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她们的唐朝

書城自編碼: 387017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 者: 于赓哲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47087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诸葛亮
《 诸葛亮 》

售價:NT$ 359.0
解密:梦的诞生
《 解密:梦的诞生 》

售價:NT$ 874.0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

售價:NT$ 208.0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人文与社会译丛: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

售價:NT$ 359.0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守望者·人间世)自我: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

售價:NT$ 374.0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白蛇:浮生艺术画集 》

售價:NT$ 874.0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NT$ 257.0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NT$ 1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9
《 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
+

NT$ 223
《 盛唐到底盛在哪儿 》
+

NT$ 394
《 大唐长安行(蒙曼推荐,王双怀作序审定) 》
+

NT$ 289
《 华章大历史·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
+

NT$ 319
《 一日看尽长安花:活在大唐(高级唐朝人的日常生活) 》
+

NT$ 594
《 历史的错觉 》
編輯推薦:
知名历史学家于赓哲时隔八年重新修订,
卫东青工作室工笔手绘剪影,拨开迷雾重觅大唐传奇。
文成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杨贵妃……
公主,宫妃,女官,女才子,女将军,女皇,
穿透时空的独立力量,别具视角的往事记录
“女性的辉煌,是隋唐靓丽的霞光。”
——于赓哲
內容簡介:
本书所呈现了隋唐时期一些有代表性的女性的命运浮沉,同时也勾勒了她们所生活的隋唐时期的社会图景。她们中有女皇,有女将军,有女才子,有女商人,她们自信昂扬,性格洒脱,快意恩仇,同时不失女性所特有的魅力,即便存在历史争议,也展现出隋唐女性特有的那种“张扬”气度。没有她们,唐朝就不会是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本书为她们发声,让她们从男性视角的史学剪裁中“独立”出来,抽丝剥茧,尽可能全方位展现其喜怒哀乐和风姿才情,不将她们作为男权附庸,而是力争以新的视角描述作为独立个体的“她们”,是一本属于隋唐女性自己的往事记录。
關於作者:
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方向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多次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007 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出版《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唐开国》《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等多种著作。
目錄
讲:独孤皇后 001

第二讲:杨丽华 029

第三讲:长孙皇后 047

第四讲:文成公主 065

第五讲:高阳公主 085

第六讲:太平公主的青少年时代无垠世界 097

第七讲:太平公主 117

第八讲:武则天 135

第九讲:韦皇后 157

第十讲:上官婉儿墓志的秘密 175

第十一讲:杨贵妃 191

第十二讲:武惠妃 221


第十三讲:唐朝的才女们 241

第十四讲:唐代的女将们 257
內容試閱
在人类远古史上曾有一个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每个人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世系都是以女性为标准,女性占据主动的地位。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这些活动都需要强壮的劳力,于是男性后来居上,开始占据经济主动权,婚姻家庭中也开始以父系为标准。更何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各部族之间战争日益频繁,这个领域内那更是男性占据主导。所以从此以后,人类就步入了一个男权社会。

妇女们的地位日益下降,一直到近现代。旧时代女人受到的束缚非常多,尤其是年轻女孩子,可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正因为如此,隋唐女性的高调才让我们觉得那样特别,让我们觉得特别有魅力,自信的人永远是美丽的,隋唐女性用她们的自信、用积极主动的精神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丝毫不亚于男人们谱写的篇章。武则天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她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代妇女的总代表,没有这个时代背景和群众基础就没有这个女皇。一句话,时代造就了武则天。

中国只有一个武则天,历史只有一个隋唐时代,我们这部书稿就要围绕隋唐时期这些叱咤风云的女性展开。除了涉及武则天之外,还涉及其他著名女性,比如独孤皇后、长孙皇后、太平公主、杨玉环、上官婉儿、韦皇后、武惠妃、鱼玄机等,另外还涉及一些文学人物,比如崔莺莺等,她们或者谋求权力,或者追求真爱,或者纵情文学。有的背负骂名,有的千载传颂。她们的故事精彩、曲折,无时无刻不展现着隋唐文化特有的魅力。隋唐女性的自由洒脱有如下的表现:

