱不紧不慢正好一生
124 魏胜利 啃书
125 谢虹 冬至
127 高建刚 西红柿的几种做法
128 李金昆 回到
129 李庄 昆虫的趋旋光性及其他
130 马累 无名
132 石棉 影子假想
133 王桂林 白鲸
134 一如 在无所谓中飞翔
136 董进奎 薄冰
137 高旭旺 此刻,我不会说出她
——给四月的苹果花
139 金色海洋 撬起那块石头
140 李霞 笑着笑着就哭了,武汉话与普通话
141 吴元成 卧海垂钓
141 煜儿 杨家界峰墙
142 翟永立. 白露
143 张鲜明 原地打转
144 何冰凌 虚度
145 江文波 鸟笼
147 龙羽生 救火
147 石玉坤 镜
148 帅忠平 在西村看一枚笋被剥开
149 王正洪 奔着梦想
150 许多余 人类以前的生活
151 应文浩 乡间画
152 张耀月 木偶记
154 王计兵 路口
155 相宝昌 草的命
156 许剑桐 春天的落叶是身怀使命的
157 余光之瞳 惊蛰过后
158 子川 月亮
159 艾院 初夏
160 曹卫东 霜夜
161 丁少国 致故乡的花
162 劳士诚 藤蔓
163 李贤欢 路灯?月亮与船
164 牧野 收藏品
166 倪宝元 酿春
166 禺农 跟着云走
168 爱丽丝 瓦罐
169 车延高 梦里谣
170 胡昕 留言
171 华姿 我是见过黑夜的人
172 黎落 秀兰——给母亲
173 李建春 第几重天
173 田禾 船娘
175 蔚霐 静静的哈拉哈河
176 解 从之尽头途经乌托邦
177 冷杉 殷墟
178 李不嫁 热带植物园三问
179 罗鹿鸣 窗玻璃
180 梦天岚 大风起兮
181 唐志平 远眺岳阳楼
182 小猪 和雪一起飞翔
183 月剑 过芙蓉园思王维
184 白海 游海
185 大枪 四只白鹭
186 邓子康 静物
187 丁薇 魔法师
188 鄱阳余晓 过马路
189 舒然 聚首
190 徐良平 陌上园
191 殷红 灌木林藏下了一个世界
192 鱼小玄 白茫茫的李子花
193 黄亚洲 在日月湾,与冲浪小帅哥合影
194 李浔 石狮
195 马丽 再说蝴蝶
195 壬阁 一直仰望
196 伊甸 峡谷之歌
198 余磊 垂钓者之梦
199 元小佩 又逢秋天
201 顾北 山谷
202 禾青子 飞行伞
203 荆溪 莎朗?奥兹
204 康城 环岛路的秋风
205 谭杰 每天穿过一条江
206 王祥康 苏醒的陶瓷
207 云楼七狼 巴黎的耻骨
208 黄土路 在古文村
210 蓝敏妮 他们 时间=相依为命
211 李路平 你的手
212 庞白 在老家
213 石才夫 电影院
214 谢夷珊 马鲁古群岛的村落
215 朱山坡 入侵者
217 艾子 夜市的一个顿号
219 陈波来 羞愧
219 冯秀群 忘忧
220 韩庆成 鸟
222 江非 一位巴勒斯坦诗人
223 李林青 夜宿波密
224 万花 火山石斛
225 王辉俊 湿地水菜花
225 远岸 葡萄精灵
227 乐冰 西海岸
228 杨黎 一匹老马
229 安然 五月,广州
230 宝兰 向阳寨的小院
231 郭金牛 阿紫,清明和蜜蜂
232 梁永利 蜗牛
232 刘郎 如果
233 倮倮 特鲁希略的黄昏
234 行顺 今晚的月光不像昨晚
235 徐敬亚 72头牛
236 杨派 慈悲
237 张德明 野草杂吟
238 方群(台湾) 出生三写
239 廖伟棠(香港) 贾梅士石洞旁听《紫钗记》的老人
240 林琳(香港) 春归雁荡
241 杨小滨(台湾) 向日葵花海赏花指南
242 姚风(澳门) 绝句(节选)
242 袁绍珊(澳门) 无题
|
內容試閱:
|
诗的自我消费年代——中国现代诗当下四种形态 徐敬亚
