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360度无死角讲解关于猫的一切!一部爱猫人士或养宠一族不可错过的科普神作!
★百科全书式讲解,脑洞大开:猫会哭吗?猫也有秃顶的困扰?软萌的猫为什么会成为“生态杀手”?哪些食物猫不能吃?……
★高能!实用!有趣!治愈!从进化过程到科学喂养,从猫的行为内涵到如何与猫相处,百科大全式讲解,轻松阅读的文风。
★豆瓣人气画师阿科手绘50余张趣味插图,还原猫咪的“猫生”常态与细节。
★文后特附“猫眼识别指南”“猫科分类生成树”“天然品种猫名称表”“猫的系统发育树”等珍贵资料。
★如果与人相处很累,不妨去了解一只猫,起码猫比人要有趣多了。
|
內容簡介: |
“好奇害死养猫人”,一位拥有10 多年“铲屎官”经验的化学博士,运用搞科研的劲头研究爱猫——从进化过程到科学喂养,从猫的行为内涵到如何与猫相处,别出心裁讲述你不知道的关于猫咪的一切。图文结合,特邀人气画师阿科手绘趣味插图,有趣而温情,理性且丰富。你与幸福的距离,只差一只猫。
|
關於作者: |
作者:斑斑
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百余篇。已出版《维特根斯坦传》《菌物志》《纸还有未来吗?》《寻径林间》等多部著作及译作。与六只猫一只狗朝夕相处。
绘者:阿科
独立设计师、插画师、作家,品牌“凡物制”创始人,曾从事动画制作、广告策划等工作。擅长以超现实主义画风诠释作品。著有原创图文小说集《野猫调查报告》,插画代表作有《小王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孙中山》等。
|
目錄:
|
目录
引子 遇见一只猫 001
章 透视一只猫 013
五千代的变形记 014
毛色的光谱学 024
秃顶困扰 044
眼睛是基因的窗户 051
猫耳不只是可爱那么简单 059
心情的晴雨表 067
交流从气味开始 078
胡子不是毛发的一部分 084
如何正确使用一条猫舌 089
30颗定时炸弹 095
粉色小爪子的秘密 102
屁股不光是用来拉屎的 108
猫语学概论 115
第二章 喂养一只猫 121
舌尖上的猫粮 122
胖子的烦恼 133
请问你的肉要的是几分熟 140
刻在基因里的异食癖 146
羞羞的事情 151
杀死宝宝 159
有一天,要回喵星 166
第三章 爱上一只猫 173
天才还是蠢蛋 174
小伙伴不见了 185
至死不渝的爱真的存在吗 192
玩弄基因的100种方法 202
如何复制一只猫 208
论让猫咪去工作的可能性 214
咖啡馆的猫 221
第四章 面对一群猫 227
入侵物种?!可爱派杀手 228
人道毁灭和TNR 236
一口一只小猫咪 246
“铲屎官”的身后事 253
古代埃及撸猫手册 260
古代中国撸猫大全 268
古代日本撸猫指南 279
附录1 猫科分类生成树 288
附录2 16种天然品种猫 289
附录3 猫的系统发育树 290
附录4 可进行商业基因筛查检测的家养猫的遗传性疾病 291
附录5 猫眼识别指南 292
|
內容試閱:
|
引子 遇见一只猫
猫的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讲起,大约在3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猫的祖先出现在了地球之上。到了2300万年前—533万年前,如今猫科动物中的所有成员就都出现了。2017年,人类通过对现存猫科动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形态学和分子学研究,更新了整个猫科的分类情况(见附录1),分成了2个亚科、8个世系、14个属、41个种和77个亚种。这里面有很多人类熟悉的面孔,比如狮子、老虎、猎豹这些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常客,或者云豹、雪豹、猞猁和兔狲这些在电视节目中偶尔会出现的大猫。对人类来说,这些猫科动物里的绝大多数都不能陪伴在人类周围。
那些能和人类一起生活的猫大部分都属于家猫,学名叫作Felis catus,在分类的后一个世系中。家猫之外,其他的猫属动物(Felis spp.)都是野猫。然而,野生家猫和本地野猫(野猫是指Felis属下非Felis catus之外的所有种)在形态上难以区分,彼此偶尔也会杂交,这使得“猫究竟来自何处”这一问题在人类学者的研究中有着不少分歧。在较早的研究中,根据对来自意大利的纯欧洲野猫及非洲野猫(Felis lybica)的种群形态计量学分析和同工酶变异性比较,人类学者得出非洲野猫是有可能的家猫祖先;而一项对苏格兰猫科动物的毛皮和其他形态变异的研究则挑战了野猫和家猫可以根据身体特征区分的观点;还有研究认为家猫和野猫在基因的流动上可能非常普遍,从而有效地模糊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和遗传差异。