,社交自由。
隋唐妇女没有那么多禁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个概念她们是没有的。所以在社交领域内隋唐妇女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跨马游玩,可以踏青、玩游戏、看球赛、逛戏场,杜甫名诗《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描述上巳节妇女们出外游玩的场景。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出土文物中还有不少女性纵马驰骋和打马球的形象,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千年后依然令人动容。
第二,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
隋唐妇女的婚姻虽然也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的,也属于包办婚姻,但是隋唐女性自由度还是比其他朝代要好一些,起码家长会征询女孩子的意见,女孩子也会用各种方式看一看自己的未来夫婿长什么样,气质如何。她们还有一定的决定权。唐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家里有六个女儿,到了婚配年龄,怎么选女婿呢?李林甫在自己办公的那个厅外面开了一个小窗,平常让六个女儿悄悄躲在那个窗户后面,凡是有年轻的士子来奏事,便可以坐在窗户后面悄悄看,看中哪个,李林甫就让人去提醒该士子。所以人们给这个窗户取了个名字叫作“选婿窗”。说是包办婚姻,说白了起码你自己得先有个大方向,有个主意嘛。唐代传奇小说中自主择婿的故事还有不少,可见女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权的。
日常生活里,妇女们和异性交往也没有那么多禁忌。咱们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白居易《琵琶行》中,听到有人弹琵琶,然后就想跟弹琵琶的女子攀谈,于是乎就“移船相近邀相见”了,那女子竟然也就同意了,于是乎就有了后面的痛说家史。您想过没有,这大半夜的社交活动,还可以写成诗,不怕人说闲话,足以说明唐朝男女之间那种交往是比较普遍的,比较自由的。当时人觉得司空见惯。所以说隋唐女性的择偶方式相比其他朝代更具有自由恋爱的色彩。
即便是寡妇再嫁,隋唐妇女受到的约束也比较少,而且学术界通过研究发现,越是上层社会女性越不在乎再嫁这种事,而中下阶层女性倒是更能遵守所谓“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但也没后世那么严格,那么压抑。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里收录的唐代贞洁烈女是 51 人,宋代 267 人,明朝 36000 余人,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宋明史料比唐朝丰富,但是再多也不可能差距如此悬殊,那就是因为唐代对所谓“贞洁烈女”没有强烈的执念。
而且即便是贞洁烈女,其标准也和后世不一样。咱们来看个有趣的例证,唐代张籍名诗《节妇吟》描述有已婚妇女,接到了一个仰慕者送来的珍珠,先是对人家表示感谢,然后又说妾身已有夫婿,后一句尤其有名:“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我不得不把这明珠还给您,只恨咱们没有相遇在你未娶、我未嫁的那个时候。一言以蔽之,还是舍不得这位爱慕者。请注意这诗的名字——《节妇吟》,意思是这是位很有节操的女性。也就是说,在唐人张籍看来,只要没有实质的出轨,精神出轨无所谓,照样算节妇。唐人阅读此诗毫无隔阂感,他们就是这种贞操观,但是到了明清人们无法接受此诗,这算哪门子节妇?明末唐汝询《唐诗解》评论曰:“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既然恨不相逢未嫁时,那么此妇之节岂不是岌岌可危了吗?清代贺贻孙的《诗筏》:“节妇之节危矣哉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拒不收录这首《节妇吟》。可见即便是贞洁烈女,隋唐的标准与后世也不一致。
第三,性格刚烈。
隋唐女性中有很多性格奔放的,穿男装、穿胡服,纵马驰骋,还弯弓射箭,甚至在“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的氛围下还出过女将军,《木兰辞》这首诗虽然创作于北朝,反映的是北朝时期的状况,但是它终定稿是在唐代,唐人对木兰给予了热情的赞美,那是因为唐人欣赏女性的勇武。木兰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尚有疑问,但是隋唐时期真的涌现过带兵打仗的女将。隋末唐初有个霍姓老妇,和儿子李商胡率军揭竿而起,擅长弓马,人送外号“霍总管”。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父亲在太原举兵,她在长安外围做策应,拉起一支七万多人的队伍,为夺取长安立下汗马功劳,她的军队号称“娘子军”。宋代杨门女将纯粹是虚构的,而隋唐这两位可是如假包换的女将军。唐高宗时期曾有女子陈硕真,揭竿而起,自称皇帝。武则天在唐太宗面前当才人的时候,太宗有匹烈马,谁都没法制服它,武则天自告奋勇,告诉太宗说我来,我要三件工具,件铁鞭,第二件铁锤,第三件匕首,它不服,我先用铁鞭抽它,再不服,我用铁锤敲它脑袋,如果还是不服,那对不起了,看来你真的不为我所用了,我就用匕首割断你的喉咙。武则天不愧是隋唐妇女的杰出代表,她这种刚烈性格也就适应唐代文化背景,搁到明清那种循规蹈矩的年代,后妃们绝无此胆量。

