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NT$
375.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NT$
34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編輯推薦: |
世界从来都是悲惨的,唯有爱可以带来温暖和希望。
——从痛苦到痛苦,他逐渐确信,人生就是一场战争,而我们的武器是什么——是仇恨,还是爱……
----------
* 法国文豪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 *
* 一则“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
* 欧洲文学扛鼎之作,流传世界160余年 *
* 教会我们直面苦难,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拥有爱和希望 *
* 罗翔阅读,李玉民倾情译作,豆瓣9.6分 *
卖点
1、【法国文豪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欧洲文学扛鼎之作,萨特、福楼拜、金庸、罗翔老师等认可的真正杰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电影、迷你剧、动画、话剧等,获奖无数】
世界从来都是悲惨的,唯有爱可以带来温暖和希望。——即是对这部作品深刻的反思,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武器。
2、【《悲惨世界》规模宏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金句频出,足以作为经典文本写作分析】
Ф人物形象方面,皆在文中有其深意,进而成为概念性象征——
冉·阿让——从一个充满愤怒的逃犯发展成为英雄。
|
內容簡介: |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悲惨世界》明面上是写主人公及法国人民的悲惨历程,实则是写人性的光辉。小说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主教感化后一系列感人事迹,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丑恶,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雨果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勾勒出了一群生动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活得有尊严、仁义至善等高尚的道德情怀贯穿整本书,极富感染力。
|
關於作者: |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的作家之一,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及各种散文、文艺评论与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翻译家。从事法国文学翻译二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主要译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等;主编《纪德文集》(五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十卷)。他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编选主译的《缪塞精选集》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
|
目錄:
|
目录
《悲惨世界》——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 001
主要人物表 / 004
部 芳汀 / 007
卷 义人 / 008
第二卷 沉沦 / 062
第三卷 一八一七年 / 113
第四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 146
第五卷 下坡路 / 159
第六卷 沙威 / 196
第七卷 尚马秋案件 / 208
第八卷 祸及 / 271
第二部 珂赛特 / 289
卷 滑铁卢 / 290
第二卷 奥里翁战舰 / 339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 352
第四卷 戈尔博老屋 / 400
第五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 414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 443
第七卷 题外话 / 469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 482
第三部 马吕斯 / 529
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 530
第二卷 大绅士 / 551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孙 / 561
第四卷 ABC朋友会 / 596
第五卷 苦难的妙处 / 626
第六卷 双星会 / 643
第七卷 咪老板 / 659
第八卷 坏穷人 / 667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诗 / 749
卷 几页历史 / 750
第二卷 爱波妮 / 784
第三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 800
第四卷 人助也许是天助 / 829
第五卷 结局不像开端 / 838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 854
第七卷 黑话 / 889
第八卷 销魂与忧伤 / 911
第九卷 他们去哪里? / 944
第十卷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 952
第十一卷 原子同风暴称兄道弟 / 973
第十二卷 科林斯 / 986
第十三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 1018
第十四卷 绝望的壮举 / 1028
第十五卷 武人街 / 1045
第五部 冉阿让 / 1063
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 1064
第二卷 利维坦的肚肠 / 1140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 1157
第四卷 沙威出了轨 / 1192
第五卷 祖孙俩 / 1203
第六卷 不眠之夜 / 1232
第七卷 后一口苦酒 / 1255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 1277
第九卷 终的黑暗,终的曙光 / 1289
题解 / 1320
雨果生平和创作年表 / 1322
|
內容試閱:
|
《悲惨世界》——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李玉民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时期的罗兰保存着一期《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他的苍苍白发上罩着光环,正抚弄着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捧读《悲惨世界》,突出的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里斯托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苦难深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从1828年起构思,1845年动笔创作,直到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历时三十余年,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找生计又处处碰壁。1828年,雨果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儿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29)、《穷汉克洛德》(1834)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搜集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写出近五分之四时,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遇苦难的命运,尚在胎中就要随作者流亡了。
