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NT$
48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边燕杰老师2009年提出“关系社会学”以来,就关系问题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学术成果的一个汇总,目的是给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提供一份阅读材料,也为关系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性专题读本。
本书共18章,其中理论篇8章、实证篇10章。
章“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第二章“论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是作者对关系社会学十年研究的阶段性总结,集中阐述关系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并着意说明创立和发展关系社会学,是坚持中国主体话语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契机和研究方向。
第三章“论关系文化与关系社会资本”,从中西比较视角讨论中国的关系性质、关系网络特征、关系导向的社会资本的理论涵义和行为后果,提出了“关系社会资本”的新概念和理论模型,进而总结了中国关系网络的三大特征,即:纽带亲情化、功能复用性、频发义务性,与西方的弱关系网络和结构洞网络相区别。
第四章“论创业者的关系嵌入与核心关系圈”。从大众创业中的关系机制出发,集中探讨创业者和成功企业家的关系嵌入和核心关系圈超稳现象,理论基础是关系社会资本概念和中国关系网络四大特征的理论阐述,即:纽带亲情化、关系复用性、互惠义务强、关系圈超稳。
第五章“论关系作用的动态规律性”。
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关系理论的补充性材料。社会纽带(Social Ties)、关系(Guanxi)、裙带主义(Nepotism),构成了第六章的核心内容。
第八章“论社会学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是理论篇的收尾,以关系社会资本的理论概念作为范例,讨论了本土知识国际概念化的实现策略,可作为引玉之砖。
实证篇的10章展示了五种关系网络的实证研究成果,包括拜年网(九章、十章)、餐饮网(十一章、十二章)、求职网(十三章、十四章)、创业网(十五章、十六章)、线上网(十七章、十八章)。
|
關於作者: |
边燕杰,1955.11出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终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带头人、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北美华裔社会学家协会主席,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分会主席。长期从事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创立了“关系社会学”,是“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首创者。发表中英著作20部、论文200余篇,Elsevier数据库2014-2021连续8年“全球高被引学者”。率领实证所团队建成“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变迁调查”和“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数据库,开展关系社会学研究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学科理解的社会网络模型研究”(2013-2018)。担任多部国内外著名期刊编委,获《社会学研究》创刊30周年“杰出作者奖”(2017)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杰出学术贡献奖”(2020)。
|
目錄:
|
理论篇
章论关系社会学及其学科地位
第二章论中国主体话语的关系社会学
第三章论关系文化与关系社会资本
第四章论创业者的关系嵌入与核心关系圈
第五章论关系作用的动态规律性
第六章关系研究的三个概念
第七章关系四论的研读与评述
第八章论社会学本土知识的国际概念化
实证篇
第九章拜年网与家庭社会资本
第十章拜年网与个人社会资本
第十一章餐饮网与关系社会资本
第十二章餐饮网的中日韩比较
第十三章求职网与强关系假设的初步检验
第十四章求职网与强关系假设的再检验
第十五章创业网与企业脱生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六章创业网与企业家收入的社会学分析
第十七章线上网络的线下行为意义分析
第十八章线上网络与线下网络的双重转换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总序
边燕杰
关系社会学(Relational Sociology)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本质、内在变动逻辑、影响作用的社会学研究。“关系社会学丛书”旨在向读者呈现关系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推动关系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建立关系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发轫于欧美。虽然欧美社会学不乏社会关系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范例,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网络分析才有了学科影响力,到了90年代关系社会学才被明确提出。在欧美,关系社会学是一种思维方法论、一种研究视角,是针对“实质社会学”(Substantive Sociology)而提出的。关系社会学视角中的社会行动者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而实质社会学视角中的社会行动者是利益、价值、地位的承载体,理论上与关系无涉。可以说,从实质视角到关系视角,欧美社会学的理论抽象越来越接近现实。
关系视角是中国社会学家对国际社会学的重要学术贡献。早期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注意到,欧美社会学关于社会和社会结构的假设,有实质社会学的倾向,无视社会关系的中心性,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社会。1980年,我和同学访问身居上海的留美社会学家应成一先生,他说的“中国只有关系,没有社会”指的就是这个意思。1950年以前,在从关系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和文化内在变动逻辑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国社会研究中,影响的是梁漱溟的“伦理本位”论和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论。20世纪40年代,胡先缙关于面子的研究颇具国际影响力,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他的日常生活社会学学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中国关系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发表。1992年,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等系列论文集出版英译本,在国际学界产生新的影响。
创立和发展关系社会学是时代的召唤。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
|
|