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編輯推薦: |
1.在卷不动躺不平的当下 用内生动力找到成事法则
很多人之所以会有拖延习惯、精神内耗和消极情绪,大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找到行动的动机。自我激励是难以习得的技能之一,学会这件小事,你的人生会变得很不一样。
2.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动机心理学前会长作品
艾利特·菲什巴赫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和市场营销学教授,是美国动机科学协会前负责人,她在行为动机学领域深耕多年,文本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 力赞
彭凯平、史欣悦、崔璀、攸佳宁、魏知超 推荐
|
內容簡介: |
我一天要背100个单词,我1个月要减10斤,我要拿到心仪的offer,我们有很多梦想,却常常止步在“梦“和”想“。
为什么有的人杀伐决断,有高超的行动力?从想到做,真的那么难吗?
本书作者艾利特·菲什巴赫基于近20年的动机学研究成果,从设定目标开始,抽丝剥茧地讲述了如何把理想照进现实。
本书既有大量心理学理论支撑,又有贴近现实的生动案例。不管你是职场人士,还是大学生,或者想养育有自驱力子女的新手父母,本书都是你的不二之选。
|
關於作者: |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和市场营销学教授,动机科学协会前负责人。
在芝加哥大学期间,艾利·菲什巴赫团队进行了近20余年的动机学研究,撰写了100多篇理论论文。
她的论文在《心理评论》《心理科学》等众多心理学和商业杂志上发表,她关于动机的研究也经常被包括《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的媒体报道。
|
目錄:
|
序 你的生活需要内生动力
第一部分 选择具有强大驱动力的目标
第一章 目标能改变行为,拉着你去努力
第二章 设定既有挑战性也有实现可能的数字指标
第三章 正确的激励激发行动,错误的激励适得其反
第四章 内在动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 持续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
第五章 通过监控进展来自我激励
第六章 半满心态和半空心态
第七章 如何避免卡在中间的窘境
第八章 负面信息对成功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 创建一个有效的目标系统
第九章 掌控多目标,选择你要打的仗
第十章 自控力增加抵抗诱惑的信心
第十一章 延迟满足能换来更大的回报
第四部分 创建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社会网络
第十二章 他人的存在会影响我们的动机
第十三章 团队合作中有利和不利的协调模式
第十四章 和朋友、家人一起达成目标
|
內容試閱:
|
确定目标,而非手段
正如老话说的“眼睛要看着方向”,设定的目标应该是种抱负而非苦差。有驱动力的目标设定的是期望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实现目标必需的手段。
设想下你在外面吃饭。 点一杯12美元的鸡尾酒你可能毫不犹豫,但要花12美元请人代泊车你可能会犹豫,而宁愿自己开车转几圈找找车位。 你不喜欢花钱请人代泊车,因为停车只是手段,是能让你进餐厅吃饭这一目标的手段。 同理,给朋友买生日礼物可能要付运费和包装费,但我们不喜欢在这上面花钱。 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买礼物,凑到可以包邮免运费。 通常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目标而不是手段上。商家也知道顾客不喜欢把钱花在手段上,所以电商会把运费暗含在产品价格中,给人以免运费的假象。
我和富兰克林·沙迪发现,不愿在手段上花钱的心理有时会导致很奇特的结果。 我们对工商管理硕士学生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就像很多人不想付运费一样,为了不在手段上花一分钱,人们宁意在总数上多花钱。在实验中我们拍卖了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的一本亲笔签名书,也是这些学生们都很想拿到的一本书。书的平均出价为23美元。 接下来我们拍卖一个手提袋,里面装着同样的签名书,给对这本书有同样热情的另一群学生。他们看似在竞拍手提袋,但这个交易应该更划算,因为出价最高的同学会同时拿到手提袋和书。 但奇怪的是,为这两样竞标的学生平均只愿支付12美元,远低于愿意为单独这本书所支付的价格。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手提袋的价值是负的,袋子和书放一起反而拉低了交易价值。为什么会有上述奇特结果呢? 花那么多钱买个袋子而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装一本免费书,会让人感觉不太值。 其实还是人们不想在手段上花钱。
设定目标时,请记着以上我们所了解到的,要根据最终收益而不是付出的成本(手段)去锁定目标。最好把目标设为“找到工作”而不是“申请工作”,“买房子”而不是“攒首付”。 找到工作和买房子都是期望的结果,填工作申请表和攒首付则是实现这些结果的必要手段。 实现目标让人兴奋,而实现目标的手段让人感觉只是苦差。
设定抽象目标
想象下你正在努力找一份新工作。 你可以把目标说成是 “探索职业机会” 或 “读招聘启事提交申请”,这是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说法:“读招聘启事” 具体在说你如何寻找职业机会,而 “探索职业机会” 则抽象解释了你为什么要读招聘启事。 虽然都是同一目标,但第一种说法显然比第二种更有驱动力。对目标的具体描述强调行动,就会把目标变成苦差,而抽象描述则强调的是行动背后的意义。
抽象的目标体现了行动背后的目的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它强调实现目标才是行动的目的,而具体目标确定的只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或手段。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培养抽象目标的思维,目标才不会显得像个苦差。如果你能抽象地思考日常生活,专注于日常行为的目的和意义,那么你为特定目标所做的努力也会更抽象更有意义。为验证这一原理,心理学家藤田健太郎和同事做了一项研究,通过让人们回答一系列“为什么” 的抽象类问题或 “如何” 的具体类问题,将其分为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模式,例如,他们需要回答“你为什么要保持身体健康?” 或是“你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 ,回答几个这样的问题之后,参与者们会根据回答的问题,开始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更抽象或更具体的思考。那些回答了一系列“为什么”的参与者们,显得更有动力,也会更努力地去调动力量实现目标,例如在手持握力器时他们会更用力。
这样做也会有其弊端。 目标太抽象时就会很模糊,很难联系到一整套具体行动,因此也很难积极有效地实现目标。 例如,“探索新职业机会” 的目标比“追求成功” 好得多。 同样,“开始去教堂” 比“道德纯洁”的目标要好。 如果没有明确或具体的方法去追求成功或道德纯洁,那么这些目标就是无效的。 当从A点到B点没有明确路径时,我们就只能陷入幻想,而不是去采取行动实现目标。
在幻想时,我们会想象目标一旦实现生活将会是怎样。我们想象自己穿上毕业礼服、戴上奖章或穿上婚纱的感觉多么美好,但幻想不会产生行动。 幻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不会让你去努力学习; 幻想5公里跑第一也不会让你去多跑步;幻想步入婚姻殿堂也不会让你给自己安排更多约会。
事实就是如此。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和托马斯·瓦登让减肥者在开始减肥计划时,给自己对减肥的期望(即减肥可能性有多大)和对减肥的幻想打分。 一年后,期望值高的人比期望值低的人减重更多,但幻想值更高的人却没怎么减重。
幻想的感觉虽然美妙,但作为激励工具基本无效。目标太抽象时就可能会沦为幻想,让人不去采取行动。 最理想的抽象目标描述的是目的,但同时不会忽略为实现目标而需要采取的行动。例如“改善我的心理健康”比“我要幸福快乐” 的目标要好。 立下这一目标,你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如开始心理治疗)。 有效的抽象目标可以让你对比现在的状态和想要达到的状态,你就可以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把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