所谓“妇持门户”,即指隋唐妇女的彪悍带来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隋唐悍妇特别多,男人怕老婆的多。隋文帝就是个著名的“怕老婆”,独孤皇后就很彪悍。唐高宗那不也怕老婆吗?怕老婆那是隋唐男性很普遍的一项美德。咱们讲三个小故事:

一是吃醋。虽然说唐代女性地位较高,但那也是男权社会下相对的“高”,那时候男性可以纳妾,而正房一旦不许就是“善妒”,有时,还称为“悍妇”。这是一个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时代的印记。据说宰相房玄龄的老婆就“善妒”,不许房玄龄纳妾。唐太宗有一次想给房玄龄赐个美人,房玄龄不敢要,唐太宗听了之后把房夫人叫来,跟她说:房玄龄是宰相,他这个级别有几个妾那是很正常的,也是法律允许的,你莫阻拦。没想到房夫人果然彪悍无比,竟然拒不从命。唐太宗令人拿了一杯酒给她,告诉她说这是鸩酒,你选吧,你是选听从命令,还是选死,二选一!没想到房夫人拿过来连犹豫都没犹豫,“咕咚咚”就喝下去了。太宗都看傻眼了,其实那根本不是什么毒酒,就是吓唬她的,没想到房夫人真的敢喝。后太宗也没招了。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还有版本说当事人不是房玄龄,而是另一个大臣任瑰,再往后世越传越走样,说是当时给那女人喝的不是酒,是醋。其实唐代醋还真的有个别名叫“苦酒”。后来汉语里那个“吃醋”就是打这里来的。

二是畏妇丢官。唐朝有个县令叫阮嵩,超级怕老婆,他老婆禁止他和任何其他女性有染。结果有一次家里宴请宾朋,阮嵩让家里一个女奴前来献歌,但他老婆听说后,披散着头发,撸胳膊挽袖子拿着一把刀就冲进来了,宾客们吓得四散奔逃,阮嵩吓得趴在座位下面不敢出来。到了年底,他的上级考核他的政绩,大笔一挥:不及格!为啥?上级说了,你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我还能相信你能管好这一县的百姓啊?为此就把官丢了。

三是降黄巢。晚唐时期有个宰相叫王铎,皇帝命令他到外地去坐镇,抵御黄巢起义军。结果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没有带夫人去,而是带了自己的姬妾前往。这下子捅了马蜂窝了。王铎前脚走了,他夫人听说他是带着姬妾走的,一股无名火直冲脑门,便决定——你走哪儿我跟哪儿,于是乎她脚跟脚撵着王铎就来了。王铎刚到任所,正在指挥布置城防抵御黄巢,忽然有人来报:夫人快到了。王铎这下子傻眼了,咋办?他对属下说:情况大不妙,黄巢正从南边打过来,夫人从北边杀过来了,我该如何是好?他的属下点点头说:不如降黄巢。原来夫人比黄巢还厉害。