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圣母院》之后,推出又一部巨著。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时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所受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抛下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与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了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便无所顾忌,不再顾忌社会、法律、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使他置身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雨果在流亡盖纳西岛期间,就是以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增添大量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一道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决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个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着落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甘为司法鹰犬而终投河的沙威,以及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想者,能够全方位去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1862年7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征服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分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为“法国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部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致命、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恢宏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时间做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杰作,已被全世界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2005年3月于北京花园村
部 芳汀
卷 义人
一 米里哀先生
一八一五年,迪涅的主教还是查理-弗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有七十五岁左右,从一八○六年起,就到迪涅城担任了这一职务。
这个细节虽然同本书的正题毫无关系,不过,事事务求准确,在此提一提他到这个教区就任之初,关于他有些什么风言风语,也许不是白费笔墨。一个人的传闻无论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运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亲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贵族。据说父亲打算让他继承职位,在米里哀十八九岁,不满二十岁就早早为他完婚,这也是法袍贵族家庭相当普遍的习俗。查理·米里哀虽已完婚,据说仍引起不少非议。他身材虽然不高,但是生得相貌出众,风度翩翩,谈吐俊雅风趣。他的整个青春,就在交际场和情场中消磨了。后来爆发革命,事态急遽变化,法袍贵族家庭遭到摧残、驱逐和追捕,都四处逃散了。革命刚一爆发,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妻子长期患肺病,死在异国他乡,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命运又如何呢?法国旧社会崩溃了,他的家庭破败了,九三年发生了一系列悲惨事件,在远方的流亡者看来,也许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种种,是否使他万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头呢?一个人在天下动乱中,身历其难,家道衰败,还可能处变不惊,然而在无忧无虑的温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击,往往就会心死而一蹶不振吧?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从意大利回国,就已经当上了教士。
一八○四年,米里哀先生当上百里鸟乐的本堂神父。人已老迈,终日深居简出。
在皇帝即将登基加冕的时候,也不知道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为他的教徒陈情,见到一些显要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红衣主教。有一天,皇帝来看他舅父,正巧这位可敬的本堂神父在前厅候见,两人不期而遇。拿破仑发觉这个老者颇为好奇地看着他,便转过身来,突然问道:“这个老人是谁,这么看着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个老人,而我却瞧一位伟人。我们彼此都能开眼。”
当天晚上,皇帝向红衣主教问了这个本堂神父的姓名。事过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委任他当迪涅主教,不由深感意外。
此外,关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传闻,有哪些属实呢?谁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人认识米里哀这家人。
小城市里嘴杂的人多,动脑筋的人少,初来乍到的人就得容忍,米里哀先生也不例外。他虽然贵为主教,也正因为是主教,就得忍而再忍。其实,把他名字扯进去的那些议论,也许仅仅是议论而已,无非是谣传、流言、闲话,甚至连闲话都算不上,按照南方人生动的说法,就是“胡诌八扯”。
不管怎样,他到迪涅担任教职并居住九年之后,当初小城和小百姓议论的话题,所有那些闲言碎语,全被深深地遗忘了。谁也不敢再提起,甚至都不敢回忆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时,带了一个老姑娘,名叫巴蒂丝汀,那是比他小十岁的妹妹。
他们只有一个仆人,称为马格洛太太,与巴蒂丝汀小姐同龄。她先是“本堂神父先生的女仆”,现在则有两个头衔:小姐的贴身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蒂丝汀小姐身材又高又瘦,肌肤苍白,性情温和,整个人理想地体现了“可敬”一词的含义,因为照世俗之见,一个女人必须做了母亲才能受人尊敬。她天生就不貌美,一生尽做善事,临老时整个躯体呈现出一种洁白和清亮,越发具有我们所说的慈善之美。年轻时瘦溜的身躯,到了中老年就变得透明。这种通透空灵,令人想到天使。与其说这是位贞女,不如说这是个灵魂。她整个人似乎是由影子构成的,仅仅略有一点儿肉体来显示性别,略有一点儿物质来容含光亮。大眼睛始终低垂,这便仅是灵魂留在人间的缘故。
马格洛太太是个矮矮的老太婆,又白又胖,身体臃肿,整天忙忙碌碌气喘吁吁的,因为她总是操劳,还患有气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时,被安排住进主教府。按帝国法令的规定,接待他的规格仅次于驻军司令。市长和议长先来拜贺,然后他也去拜见了将军和省长。
主教安顿下来之后,全城就等他布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