中国现代诗半个世纪的全过程我有幸经历。从“文革”的艺术附庸到八十年代“我不相信”的英雄主义,到九十年代重返日常生活的个人写作,再到世纪初的“下半身”,中国现代诗一步步从地狱走向红尘,从精神回归肉体。新世纪开始至今的20年,诗仍更进一步走在语言与意识的开放、发散之路上。
此刻,红尘迷离,肉体松弛……在经历过八九十年代各类危险、临界、刁钻的生命—语言试验后,当下的中国诗正躺在一片平缓油腻的山坡。诗人们那深不可测的潜意识大门正在缓缓闭合。诗从来没有这样贴近世俗,从来没有这样柔软地附着于生存。
日常化、叙事化、平面化、消费化,像一面四棱镜,映射出一个精神自救、自赎、自慰的游戏全局。诗界自斟自饮、群芳自赏的自我消费年代已经来临。
日常化,去隐喻
在诗意构成上,当下的现代诗几乎彻底告别了阴郁、扭曲的隐喻世界,除了少数中老年诗人外,更多的诗,诗意越来越简朴、爽快、单一。可以说:中国现代诗已经彻底降落在平民经验的花草丛中。中性地说:这种日常的、叙事化的诗意,开创了很多过去年代从未出现过的小型诗意的多种模式。在空间上更真切,更具象。在时间上更瞬息、更当下。在阅读上更舒服、更达观。这既是对高深诗歌的破坏与消解,也是对艺术重返平民的还原。打开了东躲西藏的隐喻缠足后,一双赤裸之脚从天空降落到土地。
诗的降落,也是有意义的。中国“白话诗”这个名字叫了100年,中国诗人才丢掉了花里胡哨,让诗重新回到了日常生活的白话基点。潮流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这一打破佶屈聱牙锁链、解放汉字和诗意的行列。
从诗学角度看,日常经验的大释放,代表了人性的纵情舒张和精致化视角。被我称为“微诗意”的这根小巧绣花针,被今天的诗人们研磨得百般玲珑。冲破了理念的长久遮蔽,中国诗出现了百年以来朴素、浅白的亲切局面。诗人从英雄、才子,变为身边的朋友与亲人。从指点江山的帝王将相,回归为人世间的生存自助者。在今天的中国,诗写得好、不太好、不好,似乎已不再是重大问题。在强大的生存面前,诗已经成为一条暗中的分界,它在一批人与另一批人之间画出了分隔红尘与天堂的边线……
然而,这些年也是中国现代诗总体重量轻曼的年月。诗歌内在的丰富性、超越性、精神性受到忽略,游戏与消遣的色彩在增加。由于写作时间的加速,一些复杂的修辞手法如隐喻、移情、通感等变得令人讨厌。而公众阅读兴致的衰减,也相应地加速着诗的浅显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观念极大普及的结果,导致了抒情手法变得日益廉价。一年年,直白的诗歌语言逐渐成为时尚,琐碎的日常生活叙事广泛流行……过去、未来,天堂、地狱都消失了,只剩了当下与日常……当诗的时空被压缩成扁平的叙事,诗的精神弹跳便失去了依托。或许,多数诗人随手成诗将成为新的潮流,平庸的年代离心惊肉跳越来越远了。
这就是当下的诗歌现场。旧时代所倾心的那种既有复杂情感,又有多层诗意的深刻诗已经逐渐失去了背景。而日常化、碎片化的日常生活正是当下的诗歌背景——生活太可怕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生活的方向。
叙事化,去抒情
抒情,是诗基础的修辞。它既是人类古老的愿望,也是诗歌之河充沛的源头。
中国诗人对抒情的遗弃与躲避,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集团时代泛滥抒情的恶果,二是坚硬的现实不可撼动,三是全球化背景下全民智慧大爆发,该抒的情早已网络爆棚。在当下中国,写诗的人几乎都把抒情当成一摊狗屎。其实不仅在中国,全球人类们抒情的愿望都在萎缩。反抒情的结果,诗在西方变成了冰冷、干枯的意象。而中国诗人甚至连意象也很反感。因此,中国诗走向真切的视觉——诗的叙事化,在中国大面积出现。
