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玦出周原:西周手工业生产形态管窥

書城自編碼: 37965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 者: 孙周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203571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未来特工局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034
《 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 》
+

NT$ 742
《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 》
+

NT$ 684
《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欧亚备要) 》
+

NT$ 1080
《 中国西南考古--新石器时代至西汉 》
+

NT$ 510
《 大学问·铜器历日研究(李学勤、杨升南、常金仓、王宇信一致推荐。一部从青铜器铭文历日出发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成果。) 》
編輯推薦:
玦是三代时期的重要礼器。齐家西周制玦作坊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将整个玦的生产链条向世人展示出来,从而为研究西周的礼制、手工业技术,乃至手工业在西周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全新的资料。本书即基于此展开研究,透过遗址发掘出来的一手材料,从原料选取、制作、组织、工艺和社会化等角度,试图还原整个玦的生产和使用环节,构建起《考工记》中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解读的桥梁。本书从一手材料出发,由点及面,综合研究,提供了三代手工业研究的范式。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关于玉石玦生命史的研究专著。玦的造型源于古人的生活实践,主要作为耳部装饰品而非专门制作的明器或祭礼器使用,大部分也非“神器”或“神物”。玦可用来表达人类爱美意识,传递祈福祛灾、保佑平安等原始观念,也可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齐家制玦作坊是我国历史时期唯一一处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生产石玦的专门性遗址。本书从齐家制玦作坊出土的实物资料及相关生产遗迹出发,见微知著,探讨了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化与专业化、评估了生产组织与生产规模,追溯了生产者、消费者的族属与身份,进而从客观描述转向归纳阐释,从感性认知转向理性认识。
  齐家制玦作坊是商周时期家族式贵族作坊的典型代表,其生产组织及管理运行模式为揭示三代手工业生产系统、讨论聚讼不休的周原遗址性质以及中国早期城市政治性与经济性功能等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關於作者:
孙周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先后获得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方向为新石器及商周考古。主持发掘的石峁遗址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荣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石峁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周原:2002年齐家制玦作坊和礼村遗址考古发掘报告》、Craft Produc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等专著6部。
目錄
序一············刘莉Ⅰ
序二············罗泰Ⅰ
绪论············1
第一章凤鸣岐山: 考古学视野下的岐邑周原············5
第一节追迹周原············7
一、 周原与周都············7
二、 追迹周原············9
第二节考古周原············13
一、 考古周原············13
二、 商代时期············19
三、 西周时期············21
四、 周原变迁············29
第三节作坊遗址············30
一、 制骨作坊············30
二、 制陶作坊············33
三、 铸铜作坊············35
四、 制玉石业及其他············38
第二章从玦出发: 生产设施与生产遗存············41
第一节制玦作坊············43
第二节生产设施············47
一、 工作间············48
二、 功能性设施············51
三、 关于生产设施的讨论············54
第三节生产遗存············56
一、 生产废料············58
二、 石玦残次品············59
三、 生产工具············67
四、 副产品············72
第四节生产空间············74
一、 商末周初: 普通居址与墓地············75
二、 西周早期: 生产活动的萌芽············79
三、 西周中期: 生产规模的扩张············80
四、 西周晚期: 生产活动的鼎盛············81
五、 作坊变迁: 从萌芽到废弃············83
第三章从石到玦: 生产技术研究············85
第一节生产原料············87
一、 生产石料的来源············88
二、 生产工具原料的来源············90
三、 生产原料与生产地点············90
第二节生产技术············91
一、 敲琢制坯············93
二、 打磨毛坯············95
三、 琢钻成孔············97
四、 锯割玦口············106
第三节模拟实验: 石玦破损率与耗时估算············107
第四章匠心致远: 标准化与专业化············111
第一节理论模式············113
一、 产品的标准化············113
二、 生产的专业化············116
三、 产品标准化与生产专业化············119
四、 分析参数的建立············120
第二节石玦生产的标准化程度············122
一、 西周早期············123
二、 西周中期············125
三、 西周晚期············126
第三节石玦生产的专业化程度············128
一、 生产原料············128
二、 形制变化············130
三、 生产技术············132
第四节影响石玦生产形态评估的因素············133
第五章贵族工坊: 生产组织与生产规模············137
第一节生产背景: 个体式还是依附式············140
一、 评估手段············140
二、 工匠居址与贵族宫室············141
三、 生产背景············144
第二节生产强度: 兼职还是全职············146
一、 评估手段············146
二、 生产强度············148
第三节生产规模: 家户生产还是作坊············150
一、 评估手段············150
二、 生产规模············151
三、 产量评估············153
第四节集中程度: 分散还是集中············156
一、 评估手段············156
二、 制玦遗址的唯一性············157
第五节生产技术与劳动分工············157
一、 评估手段············158
二、 技术组织············159
第六章见玦识人: 生产者············163
第一节生产类别与生产者身份············165
一、 独立式手工业············166
二、 依附式手工业············168
第二节姬姓庶民与商系工匠············172
一、 两群人与两类墓············172
二、 工匠墓葬的辨识············175
第三节工匠等级与身份············182
一、 工匠墓葬的等级············182
二、 管理者(高等级工匠)及其族属············188
三、 普通工匠及其族属············197
第四节石玦生产与工匠来源············199
第五节西周工匠奴隶身份说质疑············204
一、 西周劳动力身份问题的争论············205
二、 商周工匠身份再探讨············207
三、 西周主要劳动力构成奴隶说质疑············209
第七章玦佩从容: 消费者············211
第一节文献中的玦及其功能············213
第二节考古情境中的玦及其功能············217
第三节玦的佩戴方式············225