第四,才华横溢。
唐代还没有形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因此女性学习文化的人相当多。名门望族家的女孩子一般都学习诗书,即便是一般人家的女孩子也有机会学习文化,虽然说女性受教育程度还是比不上男性,但是比起其他时代来说隋唐女性文化水平那是相当高的,涌现出一大批女性文学家。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武则天对文坛的贡献还不在于她自己写了多少诗,而在于她命令在科举中加试杂文,从此以后,唐朝的知识分子在诗词歌赋的创作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通典》说自打武则天加试杂文,“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唐朝文坛一片繁荣。我不知道您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唐朝的那些诗人,大多数都是武则天以后的人,比如说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杜牧、贺知章、柳宗元、韩愈等等,武则天以前的人呢?恐怕为民众所熟知的,也就是初唐四杰等,并不算多。什么缘故?那就是因为武则天通过科举改革大大刺激了唐朝文坛的兴盛,咱们现在一说古代文学就首推唐诗宋词,您可知道,虽然唐代大文豪男性居多数,但是促使文坛兴旺的头号功臣是个女性,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首席秘书、唐中宗昭容上官婉儿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才高八斗,尤其是唐中宗时期,文坛领袖首推上官婉儿。甚至有传言说上官婉儿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她母亲就做梦梦到有个神人手里拿着一杆秤,说你怀的这个孩子将来会“称量天下”。没想到上官婉儿后来真的称量天下了,准确来说是称量天下所有的文人墨客。唐中宗时期设立修文馆,用来容纳当时天下有名的才子们,而且经常举行诗歌比赛,裁判长不是别人,就是上官婉儿,她是修文馆的领导嘛。有一年正月,唐中宗率领大家到长安城外昆明池游玩。春意初萌,唐中宗心情大好,于是命令群臣赋诗,而且要在他的诗作里选出一首的,谱上曲子,变成御制曲。于是群臣赶紧写诗,每人一首,一人一张纸,一共一百多篇。唐中宗把裁判权交给了上官婉儿。只见上官婉儿登上彩楼,群臣汇聚楼下,仰头观望。上官婉儿一篇篇看过,哪篇不满意就随手丢下楼来,一时之间一张张白纸如同雪片一般飘下,这些人中有很多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但是此时他们都只能怀着忐忑的心理等待着婉儿的裁决。您可以想象那个场景,大家簇拥之下,彩楼之上,婉儿如同神话中的飞天一般,手中的诗篇如同飞天手中的花瓣一般飞下,这就是所谓“称量天下”。
很快,一百多篇诗作都被丢下来,只剩下两个人的作品还捏在婉儿手里,谁的呢?沈佺期和宋之问的。两位都是天下公认的大才子,才华可谓不相上下。两位的诗留到现在要说也很光荣了,相当于总决赛打到后一场了。
谁能后胜出?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屏住呼吸,期待着上官婉儿的后裁决。
等了好一会儿,只见上官婉儿点点头,手一扬,一张纸飞了下来——沈佺期的。换句话说后的总冠军是宋之问。大家都想听听上官婉儿解释一下为何如此判断。只见上官婉儿徐徐说:这两首诗功力相当,但是胜负关键出现在后两句,沈诗后两句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才。”上官婉儿评价说这是“词气已竭” 。你已经谦让说我是朽木不可雕,看到其他人才很羞愧。而宋诗后两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明月隐去不用愁,这里还有夜明珠,那意思就是以前的人才凋零了不要怕,还有我这样的夜明珠,大有一种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豪气,上官婉儿评价说:“犹陡健豪举。” 原来上官婉儿看重的是气场,沈佺期的气场在后两句呈现了颓势,而宋之问后两句则气势上扬,所以胜出。
所以你看,上官婉儿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主张的是诗要有豪气,要昂扬向上,这就是大唐的气魄。要说唐朝文化为啥迷人,不就在于它那开放包容并且超级自信的模样吗?这种心态在文学上也有体现,而它的强有力的推动者是一个女人——上官婉儿。所以说以武则天、上官婉儿为代表的女性们对唐朝文学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积极参政。
唐代妇女参政的热情空前高涨。要说女性干政这事儿,历朝历代都有,唐朝以前有,秦国的宣太后,汉朝的吕后、窦太后,北魏的冯太后,那么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唐朝呢?那是因为唐朝有的女皇,而且这个女皇大大刺激了唐朝妇女从政的积极性,很多女性都觉得武则天的成功可以复制,于是在武则天之后接连涌现出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张皇后等一大批女性政治人物,那个安乐公主就曾经说,阿武子——阿武子指的是武则天——出身那么低,尚且可以当皇帝,我是皇帝的女儿,我当然更有资格了。你可以发现武则天的事迹对她有多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从政的热情就属唐代。那么我们要问一句:为何隋唐妇女地位这么高,拥有这么大的行动自由?原因大概有二:

