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儒脉:中国儒家学派史

書城自編碼: 38637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 者: 韦力
國際書號(ISBN): 9787523102244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出土文献与巫术研究
《 出土文献与巫术研究 》

售價:NT$ 281.0
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 》

售價:NT$ 319.0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经纬度丛书·文字的故事:从结绳记事到未来文字 》

售價:NT$ 486.0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
《 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 》

售價:NT$ 265.0
智能量化:ChatGPT在金融策略与算法交易中的实践
《 智能量化:ChatGPT在金融策略与算法交易中的实践 》

售價:NT$ 319.0
肆火(全2册)
《 肆火(全2册) 》

售價:NT$ 377.0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母女关系:如何抚平来自母亲的创伤 》

售價:NT$ 313.0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心悦读丛书·5分钟疗愈手册 》

售價:NT$ 313.0

編輯推薦:
☆一本书纵观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
源起:从巫到术士,再到从事教化人民的儒士;
→春秋:孔子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其弟子构成了儒家学派;
→战国: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孟子)和孙氏之儒(荀子),前者强调心性和内圣(性善派),后者强调礼法与外王(性恶派);
→秦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官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之争源起;
→魏晋:儒、道思想结合使得儒学的玄学化,经学衰落。王弼改变了被经学家视为金科玉律的“注不破经”观念,经学思想次被解放。
→隋朝:统一南北后,大力发展儒学,寻觅孔门后裔加以褒奖。
→唐朝:儒、释、道三家平衡。颁行《五经正义》,使得对经书的注解义疏得到统一,儒家核心经典有了标准定本。佛教完成了中国化,使得儒家受到空前的压力。
→宋朝:受韩愈和李翱思想的影响,创造出了理学、道学观念。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文本身,直接探求圣人本意。到南宋时期,基本分为两大派别:朱氏理学与陆氏心学。
→金元: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跟随康王赵构南渡,是为孔门南宗;在元代儒学
內容簡介:
在中华文明赓续传承中,儒学思想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中,在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从梳理儒学学派发展脉络切入,纵观解读了近3000年中国儒学发展流变。以时代为经,以儒家各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嬗变的各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儒家派别的起源、继承和影响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通过本书,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对儒家及儒家学派史有系统而清晰的了解,而且能更好地看懂到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演进的底层逻辑。
關於作者:
韦 力
国际儒联出版宣传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目录版本学、藏书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著有《觅圣记》《觅文记》《觅诗记》《书楼寻踪》《鲁迅藏书志》《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等三十余部专著。
目錄
序言

章.儒学的产生及相关概念
一、儒、儒家、儒学./ 002
二、儒家创始人./ 003
三、儒家主体思想./ 005
四、儒家核心概念./ 008
五、初期分化·儒分为八./ 026
六、曾子学派·以孝为本./ 029
七、思孟学派:子思·强调中庸./ 032
八、孟子·性善论./ 037
九、荀子·性恶论./ 042

第二章.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
一、尊儒时代背景及原因./ 048
二、礼制的确定者·叔孙通./ 050
三、经学的先声·陆贾./ 052
四、从儒道之争到独尊儒术./ 055
五、经学的两大流派·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059
六、汉代古文经学的四次抗争./ 063
七、汉末今文经学的反击./ 068
八、郑玄遍注群经,会通今古文./ 073

第三章.魏晋玄学下的儒学
一、三国时代的儒学./ 080
二、王学郑学之争./ 083
三、易学的象数派与义理派./ 088
四、南朝经学派与北朝经学派的异同./ 091
五、南朝经学派名家./ 093
六、北朝经学派名家./ 097

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注疏之学
一、南北两派儒学的统一./ 102
二、河汾学派./ 105
三、以音释义,训义兼辩./ 109
四、钦命诸儒共修《五经正义》./ 112
五、刊刻九经《石经》,平议《孝经》派别./ 115
六、盛唐三贤创新《春秋》学派./ 118
七、韩愈重立儒统./ 120
八、李翱·强调复性,开宋代理学之先河./ 123
九、晚唐五代儒学./ 125

第五章.宋代新儒学—理学
一、范仲淹与宋初三先生./ 129
二、荆公新学./ 133
三、温公朔学./ 137
四、元公濂学./ 142
五、横渠关学./ 147
六、苏氏蜀学./ 151
七、尧夫数学./ 157
八、二程洛学./ 161
九、程门四先生./ 167
十、道南学派./ 176
十一、湖湘学派./ 181
十二、金华学派·经史并重,传承中原文献之学./ 188
十三、永嘉学派./ 195
十四、永康学派·王霸义利之辨./ 208