21世纪初,在人类、小鼠和大鼠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决定下一个基因组的目标。人类终选择对狗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而猫不幸落选,这导致人类在很长的时间内对猫的族谱处于雾里看花的状态。
近,人类基因研究让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答案。对线粒体和微卫星DNA变异的分析已确定所有家猫都来自北非、近东亚种非洲野猫,驯化可能发生在新月沃地。来自以色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偏远沙漠地区的非洲野猫的幸存亚群在遗传信息上几乎与家猫不可区分。
说非洲野猫是家猫的祖先还有着其他的原因。所有现有的考古证据都指向了家猫起源于北非或西亚。另一种曾经被人类当作家猫祖先的猫—欧洲野猫,在行为证据上与家猫非常不同。欧洲野猫在被逼到绝境时,会显得极度胆怯,又非常凶残。由于它们的这一特性,即使人类从它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培养和驯服,依旧不能把它们驯化。欧洲野猫和家猫之间的代杂交猫在行为上也趋向于与野生亲本相似,这使得欧洲野猫成为一个相对不适合驯化的候选物种。
相比之下,非洲野猫则具有更温顺的性情,并且经常在人类村庄和定居点附近生活和觅食。19世纪6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探险家格奥尔格施魏因富特(Georg Schweinfurth)在南苏丹的一次旅行中观察到,当地的邦戈人经常会捕捉一些小猫,毫不困难地“让它们在自己的小屋和围栏里生活,在那里长大,并与老鼠进行自然的战争”。施魏因富特自己也深受老鼠的折磨,该死的老鼠会吞食他珍贵的植物标本,于是他买了几只这样的猫。他写道:“它们在被捆绑了几天之后,似乎不再那么凶猛,并适应室内生活,以便在许多方面接近普通猫的习惯。”到了晚上,他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行李上,这样就可以不用再担心老鼠的破坏,安心上床睡觉了。
大约一个世纪后,一位名叫雷伊史密瑟斯(Reay Smithers)的作家发现,津巴布韦的野猫很有趣。它们像欧洲野猫一样难以驯服,但成功驯服后,就会变得非常友好。他写道:“外出一天后回家时,它们往往会变得非常深情。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不妨放弃正在做的事情,因为它们会在你写东西的纸上到处走动,在你的脸上或手上摩擦自己,或者跳到你的肩膀上,在你的脸和你正在读的书之间试探,在你肩上滚动,呜呜叫,伸展自己,有时甚至会掉下来。它们的热情,总的来说,要求你全神贯注。”史密瑟斯还指出,这些猫比家猫更具有地域性,它们之间的代杂交猫在行为上更像家猫的父母。
另外,词源学也有证据支持家猫起源于北非或西亚这一观点。英语单词“cat”、法语“chat”、德语“katze”、西班牙语“gato”、4世纪的拉丁语“cattus”和现代的阿拉伯语“quttah”似乎都源自努比亚语单词“kadiz”,意思是猫。同样,英语中的“puss”和“pussy”(均指小猫或猫咪)以及罗马尼亚语中的“pisica”一词也被认为来自埃及猫女神贝斯特的另一个名字“Pasht”。
既然知道了家猫的祖先是非洲野猫,那么接下来就聊聊猫和人类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吧。猫被人类驯化并不是一个突然的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也很难说人类对猫咪驯化的确切时间和地点。但一般来说人类驯化动物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阶段是动物的捕捉、饲养和驯服,没有任何蓄意的尝试来调节它们的行为或繁殖;第二阶段是有意识、有选择性地调节和控制动物的行为和繁殖,以达到人类想要的特定结果。在阶段中,动物往往只伴随着与野生型的轻微形态差异,比如体形略微减小,难以与其野生祖先区分。相比之下,第二阶段通常会跨越广泛物理特性,使动物产生和其野生祖先的实质性差异。对猫来说,完全驯化的标志包括广泛出现在祖先物种地理范围以外的地区,或者人类把猫的形象转化为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各种作品中,以及出现专门为繁殖和饲养猫所制作的物件。
