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新思想的理论伟力

書城自編碼: 38743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 者: 陈曙光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68035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69
《 现代化之问 》
+

NT$ 325
《 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 》
+

NT$ 267
《 建设法治中国 》
+

NT$ 252
《 哲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
+

NT$ 672
《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

NT$ 274
《 党的二十大精神公开课 》
編輯推薦:
1.阐释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思想伟力
本书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核心内容、双重使命、理论飞跃、世界贡献等方面进行阐述,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和对世界的贡献。
2.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逻辑
本书一方面科学解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生命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融通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理想同构性,从学理逻辑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另一方面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有助于读者明确认识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捍卫“两个确立”,就是真正捍卫马克思主义,有助于读者正确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3.助力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坚
內容簡介:
本书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开辟新境界”“为什么能实现新飞跃”“为什么冠名‘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引领世界大变局”“为世界贡献了什么”五大问题切入,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与世界贡献,有助于广大读者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把握其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感悟其真理力量,进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關於作者:
陈曙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担任思政课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政治学研究》等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8部。
目錄
前 言 今天不能没有“马克思”
一、“千年伟人”为什么总是他 / 3
二、“马克思”今天依然在场 / 9
三、“走进马克思” / 13
四、“超过马克思” / 17
五、“信仰马克思” / 20
导 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相结合 / 003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和谐共生 / 009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融通契合 / 017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理想同构 / 025
章 新思想为什么能开辟新境界
一、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 / 034
二、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途径 / 049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058
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075
第二章 新思想为什么能实现新飞跃
一、催生“新飞跃”的物质动因 / 088
二、判断“新飞跃”的关键标识 / 094
三、标注“新飞跃”的理论坐标 / 099
四、检验“新飞跃”的根本标准 / 103
五、推动“新飞跃”的核心力量 / 106
第三章 新思想为什么冠名“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何谓“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 112
二、“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冠名条件 / 120
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使命 / 130
四、21 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主干与支流 / 140
五、中国理论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 143
第四章 新思想为什么能引领世界大变局
一、世界大变局,“变”在哪儿 / 151
二、推动大变局的三重动因 / 154
三、左右大变局的主角 / 163
四、触动“灵魂”的大变局 / 170
五、引领大变局的中国方案 / 174
第五章 新思想为世界贡献了什么
一、“世界之问”的多重面相 / 183
二、“世界之问”,制度是表象 / 191
三、“世界之问”,根子在哲学 / 195
四、“世界之问”,中国如何应对 / 208
五、中国方案走向世界是一个过程 / 229
结 语 / 233
后 记 / 241
內容試閱
今天不能没有“马克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今天,马克思依然是不可绕过的巨大身影,马克思主义依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今天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的思想,就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马克思主义诞生迄今170多年了,从19世纪走进了21世纪,从欧洲走到了全世界。17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到多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进程与趋势。
时至今天,“马克思”依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思想高峰。正如解构主义大师雅克·德里达所言,马克思的幽灵(spectres of Marx)至今仍然笼罩在世界的上空,一个没有马克思的幽灵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马克思主义好的“朋友”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理论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就是不合逻辑的,就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推测和据此开出的治世良方依然有效。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今仍然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制定行动对策的理性工具。曾几何时,“马克思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
今天,马克思主义正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满足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倒是“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马克思主义参与了当代世界的理性塑造,“马克思”依然是现时代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一个没有“马克思”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没有“马克思”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没有“马克思”的未来是不可想象的。马克思主义依然在场,马克思依然是我们的同路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走进马克思”,学习“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也要发展“马克思”,超越“马克思”。

“千年伟人”为什么总是他
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和知名大学开展了多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马克思一而再,再而三地高票当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再一次将马克思推向了前台,马克思的智慧再次为西方有识之士所重视。马克思,为什么总是在西方遭遇迈不过去的“坎”时隆重出场,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情势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代的理论产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正是资本主义时代成就了马克思,也造就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之后的资本主义变了,但内核没有变。资本主义变了,变得比以前更富有了(从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是如此);似乎变得比以前更美好、更人性化了,更合乎人道了,更合乎理性了;变得似乎离灭亡的日期越来越远了(实则为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了)。但是,资本主义的内核没有变,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资本主义的终命运没有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仍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演着。在美国学者史蒂芬·雷斯尼克看来,这是资本家对大多数人每年、每月、每天的“社会性盗窃”。这是一种对工人的犯罪。然而,却
没有人为此入狱、交罚款,或受到惩戒。
只要资本主义的内核不变,就没有人能够超越马克思主义。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不平等,马克思就将永远活在广大工人阶级、劳动大众和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正直人士的心里,马克思就始终是人们追求解放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好的朋友”是资本主义。
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马克思主义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当前,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与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密切相关,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自身的问题。“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危机的答案是放任自由市场,让其自我修复;凯恩
斯主义则期望国家去解决市场产生的问题,实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反映了这两种思路的交互摆动:从很少的国家干预摆向较多的国家干预,然后再次摆向较少的国家干预。相应地,西方经济学史也是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摆向凯恩斯主义,然后再摆回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史蒂芬·雷斯尼克认为,今天,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厌烦的摇摆往复,不管哪一种资本主义、哪一种经济理论,都没有提出解决阶级剥削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方法。a 而马克思主义站在两者的对立面上,提出了观察社会、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克思主义才成为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才会在资本主义面临深刻危机的时候出场,“马克思”才会成为这个时代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

