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斯库路姆论辩集》是古罗马思想者、政治人、修辞家西塞罗在公元前45年撰写的一部散文体对话,分为五卷。五卷的主题分别涉及死亡、痛苦、忧愁、情绪和德性:“由图斯库路姆论辩组成的相同数量的书卷彰显了就幸福生活而言最是必需的[五个]主题。因为,第一卷论蔑视死亡,第二卷论忍受痛苦,第三卷论缓解忧愁,第四卷论灵魂的其他紊乱,第五卷包含那个最大程度地照亮整个哲学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教授的是,德性就幸福生活而言自足。”(西塞罗《论预言》2.2)
顾枝鹰译注本基于“托伊布纳希腊罗马文献丛刊”(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珀伦茨(M. Pohlenz)的拉丁语校勘本,参考了其他几种英译本和德译本,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牛津古典大辞典》中文版翻译”(项目批准号:17ZDA320)的阶段成果。
译后记
译者对西方古语了解尚浅,亦不精于义理探究,甚至对母语的体悟也难免粗糙:这个简注本只是一份读书笔记,属于愿成为西塞罗的属己读者的人。
王焕生先生的多种西塞罗译本逐步引领一个年轻读者结识了那位古老而庄重的灵魂。若无前辈的《图斯库路姆论辩集》第一卷译本以及他的指点与支持,那个读者或许就无法有幸也成为西塞罗的译者。
上海交通大学李鹃女史于2019年8月发来了她先前根据基尔福本译出的约7000字未定稿(1.1–14和5.1的译文,含注释和索引)以及她扫描的珀伦茨笺注本(译者久寻未果)。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王晓朝教授在2019年11月发来了他的译文全稿。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李蜀人教授在2020年8月得知拙译初稿也已完成后曾鼓励译者继续推进。
刘小枫、肖有志、彭磊、李致远、王双洪、罗峰、黄薇薇、何博超、吴雅凌、李慧、郭子龙等老师在义理和语文上给予了引导和指教。
高山奎、罗晓颖、潘亦婷、胡镓、娄林、陈斯一、梁中和、冯庆等老师先后在学术论坛上对译者的初步观点提出了细致、中肯的意见。
归伶昌、徐逸飞、何源、贺向前、陈可琦、古原驰、毛振婷、陈石、李晨煜、刘勋、刘旭、杨立军、贺腾、李莲、张驰宇、方凯成、张子男、韦豪、朱镭博、陈元瑗、王旭、潘震、张海龙、金炎、朱学贤、孟熙元、陈鑑等学友协助复制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未定稿提出了恰切的批评。
鲍威尔(J. G. F. Powell)、格鲁克(J. Glucker)、潘戈(T. Pangle)、巴尔博(A. Balbo)、玛努瓦尔德(G. Manuwald)、温(J. P. F. Wynne)、顾斯文(S. Günther)、弗兰切塞(C. Francese)、鲁宾斯坦(L. Rubinstein)、吕西亚尼(S. Luciani)教授提供了一些学术资源,解答了译者的疑惑。
白钢、梅华龙、刘昌玉、苑文轩老师回答了涉及古波斯语、腓尼基语和阿卡德语的相关问题。
刘奕、潘涛、王前老师以及吴玉、李倚天、何启文学友协助调查了日、韩译本的情况,解决了假名、谚文的标点和字体问题。沈翰麟、王班班学友协助处理了荷兰语人名的音译问题。
西塞罗读书会的其他成员叶友珍、王晖、张遥、张云天、李斌杰、张梦怡、许越、王月、聂汝杰、方佛送、刘枢元学友试读了第五卷的初稿,译者在与他们的讨论中受到了不少启发。
师友们的帮助对本稿和后续研究多有助益。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译者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身份赴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访问一年,译者得以深入对西塞罗的理解。在此向留基委和得大奥斯汀分校致以由衷的感谢。
另外,感谢国际西塞罗之友协会(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s Amis de Cicéron)接纳译者成为第一名中国籍会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第四次接受了译者的稿件。经典的翻译和理解之路因“六点”的陪伴而明亮了许多……
译者起初缺乏动力和信心。幸亏毕唯乐督促,翻译工作才得以步入正轨。也正是有赖于她的批评,译文方才勉强可读,不致太过佶屈聱牙。不仅如此,她还协助译者逐字校对了《斯奇皮欧之梦》的译稿,作了不少修改,而且订正了《西塞罗赞》的引文。
最要感恩的,自然是生养我的父母与土地。
谨以本书献给我的祖母。
顾枝鹰
2021年8月15日
于上海徐家汇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