可以说人类在驯化猫的路上走了大概一万年。来自地中海塞浦路斯岛的考古证据提供了重要线索。塞浦路斯岛自形成以来,一直与小亚细亚大陆相隔约60~80千米。因此,它没有本地的猫科动物。然而,在塞浦路斯早的人类聚居地遗址的挖掘工作显示,在9500年前已经有了猫咪遗骸,有一只猫和人类埋葬在了一起。这只猫咪的遗骸较大,种种迹象表明它属于非洲野猫。它在岛上与人类一起生活和死亡的原因只可能是它被这里的批人类殖民者驯服并用船运了过去。除了塞浦路斯这个例子,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黎凡特居民已经习惯于捕捉和驯服野猫,并带它们远洋航行,这是差不多一万年前的事情了。这一时间也与家猫谱系的遗传证据彼此印证,非洲野猫的驯化起源时间与此非常接近。
在巴勒斯坦的考古研究中,人类发现了非洲野猫骨头和牙齿的碎片,发掘出来的人类遗迹处于新石器水平,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前7000年。在埃及,早的猫咪遗骸在一个墓中被发现,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那只猫咪和羚羊一起,陪着它们的主人去了另一个世界。不过人类学者中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比如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汤姆罗思韦尔(Tom Rothwell)认为这些都不是驯服的证据。他说:“这只是一些猫和人一起埋葬罢了。如果这只猫是一只宠物,坟墓里应该还有项圈、玩具或食碗。”他认为,猫被驯化的确凿证据来自公元前1000多年的埃及壁画,那时候猫咪和老鼠开始同时出镜。在这个时期,另一个猫被人类驯化的标志是它们被古埃及人做成了木乃伊,这也使得人类能够从中提取到古代埃及猫的线粒体DNA。
虽然猫非常谦虚地承认自己是被人类驯化了,但人类学者的研究中有着一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猫的驯化过程其实是一种自主行为。
大约1100年前,中东农业逐渐发展,人类开始种植谷物,并储存剩余的谷物,小啮齿动物、野猫被当地丰富的食物所吸引,随后入侵并殖民了新石器时代的城镇和村庄。这些城镇和村庄的人类居民立即看到了允许家猫的祖先出没在房屋和粮仓周围的好处。这一过程反过来作用于家猫的祖先,其中那些胆子较大、脑袋又好使的个体终成为永久性城市家猫种群的“创始人”,它们开始越来越依赖人类所带来的食物和庇护所。
这么听着是不是很有道理,这个假设的情境让人觉得很合理,而且肯定会吸引那些欣赏猫咪与生俱来的独立精神的人群,但事实上,这种假设低估了人类在动物驯化过程中的积极性。猫并不是那么自然而然地来到人类身边的,这里面少不了人类的作用。人类通过捕捉和驯服,把猫作为宠物来培养,两者之间才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关系。
宠物饲养可不是现代人类的专利,根据人类在历史上表现出的对于各种宠物的痴迷,没有理由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会有任何不同。在亚马孙河地区,仍然存在少数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狩猎者通常捕获幼小的野生动物,将它们带回家,然后将它们作为宠物饲养,这一过程通常由妇女操作。这些宠物会被非常热情地喂养和照顾。通常情况下,它们不会被杀死或食用,即使它们可能属于可食用的物种。当它们因自然原因死亡时,饲养者常常会感到悲伤。大量不同品种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以这种方式被饲养,其中自然包括猫科中的一些成员,如虎猫、豹猫,甚至美洲虎。更重要的是,这些动物不需要服务于任何功能或经济目的。相反,它们被视为被收养的孩子,被人类照顾和纵容。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也正是如此成了人类祖先乡村生活的一分子。所以说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伴随着人类定居的农业社区的形成、收获谷物的储存以及共生啮齿类动物的繁殖,确实提高了猫科动物的工具价值,并为猫提供了一个更为持久的生态地位。但是,如果人类和猫之间没有预先存在的社会联系,驯化就不太可能进行。
被人类驯化让猫成为猫科动物中没有濒危或受威胁的种类,现在据说猫在地球上已经超过6亿只。它们不再游荡在沙漠中寻找着大自然界的食物,而是坐在沙发上,等着“铲屎官”回家,然后绕到他的脚边,喵喵地叫着,告诉他自己肚子饿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