一是封建礼教束缚小。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此时还没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今天说唐代妇女地位高,其实潜意识里是在和宋以后的妇女比,宋以后的妇女受到的束缚多极了,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方面全无自主权,甚至在生理上都被束缚起来——缠小脚。但是隋唐时期对女性的束缚还没有达到这样变态的地步。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唐代礼教还没有达到掌控一切的地步,因此礼教的束缚力度还不是特别大。宋代的儒生们就很不满意唐代的儒学,他们认为他们的儒学理念直接继承了先秦,而不是继承唐代,因为唐代没啥好继承的。的确,礼教的兴盛是唐中后期的事情,起码在唐前期,礼教还到不了掌控一切的地步,这样三纲五常对社会的影响也就没有后世那么大。

二是游牧民族文化影响。隋唐是建立在西魏、北周基础上的,十六国以来所谓“五胡乱华”是封建时代歧视少数民族的字眼,其实这个阶段乃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这种融合包含有血统上的融合,请大家不要忘了,隋朝也好,唐朝也好,皇室都有少数民族血统,李唐那不一半的鲜卑血统吗?隋炀帝的母亲不是鲜卑人独孤氏吗?隋唐有多少人是混血儿?简直是数不胜数。

除了血统融合外,还有文化上的融合。游牧民族生长在马背上,驰骋在天地之间,性格自由奔放,尤其是女性,无拘无束。部落里的任何事她们都有资格参与,甚至于就连战争里也时常活跃着她们的身影。这样的文化后就融合到了隋唐文化之中。南北朝时期,南方保留有汉朝以来的文化传统,而北方则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有一个人叫颜之推,顺便说一句,此人是颜真卿的先祖。颜之推本是南朝人,后来到了北方,先是北齐的官,后来又当了北周的官。所以他对大江南北的文化差异就有直观的感受,在《颜氏家训》里面他说江南的妇女都很循规蹈矩,甚至轻易都不和娘家交往。而北方呢?风气截然不同,北方妇女走亲访友毫无拘束,甚至打官司、代子求官、为丈夫诉冤,那真是撑起半边天来,所以颜之推使用了这样四个字来形容北方民风——“妇持门户”。南方代表着汉魏传统文化,而北方这幅景象则是文化大融合之后的新景象。所以颜之推紧跟着说了这么一句话:“此乃恒、代之遗风乎?” 意思就是这恐怕是代北鲜卑族的遗风吧?他说对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隋唐妇女地位高的直接原因之一。

不过,隋唐再怎么说也是男权社会,妇女地位再高也改变不了这个本质。所以我们对隋唐女性状况也不可做过高评价。比如婚姻关系中男性还是占据主动,休妻权利十分宽泛。政坛上虽然屡有女性当政,但是官场主流还是男性,而且除了武则天之外,这些女性的结果都不妙,说明男权社会这一点并没有受到颠覆。这也就是隋唐这些著名女性们命运跌宕起伏的原因。唐代著名才女鱼玄机曾经有两句诗,显得很无奈,她是这么说的:“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意思是说我的女性身份掩盖了我的诗名,我虽然有才华,也只能白白羡慕那些科举高中的进士们。这是才女的无奈,也说明了这个社会归根到底还是男权社会。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住隋唐女性们的光芒,我们将步入她们的世界,看看她们的爱恨情仇,体会她们的酸甜苦辣。