(二)“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
在“千年伟人”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而当选,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这位伟人在 19 世纪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至今依然有效,他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开出的治世良方至今依然为全世界所广泛采用。
西方学者之所以也推崇马克思,原因之一就在于,马克思的许多科学预见已经并且还在被社会发展一一证实。他关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贫富分化、城乡差别、体制差别、工农差别变化趋势等的预言,都一一得到了验证。这不能不让人信服,任何其他学者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说:“如果你读《共产党宣言》,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有力、很了不起的文件。虽然出版于 1848 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国际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
个力量。”
而今,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21世纪,人们在谈论诸如全球化、经济危机、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命运等话题的时候,马克思的巨大身影是无法绕过的。美国学者约翰·卡西迪在《马克思的回归》一书中指出,现在的经济学家“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步马克思的后尘”。“不管他有什么错误,他确实是一个通晓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他的作品就值得拜读。”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政治顾问雅克·阿塔利说,马克思惊人地预见了今天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所描述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一天正在到来,今天的世界正按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
今天,任何一个不抱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马克思开出的治世良方依然为全世界所广泛采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致命病根在于生产不断地社会化,而资本却不断地私人垄断化。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开出了有针对性的治世方剂。毋庸讳言,100多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推行了一系列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早已提出的改革措施,诸如劳动立法、工资立法、福利救济、公共住房和公共卫生补贴、高额累进所得税和高额遗产税、高额赠与税的征收等,有效地缓解了阶级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
马克思能够多次当选为“千年伟人”,关键、有说服力的原因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在于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的价值。
马克思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并非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翻过“两座高峰”(近代唯心主义的思想高峰黑格尔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峰费尔巴哈),完成“两次克服”,实现“两个统一”,才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的面前,屹立着两座思想的高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达到了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费尔巴哈是旧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峰。马克思要创立新说,就必须超越这两位前辈,翻过这两座高峰,开辟新的理论道路。否则,马克思就只能行走在前人的荫影之中。
“两次克服”就是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两个统一”就是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至今仍是人类正确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制定行动对策的理性工具,而且是正确的理性工具。这个理性工具不仅马克思主义者在用,非马克思主义者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用。《资本论》出版以后,就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床头柜上的著作之一。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这一幕又开始重演。历史学家吕·费弗尔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即使他从来没有读过一行马克思的著作,或者他认为除了在科学领域之外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是‘狂热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可避免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思考,来了解事实和例证。马克思表达得那样充实的许多思想早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精神宝库的共同储蓄的一部分了。”历史是客观公正的评判者。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举世闻名的思想家更是多如繁星。但是,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严谨科学而又博大精深,也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武装了一代又一代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更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J.A. 熊彼特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大多数智力或想象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不过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纪,就完全湮没无闻了。有些却不,它们遭受了晦蚀,但是又复活了,不是作为文化遗产中不可辨认的成分而复活,而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而复活了。这些创作,很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创作。在我看来,伟大和生命力是联结在一起的。按这个意思来说,伟大这个词无疑适用于马克思的道理。”时为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的成员赛登在为《卫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说,马克思现在仍然对世人有启迪作用。重温马克思有关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不愧是一位天才,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切”。
……

第三章
新思想为什么冠名“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以“世纪”为尺度定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坐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次。“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学界没有明确规范的定义,但中国共产党的文献对这一概念的使用是极为规范和严肃的,绝不是泛指21世纪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之理论地位、历史地位特别是世界地位的政治判定,其意义没有任何理由被低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与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的时机相一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已经自信地走向世界学术舞台,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担负起了引领世界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使命,标志着中国已经实质性参与到建设美好世界的重大现场并作出与其自身地位相匹配的理论贡献。
一、何谓“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概念。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与边界,有必要进一步厘清“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有一个过程。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次使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说:“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a 显然,这一论述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较之前多了三个字——“中国的”,而且我们没有看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或者有什么区别。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要讲话中,都不再使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代之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并且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比如,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希望党校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016年7 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 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可见,在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都是并列在一起使用的。
显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要讲话中省略“中国的”这三字,是着眼于更高的理论站位,蕴含着深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语境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包含关系,绝不意味着前者包含后者,更不是相互外在、相互对
立的关系,而是同一关系,二者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含义大体类似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分。习近平总书记严格区分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当主体定位于中国或中国共产党时,党中央重要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无一例外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且往往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相提并论;当主体定位于其他国家或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时,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以与前者区别开来。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其确定性内涵的规范性概念。同一世纪不同马克思主义流派(形态),其解释世界的理论意义、改造世界的实践效能存在天壤之别。不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都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载入人类思想史
册,都能够冠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称号。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这绝不是一个仅仅关乎“时间”的概念,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以理论创新的学术贡献以及改变世界的实践功效为首要考量标准的崭新概念。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使用是极为严肃的,绝不是仅仅关乎“时间”的泛指概念,而是特指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主干形态,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目前阶段发展的成就。
今天,我们党的重要文献中所说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绝非泛指21世纪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
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决议》指
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也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这些重要文献中,21世纪马克思主义都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对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确定性内涵、规范性特征、特指性范围而言,“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无确定内涵、无确定所指的泛指概念,是一个时间概念。
2022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论坛致贺信时次使用“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他指出,“在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艰辛探索和共同努力下,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新境界、展现新气象,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之所以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原因在于这里涉及的理论主体是“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非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不仅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不仅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活在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不是作为指导思想而存在,但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存在。在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思潮和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病理诊断,始终以其建设性力量参与了世界历史的理性塑造,没有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一针见血的批判,资本主义绝不会收起它狰狞的面目。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开枝散叶,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或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各具风格、各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它们都属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当代”作为断代史的一种,不同的国别、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时间划界。本文所说的“当代”,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念次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当时是用来描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可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涵盖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
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完全是在同一时空维度上使用的概念,都是用来指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当然,尽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均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但还是各有所侧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侧重于描述新思想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阐明了这一思想直面中国问题,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遵循;“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侧重于描述新思想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阐明了这一思想直面人类重大问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