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NT$
388.0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NT$
510.0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NT$
1948.0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NT$
2540.0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500.0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NT$
347.0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是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与主旨来分析与研究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以及重要内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源泉与内在维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财富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蓝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等重要内容。
|
關於作者: |
本书作者为戴圣鹏,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入选者,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中国化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2014.9-2016.9),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海派经济学》(CSSCI)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哲学、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原理》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近30篇次。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5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业务基金项目2项。获得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哲学学会哲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
|
目錄:
|
前言001
第一章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考察001
一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002
二生态文明思想生成的逻辑进程007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巨大发展018
第二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源泉与内在维度023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源泉023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维度035
第三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052
一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建设053
二从生态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057
三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06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065
第四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财富理念073
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变革现存的财富观念073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新的财富观念079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财富理念的指引083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遵循新的财富创造原则087
第五章绿色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092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092
二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客观需要096
三绿色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099
四基于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108
第六章美丽中国与美丽世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蓝图115
一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的内涵与关系115
二美丽中国、美丽世界呼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20
三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梦蓝图122
四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描绘世界梦蓝图——美丽世界127
第七章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133
一美好生活的内涵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性134
二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139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需要142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满足人民对美的生活需要146
第八章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151
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151
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内在关系155
三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要路径与重要原则158
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167
第九章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73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指向与创造进程173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179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185
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意义187
第十章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化与创新马克思主义191
一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191
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204
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208
结语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212
注释221
参考文献246
后记255
出版后记258
|
內容試閱:
|
前言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其践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建设生态文明,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人类社会对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文明进入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人对自然的驾驭力与支配力在不断增强,但同时人对自然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与践行。换句话讲,相比于过去的历史时代而言,人对自然的保护与生态建设并没有因为人的自身力量的发展或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人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超过过去任何历史时代。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与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个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以及人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样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特别是在资本作为“普照的光”而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如不注重对自然的保护与生态建设,而只是一味地借助日益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的话,自然环境就必然难以承载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特别是一些过度的、被社会放大化的物质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在于自然是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更在于自然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当人的需要超出了自然的承载极限、当人的需要损害了生态环境内部的新陈代谢,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难以健康发展。因此,人如何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又如何使自然具有可持续提供的能力,也即自然可持续地满足人的需要日益增长的能力,这是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必然要解答的问题,同时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难以逃避的重大现实问题。这个问题,从全球的角度讲,总体状况是日趋严重,而不是日益向好。虽然,在有的国家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难以从根本上迅速扭转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
毋庸置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人与自然关系构建中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的一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中,人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