当下的现代诗人,大多愿意做一个讲述者。诗人不是告诉你他想什么,而是告诉你他看到了什么。用简洁的口语陈述一个或多个场景之后,诗人们生出一两个小小的感悟,诗就算完成了。这种单一场景 感悟式的超简诗意,成为当下中国现代诗通用的模式。
应该说,“讲述”本身具有强悍的征服力。在新闻稿中,在散文里,讲述中呈现的场景、事件、人物,桩桩件件都是铁证。但诗中的叙事由于过于骨瘦如柴,无法完成证据链条。虽然精准场景的里面也蕴含诗意,但诗歌纵横八极、吞天吐地的优势显然被大大降低了。
在《崛起的诗群》年代,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几十年后“叙事”竟成了中国现代诗的主体表象,甚至成为时尚——时尚,是众人涌起的愿望。它以柔软的刀刃横扫全局。而好的东西一旦变为天下无不追逐的主潮,就很可能成为可怕的慢性流行病。金子闪着光,金银遍地就是灾难。
仍然有天资卓越者写出了非常不错的诗。尽管这种诗意方式缺少空间与弹性,但在通俗、窄仄的框架下,更年轻的诗人们依然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生存中的深意。这些诗像精致的匕首,它的锋刃在全诗中几乎一直是隐藏的,往往在后的阅读中突然显出锋芒,直刺生活的痛点。这类诗的阅读效果不是沉思的、浸润的、曲折的,而是像它的母体一样直白、干瘦、凌厉。
也不是没有时尚的反抗者,但反抗者可能只怀一个理由。而时尚的背后站着的却是100个理由。时尚的总靠山,是全球化。全球化要的正是一致、雷同、标准化。被压扁了思想的现代人,除了说说身边的琐事还能干些什么呢。
平面化,去修辞
中国白话诗到了干净的年代,从表面到内里。
反英雄、反文化、反理性、反隐喻、反意象、反抒情……反了几十年,诗终于变成了一干二净的主谓宾。在诗歌形式上,没有什么可以再打破了。
从阅读上讲,这些诗更适于自媒体的快速浏览。因为它们情感上更淡泊,技术上更松弛,手法上更直白。我不能说这样的诗有多么高深,但我知道它们降生的过程有多“伟大”——我深知,为了这些平凡、干净的句子,中国诗人挣脱了多少沉重锁链,逃离了多少华丽圈套。重新回到主谓宾的现代诗,变得真实、切近、明亮,闪着诗的洁净之光。那些白描般的、细微的日常经验,使诗更加平白、顺畅、平易近人。从进化的角度,它们是中国几十年诗歌螺旋线的点。但是——
诗歌的进化史也可能恰是一部退化史,人类的诗歌终、遥远的状态会不会是一个糟糕的苍白结局呢?
当修辞降低到无限接近于零,诗意表达的枪膛里也许只剩了一颗实话实说的子弹。扁平的诗意很难蕴藏多层次的精神空间。过去,在20-30行的诗歌内部,诗人往往须要进行3-5次的诗意转换。而更年轻的诗人们不屑于那种“绕树三匝”的起承转合。一个诗意可以突然跳出,没有缘起,没有延展,没有升华。也许,诗的简化是人类文学的必然命运,如同简单的石英表与古老复杂的布谷钟。限于年迈,我已无意追赶潮头。但当我读到那些陈旧的诗意,读到典故,读到成语,读到套话,读到故作高深……无不瞬间厌恶!而看到干净的诗,觉得它们好看,单纯、清爽,像婴儿,或像一眼即知的西施或卡西莫多,或者像一只单细胞的草履虫。
没有人怀疑平面化的诗中也有微弱的诗意存在。再细的电线里,也有电。就像杨黎说的“回车里面也有诗”。没错,有电,但微弱的电流大概连照亮自己的鼻尖都不够。
更进一步说,一个人写诗意微弱的诗,没有毛病。但全天下都写着同质的诗,便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虚空。假如有诗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穿越过来,他一定惊呼:是谁让天空中忽然出现一根指挥棒,40年中国的诗一夜间变成了“萝卜白菜”——我绝不会轻视这种“萝卜白菜”的价值,恰恰相反,我甚至认为它基本代表了未来的诗歌方向!
