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

書城自編碼: 37908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 者: 周轶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67643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近世闻人掌故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NT$ 347.0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NT$ 1785.0
非线性定价
《 非线性定价 》

售價:NT$ 755.0
艰难时代
《 艰难时代 》

售價:NT$ 449.0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 》

售價:NT$ 352.0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成长的心智——重新思考时代与心灵 》

售價:NT$ 449.0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外卷: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全球征途 》

售價:NT$ 653.0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家庭心理健康指南:解决孩子成长中的棘手问题 》

售價:NT$ 3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5
《 原山放歌(“林业英雄”、全国劳动模范孙建博的故事) 》
+

NT$ 1643
《 抗日战争 (全三卷套装版) 》
+

NT$ 398
《 银汉逐梦(诗意记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追梦历程) 》
+

NT$ 449
《 老君山人 》
+

NT$ 374
《 袁隆平的世界 》
+

NT$ 265
《 单读新书016: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
編輯推薦:
1.2002至2004年期间,周轶君做为常驻以色列加沙走廊的国际记者,在战火纷飞的加沙的两年,她记录十几万字,拍摄下了百余幅作品。其中的爱与恨、生与死、大乱与小静仍旧历历在目,战火纷飞下寻常百姓的生活、生与死的瞬间以及作为外国记者一种比例?林恩式的中场体验直击读者心灵。
2.《中东死生门》抽掉原本的时间线索,从视觉上循序渐进,展现冲突现场。本次再版将整体结构调整,突出一百多张触及人心的图片,裸脊线装,方便阅读。突出人的故事。描绘出中东百年旧怨画像。你会看到其中根本的冲突:土地、政治与身份。
3.巴以地区是传说中“离上帝最近的地方”,那里是作者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对世界认知的出发点。
內容簡介: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之一,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两年在加沙的生活,让当时作为新华社常驻记者的周轶君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在冲突仍频的加沙、圣地耶路撒冷生活的人们,和平或许只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幻影。战事令人厌倦,留下来打败时间的是芸芸众生的日常。
關於作者:
周轶君,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曾任新华社常驻中东记者,凤凰卫视资深国际记者、时事观察员。
2002年至2004年,她由新华社派驻巴以地区,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关于巴以冲突的文字、摄影作品获多个国际国内奖项。2006年至2014年任职香港凤凰卫视,继续奔波在国际热点地区,经历尼泊尔改制,朝韩危机,战后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乌克兰战争,南美民粹崛起,埃及、利比亚及巴林等一系列变革,也曾实地观察美国与欧洲政治。
目錄
前言
历史说明
篇一 大乱   
篇二 赴死  
篇三 小静
篇四 圣地   
篇五 隔离   
篇六 轻重
篇七 大同   
篇八 众生   
篇九 领袖
后记
內容試閱
前言
比利·林恩被从伊拉克战场抽回美国,为超级碗橄榄球赛中场走秀。漫天喷发的烟花在士兵们眼中与伊拉克战场激战的画面重叠。短暂回国,发现他们在前方浴血,后方民众并不理解他们在干什么,莫名其妙的问询,不明就里的崇拜,或是巧取豪夺他们的故事。娱乐与爱国混杂,整个仪式不知在荣耀什么。