第四节商周玦的使用: 人群、身份及性别············231
第五节齐家风格石玦的发现与使用············242
一、 周原墓葬中的齐家石玦············243
二、 周原居址中的齐家石玦············249
第六节齐家风格石玦的消费与流通············251
第八章反思与展望············255
第一节聚落布局与作坊性质············257
第二节周原遗址与商品化生产············259
第三节反思与展望············262
后记············267
內容試閱
序 一
  近日孙周勇博士发来即将出版的新作《玦出周原——西周手工业生产形态管窥》,并嘱我作序。阅读之中,时时回忆起近20年前周勇在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考古系攻读博士时的往事。书中大部分章节所叙述的田野发掘和研究工作都基于他的博士论文,而这样巨大的工作量是他在短短的三年之中完成的。当年考古系的老师们都对他的高效工作有着很深的印象。这部新作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加入了不少近年来新的考古资料和理论分析。这部著作涉及西周考古和历史研究中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它尤其在考古学研究中对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的理论与实践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起源的理论: 手工业生产在中国早期城市发展中的地位。
  周原的历史包括了一个从先周时期前国家政治体系发展到西周时期大型都城的过程。因此,对周原遗址的研究首先涉及的理论问题就是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和性质。关于城市起源的理论,考古学研究主要受70年前柴尔德所提出“城市革命”这一概念()的影响。在他所列举的衡量城市出现的十个标志中,最先强调的是人口集中的大型聚落和专业化生产和分工的出现,其中包括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柴尔德认为,城市与乡村有人口结构的区别,虽然大部分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仍然是农民,耕种附近的田地,但是城市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专业手工业生产者、商人、 管理人员和神职人员等。因此,城市不同于之前的聚落在于从事生产活动人口的分化。值得注意的是,柴尔德在提出城市革命这一概念时,并未包括中国的考古学资料。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在讨论中国早期城市起源问题时,主要关注中国早期城市的礼仪性和政治性功能。例如,维特利认为商朝最早的城市是礼仪活动场所和行政中心,主要由王室人员、神职人员和一些精选的工匠居住。张光直认为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用以获取和维护政治权力的工具。罗泰曾将早期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城市聚落;形成期,青铜时代早期的王室贵族世系的聚集地;进展期,青铜时代晚期的城市。在这个发展序列中,西周处于第二阶段,其城市(包括周原)的基本特征为分散的贵族宗庙或宫殿建筑群,周围分布着杂乱无章的半地下式房屋建筑。这些观点虽然揭示了中国城市起源的某些特点,但现在看来并不全面;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考古工作长期以来侧重于发掘大型宫殿和墓葬遗存的倾向和由此造成的原始资料偏差。其结果是导致我们缺乏对早期城市中所存在多样化的生产活动和生计方式的了解,因而限制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对早期都城功能的全面分析。可喜的是,近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更加注重聚落形态、手工业生产以及器物功能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对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有了新的认识。
  周勇的这部著作正是这个新研究方向的一个优秀实例。他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可以窥视到三千年前西周城市中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 在周原,与大型宫室和宗庙建筑共存的,还有依附于贵族的手工业生产作坊和工匠们生活和生产留下的遗迹。书中对周原齐家遗址石玦生产的技术和规模,以及工匠们社会身份等级等方面的分析,提供了研究早期城市中手工业生产的详细的考古学第一手资料。它向我们展示,周原作为西周早期的都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
  第二,研究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理论与方法。
  齐家石玦作坊遗址反映的生产组织和生产过程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西方考古学对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有多年的研究,颇有建树。周勇在分析齐家石玦生产过程时也借鉴了这些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但他并没有拘泥于原定义,而是根据周原的发掘资料对原理论模式进行了检验和深入探讨;同时,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理论框架补充了生动的例证。书中对于周原齐家作坊这类制造一般民用品的手工业生产组织的性质问题的讨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根据以往的一些理论框架,早期国家中的手工业生产组织有多种方式,其中代表等级身份的奢侈品生产一般都由王室贵族掌控,而一般民用产品的制作则由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承担。周勇在书中检验了这一假设。他结合考古遗存背景,对出土物进行量化分析,广征博引文献材料,并结合周原出土的其他建筑基址和作坊遗存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手工业生产已经成为了周原贵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可以推测周原手工业生产系统是处于贵族家庭掌控之下的、依附性的,既生产奢侈品又生产日用品。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手工业生产活动也是西周王朝实现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这一结论对研究西周都城的性质十分重要。
  第三,周原都邑发展历史的考古学检视。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将周原定性为周王祖庙所在以及王朝贵族的聚集地。但近年来陆续发现和发掘了多处手工业生产遗迹,因此已经有不少学者注意到西周手工业生产中的商业性质,以及手工业生产者的身份和来源,齐家石玦作坊的研究是其中之一。这些研究揭示,西周时期突然出现在周原的大量工匠为商遗民,是他们将旧王朝创造财富的先进技术介绍给新王朝的统治者,同时也保障了这些技术的持续发展。这对我们了解城市发展初期的人口结构尤为重要,也对中国早期朝代更替时生产技术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的延续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周勇的著作中,我们看到周原的发展历史正反映了这样一个朝代更替时在都城所发生的人口、技术及文化特征的转变过程。这些信息无法从零星的文献记载中得到,而考古学研究的长处,正是揭示那些有具体时空关系的物质遗存,为探索人口迁徙、技术传承、社会组织以及物质文化变化过程提供证据。这些对周原城市化进程的认识应该可以用来检验青铜时代早期其他大型都城遗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化的特点,并以此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后,我想强调,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既需要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帮助选择命题和研究方向,也需要在发掘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考古和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协助和检验,而丰富的古代文献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周勇的这部著作正是这样一个多学科相结合研究的典范。

刘莉(美国斯坦福大学)
2022年1月22日

2020年2月
彼得·贝尔伍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