上官婉儿墓志的秘密


2014 年1月,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公布,这个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发现,虽然一些原本模糊的东西逐渐清晰了,围绕在上官婉儿身上的谜团却并没有减少,而是越来越多了。上官婉儿墓志究竟说了些什么,又反映了哪些历史大事,这是我们在本讲要讲述的内容。

首先请大家看看,下图墓志摆放在墓道里的情况。墓志全文一共九百余字,这在唐代墓志里算得上是体量比较大的了,规格不低。结合这个墓和墓志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墓志盖与墓志文中上官婉儿位分级别名称不一样,这反映了什么?
二是墓志文中上官婉儿先祖状况被有意掩饰,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是上官婉儿的婚姻状况,在墓志里有令人震惊的记载。
四是上官婉儿的政治态度究竟如何,她与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的关系究竟如何,是这个墓志里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这四个问题分别来看一看。
,墓志盖与墓志文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解释?
墓志一般都有盖,盖上都有墓主姓氏和官职。这个上官婉儿墓志盖上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开头却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一个昭容,一个婕妤,都是唐代妃嫔的称号,问题是前者高于后者,一个二品,一个三品,这是怎么回事?这其实证明了当时墓志制作者的仓促,同时有点草率了事,为何这么说呢?婉儿被杀是在景云元年,也就是公元 710 年六月二十日,下葬则应该是在八月份以后。她生前长期是昭容,但被杀时的身份又的确是婕妤,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咱们后面会提到。但唐政府在当年八月又再次追封其为昭容,并下令安葬。
所以我大胆推测当时的情形,墓志刻于再次追封她为昭容之前,所以墓志里的职位是婕妤,可是墓志还没做完呢,追封的诏敕下来了,封为昭容,墓志制作者来不及修改正文,于是做个补救,在志盖上写上了“昭容”。可是问题在于,并没重新做墓志,甚至也未改动墓志内的“婕妤”称号,我想只能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时间来不及了,有司已经预先定好下葬时间了,没时间重新做了,直接把墓志盖重新刻了了事。联想到墓葬本身遭遇过破坏,陪葬品也少得可怜,就一点点陶俑,没金器没银器,而且墓葬本身无盗洞,也就是说破坏属于官方行为,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可以看出来官方对这个丧事的规格一压再压,这就跟墓志志文里对上官婉儿的赞美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也是后面我们要解释的矛盾现象。
第二,墓志中上官婉儿先祖状况被有意裁剪,这是怎么回事?
上官家的先祖是谁?这个姓怎么来的?上官家是楚人,墓志里说他们家先祖“为楚上官大夫”,是因为先祖担任过战国时期楚国上官大夫,由此以上官为姓,可是墓志里故意不提他的名讳,为啥呢?这反映出墓志文的作者真的很维护上官婉儿,替她隐讳,毕竟这位先祖不是很光彩,是楚怀王之子公子子兰。此人接受秦国贿赂,劝楚王与秦国结好,曾经屡次排挤、诬陷屈原,屈原被流放和他有直接关系。子兰总的来说是一个负面人物,所以墓志的作者就用一句含混的“为楚上官大夫”一掠而过。
墓志里还曾提到上官家先祖中“女为汉昭帝皇后”,汉昭帝皇后的确是上官氏,这一句强调了先祖之显赫,但回避了一个人——上官桀,也就是这位汉代上官皇后的祖父。上官氏之所以能当皇后,与这位显赫的祖父有很大的关系,此人原本受汉武帝遗诏委托,协助将军霍光、金日磾辅佐年幼的汉昭帝。他孙女就是此时嫁给汉昭帝的。但是由于和霍光有矛盾,上官桀和燕王旦、鄂邑长公主、桑弘羊等人相互勾结,想发动政变铲除霍光,然后辅佐燕王旦上台。后来此事败露,这些人都被霍光下手干掉了,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被杀。上官皇后因为年幼,而且对阴谋一无所知,所以保住了皇后的位子。所以这一句提上官皇后,但不提上官桀,也是有意替上官氏掩饰。从这两处掩饰可以看出来,志文作者很注意维护上官婉儿的形象。

