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1.本教材涵盖了从农药原药制备到农药产品开发的所有实验内容,共包含86个实验。将农药制备、加工、残留分析、毒性、生物测定、田间药效等内容融为一体,具有实用性强、涵盖面广的特点。使学生对农药学科相关实验有一个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科素养及实践能力。2.为了尽量使语言简明易懂以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本教材将农药学的理论知识、背景知识、实验室实际操作嵌入到二维码中,学生扫码便可学习。3.本教材除化学农药制备外,还包含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同时将纳米制剂、环境安全、抗性风险等新知识、新内容融入到农药学基本知识体系中。
|
內容簡介: |
近年来农药学快速发展,为顺应发展要求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农药原药制备实验,第二章为农药剂型加工实验,第三章为农药残留与分析实验,第四章为农药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第五章为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第六章为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全书包含86 个实验,除详细描述实验方法外,还以二维码的形式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方便学生扫码学习。本教材涵盖了从农药原药制备到农药产品开发的所有实验内容。将农药制备、加工、残留分析、毒性、生物测定、田间药效等内容融为一体,具有实用性强、涵盖面广的特点。不仅可作为植物保护和农药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农药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使用。
|
目錄:
|
第一章农药原药制备实验 001
实验一农药纯化——重结晶法 001
实验二农药纯化——薄层色谱法 003
实验三杀虫剂——吡虫啉的合成 004
实验四杀菌剂——多菌灵的合成 006
实验五除草剂——草甘膦的合成 007
实验六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的合成 009
实验七植物源农药——鱼藤酮的超临界CO2萃取分离 010
实验八微生物农药——白僵菌的分离纯化 012
第二章农药剂型加工实验 013
实验一0.5%等量式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测 013
实验二1.8%阿维菌素微乳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15
实验三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17
实验四42.5%吡虫啉悬浮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19
实验五8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21
实验六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23
实验七4%乙烯利超低容量液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25
实验八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27
实验九30%百菌清烟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29
实验十20%香茅油纳米乳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30
实验十一0.25‰鱼藤酮纳米悬浮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32
实验十二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34
实验十三40亿活菌/g枯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及性能指标检测 036
第三章农药残留与分析实验 038
实验一西瓜中克百威残留测定——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 038
实验二大米中多菌灵残留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041
实验三除草剂莠去津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044
实验四杀虫剂啶虫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046
实验五豇豆中倍硫磷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 048
实验六荔枝中联苯菊酯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 051
实验七香蕉中戊唑醇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 053
实验八白菜中甲萘威残留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055
实验九果中咪鲜胺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057
实验十辣椒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测定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060
第四章农药毒理与环境安全实验 062
实验一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062
实验二急性经皮毒性实验 064
实验三急性吸入毒性实验 066
实验四蜜蜂急性毒性实验 069
实验五家蚕急性毒性实验 071
实验六斑马鱼急性毒性实验 073
实验七类生长抑制实验 075
实验八藻类生长抑制实验 077
实验九蚯蚓急性毒性实验 080
实验十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毒性实验 082
实验十一土壤微生物毒性实验——CO2吸收法 084
第五章农药生物测定技术 086
第一节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 086
实验一杀虫剂触杀作用——喷雾法 086
实验二杀虫剂触杀作用——点滴法 089
实验三杀虫剂触杀作用——药膜法 091
实验四杀虫剂胃毒作用——叶片夹毒法 093
实验五杀虫剂胃毒作用——人工饲料混药法 095
实验六杀虫剂内吸作用——根部内吸法 097
实验七杀虫剂熏蒸作用——二重皿熏蒸法 099
实验八昆虫拒食活性——叶碟法 101
实验九杀螨剂活性测定——浸渍法 104
第二节杀菌剂生物测定技术 106
实验一孢子萌发法 106
实验二生长速率法 108
实验三抑制菌圈法 110
实验四杀菌剂拮抗作用测定 112
实验五抗病毒剂作用测定 113
实验六杀菌剂组织筛选——保护作用测定 115
实验七杀菌剂组织筛选——治疗作用测定 117
实验八杀菌剂盆栽法——内吸传导性测定 119
实验九植物免疫诱抗剂测定 121
第三节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 123
实验一种子萌发实验——培养皿法 123
实验二种子萌发实验——幼苗形态法 125
实验三种子萌发实验——中胚轴法 127
实验四植株生长量的测定——萝卜子叶扩张法 129
实验五植株生长量的测定——三重反应法 131
实验六生理指标的测定——黄瓜叶碟漂浮法 133
实验七生理指标的测定——希尔反应法 135
实验八生理指标的测定——小球藻法 138
实验九PPO测定 140
第四节抗药性及安全评估实验 143
实验一蚜虫对吡蚜酮抗药性评估实验 143
实验二水稻纹枯病菌对噻霉酮抗药性评估实验 146
实验三稻田阔叶杂草对2,4-滴异辛酯抗药性评估实验 149
实验四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植株施药法 151
实验五杀菌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茎叶处理法 153
实验六除草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 155
第六章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157
试验一20%呋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157
试验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 160
试验三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荔枝蝽药效试验 162
试验四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164
试验五50%噻菌灵悬浮剂防治果采后炭疽病药效试验 166
试验六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药效试验 169
试验七48%甲草胺乳油防治花生地杂草药效试验 171
试验八20%草铵膦水剂防除橡胶园杂草药效试验 173
试验九0.01%芸苔素内酯乳油对番茄增产作用药效试验 175
试验十0.08%茚虫威饵剂防治红火蚁药效试验 177
试验十一0.005%溴敌隆毒饵防治玉米田害鼠药效试验 179
参考文献 182
|
內容試閱:
|
保驾护航靠农药,七十余载造辉煌。随着化肥农药双减政策以及“十四五”我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农药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农药的安全使用也越来越严格。为此,编者作为农药学一线教学人员,汇聚各方力量,响应国家政策,与时俱进编写了本实验教材。本教材除化学农药制备外,还包含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同时将纳米制剂、环境安全、抗性风险等新知识、新内容融入农药学基本知识体系中,力争培养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大学生,为其步入社会,尤其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理论帮助。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为农药原药制备实验,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8个实验;第二章为农药剂型加工实验,包括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纳米乳、微生物制剂等13个实验;第三章为农药残留与分析实验,包括农药的快速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10个实验;第四章为农药毒理与环境安全的11个实验;第五章为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33个生物测定实验;第六章为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包括病虫草鼠的防治共11个试验。
本教材以有机化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杂草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分析”“农药毒理学”“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等课程为专业基础,以昆虫、病菌、杂草、农药等为研究对象,是植物保护和农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强的课程。除供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外,还可供农药学专业研究生和农药企业研发相关人员使用。本教材通过实验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在农药学科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为了尽量使语言简明易懂以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本书将农药学的理论知识、背景知识、实验室实际操作嵌入到二维码中,学生扫码便可学习。
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海南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海南省科技专项(ZDYF2022XDNY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513)等项目的资助,特别感谢使用过原讲义的历届学生,他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22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