两个世界的巨大反差,令比利·林恩和战友们不适。影片结尾,大兵们说:带我们回去吧,回到安全的地方。战场,反是他们的安全之地。那里的一切直截了当,是他们熟悉了的规则。
我有过一次规模小很多的“中场体验”。一个人在加沙报道一年后,回国休假。随意走进北京西单一家商场,一楼正在举办促销活动,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站在台上,声嘶力竭播音腔十足,卖力地推销商品,热情而空洞的音乐喧天。我站在三层看着,只觉得这个世界离我好远。加沙的生活,直面生死,容不下矫情造作,类禅宗棒喝,立见分野。
“这是我人生中第Yi次,体验到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一遍一遍给美国同胞做事迹报告时,大兵们说着听众期待的套话大话。私下和一个女孩亲热时,比利·林恩才打开心扉,认真描摹战场归来的感受。
死生之间的那道窄门之后,活出一大片天地,比利·林恩穿过窄门的那个瞬间,就是与伊拉克武装人员肉搏,直视那个人的眼睛,直到对方的生命熄灭的时候,紧接着又是班长的离去。直面死生的刹那,他体验到比自己更大的东西。那东西是什么,难以用语言接近。原著这样说:“沉默才更接近真实的体验”。在比利·林恩沉默的泪水中,中场走秀的喧嚣,显得多么轻佻。
2002 年8 月至2004 年8 月,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常驻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一个人待了整整两年。去时想法很简单,年轻记者渴望经历和荣誉。但是,每日上演的生死,很快将虚荣心涤荡干净。长久的绝望与煎熬,带我沉下去,看见更多。
我曾看见生命在眼前消失,闻到空气中血肉与钢铁撞击的味道,尝到失去亲人苦涩的泪水。战争双方,承受着同样的痛苦,却谁也不能罢手。
生与死迅速翻转,各种荒谬相互映照。比利·林恩在这过程中渐渐接近“大过自我的东西”,因此成长。我爱上这部电影,同时担心它可能不卖座。死生之说,太过抽象难以言说,会遇到座中泣下最多的知音,却不可能变成人人哼唱的La La Land。再者,赞美大众的电影容易走红,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讽刺了大众。我后来在美国看过一次NBA 美国职业篮球赛现场,开场奏国歌,中场也是战争英雄走秀。那一场亮相的,是一名曾经在波斯湾和沙特服役的美军女兵。女兵仅仅出场一两分钟,看上去相当享受,家人上来拥抱,全场沸腾,无人困惑。超级碗橄榄球赛、NBA,乃至Rodeo 牛仔竞技大会,美国人的大众娱乐,都有爱国主义狂欢贯穿其中。
2005 年第Yi次出版《离上帝最近》,讲述两年间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种种观察。回头看,不能不为处女作的粗糙而羞愧。当年凭直觉往纸上喷,技巧欠奉,尽管也有朴实灵性的东西,让人心头一热。近些年时常收到询问,说当年的版本很难再买到,于是想到重新出版。再版不是初版的重复,新闻早已过去,时间地点的线索不再重要。风云LX随风逝去,黄土茫茫不知何处。留下来的,打败时间的,竟是芸芸众生的日常,大乱中有小静,爱恨生死如旋转门。当时在加沙兼做文字和摄影记者,日出拍照,日落写字,保留了一批影像。此次再版,尽可能抽去、剥离具体时间和地点,而突出放之任何时空皆通的、人的故事。
天下万物皆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我在加沙那两年,巴以双方争战不止,最近这几年,局势暂时平静下来。中东的新焦点转向伊斯兰国、伊朗核问题以及阿拉伯之春后的政治秩序。耐人寻味的是,当suo有政客为巴以奔走时,双方残杀的表演越停不下来,移开视线之后,似有转机。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可以追溯到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或许是这个星球上绵延至今,最古老的战争,让全人类束手无策,至今没有WM的解决方案。巴勒斯坦建国势在bi行,但建国之后呢?双边妥协向来会激化内部争斗,如1993 年《奥斯陆协议》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哈马斯人体炸弹袭击日盛为结局。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故事似乎陷于循环,死结除了政治复杂角力,还在于敌对双方的主流叙述,都拒绝视对方为“人”,而限定为魔鬼。发动大众跟魔鬼作战是容易的,围剿人,则会遭遇各种道义束缚。在我两年的拍摄中,从没有见过纯粹的魔鬼或天使,流泪的流血的都是人。“妖魔化”对方的手法,在全世界各种冲突中都可以见到。
记得曾有一天,在加沙一家肉铺,店主撕下一角报纸包肉。我一眼看见爱德华·赛义德的照片,连忙阻止。那是几个月前,美籍巴勒斯坦大知识分子爱德华·赛义德的讣告。赛义德是享誉世界的学者,著作《东方学》具有争议,政治主张亦不同于阿拉法特ZF。无论如何,令人信服的是,他坚持未来存在于巴以人民的共处共融。赛义德在一次采访中,回忆中东战争期间,参加一个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团队里有阿拉伯乐手和以色列乐手。“刚开始,阿以乐手不知如何相处,一个以色列乐手说,我结束三星期的表演之后还要回军队打仗,杀阿拉伯人,所以我不跟他们说话。结果,三星期后,他同一个叙利亚小提琴手相爱了……” 赛义德的梦想是回巴勒斯坦教书,深通音律的他要教巴勒斯坦孩子欣赏西方音乐。他相信拓宽文化身份认同,才能拯救下一代。