第三,上官婉儿的婚姻状况。
上官婉儿是唐中宗的妃嫔,是昭容,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是新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却告诉我们另一个秘密:“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婉儿生于公元 664 年,十三岁为才人的话,正是高宗在位期间(高宗去世于 683 年)。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原本都知道上官婉儿是唐中宗的妃子,却没想到她早先还曾经是唐高宗的妃嫔!这一幕和武则天的经历极其相似,武则天也是先为唐太宗才人,请注意,也是才人,后成为唐高宗的皇后,这一幕后竟然在上官婉儿身上重演了!这种事情在唐代不止一次发生,唐宫廷的伦理观念与后世真是迥然有别。宋代朱熹说唐朝“源流于夷狄 , 闺门失礼不以为异” 也不是毫无根据。他的意思是唐朝皇族有胡族血统,所以这种在我们看来乱了纲常的事情在唐朝很正常。的确,草原游牧民族有收继婚传统,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后母,兄长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唐朝文化的确有很强的游牧民族色彩,所以这一幕在唐朝王室不止一次上演。
我怀疑上官婉儿被立为才人是武则天的举措,她看上上官婉儿的才华,要让她给自己当秘书,既然如此就必须让她有个名分,否则她将永远是一个普通宫人。立婉儿为才人这事不大可能是高宗做的,因为此时高宗已到晚年,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 660 年开始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无法正常处理公务。他的症状是头晕目眩,目不能视,他是风病,也就是严重的高血压,到了晚年甚至一度失明。这种情况让人怀疑他还有无兴趣给自己挑选妃嫔。高宗一生有八子四女,人数不少,但皆是高宗身体尚健康时所生。婉儿被立为才人的那个时间点以后没有新的皇子、皇女降生,足以证明高宗此时已经力不从心。志文中说到她十三岁成了才人,然后紧跟着就说“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意思是上官婉儿笔走龙蛇、文思敏捷,可见她这个才人是与秘书工作密切相连的。而此时宫廷内外由武则天一手把持,用得上这个秘书的只有武则天,所以立婉儿为才人应该是武则天的主意,是为把她从普通宫人中超拔出来。《景龙文馆记》说武则天测试上官婉儿是在婉儿十四岁时,现在看来可能应以墓志为准,即十三岁。一个十三岁的女孩,相当于如今初一孩子的年龄,已经开始在掌权者身边担负如此的重责大任。这是上官婉儿命运的戏剧化转折。要不是有墓志的出土,后人真是无从知晓。

