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48篇精彩书评,带你了解英语知识界前沿话题。
作者通过书评介绍了从300本图书中精选而来的48本,本本带有敏锐问题意识与独特视角。
绝不仅是一本书评集。它是一本脉络清晰、见识渊博,以当前各大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去尝试全面掌握这个剧变时代的著作。 在有限的篇幅内,作者以最经济的方式,提炼各书最核心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是高速了解前沿知识的绝佳参考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资深书评人黄湘在《第一财经》杂志开设的“读书笔记”专栏文章合集,通过对近年出版的 48 本英文社科新书的评介,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顿挫,且每有道破玄机的点睛之笔。
|
關於作者: |
黄湘,生于 20世纪 70年代,资深媒体人,素以渊博犀利见称于友朋同道。著有《美国裂变:大历史转折点上的总统大选》(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版)。目前正在多个领域从事撰述,同时在《第一财经》杂志撰写专栏。
|
目錄:
|
导言 民众、国家与权力反思资本主义美国欧洲中东大数据与社会进化与遗传教育警惕灾难后人类时代 附:本书所评书目汇编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7 年 9 月,笔者应编辑符淑淑之约,成为《第一财经周刊》的“读书笔记”专栏作家,大约每两期(周)发表一篇文章,内容是对最近出版的一本值得推荐的英文新书的导读与评论。从 2019 年初开始,《第一财经周刊》改为《第一财经》月刊,专栏文章每期(月)一篇,版面也从两页增为三页。本书是笔者从 2017 年 9 月到2021 年初为专栏撰写的文章结集,共 48 篇。这些文章所谈论的 48 本书,是笔者 从近年浏览的 300 多本英文新书中挑选出来的。它们有些是在英语知识界颇受关注的著作,有些则相对冷僻,但都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独到的视角,设使观其大略,应能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关键脉络有所洞察。这也是本书名为《审势:洞察世界的风口》的原因。
一
本书第一章的主题是“民众、国家与权力”,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雨果的人道主义,以及他所主张的崇尚“救赎与和解”的社会改良道路,在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他笔下的“悲惨世界”依然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当然,和雨果的时代相比, 21 世纪的人类社会的权力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学家弗格森通过对“网络权力”和“等级权力”两种权力类型的分析,重构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叙事。他将当今时代界定为“第二网络化时代”,与西方世界从 15 世纪后期到 18世纪 90 年代的“第一网络化时代”相对照,告诫世人警惕不受约束的“网络权力”。事实上,无论是公共议程备受挑衅和扭曲的“后真相时代”的来临,还是互联网巨头凭借马太效应所形成的超级垄断,都是“网络权力”泛滥的恶果。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显学,但是这两套理论都回避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的另一条主轴:第三世界的非殖民化和反抗帝国主义。 1902 年,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John Hobson)出版了《帝国主义》一书,将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列强在非西方世界建立经济、文化、政治霸权和殖民统治的行为称为“帝国主义”,并将帝国主义视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必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传统的殖民帝国主义,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都号称自己反帝国主义,支持民族自决,然而实际上都是追求霸权的新型帝国。霍布森所说的“工业资本主义导致帝国主义”的逻辑在今天并未全然过时,值得警醒。
自从“民族自决”的原则问世以来,民族主义一直占据着政治议题的制高点。当今欧美主流学术界倾向于强调民族主义的阴暗面,提倡以“公民国家”取代民族主义;以色列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哈扎尼对此发起挑战,为民族主义辩护,他的论述不乏精彩之处,但也暴露了难以自圆其说的悖论。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民族主义的理念应当适可而止,不能成为吞噬一切的价值标准。
和民族主义相比,近年来极右翼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的兴起是一个更为紧迫的议题。美国政治学者诺里斯和英格哈特指出,极右翼民粹主义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欧美国家一部分充满怀旧情绪的选民对于 20 世纪后期兴起的西方“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转型的抵制和反动,传统政党基于经济理念的“左”“右”分野在今天业已被民粹主义和普世自由主义的文化分野所取代。民粹主义总是和威权主义相结合,从而为政治强人、社会不宽容、非法治的治理打开了大门,损害自由民主制度赖以维系的权力分立、程序正义和保护少数群体权利等原则。长期而言,欧美威权民粹主义的命运,取决于西方社会的“后物质主义”文化价值转型能否继续向前推进。
