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內容簡介: |
理查德?朱利亚诺蒂的这本体育社会学著作广受赞誉。在本书中,他用批判社会学解读现代体育运动。正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全球盛会所展现的,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越发突出。在全世界,都是这样。
本书初版出版至今已有十余年。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参考了最新的文献,探讨了体育运动与社会的前沿论题。在每一章,朱利亚诺蒂都严谨地考察了体育运动相关理论及相关主题,将理论与实例熔为一炉。这些社会学理论广为人知,除了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韦伯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有种族理论、性别理论、全球化理论。本书还就体育运动主题选取全球案例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体育社会学(第2版)》极具可读性,是出色的体育运动社会学导论,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适合作为体育运动与休闲研究、文化研究、现代社会理论等课程的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理查德?朱利亚诺蒂,1966年生于苏格兰阿伯丁,于阿伯丁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拉夫堡大学运动、锻炼、健康科学学院教授,曾为杜伦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犯罪学系主任、应用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研究兴趣在全球化理论、足球社会学、大型体育赛事、运动暴力(含足球流氓)、运动与社会治安、社会理论、移民问题、体育政策。业已出版著作15本,于主流及专门社会理论期刊发表论文多种,作品被翻译为12种文字发表。
译者简介:
李睿,1983年生于安徽蚌埠,经济学学士(天津财经大学,2006)、法律硕士(东北财经
大学,2009)、法学博士(浙江大学,2013)、体育学博士后(清华大学,2013.11—2015.9),现为丽水学院体育教育系副教授。研究兴趣在传统身体文化、体育运动社会学、体育文科研究方法、术语翻译。在《中国翻译》《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东方法学》《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经典与解释》《体育与科学》《民间法》等CSSCI书刊发表译文多篇。
|
目錄:
|
致谢
缩略词
前言
1 体育运动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秩序、协同、系统
2 研究体育运动的韦伯式进路和微观社会学进路:意义、身份、理性化
3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体育运动理论:资本主义、异化、阶级斗争
4 体育运动的文化研究进路:统治、抵抗、越界
5 体育运动中的“种族”与民族:反对种族主义
6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7 体育运动中的身体:规训、经验、风险
8 运动场地与运动空间:爱恋之域、商业之域、幻想之域
9 埃利亚斯论体育运动:构型、文明、互赖
10 布尔迪厄论体育运动:统治、区隔、公共知识分子
11 后现代体育运动:碎片化、消费、超真实
12 全球化与体育运动:政治经济、文化创新、社会发展
后记:迈向批判的体育运动社会学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6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现代体育运动一直是个带有批判色彩的文化领域。该领域构建并再生产了基于异性恋的男性身份。这种男性身份在体育运动领域占据统治地位。无论是精英体育运动机构,还是草根体育运动机构,都对女性及性少数群体全面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了种种正式或非正式的限制。不过,有些对体育运动所做的批判社会科学研究,还是强调这些社会群体具备对抗边缘化的能力。为了探索这些议题,本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我勾勒了现代体育运动性别化的历史。第二部分,我就体育运动领域里女性的经验与潜力,提供了社会历史细节,发展了批判社会学理论。第三部分,我考察了性少数群体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第四部分,我论述了与男性气质相关的体育运动社会学议题。
带有性别歧视的体育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在历史上,现代体育运动是个重要的男权领域,生产并再生产着各种各样的男权社会关系及男权社会身份。在男权制中,男性掌握权力,而女性从属于男性。早年的现代体育活动,通常属于喧闹的男性亚文化。例如,在英国、北美、澳大拉西亚,直到19世纪晚期,“捕鼠”、拳击等血腥运动,既伴随着豪赌、兄弟情等男性亚文化,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暴力(Brailsford1985:126;Cashman1995:206;GornandGoldstein1993:70-75)。自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游戏崇拜”愈演愈烈,这也为这种新男性理想提供了基础:“肌肉发达的基督教绅士”。这正是大英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具身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男权意识形态、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在建设“肌肉基督教”的过程中,体育运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运动场上,青少年被要求“展现斯多葛主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要知道自己是附属于团队,并且是服务于团队事业的(Mangan1986:147)。而那些逃避体育运动的人就只能得到极其负面的评价。比如,别人会说他们道德失范、体格退化、性格懦弱。
在英国的殖民地及领地,“肌肉基督教”的理想广为传播;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尤其在欧洲和美国,那些喜好盎格鲁文化的精英人士也将这理想广为传播。反过来,这类基于男权制的体育运动意识形态得到了“全球本土化”:为当地男性所改造,以应其所需,投其所好。例如,在澳式橄榄球领域,大家觉得真正的男人就该展现“勇气”,而那些批评这运动太暴力的家伙则被贬为“懦夫”或“老妇女”(BoothandTatz2000:68)。在英式橄榄球领域,南非的荷兰白人孕育了独特的男性气质和国家认同,他们强调“艰苦、坚韧、坚强、果敢”(Grundlingh1994:186-187)。在美式橄榄球领域,耶鲁、普林斯顿、哈佛等顶尖大学把这暴力的游戏当成了重要的教学工具,并提供给那些追求职业领袖地位的年轻男性(Sammons1997:384)。还是在美国,棒球起到了塑造工人阶级男性身份的作用,具体集中在这些方面:女性和非白人少数族裔的神话、政治民主、阶级流动(Kimmel1990:64-65)。在法国,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deCoubertin)自英国旅居归来,就坚信体育运动能让上层阶级的疲惫学童恢复生气(Mangan1981)。可能最震撼的事情,还是其他地区、其他文化接纳并改造了“肌肉基督教”的信条。例如,正因如此,才有了“肌肉犹太教”的兴起(Presner2007)。
在这个时期,男权制意识形态基本上还固执地认为:女性应当被排除在运动之外。例如,顾拜旦就坚信体育运动会损害妇女的“固有命运”——做母亲及成为男性的伴侣。“受人尊重”的女性只会在私人场合锻炼,如封闭的网球场;社会大众绝不鼓励妇女抛头露面,认为这与出轨相关。因此,在19世纪末至一战前的和平时期,法国人认为女性自行车选手患上了“圣母/情妇”综合征:她们要么是无性的老处女,要么“身体半裸、打扮妖艳、人尽可夫”(Holt1991:125)。总之,无论是现代体育运动之建立,还是其传播,都深受男权意识形态及相关假设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