2013 年“阿拉伯偶像”(阿拉伯世界的“中国好声音”)选拔中,也曾冒出一个崭新的加沙人形象。一样是出生难民营,一样是偷越边境,穆罕默德·阿萨夫离开加沙后的目的地,不是跑去以色列做人弹,而是去埃及参加阿拉伯偶像选举,一路唱到冠军,suo有阿拉伯人为之疯狂。阿萨夫成名后,难免被贴上各种政治标签,但他不断和与生俱来的身份斗争,希望走出更广阔的天地。巴以和平最终的出路,正是在于推倒心理藩篱,打破各自文化与宗教的身份格局。当然,这对政治强势方相对容易,而弱势方则如负重前行举步维艰。
这本书为中东百年旧怨画像。你会看到最根本的冲突:土地、身份、杀戮和你死我活。而集结成册的另一本《走出中东:全球民主浪潮的见证与省思》,展现的则是中东全新的面貌:全球化、中产阶级、管治和你中有我。
《中东死生门》的初版叫《离上帝最近》,因为巴以地区是传说中“离上帝最近的地方”。那也是我记者生涯的起点、对世界认知的出发点,离我的底色最近。
最近几年仍去到一线,但考虑家人多一些,最激烈的冲突现场采访,成了梦里依稀。旅程在回顾时才迷人,回首那一段战地经历,虽如摩西劈开红海般惊心动魄,但在他身后,海浪又归于一处。我回到日常。商场里的声音,听起来也会有温情脉脉。
周轶君 / 2017 年春
活在鹰爪下
跌坐在冰凉的地板上。窗外爆炸声不断。
几分钟前一个爆炸点太近,不知是轰鸣声将我掀下椅子,还是自己顺势躲到办公桌下了。
刚过午夜,50 多辆以色列坦克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直入加沙城东,抓捕向以色列目标发射火箭的巴勒斯坦人。冲突地点距离我的办公室大概5 分钟车程。
电视台在直播,满屏火光,呼喊“安拉”的人群。一个女人在现场乱走,张开双臂不停晃动。男人上去拖住她,使劲夹住一条胳膊,可女人还是挣脱出来晃动双手。大概是惊吓过度,疯了。
以色列“阿帕奇”武装直升机、F–16 战斗机或无人驾驶侦察机几乎每天在加沙上空盘旋,伺机打击地面目标。它们奉行一套“鹰蛇理论”:地上的蛇,无论多么强悍,也害怕来自空中的鹰。
“阿帕奇”螺旋桨声传得很远,目标人物可能提前逃脱。最近,以色列出新招瞒天过海,先出动F–16 战斗机,庞然大物的轰鸣铺天盖地,使人难辨东西。“阿帕奇”在声幕掩护下发射导弹,猎物无所遁形。
夜晚,停电往往是大规模空袭的前奏。眼前一黑,战机呼啸而至。虽然知道自己不是导弹寻觅的目标,不知下一声爆炸在哪里的恐惧仍然揪心裂肺。
正想着,巴勒斯坦雇员阿马德打来电话:“知道炸了哪儿吗?走路两分钟就到我家了!死定了!你要记得我!”
我安慰他说,上次坦克开到我楼下,最后也没事。这个阿拉伯男人以为我说他胆小,辩解:“我没问题,只是两个女儿都醒了。”利马和苏苏,一个7 岁,一个3 岁,经常来我办公室玩。
每隔十几分钟,我们互通电话。阿马德说着说着,突然嚷起来:“哇!哇!哇!”爆炸声离他很近。他的妻子招呼女儿们别到窗口去。我想跟3 岁的那个说话。
“苏苏,害怕吗?”想避开“害怕”这个词,办不到。“害怕。”她声音嫩嫩的,咬字不太准。“别怕,明天给你买巧克力吃。”
我傻傻地想,巧克力可以帮她支撑到明天。
“听——轰炸。”她嫩嫩的声音,悠悠地说。坐在冰凉的地板上,不是没有问自己:为什么来这里?
送走前任记者独自上岗的第Yi个夜晚,不远处一家电厂发生机械事故。同样是“停电伴随爆炸声”,我误以为空袭降临,蜷缩在原地20 多分钟,直到电灯重新亮起。那个晚上,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将承受一种本不相干的煎熬。人成了惊弓之鸟。
一个多小时后,声音渐渐平息。从地板爬上椅子,还是决定去现场。开车在空荡荡、黑漆漆的街上,很快就看到闪着红灯的救护车、消防车和提枪的巴勒斯坦警察。一枚导弹命中距离我500 米远的房子,叫我跌到地上的那一声,应该来自于此。
警察引我走上二楼,两只打火机照出墙上1 米多长的窟窿——导弹从这里穿墙而过。
一个名叫曼多拉·凯肖夫的40 岁男子,在睡梦中挨了弹片。伤势并不严重,他脸上满是“死亡擦肩”的委屈、愤懑。任记者们怎么问,他都不搭腔,强忍着眼泪。稍后,一个显然是他朋友的人过来安慰,“天哪——”凯肖夫抱住朋友大哭出来。
继续赶往挨炸最多的扎耶通区,全区停电,伸手不见五指。忽然挡风玻璃前火花狂闪,我一声惨叫,生生把车立住,才发现是吉普车碾过被炸断的高压电线。
几个巴勒斯坦青年蹲坐在路边烤火。他们说,刚才有游行队伍经过,大家打着拍子高喊“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阿拉法特!”事后消息,以色列一共发射14 枚导弹,打死4 个巴勒斯坦人,其中一个并非武装人员。
第二天我履行诺言,为利马和苏苏送去巧克力,还带她们去海边戏水,弄湿了棉衣棉裤,烘干之前没敢送她俩回家。不过,苏苏始终没弄明白,昨晚的轰炸与今天的巧克力之间有什么关联。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