许多西方人对罗马帝国的辉煌津津乐道,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不胜怅惘。而在历史学家谢德尔看来,正是后罗马时期的欧洲政治碎片化,才锻造了各方议价和妥协的规则,打开了创新的空间,创造了商业繁荣,而定于一尊的帝国决策方式则无法避免经济停滞与治乱循环。这是导致出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兴起于西方,而非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分流”现象的根本原因。
本书第二章的主题是“反思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皮凯蒂 2013 年出版的《21 世纪资本论》一书,是当今世界反思资本主义的出发点。这部著作的中心论点是,贫富差异的不断扩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除了从 1930 年到 1975 年的一段短暂的例外时期之外,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收益率始终超过收入增长率,财富主要是通过资本收益而不是劳动所得来积累,并且会向金字塔顶端的富有阶层集中,从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制造业和金融业是资本主义的两个重要支柱。从历史上看,制造业常常是在政治权利和法治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突飞猛进,仅凭制造业发展并不能带来社会进步。另外,系统性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宿命,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之后,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未解决,存在再次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
皮凯蒂的《21 世纪资本论》基于经济史的海量数据,描述了一幅宏观的历史图景,但是并未揭示资本收益率为何总是超过收入增长率的微观机制。法学家皮斯特将这一微观机制归因于法律的安排,庞大而复杂的法律系统保证了资本所有者始终能够索取更多的收益。在很多学者笔下,发轫于西欧的资本主义体系被描述为对欧洲传统封建社会的革命性的颠覆与断裂,皮斯特则着重揭示了两者的一脉相承之处。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在政治和公法领域,人人享有平等权利的观念越来越普及,但是在和资产相关的私法领域,法律代码却是从封建社会的财产法衍生而来。几个世纪以前将地产编写成资本的法律代码,现在仍被用来将债券、股票、观念等编写成资本。这样一个系统性地对某类资产赋予排他性特权的法律秩序,必然会导致不平等的日益加剧,同时也剥夺了公民的民主权利。皮斯特据此对于不平等问题给出了从改良法律入手的解决方案。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对左派政治的召唤一脉相承。在当今美国社会,与特朗普所倡导的以法西斯主义为底色的右派经济民族主义针锋相对的,是旨在回归罗斯福“新政”传统的左派经济民族主义。在2016 年和 2020 年两次总统大选中呼声颇高的桑德斯终结了“社会主义”在美国遭受污名化的历史,他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继承蒲鲁东和巴枯宁传统的“自由意志社会主义”。
如何在实践层面改造资本主义?法学家、政治活动家蒂侨特将反垄断视为当务之急。 1916 年至 1939 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布兰代斯将保卫民主视为反垄断的核心,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视为民主的对立面。这一理念曾是 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构建反垄断法律体系的指南。然而,从 1979 年开始,在主张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之“法与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下,“保卫消费者福利”成为美国反垄断的司法指南,只要不会导致消费者支付高价格,垄断就不是问题。像沃尔玛和亚马逊这样“以本伤人”将竞争对手逐一击垮并收购的巨无霸垄断者,或是像打车公司优步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巨头,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都属于反垄断法的惩治对象,现在却能畅行无阻。蒂侨特呼吁回到布兰代斯的立场,以公民权利反垄断。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难以化解的失业率高的问题,作为主流宏观经济学对立面的“现代货币理论”构想的解决方案是,政府通过“就业保障计划”创造工作岗位,并启动经济中总是存在的闲置资源,而不必担心通胀。主流宏观经济学认为,如果央行试图用货币政策将失业率压低到所谓“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胀将无限加速并摧毁就业,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只关注如何达到通胀目标,而不是背负降低失业率的过度责任。换言之,央行需要利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作为防御通胀的工具。而在“现代货币理论”看来,“就业保障计划”作为一种定向支出,可以精准涵盖那些愿意工作的失业者,不会对工资和物价造成直接压力,不会比任由这些人失业更容易引发通胀。虽然“现代货币理论”迄今为止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它正在间接地重塑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