而这,正是本文着意探讨的症结。
消费化,去感动
可以预想,随着诗歌评判体系的多元,随着传播平台的无成本扩容,一个诗歌消费的年代已经到来。
诗从来没有被这样快速地生产、快速地流通。从按键式的电脑码字,到触摸屏的随手写作,到网络点赞式的阅读,再到跳楼式一目十行的刷屏浏览——快写、快发、快传,直至快速评论、快速成书、快速获奖、快速更新,后快速被遗忘……当下诗歌的一整套“产业链”流程,从“生产”到“销售”,几乎具备了快餐文化的一切特征。
在中国古代,诗歌传播的快速度大概属苏东坡。苏氏流放后所写之诗,据说快半月内即可抵达后宫太后案前。这一神速的远古传输几乎是千年极例。官府不惜动用快马、兵吏和层层驿站。这一切,对于今天只是食指下压的轻轻一秒。想起古人的“三年得一句”,真是牛慢且迂腐。如果“各领风骚数百年”,那么霸屏时间就太长了。过去的诗“十不存一”,现在电脑里的诗千年不朽。过去“洛阳纸贵”,如今洛阳无纸无笔无墨。过去白居易写诗只能念给路旁的老婆婆听,现在弹指间、一秒内,一首诗立刻昭告天下!
诗歌产业链条飞速运行,诗歌星云飞速旋转。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眼睛的数量。麻木的浏览、点赞,使“弹指诗”的阅读演变成了“打卡式”的“诗歌礼赞”。当下的中国,有多少首诗从未被人精心阅读,甚至从来没被人阅读,如同没有受孕的女子。没有阅读,也就没有“感动”发生。
感动,是阅读的基本元素,也是诗通向人的通道。离开了感动,阅读只是一种塑料举止。没有阅读,没有感动,写诗的人只剩下了一位自我读者——这就是自慰与自赏的诗歌年代。
诗:自我拯救的现代巫术
自慰与自赏,并不是坏词。自我安慰、自我欣赏,就是自我解脱、自我救赎。也可以说,经过几千年,诗又重新回到了一个人身体的自在之中。从原始部落那个手执图腾物的祭祀诗人,诗从“社会的家庭教师”到斗士、号角、英雄、明星……重新变回一个内心藏光的普通人。
写出来的诗为什么要拿给别人看呢?除了内心小小的自我实现苟且名利之外,还有大大的、大义凛然的传道与普度吧。当全球化这个魔鬼把平均值撒满天下的时候,一心想把诗拿给别人看的人,一心想当大师巨匠的人越来越不可思议。这不是贬低与嘲弄,诗的指针不是一天天向上,而是一天天、一年年地向下,向着写出它的那个人头脑与心灵的方向。
在诗歌公司越来越名利双失的年代,仍然有那么多的人写诗,可能是对诗歌平行未来的一种暗中助长。未来,当诗的销路接近于零的时候,诗一定仍然健在。诗歌逃离了公众的目光,重新变为一道自我灵魂的出口。诗之酒,不再是群情激越的碰杯与干杯,而是走向自饮与自醉。此状今天已见端倪:中国的现代诗人们,从来没这样恣意地独享着自己。在电流的终端,在自媒体上,万千无名诗者,自拉自唱、自斟自饮,以意念摆布世界,用词语搅动万物,卑微的灵魂也在诗中成为自己的帝王。除了诗这种无成本的巫术,还有什么能令人类自慰、自赏、自救?
自我消费也没什么不好。把诗看得轻一些,或者向更让你不满意的远方看一看,气就平了。
再说,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日常化、叙事化、平面化、消费化……碎片化的时代,再加背后那个碎片化的生活!你拿生活还有什么办法么?全人类的步伐不是跟着诗走,而是跟着不要命嗖嗖前进的科技大佬走。网络之后,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纷纷出现。今后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让诗更加速的东西。只要没有更大的瘟疫、灾荒、战争,诗将会越来越温和,越来越平静,越来越苍白。当然,这并代表着诗这个精灵失去了它的深不可测的魔力。
在纸之外,在电之外,诗正在并永远用少的翅膀在飞翔。
对于意义上的诗,我永远保持敬意与期待。诗,无边无际,没有定律,没有圭臬。它仍是一粒效力微弱的、人类自我拯救的心药。哪怕是自制的安慰,哪怕是自食其果的孤赏,诗也具有零以上的力量。
其实,什么都不必担心。纯正的诗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非常少,非常非常少。
诗,不是文字。诗也不是声音。它的表象永远也无法接近它的本身。诗在头脑中的闪电一瞬出现下一瞬消失……作为纯粹的元素,诗可能接近晶体,也是一团气场,或许是消化力极强的意识王水。它可以溶解于万物。诗溶解于情感,溶解于色彩,情感和色彩本身都不是诗。正像骨头并不存在于X光之中。奶瓶里也并不全是牛奶,牛奶只是悄悄溶解在了水中。站在诗的雪线至高极点,即使《唐诗三百首》里的“诗”也非常稀薄。
败兴又解脱地说,对于意义上的诗,我们以及更多的人众,都是没有什么大意义的。诗从来不需要数量,诗一门心思做的,永远是寻找天才。从一个峰点到另一个峰点,只能是天才的轨迹。只要有一个李白,就可以洗刷整个民族的精神耻辱。正如全人类有无数连小河沟也跳不过去的人,但世界跳高纪录仍然是索托?马约尔的二米四五!站在百年千年的角度看诗:诗的终轨迹,就是若干个点的连接线。那些点,是,也只能是天才们的痕迹。无数普通写作者的努力,只是为迎接未来天才诗人出场而发出的前奏,或者是在两位或多位诗人尖峰之间填充的过渡曲线。只有绝世天才方能冲破时尚,把诗重新弹射回更广阔的未知领域。
自我嘲笑一下:上述诗与天才的美谈,其实十分无力。如果“全球化”是一个人,这个人一定面慈心狠、力大无穷。我们,哪里配做这个“人”的对手。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和他的帮凶“时尚”掰一掰手腕。
我们或许只是看客。一边装作写诗,一边等着观看天才出场与时尚展开较量。
天才能胜过时尚么?