第六章.朱陆异同:理学与心学的
一、晦庵闽学:朱熹·性即理./ 213
二、象山心学:陆九渊·心即理./ 220
三、勉斋学派·传承儒学道统./ 227
四、沧洲学派·播朱学于世间./ 233
五、西山学派·使理与数灿然于天地间./ 237
六、九峰学派·数尽万物之则,尽天下之理./ 246
七、清江学派·与朱熹同撰《小学》./ 251
八、北溪学派·心为太极./ 254
九、木钟学派·朱子传《诗》《易》弟子,以理解经./ 259
十、鹤山学派·通过实践明心致知./ 262
十一、潜庵学派·以朱子说解《诗经》./ 266
十二、巽斋学派./ 270
十三、深宁学派·汉宋并采,研经究史./ 278
十四、东发学派·四明之学宗朱氏者东发为./ 286
十五、真氏西山学派·泛滥释老心学,归本朱子./ 289
十六、北山学派./ 296
十七、陆学在浙江的传播./ 300
十八、宝峰学派·私淑慈湖,以心理政./ 308

第七章.金元:儒学的衰落与衍圣公的确立
一、赵秉文·金朝斯文主盟./ 313
二、道统的北传./ 314
三、鲁斋学派·传理学于元廷./ 318
四、静修学派·刘因,圣贤,我也;我,圣贤也./ 322
五、草庐学派·吴澄,内主敬尊德性,外格物而致知./ 326

第八章.明初的朱学与陆学
一、曹端·月映万川,开明代理学之先./ 332
二、河东学派·以关闽诸子为法绳,以古圣贤为归宿./ 334
三、崇仁学派·南方朱学大宗,兼采陆学./ 337
四、余干学派·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 339
五、江门学派·奠基明代心学,静中养出端倪./ 342
六、甘泉学派·心与事应,天理自现./ 346
七、三原学派./ 350

第九章.阳明心学及其主要流派
一、悟道及悟理./ 360
二、浙中学派./ 368
三、江右学派./ 385
四、泰州学派./ 414
五、纠正王学观念之偏./ 444

第十章.清初儒学:继承与反思
一、以崇儒重道为国策./ 464
二、心学余波./ 467
三、朱学的承继./ 479
四、反击理学,倡导实学./ 489

第十一章.汉代经学的复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一、惠栋:开创吴派,一尊汉儒./ 511
二、吴派嫡传名家./ 513
三、戴震:开创皖派,以考据达义理./ 521
四、东原著名弟子./ 526
五、常州学派:今文经学崛起./ 540
六、以今文经学论政./ 546
七、章黄学派:古文经学的反击./ 561

第十二章.晚清理学
一、艮峰学派:以居敬穷理来日新其德./ 571
二、湘乡学派:重礼,事功./ 574
三、养知学派:质疑经典释读,提倡事功理财./ 579
四、葵园学派:趋重考证,编校典籍./ 584

第十三章.现代新儒家学派
一、梁漱溟:开创“新孔学”,析文化三路向./ 591
二、熊十力:体用不二,倡导大同./ 596
三、冯友兰:以逻辑分析方式创建新理学./ 603
四、贺麟:以西哲观释儒,创建新心学./ 608
五、牟宗三:创良知自我坎陷说,倡三统并建./ 614
六、钱穆:天人合一观./ 619
內容試閱
序言