第四,墓志里体现出上官婉儿怎样的政治立场。
这也是墓志里重要的内容。史籍都说上官婉儿是韦皇后一党的人,她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杀的,这已经几乎是定论了。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没那么简单。上官婉儿一生生活在宫廷内,见惯了尔虞我诈、流血斗争,她懂得保护自己,再加上婉儿本质和善,也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可她总舍弃不了武则天的政治理想,总有一种颠倒乾坤的抱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是武则天政治理想的继承人,在武则天死后担负起了延续武则天政治生命的重任,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武则天临终前的嘱托,没有史料记载这个事。但是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上官婉儿有不少举措体现出了她的这一理念。比如,她力挺女人参政。这一点促使她和韦皇后走到了一起。这一点也是她为人所诟病的。后来上官婉儿在历史上受到的指责,也主要集中在参与韦皇后一党这个问题上。其实,上官婉儿是个没有野心的人,她并不打算把自己变成第二个武则天,而是要寻找她自认为合适的人选,终她选择的是韦皇后。不然难道要她选安乐公主那个不着四六的小女子吗?既然要支持女人当政,当然要联合韦皇后,走武则天的老路。而她的政敌李隆基恰恰是一个以消灭女人专权为己任的人。这一点决定了婉儿的悲剧性结尾。
上官婉儿鼓励韦皇后学习武则天,上书皇帝,恳请天下子孙为母守丧三年。同时还鼓动给中宗皇帝上尊号为“应天皇帝”,给韦皇后上尊号为“顺天皇后”。这又是在模仿当年的武则天。当年唐高宗号称“天皇”,武则天号称“天后”,平起平坐,上官婉儿这应该是想辅佐韦皇后重走武则天老路。
问题就在于——历史不能简单地重复。我不是一个男权主义者,对女性当权没偏见,但是我仍然要说上官婉儿这个举措太不明智,毕竟当时是一个男权社会,开女性掌权的历史倒车不会成功。武则天能力何等之强,终也免不了失败,何况其他人呢?
武则天临死前应该会联想到吕后。当年的吕后生前给自己的侄子们封官晋爵,委以重任,吕家一时间看起来风光无两,但吕后一死,吕家立即被大臣们联手铲除。武则天可不愿意让这一幕重演,于是上官婉儿就担负起了维护武家利益的职责。
此时武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武三思,而武三思早在武则天去世之前就已经和上官婉儿有了私情。神龙政变发生之后,武三思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有丢命的可能,也正是上官婉儿救了他,将他引荐给韦皇后,韦皇后又和武三思有了私情,之后在中宗皇帝面前替武三思说好话,这才把武三思给保住。
上官婉儿的糊涂就在于她把政事和私人感情生活纠结在一起了。她和武三思有私情,又把武三思介绍给韦皇后,通过男女私情把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是小聪明、大糊涂。韦皇后和武三思的沆瀣一气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太子李重俊的叛乱,武三思死于非命,而上官婉儿也差点被杀,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虽然以李重俊的失败被杀宣告结束,但是却成为上官婉儿政治立场改变的分水岭。
历险后的上官婉儿正在反思。她原本只顾着完成武则天的遗愿,但是蓦然回首却忽然发现——自己所属的这一派是不是已经走得太远了?李重俊事件促使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自己的表弟王昱以前曾对自己说过的一番话。当时王昱意识到了表姐走的路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姨妈——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让她劝告上官婉儿,天命不会眷顾武家,武家不可能东山再起,你应该及时与武家及韦皇后分道扬
镳。上官婉儿对武家的保护掺杂着对武三思的个人感情,所以越走越远,以至于再度威胁到了李家政权。这一幕应该也不是上官婉儿的初衷,但是她控制不住武三思和韦皇后,难免越走越远。王昱意识到这是极度危险的,所以通过姨妈力劝表姐回头是岸,不要再和武家勾结,否则结果就是亡身灭族。本来上官婉儿对自己表弟的这番话置之一笑,但李重俊政变差点应验了王昱的预言。她痛定思痛,开始思索自己该怎么办。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出现和韦皇后、安乐公主分道扬镳的迹象。
按照这次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的记载,上官婉儿曾经采用了激烈的方式劝谏唐中宗不要一味纵容安乐公主,甚至采取了自杀的手段,经过急救才被救活。上官婉儿墓志是这样说的:
“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衂;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才救悬丝之命,屡移胐魄,始就痊平。表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

后来还主动申请将自己由二品的昭容降为三品的婕妤。可是有意思的是,根据《唐大诏令集》中《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的记载,上官婉儿是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因此去职,然后皇帝下令重新封为婕妤。也就是说墓志和官方文件是矛盾的。这个墓志极可能是太平公主命令制作的,起草者可能是上官婉儿生前所欣赏的文人张说或者崔日用,因此我们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墓志有可能是在为她说好话,帮助她开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