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NT$
254.0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NT$
505.0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NT$
398.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NT$
352.0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NT$
806.0
《
纯粹·我只要少许
》
售價:NT$
367.0
《
经济史的趣味(全新增订版)(经济史与思想史丛书)
》
售價:NT$
383.0
《
中国古代鬼神录
》
售價:NT$
86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编写人员长期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实践教学,具有丰富的食品理化分析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参考了多所高等院校目前开设的食品分析与检验项目内容,结合参考最新的国家标准方法和其他实验书籍的基础上,联合国内多所食品院校联合编写了本书。实验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的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教材也是《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本书层次清晰,内容安排合理,特色鲜明,具有“实用、规范、新颖”的特点。教材内容配合当前“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将新工科、新农科等及有关认证新理念和思政元素融入有关教材中,做到与时俱进。
|
內容簡介: |
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程内容为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等课程教学配套实验。在配套实验的选择上,结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内外参考文献,经过多位教师和实验员的重复实验,编制、整理出本书推荐开展的实验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检测等专业教材,也可供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食品卫生检验和质量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等的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罗凤莲,女,1973年出生,博士,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自2004年9月一直担任食品分析课程、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发表教改论文8篇,副主编教材一本(食品分析与检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参编教材2本。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863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项目,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篇左右。
|
目錄:
|
部分基 础 知 识
章实验室安全3
节实验室安全守则3
第二节事故处理和急救3
第二章实验须知5
节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5
第二节实验记录、实验报告5
第二部分基 本 实 验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9
实验一味觉敏感度测定9
实验二差别检验(三点检验法)12
实验三排序检验法14
实验四分级实验(评分法)17
实验五定量描述分析实验19
第四章物理检验法22
实验一液体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密度计法)
(参考GB 5009.2—2016第三法)22
实验二液体食品中酒精度的测定(酒精计法)
(参考GB 5009.225—2016第二法)25
实验三果汁中糖含量的测定(折光法)
(参考NY/T 2637—2014和GB/T 12143—2008)28
实验四味精纯度的测定(旋光法)
(参考GB 5009.43—2016第二法)34
实验五液体食品黏度的测定(旋转黏度计法)36
实验六红曲色素色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38
第五章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40
实验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直接干燥法)
(参考GB 5009.3—2016法)40
实验二Ⅰ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测定(康卫氏皿扩散法)
(参考GB 5009.238—2016法)42
Ⅱ水分活度仪扩散法
(参考GB 5009.238—2016第二法)46
实验三食品中灰分的测定(干法灰化法)
(参考GB 5009.4—2016)47
实验四Ⅰ食品中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GB 5009.90—2016法)49
Ⅱ邻二氮菲比色法53
实验五Ⅰ食品中总酸的测定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参考GB 12456—2021法)55
ⅡpH计电位滴定法
(参考GB 12456—2021第二法)57
实验六食品pH值的测定(pH计法)
(参考GB 10468—1989)58
实验七Ⅰ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pH计法
(参考GB 5009.235—2016法)60
Ⅱ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62
实验八食品中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参考GB 5009.7—2016法)63
实验九Ⅰ食品中淀粉的测定酶水解法
(参考GB 5009.9—2016法)67
Ⅱ酸水解法
(参考GB 5009.9—2016第二法)70
实验十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莫尔法)
(参考GB 5009.44—2016和GB 5009.39—2003)72
实验十一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参考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NY/T3903—2021)75
实验十二Ⅰ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索氏提取法
(参考GB 5009.6—2016法)77
Ⅱ碱性乙醚提取法
(参考GB 5009.6—2016第三法)79
实验十三Ⅰ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参考GB 5009.5—2016法)82
Ⅱ考马斯亮蓝法
(参考SN/T 3926—2014)88
实验十四Ⅰ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参考GB 5009.86—2016第三法)90
Ⅱ荧光法
(参考GB 5009.86—2016第二法)92
实验十五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重量法)
(参考GB/T 5009.10—2003)95
实验十六果胶的测定(重量法)97
实验十七茶叶中茶多酚总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参考GB/T 8313—2018)99
第六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102
实验一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参考GB 5009.28—2016法)102
实验二Ⅰ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参考5009.35—2016法)105
Ⅱ纸层析法108
实验三Ⅰ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参考GB 5009.34—2022法)109
Ⅱ分光光度法
(参考GB 5009.34—2022第二法)112
实验四Ⅰ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测定离子色谱法
(参考GB 5009.33—2016法)114
Ⅱ分光光度法
(参考GB 5009.33—2016第二法)118
第七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122
实验一植物油中过氧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参考GB 5009.227—2016法)122
实验二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冷溶剂指示剂滴定法)
(参考GB 5009.229—2016法)124
阅读材料128
实验三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参考GB/T 5009.20—2003第二法)130
实验四食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参考GB/T 5009.19—2008法)133
实验五食品中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GB 5009.15—2014)137
实验六Ⅰ食品中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GB 5009.12—2017法)140
Ⅱ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GB 5009.12—2017第三法)143
实验七食品中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参考GB 5009.11—2014篇第二法)146
实验八食品中汞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
(参考GB 5009.17—2021篇法)149
实验九白酒中甲醇及杂醇油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参考GB 5009.266—2016)153
第八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57
节概述157
第二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训158
实验一果蔬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速测卡法)
(参考GB/T 5009.199—2003)158
实验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参考GB 5009.22—2016)160
实验三肉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参考DB34/T824—2020)163
实验四乳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参考SN/T4538.4—2016)164
实验五Ⅰ酒中甲醇的快速检测酒醇仪法166
Ⅱ速测盒法167
实验六食品中甲醛的快速检测(速测盒法)169
实验七有毒豆角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法)170
实验八食品加工器具、容器洁净度的快速检测(速测卡法)172
实验九食品加工消毒间消毒灯具的快速检测(速测卡法)173
第三部分综 合 实 验
第九章食品分析综合实验177
实验一辣椒腌制前后的理化指标变化177
实验二豆粉干燥前后的理化指标变化179
实验三植物油煎炸前后的品质指标变化181
附录184
附录A我国化学试剂的等级及标志184
附录B常用酸碱浓度表(市售商品)184
附录C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84
附录C常用酸碱指示剂(以变色pH值范围为序)190
附录E部分实验仪器操作说明190
参考文献192
|
內容試閱:
|
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程内容为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等课程教学配套实验。全书分为三部分,共九章,部分为基础知识(章、第二章),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第三章至第八章),第三部分为综合实验(第九章),内容涉及实验室安全、实验须知、感官检验法、物理检验法、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以及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由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院校共10位长期从事食品分析相关教学、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合作编写而成,是兼具操作性、实用性、指导性的实验指导教材。 本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湖南农业大学李跑编写章、第二章和第九章;长沙理工大学刘艳兰编写第三章、第六章;江西农业大学杨武英编写第四章(实验一至实验四);贵州医科大学王亚洁和杨卫灵共同编写第四章(实验五至实验六)、第五章(实验十七)、第八章;湖南农业大学罗凤莲编写第五章(实验一至实验七);湖南农业大学卿志星编写第五章(实验八至实验十一);江西农业大学耿响编写第五章(实验十二至实验十六)、第七章(实验九);长沙理工大学袁洁瑶编写第七章(实验一至实验八);湖南农业大学周玥编写附录。 全书由罗凤莲负责统稿和审核,杨武英、卿志星、刘艳兰、李跑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食品分析课程群相关教学团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大量国家标准方法及相关研究论文、书籍等,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