本书通过梳理学派的方式来讲述儒学史,以时代为经,学派重要人物为纬,从儒学的开创为始,首先简述儒家的核心概念,继而讲述其递变环节,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能够使读者对儒家史有概念性的了解。
孔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说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儒者。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儒,柔也,术士之称”,早期的术士乃是巫的一种,后来从巫中分化出来,渐渐演变为从事宗教活动及文化教育的儒士,而《周礼·大宰》称:“儒,以道教民。”可见儒者的主要事务是教化人民。
尽管儒者早已存在,但是自从有了孔子,才确立了儒家的整体概念和思想框架,因此,后世将孔子视为儒家的创始人,故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孔子不是儒之创始者,但乃是儒家之创始者。”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并且学在官府,孔子在民间招收弟子,有教无类,将文化传播到了民间,这个行为对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孔子整理和修订六经,使之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孔子以入世的态度来教化弟子,其观念被后世所继承。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中国无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梁漱溟在《梁漱溟自述》中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孔子是接受古代文化,又影响着他之后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古人都不能与孔子相比。他生活在前二千五百年和后二千五百年的中间,他本人是承前启后的。”钱穆在《孔子传》中有着同样的论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深影响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乃是由于人们不遵从礼制,所以他强调要克己复礼,同时他认为,“仁”是人类的追求目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礼与仁乃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继续弘扬老师的思想。孔子弟子三千,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影响力的学派——儒家学派。到战国时期,该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已经成为两大流派之一,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当时只有孔子创建的儒家和墨翟创建的墨家能够并称于世。
孔子在教授弟子时因材施教,使得大多数弟子只传承了孔子思想的一个侧面,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完成中,其在教授弟子时,早年与晚年有所不同,致使他的弟子们在一些观念上各有侧重。至战国时期,儒家分成八个大派别,这是儒家的次分派。此八派之中,对后世影响深的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前者弘扬了孔子的仁学,强调心性和内圣;后者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强调礼法与外王。孟氏之儒的开创者是孟轲,他的学派被后世称为“性善派”;孙氏之儒的开创者是荀况,他的学派的主体观被后世称为“性恶派”。
现当代学者对孔门派别的划分与古人略有不同,姜广辉在《郭店楚简与〈子思子〉》一文中将子游、子思、孟子一系称为“弘道派”,认为该派的特点是:“在早期儒家之中,这一派人民性、主体性、抗议精神强,是早期儒家的嫡系和中坚。”他把曾子一派归为“践履派”,认为该派特点是:“重孝道的践履,其基点在家庭父子关系上。这一派所讲的孝道是广义的。”同时他认为,子夏一系属“传经派”,子张一系属“表现派”。
现代学者还有另一种分法:认为曾子开创了“主内派”,其思想倾向是重仁、内省、明心见性,由孝治推衍为德之教化,孟子属于主内派,该派被视为儒家正统;子夏开创了“主外派”,这一派的思想倾向是重礼、博学,从宇宙本体推天及人,重视政治参与,发展法治思想,这一派在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从先秦到现代,按照重要历史节点及学术观,学界对于儒学有原始儒学、汉唐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和现代新儒学之分,在每个时期,又分出许多学派,这种现况正说明了儒学的开放性,本书就是以此为框架,来讲述各个阶段重要的学术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派。一个学派的成立,需要有宗师和门徒,以及基本一致的思想理念,但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某些派别也会发生裂变。梁启超认为一个大学派成立后会出现三种现象:注解、分裂和修正。注解就是对经典的注疏,分裂则是“一大学派,内容既然丰富,解释个个不同,有几种解释就可以发生几种派别。往往一大师的门下,分裂为无数几家。这也是应有现象之一。”(《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修正则是对本门派的观念加以补充。
秦王朝用法家言排斥儒家,儒家经典遭到严重破坏。汉朝建立后重视儒家,因为汉室起于草莽,需要利用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来稳定社会,经过一些大儒的努力,使得儒学在汉朝取得了独尊的统治地位。在朝廷的一系列措施下,很多因战乱而散失的经典再现人间,人们为了整理这些经典,以及如何阐释这些经典,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自此,儒学走入了经学时代。
秦朝时,秦始皇和李斯认为天下已成为一家,各家学说没有存在的必要,儒家也在被禁之列,儒家经典遭到了次大破坏。到西汉时,儒家的核心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中,《乐经》已经失传,古文经学家认为《乐经》焚于秦火,今文经学家认为“乐”本无经,乐在《诗》《礼》之中。
六经原本是多家供奉的经典,至西汉时成为了儒家专学。对于如何解释六经,儒家形成了两大派别:重视师徒间口口相传的今文经学派和重视古典文献研究、解读的古文经学派。
在《诗经》方面,申培公传鲁《诗》,辕固生传齐《诗》,燕人韩婴传韩《诗》,三者属于今文《诗》学,鲁人毛亨所传则为古文《诗》学。
《春秋》的传授分为三大流派,公羊高传《公羊传》,穀梁赤传《穀梁传》,左丘明传《左传》,此即《春秋》三传,前两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派对儒家核心经典的解读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两派的斗争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可谓是中国儒学史上影响为深远的两大学术派别。
汉代是儒学次大放异彩的时代,经过董仲舒的努力,至汉武帝时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学成为了官学。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