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NT$
230.0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NT$
499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NT$
755.0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NT$
367.0

《
量子纠缠
》
售價:NT$
296.0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NT$
347.0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NT$
301.0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爱哭的小孩》荣获道明加拿大儿童文学奖,文学性与故事性并重,属于国际一流水准的儿童文学作品。
★本书是彩绘注音版,符合5~8岁的孩子“识字拼音相辅相成”的学习需求。国际大奖小说保证了故事的经典性与可读性,能够让孩子在上学之初即与世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讲述了孩子学会探索内心、勇敢做自己的重要性,有助于引导孩子找回真实的自我,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适合亲子共读、讨论。
★语言很有韵律,故事通俗易懂,富有哲理,非常适合朗读。
★作者斯特凡妮?布莱既是一位歌手和词曲作者,也是一位著名作家,非常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她想通过写作来帮助人们摆脱一些社会偏见,能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能正确看待他人的与众不同。
★本书情节曲折跌宕,处处充满转折,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促使小读者不停翻阅,提高阅读水平。
★全书采用四色印刷,手绘插图由法国插画家阿加特?布拉-布雷绘制,画风轻松诙谐,又充满艺术性,与文本故事相得益彰。
|
內容簡介: |
阿纳托尔总是在哭。姐姐雷吉娜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弄不清他为什么哭。后来,姐姐忽然想起自己因为发胖在学校被嘲笑的经历,猜想弟弟也许只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于是,姐姐开始从衣服、玩具、发型、饮食等方面,逐一试探弟弟的喜好。她和爸爸一起,尽可能地让弟弟做自己。最终,弟弟哭泣的次数和时间变少了,一家人的关系也更密切了。
|
關於作者: |
作者
斯特凡妮·布莱
Stéphanie Boulay
斯特凡妮·布莱,加拿大著名作家,也是一位歌手、词曲作者,其音乐作品曾入围北极星音乐奖。创作音乐的空暇之余,她常常写作,以鼓励读者做任何让他们快乐的事。2018年,她与插画家阿加特·布拉-布雷合作,出版了她的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爱哭的小孩》。她希望这本书能摆脱加之在人们身上的刻板印象。该书于2019年荣获道明加拿大儿童文学奖。
绘者
阿加特·布拉-布雷
Agathe Bray-Bourret
阿加特·布拉-布雷,加拿大插画家、动画师和导演。由于非常热爱绘画、讲故事,她在康考迪亚大学完成电影学士学位后,走进了插画的世界。她善于用水彩和水粉画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场景。除了从事插画工作外,她还为各种项目制作动画。
|
內容試閱:
|
接纳心底的那个“爱哭鬼”
亲子教育作家?文学博士?张贵勇
优秀的童书都是触及心灵的教育之书。
所谓教育之书,不只是透过艺术气息十足的画面、或夸张风趣或平淡中有惊喜的故事,让孩子学到丰富的知识,拓展认知的边界,教育之书还包括慰藉情感,唤醒心灵,涵养积极的价值观。依照如此标准,《爱哭的小孩》称得上是颇有意味的童书—从哭泣到欢笑、从抗拒到接纳、从自卑到自在。故事中姐弟俩在情绪与生活状态上的双重转变,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引导那些陷于负面情绪的孩子学会正确看待哭泣,并认识到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现实中,我们从小往往被灌输太多“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是怯懦的表现”之类的观念,甚至被责以“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之类的批评,悲伤的情绪因无处释放而难以释怀,强行压抑的结果反而使内心不快乐、对自我不认可,不知不觉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其实,孩子哭泣的背后有多重原因,有的是宣泄负面情感,进而对身心进行某种程度的保护;有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因为语言表达尚不充分;有的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因为力量相对弱小,哭泣更容易达到目的;有的则是因为感觉到被忽视,哭能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关注。由此可见,只有懂得哭泣的内在动因,才能真正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成长。
这种“懂得”并不容易。就像《爱哭的小孩》中的姐姐雷吉娜·比博,为了让弟弟不哭,她做了多种尝试,比如,摆出搞笑的姿势、画画、玩玩具,或是尝试新发型、穿上新衣服、布置新房间等。但显然,这些都不是治本的方法,阿纳托尔依然是令人头疼的“爱哭鬼”。直到最后,谜底才解开。一家人让我们发现了战胜哭泣的方法,即重新认识乃至接纳哭泣,将之视为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没必要以之为耻。通过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亲情为孩子托底,让爱注满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心,哭泣自然会停止,欢笑不请自来。
这一心理学认识很有教育价值,尤其是对当下的父母而言,多关注孩子的情绪与情感状态,及时抚慰他们的心灵,鼓励准确表达、自我接纳、释放天性,他们的未来离幸福就会更近一些。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意味着找到家庭教育的钥匙,养育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实际上,尽管书中没有透露妈妈不在的原因,我们却能从书中浓烈、嬉闹、夸张的画风与蛛丝马迹中感觉到,家人之间的关爱一直都在;姐姐虽然代替不了妈妈,但亲情能治愈悲伤,让笑容与阳光重新回到家庭成员的脸上,让他们学会勇敢做自己,如题记中的那句话,“你们原本的样子就很完美”。
正确看待孩子的哭泣,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爱哭鬼”。哭泣的冲动,不只孩子有,成人也会有,只不过成人更加克制或更懂得掩饰。面对爱哭的小孩,抑或动辄眼中含泪的成人,重要的是接纳与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爱营造家庭的屏障。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无惧任何风雨,信步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