2021年10月24日于深圳
北京卷
更多时候
...........花语
更多时候
荒凉更加贴近我的心境
一个人比两个人自由
两个人比三个人闲适
三个人比一个群、一个区、一个州的人
在一起更加怡然自得
想要保持自我的完整
不被打碎
不接受过滤和搅拌
一个人,就是好的摆放
我习惯这种安放胜过扎堆
荒凉是无所求的
一枝狗尾草耷拉着眼皮
悠闲地闭目养神,胜于被虐
被加上添加剂,制成干花
中秋的阳光倾斜着照耀楼群
高速路同频的车阵发出轰鸣
我骑在幸福的电动车上寻找视角,难得
一生中有这样一个时光
心宁如镜
(原载《草堂》2021年第2期)
老青岛
........欧阳江河
二十年的天机神遁
哪是量子男孩掐指可算的
幽灵眼,输入计算机也是闭上的
有手,也摸不着一灵万身的鸟群
陀螺的茫然心绪,将鞭子的旧世界
变得沾染,像是灵中所见
知止:这风中之人的落叶纷纷啊
二十年的省略,所企及的是谁呢?
莫奈花园,谁是那些良友和远人?
谁在万古的天边外等着
只为看一眼一百年后的眼前人
与老青岛,是不是处在同一刻漏?
纸上的此刻,要是叠起来摞起来
会比红尘更多虚掩,也更快地变老
会交代一些从未发生的悬搁
重新改写信件,时隔多少年了啊
神不在乎量子男孩进门时是谁
只在乎他出门的时候不是谁
敲门声如盐如雪,门后面的声音
拖长了影子说:抱歉,查无此人
退信人的原址几经拆迁,坐落处
原貌已非原神,一脸大海戴上口罩
人群从鱼腹深处、从空镜头往外拥出
海鸥是轻盈的,但波浪变成铁打的
(原载《青岛文学》2021年第1期)
帮助
........师力斌
找到买药的渠道
动用了天南海北的三位朋友
找到人生的感觉
花费了大把青春,和亲人的奉献
又一位同学英年早逝
提醒着生命之美和爱的珍贵
痛苦是一片沃土
帮我寻找肉体的花朵
(原载《草堂》2021年第5期)
时间连灰烬都不会留下
........汪剑钊
云淡了,轻烟却袅袅不断,
河水浅了,堤岸也有遗痕存在,
风吹过,沙粒覆盖绿地,
树叶凋落,枯枝还在冷风中战栗,
镜子迸裂,碎片落满一地,
华丽的宫殿倒塌,废墟继续成为另一片风景,
白昼循序离开,黑夜照旧泛起余光,
一个人死了,或许还有褒贬不一的浮名,
两个人旷世的爱情消失,积攒的怨恨依然在徘徊,
而时间流逝,甚至连灰烬都不会留下……
(原载《人民文学》2021年第4期)
心境一种
........王峰
环形的山谷蓄满
蒸腾的白雾
像大山端着一碗
刚出锅的头酒
望着天空,它不喝
它只是端着
仿若一个长情的人
在思索或者告慰
(原载《扬子江诗刊》2021年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